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蔗糖、樟腦 - 第1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5. 出口商品-前三名為:茶葉、蔗糖、樟腦 ... 臺灣歷史中,清領時期長達兩百多年,因此分為前後期。
... ˉ(A)國際競逐時代ˉ(B)鄭氏時期ˉ(C)清領前期ˉ(D)清領後期。
第四章 開港與建省
一.開港後的貿易
1. 對外開港的時間-西元1860年,清廷在【 】之役後,被迫與英、法等國簽訂天津條約、北京條約
2. 開放港口-條約中關於臺灣的部分,要求開放四個港口,供外國商人來臺設 立【 】,進行貿易
雞籠
淡水
安平
打狗
(今基隆)
(今臺南)
(今高雄)
3. 洋行-外國商人在這四個港口,成立許多洋行,如【怡和】、【德記】、【寶順】 等洋行,從事貿易
4. 進口商品-主要有鴉片、紡織品
5. 出口商品-前三名為:茶葉、蔗糖、樟腦
產 地
出口港
發展和銷售地
茶 葉
臺北盆地周邊山坡
※在大稻埕(今臺北市大同區)加工
※由【 】出口
※ 烏龍茶銷往美國,包種茶輸往南洋地區
※ 臺灣的茶葉在國際市場一時領先了引進茶葉的原鄉——福建安溪,「茶」的閩南語發音也成為西方國家的通用外來語
蔗 糖
由傳統的糖廍生產,主要產地在臺灣南部
由打狗港出口
※ 銷往中國大陸、日本
※ 糖從荷蘭統治臺灣時就已經是重要的出口產品
【 】
臺灣【中北部】
由【滬尾】出口
※ 樟腦是臺灣特產,十九世紀後期,樟腦成為合成塑膠的原料
※ 國際需求大增,使臺灣一度成為樟腦王國,產量曾達到世界第一
6. 影響-
(1)
加速了臺灣對外貿易的成長,自西元1878年以後,臺灣對外貿易一直維持出超,成長快速
(2)
臺灣開港後,茶葉輸出占當時輸出總額的一半以上,茶葉和【 】的輸出,改變了臺灣原本南重北輕的經濟,使北部經濟地位逐漸超越南部
二.西方文化的傳入
1.
背景-西方列強的目的除經濟利益外,宗教傳播亦是重要目的。
2.
媒介-傳教士利用醫療及教育來推展傳教事業
3.
傳播據點-通商口岸為傳教活動的據點
4.重要教派-基督教長老教會,在臺灣南部的府城設立神學校及長榮中學
5.傳教士-
馬偕
(GeorgeLeslieMackay,1844-1901)
在臺灣北部免費為人拔牙,並創建牛津學
堂、淡水中學堂及女學堂
馬雅各
(JamesL.Maxwell,1836-1921)
建立臺灣第一間西醫醫館
甘為霖
(WilliamCampbell,1841-1921)
關心盲人教育,創設盲學校
........牛刀小試..........
1.
( )臺灣開港通商前,艋舺曾是臺灣貿易興盛的港口之一。
到了清領後期,艋舺逐漸沒落,繼之而起的是臺北大稻埕的興盛。
請問:大稻埕的崛起,與下列哪一項產品有著密切的關係?ˉ(A)鴉片ˉ(B)茶葉ˉ(C)稻米ˉ(D)蔗糖。
2.
( )臺灣歷史中,清領時期長達兩百多年,因此分為前後期。
清領前後期的分水嶺為何?(A)英法聯軍ˉ(B)日軍侵臺ˉ(C)中法戰爭ˉ(D)甲午戰爭。
3.
( )「出超」是指一國的貿易出口總值大於進口總值;如進口總值大於出口總值則稱為「入超」。
臺灣早期因尚未開發,故對外貿易多呈現「入超」現象。
請問:臺灣自哪一個時期開始,對外貿易即轉變為出超現象?ˉ(A)國際競逐時代ˉ(B)鄭氏時期ˉ(C)清領前期ˉ(D)清領後期。
4.
( )達也到臺南旅遊,行程中參觀了「臺灣開拓史料蠟像館」,從導遊口中,得知此建築物原為英國商人在臺灣設立的「德記洋行」。
請問:洋行出現於臺灣哪一個時期?ˉ(A)荷據時期ˉ(B)鄭氏時期ˉ(C)清領前期ˉ(D)清領後期。
5.
( )淡水古蹟馬偕醫館,它的存在見證了哪一位人物將其一生貢獻給臺灣?ˉ(A)馬雅各ˉ(B)馬偕ˉ(C)南懷仁ˉ(D)利瑪竇
6.
( )清領後期臺灣有三項出口經濟作物被稱為「臺灣三寶」,其中不包含哪一項?ˉ(A)蔗糖ˉ(B)茶葉ˉ(C)樟腦ˉ(D)稻米。
7.
( )清領後期,下列哪一個港口最適合從事蔗糖的輸出貿易?ˉ(A)打狗ˉ(B)艋舺ˉ(C)鹿港ˉ(D)滬尾
8.
( )清領前期,臺灣人民用的紡織品多來自中國大陸的棉布。
到清領後期,哪一個國家利用機器製造的優勢,將廉價的紡織品輸往臺灣?ˉ(A)美國ˉ(B)英國ˉ(C)西班牙ˉ(D)葡萄牙。
9.
( )表為西元1868年至1895年臺灣經濟作物出口總值表。
根據表中資料判斷,當時輸出產品的出口量,由大至小的排序為何?ˉ(A)蔗糖、茶、樟腦ˉ(B)樟腦、蔗糖、茶ˉ(C)茶、蔗糖、樟腦ˉ(D)茶、樟腦、蔗糖。
10.( )清領時期的安平,有英商的德記洋行、德商的東興洋行。
請問:這是受什麼史事影響後才出現的現象?ˉ(A)牡丹社事件ˉ(B)英法聯軍之役ˉ(C)甲午戰爭ˉ(D)臺灣建省。
11.( )清領後期臺灣開港通商後,西方的宗教又再次傳入臺灣。
下列有關清領後期與荷據時期的傳教情形,何者敘述正確?ˉ(A)兩者皆設立學校,藉以傳揚宗教教義ˉ(B)兩者皆集中在臺南地區傳教ˉ(C)兩者皆以原住民為傳教的對象ˉ(D)兩者皆藉由傳教,達到統治臺灣的目的。
12.( )十九世紀後,歐美各國對臺灣的農、林、礦等資源相當感興趣,先透過臺灣的商人接洽,後來開始在臺灣成立洋行,直接貿易。
請問:這種轉變與哪一件事有關?ˉ(A)臺灣納入中國版圖ˉ(B)臺灣開港通商ˉ(C)臺灣改建為行省ˉ(D)臺灣割讓日本。
13.咸豐十年(西元1860年),臺灣被迫開港通商。
清廷陸續開放的港口有:ˉˉˉˉ、ˉˉˉˉ、ˉˉˉˉ、ˉˉˉˉ。
(請寫出舊地名)
三.清廷治臺轉趨積極
1.
日軍侵台-
時 間
清同治13年(西元【1874】年)
背 景
a.日本在【 】之後,逐漸向外擴張
b.1871年發生【牡丹社】事件-西元1871年琉球漁民因船難漂流到恆春半島,大多被原住民殺害,日本質問清廷,清廷回答:「生番乃化外之民」,於是日本出兵臺灣
c.日本以【懲辦兇手】藉口,出兵臺灣,派軍攻打以牡丹社為主的原住民
結 果
※
中日在【北京】簽訂專約
※
日本立即撤兵,並獲得補償款,之後應清廷在專約中承認日本出兵是「保民義舉」
※
日本在光緒五年即併吞琉球
影 響
※
【日軍侵台】後清廷對台治理轉趨積極
※
派【 】以欽差大臣身分來臺灣,展開善後工作
2.
沈葆楨的建設
修建炮台
在安平、【 】(今高雄旗津)等地修建砲臺,加強臺灣海防
增設府縣
為有效統治管理,增設府縣
增加「台北府」
開山撫番,化番為民
※積極進行開山撫「番」的工作
※開築北、中、南三條路線通往後山
(臺灣東部),派兵駐守山區,同時對「番人」進行教化工作,鼓勵漢人入山拓墾,積極推動「化番為民」的政策。
廢除不當禁令
將限制漢人渡臺、禁止漢人入「番地」開發及禁止娶「番人」為妻等法令廢除
3. 丁日昌在臺期間-巡查臺灣南北各地,對臺灣有不少興革的措施,特別重視原住民的人才培育,及獎勵經濟作物的種植
四.劉銘傳與臺灣建省
1.
臺灣建省
時 間
清【光緒11】年(西元【 年】)
經 過
(A)
西元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法軍進攻澎湖,包圍臺灣,使清廷更加重視臺灣
(B) 清廷因怕法軍犯臺,派【 劉銘傳 】到臺灣督辦軍務,之後法軍果然犯臺,宣布封鎖臺灣,又占澎湖
首任巡撫
臺灣建省後的首任巡撫是【 】
2.
劉銘傳的建設
整頓財政
目的-改善因土地制度而造成賦稅不公平的現象
步驟 -分成二個步驟來進行
(a)清丈,即整理隱田
(b)改賦,減少每甲田園的租稅。
影響-改革後不但農民的田賦負擔減輕,而且官府稅收也大為增加
交通建設
(最顯著)
(A)
購置輪船往來臺灣、中國大陸及東南亞各地
(B)
架設淡水至福州等地的電報線
(C)
在臺北設郵政總局,各地設據點,為臺灣新式郵政的先河
(D)
由臺北的大稻埕分向南、北興築鐵路,後來通車至
【 】、基隆,台灣割讓前,全台鐵路已可自基隆通車
(1891年通車)、(1893年通車)
至新竹,當時行駛的首部火車是【 號】
增設府縣
※臺灣建省後,分為三府一州十一縣三廳,省會最後定於【
】。
※中部增設臺灣府,原臺灣府改臺南府,設置三府一直隸州
a.【臺北府】-臺灣北部
b.【臺灣府】-臺灣中部
c.【臺南府】-臺灣南部
d.【
】-臺灣東部
國防建設
購軍艦、設炮臺、設【機器局】生產武器,建軍械所儲武器
教育建設
建西學堂、【電報】學堂
3.
影響-
(A)劉銘傳在臺灣推行各項改革及建設,對於臺灣現代化有很大的貢獻
(B)繼任巡撫【
】雖因【經費困難】而延緩各項的建設,但【 】在當時已是中國最現代化的地區了
........牛刀小試..........
1.
( )清廷開始積極建設臺灣,與哪一事件有關?ˉ(A)牡丹社事件ˉ(B)朱一貴事件ˉ(C)霧社事件ˉ(D)林爽文事件。
2.
( )曉楓想要研究劉銘傳在臺期間的建設與發展,那麼她不適宜參考下列哪一項資料?ˉ(A)億載金城的興築ˉ(B)臺灣省第一任巡撫ˉ(C)臺灣最早的火車──騰雲號ˉ(D)西學堂的創設。
3.
( )一位學生敘述:「我們學校在臺北城裡,隔壁就是西學堂,離電報學堂還有一段路。
學校裡上的課都是漢文、閩南語,還有官話。
畢業以後,我就可以回家作官。
」這樣的情節,最可能發生在何時?ˉ(A)荷據時期ˉ(B)鄭氏時期ˉ(C)沈葆楨治臺時期ˉ(D)劉銘傳治臺時期。
4.
( )清領時期,臺灣因為下列哪一戰爭的影響,改建為行省?ˉ(A)英法聯軍ˉ(B)日軍侵臺ˉ(C)中法戰爭ˉ(D)甲午戰爭
5.
( )清廷派沈葆楨來臺從事建設工作的歷史背景為何?ˉ(A)清廷打敗鄭氏,臺灣納入中國版圖ˉ(B)英、法兩國利用戰爭,強迫臺灣開港通商ˉ(C)日本藉由牡丹社事件,出兵犯臺ˉ(D)中法戰爭爆發,法國占領基隆、澎湖。
6.
( )今日屏東山區有一清領時期遺留下來的抗敵紀念碑,根據歷史判斷,此「敵」應是指哪一國人?ˉ(A)英國人ˉ(B)日本人ˉ(C)荷蘭人ˉ(D)西班牙人。
7.
( )臺灣設為行省後,巡撫劉銘傳積極建設臺灣。
請問:劉銘傳的建設以哪一方面為主?ˉ(A)政治方面ˉ(B)財經方面ˉ(C)交通方面ˉ(D)國防方面。
8.
( )西元1884年,中國發生中法戰爭,法軍還一度占領臺灣澎湖、基隆,老一輩的人將此事件稱為「西仔反」。
請問:此戰爭是因為哪一個藩屬國家而引起的?ˉ(A)朝鮮ˉ(B)越南ˉ(C)臺灣ˉ(D)菲律賓。
9.
( )沈葆楨在臺期間,鑒於當時臺灣人口漸多,為方便管理,增加哪一府治,將行政區調整為兩府?ˉ(A)承天府ˉ(B)臺灣府ˉ(C)臺北府ˉ(D)臺南府。
10.
( )滿清末年,日本積極向外擴張勢力,其對臺灣的野心,從哪一事件發生之後,便清楚顯見出來?ˉ(A)甲午戰爭ˉ(B)牡丹社事件ˉ(C)中法戰爭ˉ(D)英法聯軍。
11.
( )清末時期,由滿清政府所管轄的行省有不少,其中最具現代化的行省是哪一個?ˉ(A)福建省ˉ(B)臺灣省ˉ(C)廣東省ˉ(D)河北省。
12.
( )清廷下令將臺灣改建行省是受到哪一場戰役的刺激?ˉ(A)鴉片戰爭ˉ(B)英法聯軍ˉ(C)中法戰爭ˉ(D)甲午戰爭。
13.
劉銘傳曾規劃以臺北ˉˉˉˉ為中心,修築北到ˉˉˉˉ,南到ˉˉˉˉ兩段鐵路。
延伸文章資訊
- 1茶葉、蔗糖、樟腦 - 第1章
5. 出口商品-前三名為:茶葉、蔗糖、樟腦 ... 臺灣歷史中,清領時期長達兩百多年,因此分為前後期。 ... ˉ(A)國際競逐時代ˉ(B)鄭氏時期ˉ(C)清領前期ˉ(D)清領後期。
- 2臺灣明鄭時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682年,施琅师法郑成功收台之法,攻克澎湖岛,於1683年占领台湾,明郑结束。為防止台灣的東寧遺民以東寧王室的名義反叛,康熙帝下令将鄭成功、鄭經等郑氏在台王室陵墓 ...
- 3第一冊3-4對外貿易的發展
填充題鄭氏發展與【 】的走私貿易,以及對日本、南洋間的轉口貿易。 答案:中國鄭氏時期,臺灣輸出【 】、【 】等商品到日本。
- 4明清時期貿易發展情形
這個時期,因為清朝政府為壓制治台的鄭氏家族,所以對中國的貿易活動只能私下進行。 ... 繁榮,這個時期的台灣居民所從事的工作多以農為主,所以出口商品以農業為主。
- 5日治時期出口品的流通機制 - 中央研究院
就日治時期臺灣出口貿易市場而言,日本自二十世紀開始即佔有. 相當顯著的地位,且其重要性與年俱增, 1897-1914 年間在總出口值. 中的平均比重為55.10%,1915-1929 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