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文三語—香港語文教育政策研究 - 第 233 頁 - Google 圖書結果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邵敬敏、石定栩(2006a):〈港式中文的變異特點及其形成機制〉,載何大安、張洪年、潘悟雲、吳福祥編《山高水長:丁邦新先生七秩壽慶論文集》,頁 625–644。
搜尋圖片地圖PlayYouTube新聞Gmail雲端硬碟更多»登入圖書我的圖書館說明進階圖書搜尋購買電子書-SGD 13.63取得本書籍的印刷本博客來網路書店eslite誠品金石堂網路書店搜尋圖書館目錄所有書商 » 服務條款 經過CityUniversityofHKPress的准許顯示頁面. 版權所有. 第233頁
延伸文章資訊
- 1【語言學探討】「港式中文」的存廢之爭 - 書人書事 - 橙新聞
香港是一個多文社會。兩文三語、一地三類中文、中英混合文,這些構成了香港社會語言生活的基本生態。多文現象的形成也引發了許多問題:比如言文 ...
- 2香港理工大學漢語語言學研究中心
2006《港式中文的變異特點及其形成機制,》。與邵敬敏合作,。何大安、張洪年、潘悟雲、吳福祥編《山高水長:丁邦新先生七秩壽慶論文集》,625-644頁,中央研究院語言 ...
- 3粵語方言造成的語法錯誤| 香港書面語 - 教育百科
香港人日常說的「中文」是廣州話,書面上使用的「中文」則是各地人通用的漢語標準語---普通話,因此常常容易把廣州話 ... 港式中文的變異特點及其形成機制| 香港書面語.
- 4兩文三語—香港語文教育政策研究 - 第 233 頁 - Google 圖書結果
邵敬敏、石定栩(2006a):〈港式中文的變異特點及其形成機制〉,載何大安、張洪年、潘悟雲、吳福祥編《山高水長:丁邦新先生七秩壽慶論文集》,頁 625–644。
- 5港式中文形成的原因及後果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PDF] 港式中文的變異特點及其形成機制20 世紀60 年代之前,香港的書面漢語雖然帶有較多的文言文色彩,但仍然同. Page 2. 邵敬敏‧石定栩. 626. 內地使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