三十分鐘內就懂的系列—國人對心理戰的一般錯誤認知 - 方格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再以韓戰為例子,杜魯門政府的有限戰爭論,在理想上確實是一種避免全球大戰的手段,但因為美國政體問題,導致有限戰爭論的底牌太早掀開,屢次遭到共產陣營 ...
取消三十分鐘內就懂的系列—國人對心理戰的一般錯誤認知人氣格鬥士王立第二戰研所發佈於王立第二戰研所2007/12/31閱讀時間約2分鐘這篇要簡單解說一下,為何心理戰老是被國人誤解,乃至於遺忘。
也要大致提一下,在戰略中的心理作戰,涵蓋範圍到底多廣。
一般人談到心理戰,不外乎廣播、傳單等口號式的宣傳。
這其實是最沒有效果,也必須是在敵方士兵精神狀況不佳的情況下才能奏效,換言之只是一種戰鬥手段,只要敵方軍隊的組織仍在,通常不會有效果。
所以,我們要先界定心理戰的意義,其實心理戰的定義莫衷一是,不同專長的專家都有其看法與解讀。
但不管本業是哪一種的專家,都承認心理戰是一種「概念」,類似「攻心為上」,但攻心只是一種說法,我們必須藉由各種手段達成目標。
所以必須藉助具體的工具,例如電視宣傳、情報操作等等。
總之,可以看成是在精神手段上,去制伏敵人的戰爭。
換句話說,只要是對我方有敵意的國家,且此國家具有真實入侵的意圖與可能,那麼在政治上的宣傳、經濟上的攏絡、軍事上的威嚇、文化上的侵略,全部都是心理戰的一環。
要明確定義心理戰與否,第一步就是把敵我之方確立出來,這並不是基於意識形態的考量,而是心理戰本質上,就是一種「精神勝利法」。
(註:此句無誤。
)
以第一次波灣戰爭為例,伊拉克對科威特的文攻武嚇,是一種確實的心理戰,但事後證明,全世界都認為這純粹是恐嚇,不會真的開打,結果到底是怎樣。
再以韓戰為例子,杜魯門政府的有限戰爭論,在理想上確實是一種避免全球大戰的手段,但因為美國政體問題,導致有限戰爭論的底牌太早掀開,屢次遭到共產陣營的威嚇而主動退縮。
這兩種都是典範,一種是「恃敵之不來」結果真的來了,另一種是「恃吾有以待之」結果人家知道你有什麼了。
說的更具體點,兩次波灣戰爭的「威攝作戰」、「斬首行動」,目的都是在利用精準強大的打擊力量,讓伊拉克軍隊認為他們只能挨打。
在通訊、媒體與情報上的全面管控,讓伊拉克士官兵體認到這是一場不可能勝利的戰爭。
美國的算盤很簡單,若可以藉此讓伊拉克內部動亂,海珊因此倒台換人是最好,若此目地沒達到,至少可以讓伊拉克軍隊戰力削減、士氣衰敗。
這裡的重點在於,心理戰是要分清楚打什麼樣的戰爭,簡言之就是目的要明確。
不同的戰爭型態,伴隨不同的手段,心理戰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只要能達到目的,對敵人進行任何心理上的打擊,都可算是心理戰的一環。
這意即,國人在面對中國的時候,沒有從目的去了解中國對台灣打的是什麼戰爭,這個戰爭型態與目的是什麼。
中國的目的就是統一台灣,這個過程必然是以消滅台灣的主體性為前提,既然滅亡台灣是目的,那麼這場戰爭絕對不會只有軍事性打擊,只要台灣最終會被統一,任何政治與經濟文化手段,都是心理戰的一環。
別忘了,美國打伊拉克,目的是要伊拉克「政黨輪替」,不是去成立美國海外的一州。
政治與文化無法達成目的才使用軍隊,而且達成目的後,隨時都可以離開,但台灣的狀況可不一樣,輕易認為心理戰只是軍事層面,是最大的認知錯誤。
#心理戰#戰爭#伊拉克#美國#波斯灣戰爭#三十分鐘系列贊助支持創作者,成為他繼續創作的動力吧!贊助上一篇三十分鐘內就懂的系列—為什麼外購裝備問題重重下一篇國際關係入門—吉爾平—對三種政治經濟意識形態的批判2008年開始寫部落格,以讀書心得跟時事心得為主,寫著寫著十幾年就過去了。
個人研究興趣是戰略思想研究,戰略運作模型以及實務運作經驗,對產業界跟教育界都有點經驗,喜歡觀察社會,發發個人牢騷。
歡迎舊雨新知交流追蹤贊助作者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追蹤付費閱讀如果要發表留言,請先登入或註冊會員。
留言收藏喜歡打造你的創作天地在這裡尋找共鳴,與方格子的35萬格友分享觀點與生活。
開始創作領取見面禮只要設定追蹤作者,即可享有48小時Premium閱讀權限先不用,謝謝前往領取
延伸文章資訊
- 1共軍心理戰的反制之道
(一)心理戰定義:心理作戰是運用伐謀、伐交、伐兵等手段,創造有利態勢,進而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謀略與方法。隨著科技進步,「心理戰」的運用手法亦不斷翻新,傳統 ...
- 2心理战-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3心理戰100例--經典案例評析 - 博客來
- 4心理戰介紹
心理戰是在戰爭,戰爭威脅或地緣政治動盪時期對戰爭中的宣傳,威脅和其他非戰鬥手段的戰術性使用,以誤導,恐嚇,挫傷士氣或以其他方式影響敵人的思想或行為。
- 5心理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Wikipedia
提示:此條目的主題不是心戰。 心理戰,使用諸如宣傳或其他心理手段,影響觀點、情緒,並且達到自己的目的。 美軍在伊拉克發的心戰宣傳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