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不是逃學!家長必須審視申請自學的意義| u 值媒 - 聯合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實際上我在家學習的時間很長,有的時候還要配合大學的線上課程必須學習 ... 傳照片的不是別人,就是帶著孩子自學的家長,從發文語氣中直覺就是很自傲 ...
自學不是逃學!家長必須審視申請自學的意義2021-05-0410:55 /貓老師這組自學家庭在臉書上傳出國一自學生騎機車的照片,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傳照片的不是別人,就是帶著孩子自學的家長,從發文語氣中直覺就是很自傲的宣揚自己孩子自學到很有意義。
此刻你我的感受應該都是一樣的-「這家長究竟為什麼這樣做」?
我們也必須回頭省視一下教學的基本思維-「教學是教師透過適當的教學方法,將學生所缺乏的知識、情意及技能等相關內容,有計畫、有目的、有組織地傳授給學生之互動歷程,其目的在於協助學生學習(2008,蔡進雄)」亦即,即使是自學家庭,也必須在有計畫、有目的、有組織的架構下,編列教學觀點,進而安排孩子的自主學習。
此刻,想必各位也會對這樣神秘的學習模式產生疑慮-「究竟自學是在學什麼東西啊?」
圖/Pixabay分享facebook自學並不是逃學貓老師在高雄認識一組自學家庭(現在國一),從小學開始就跟學校進行協商合作,以定期入校上課為模式、其餘時間在家自學,來進行自主學習。
之於我與這些自學家庭的關係,大概是在五年前左右就開始給予少許的教學支援。
亦即,對這幾個自學家庭而言,我算是「支援教師」。
而支援的範圍,大抵是我課程中直播的課程,近年來主要以小學社會、自然科為主要的奧援科目範圍。
必要時,也會討論是否連線進行課程。
而在連線討論學習進度的過程中,我也發現到-「真正的自學生並不像坊間所想的那麼簡單」,主要也因為孩子在主述時提到「我回學校的時候,同學總是羨慕我不用寫功課。
實際上我在家學習的時間很長,有的時候還要配合大學的線上課程必須學習到晚上。
重點來了,該交的作業,我從來沒有遲交過!」會進行討論,主要是我正在檢查孩子的台灣原住民史的報告稿。
當時我看完後深感意外,於是特別跟家長詢問這份報告是誰整理的,家長為了證明孩子真的自己整理,所以安排傍晚時間讓孩子連線跟我討論相關事宜。
聽完孩子的心聲與說明後,我提供了課本中談到的論點,修正了部份的錯誤後,嘴上與心中只有滿滿的佩服!因為這組自學家庭,並不像坊間傳說的一樣「是因為排斥學校作業,而逃離學校的規劃」,而是「真的在朝自己想要學的方向而學習」。
台日的賽車少女賽車手姚盈伊Nana跟一般的小學生一樣也是要忙功課,只是因為騎車這項特殊的休閒活動,讓她的生活中不再有太多的3C介入,而且全家人的互動也跟著多很多(2016,自由時報,李漪灝、吳文昌)。
小學生野田樹潤早在3歲時便跟著父親野田英樹出入熱血沸騰的賽車場,從卡丁車開始進入賽車領域,並且在6歲確立成為賽車手的目標,至今早已活躍在F4方程式賽車,並以進軍F1殿堂為終生志向(2021,yahoo新聞,SanjiNoir)。
這兩個少女之所以亮眼,並不是因為她們長的漂亮,而是她們在學習過程中即遵守著有計畫、有目的、有組織的架構同步進行課程與興趣的學習。
也因此在賽道上能有足夠的成績之前,其實所花的心血是我們常人難以想像的苛刻。
相對的付出,也讓兩位少女在表現上與一般的孩子拉出了差異,展現出真實亮眼的自學生涯。
最後,任何學習都必須有其方向與目的。
家長切莫因為孩子情緒問題,或是厭惡學校的作業,選擇了自學,然後對於所有的作業與學習就全然放棄。
講白了即使選擇讓孩子不升學,未來成家立業的過程中,個人未完熟的能力也難免會遭受世人比較。
如此的自學,不如回歸學校的主流教育,讓學校協助孩子走回學習正軌,確實讓孩子發現自我存在的意義。
教育現場學生貓老師就………我是唐宇新啦!這樣最新文章最多瀏覽共發表 NaN 篇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贊助作者,好內容值得更多人支持。
贊助延伸閱讀女人常犯這4個愛情盲點往往是走向不幸的起點台北/幸運趕上的福華江南春慶生宴又出現諸多驚艷旨味食譜/普通食材組成無與倫比的鮮美高麗菜雞蛋炒麵回應
延伸文章資訊
- 1在家自學懶人包!「實驗教育計畫」申請書如何填寫?自學心得 ...
- 2問答7 在家自學國三、高三有畢業證書嗎? 在家自學的學歷國內外承認嗎?
- 3在家自學可以嗎?她公開申請「懶人包」為兒子打造最棒課表
最初下載實驗教育申請書的時候有點傻眼,原來想要自學的話,要寫的東西好多![啟動LINE推播]每日重大新聞通知除了說明學童為何自學,還要交出師資證明,並附上有計畫的 ...
- 4高中以下的在家自學- 自主學習促進會 - Google Sites
目前在家自學的法源為「高級中等以下教育階段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其中又分為 ... 每個縣市送「自學申請」的時間依照法規,在4月30日及10月31日,一年有兩次 ...
- 5台灣在家自學聯盟- Q:自學申請會不會很難通過?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