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解讀別人觀點」難學的三大原因 - vide 創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漏掉需要培養的能力是「解讀別人觀點的能力」,這項能力就好像武俠小說中 ... 沒有這項能力,辛辛苦苦學這麼多質量化研究方法,在解讀資料或數據的 ... Home 設計 研究 產業 團隊 教育 VIDE徵求作者 Facebook Twitter Instagram RSS Facebook Twitter 文/HansShih (圖片來源:gdsteam) 每個人在開始學習一項新專業或技能的時候,很自然地會去擬定學習計畫,當初自己在學做使用者研究的時候也不例外,但是一個剛入門什麼都不懂的人,要自己規劃學習使用者研究,很容易錯誤規劃。

如果沒有一個有經驗的人從旁協助,經常不小心會踩到自己設下的陷阱裡去。

現在自己對使用者研究有些經驗了,所以回顧過去的學習計畫,比較容易看出學習計畫的問題在哪裡,那時候我的使用者研究學習計畫是這樣規劃的: 1.學習研究方法 盡量找到大部分的研究方法,盡可能去了解研究方法的限制與優缺點,通通記錄起來豐富自己的研究工具箱,遇到不同專案或題目的時候就能快速找到合適的研究方法。

然後一開始一定要去練習常用的研究方法,找機會用在自己工作上的專案累積經驗。

2.學訪談,做問卷 學訪談與問卷會遇到的障礙是,在網路上很難找好的學習資源,找到的幾乎都非常入門,比較好的方式是從有經驗的人身上學習到,有太多的訣竅都是藏在專業人士的腦袋裡面。

3.學看數據 運用數據是研究員一定要會的基本技能,尤其是研究網路使用者的時候。

學會數據分析也能夠與質性研究互補,產出更好的研究結果。

比起學訪談跟問卷,學數據的學習資源就多很多了。

4.學習設計的知識 研究員也必須學習設計知識,因為很多時候也得針對自己的研究結果提出有價值的設計建議,所以一開始學習的時候,就要把自己當作研究與設計中間的橋樑,讓設計與研究能良好的串接起來。

5.學提案技巧 能讓別人理解,研究結果才會產生價值,尤其是在團隊裡面,提案技巧絕對是要學會的技能,市面上有很多學習資源,透過時間累積,慢慢練習都會有一定水準。

計畫總是會有大大小小的漏洞,但漏的到底是什麼?這是在剛入門的時候很難看出來的。

我想跟大家分享自己過去的學習計畫漏了什麼,說明漏掉的有多重要。

我漏掉需要培養的能力是「解讀別人觀點的能力」,這項能力就好像武俠小說中的內功,如果內功不扎實,用什麼招式都會虛有其表、華而不實。

因為不管是質化還是量化研究,都需要大量解讀別人的觀點,如果沒有這項能力,辛辛苦苦學這麼多質量化研究方法,在解讀資料或數據的時候就會遇到非常大的障礙,最後會解讀不出來或是解讀錯誤。

什麼是解讀別人觀點的能力?換句話說就是了解別人看世界的方式,也可以用同理心來解釋它,但我認為用同理心來介紹不太合適,因為只要講到同理心,就有不少人覺得自己已經學會,就跟我當初一樣,也覺得自己會了,不必學習。

這項能力除了本身就不好學以外,另一個很難讓人學習的原因就是,不少人覺得自己已經會了,加上人大腦的一些固有特性,更容易讓人加強自己已經學會的信念,讓人難以察覺自己其實不會。

一旦覺得自己已經會了,就不會覺得有學習的必要。

所以如果要開始培養這項能力,必須要先了解哪些原因讓自己誤以為已經會了,然後避開這些原因。

原因一: 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有解讀別人觀點的能力,也一定有過一些成功的經驗,所以如果問自己會不會解讀別人的觀點,很少人會對自己說我不會,多半都會覺得自己會,加上沒有真的去研究過到底怎樣才叫做會解讀,大腦依照過去成功經驗就會很快的幫你下判斷,告訴自己已經學會。

我個人的觀點是,解讀的正確率應該要超過8成,因為5成的機率不如丟銅板,7成的成功率還是容易被質疑,8成很不錯,如果能到9成就是非常厲害了。

原因二: 大腦的設計不是用來透過別人的觀點看世界,大腦的設計是建立觀看世界的習慣,用自己的觀點看世界,所以大腦的預設行為不會先從別人的觀點,任何人都一樣,能先從別人的觀點開始思考是後天學習而來的。

而且無論眼睛看到的是什麼,大腦都會給出一個解讀,不僅給出解讀,同時大腦還會主動尋找各種證據,讓自己相信解讀是對的。

大腦的另外一個機制是防止自己認知失調,防止自己產生因矛盾想法而產生的不適感,大腦會說服你,自己的觀點是對的,即使自己錯得非常離譜。

原因三: 承原因二,因為大腦會給你一個解讀,並且告訴你是對的,所以一旦找到一個合理的解釋,大腦會就很容易停止去尋找第二個或第三個合理的解釋,大腦也不會違反人性去尋找根本相反或毫無關係的解讀。

假設看到一顆蘋果,大腦會告訴你這是一顆蘋果,正常人不會看到一顆蘋果去質疑它是不是一顆蘋果,更不會去思考如果這不是一顆蘋果還是什麼,但做使用者經驗研究的人經常需要去尋找那些不對的、矛盾的觀點,因為很多時候那些自己覺得不對的觀點在使用者的世界才是正確的。

以上這三個原因阻礙了自己學會解讀別人的觀點,針對這些原因,我建議如果有心要培養這項能力的話,得要先傻傻地相信自己還沒學會。

就算覺得自己比別人厲害,也還是要告訴自己真的不會,因為大腦太容易說服自己已經學會了。

然後學會察覺每一分每一秒自己的大腦浮現的任何想法,不斷地質疑自己,告訴自己這些都可能是自己的觀點,而不是別人的真實觀點,在真正了解別人的觀點之前,不要輕信相信自己的任何一個想法。

人天生是主觀的,所以在學習解讀別人觀點的時候,要多花心力去注意的不是別人的觀點,而是自己的觀點,因為自己的觀點很容易悄悄的出現擋在眼前,讓自己以為別人的想法就是這樣。

辨認出自己的觀點,並且排除才是最困難的地方。

要知道自己是否漸漸學會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去做驗證,驗證的方法其中之一就是去做訪談與觀察,但驗證自己是否有解讀正確其實很不容易,因為別人不會沒事分析自己觀點給你聽,而且讓驗證難上加難的是,很多時候人也很難解讀自己的想法,所以就算別人解釋自己觀點給你聽,也很可能跟真實的情況不一樣。

雖然不好驗證,但驗證還是唯一證明自己是否學會的路。

一次驗證也不能當作學會的證據,盡量去做多次驗證,除了訪談與觀察以外,透過設計,將產品實作出來給User使用,也是一種驗證的方法,如果設計出來的產品非常符合使用者的心智模式,也可以間接驗證你對使用者觀點有正確的解讀。

要做到解讀別人的觀點是很困難的事,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好的研究員那麼難找的原因,如果想要從一入門開始打好地基,就必須早點開始重視這項能力,這項能力不是可以速成的,越早開始會越好,然後做好長期練習的心理準備,因為這是一個要花很多時間去培養的技能。

本文授權來源:ConversionLab〈學習使用者研究,別忘了培養這項能力〉 使用者研究學習方法用戶研究 Share.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LinkedIn Tumblr Email PreviousArticle韓國歐巴闖上海:融入文化、永保好奇、動手實踐 NextArticle「CX」顧客體驗的崛起(附公式與資源連結) HansShih Planner&Researcher,主要工作為使用者經驗研究與設計、網站易用性與數據分析、企業商業模式與品牌策略設計。

期盼自己能成為一位優秀的Designer&Researcher,就像AlanCooper強調的一樣,設計師必須成為UXResearcher,才能有效地將從使用者身上發現的Insights落實在設計裡面。

RelatedPosts 日誌研究的執行經驗分享TipsforconductingDiaryStudies 用戶研究的三個謊言 不靠大數據,從粉絲的小數據讀出關鍵需求 LeaveAReplyCancelReply Savemyname,email,andwebsiteinthisbrowserforthenexttimeIcomment. 近期文章 日誌研究的執行經驗分享TipsforconductingDiaryStudies 2019-12-13 培養全方位醫療顧客經驗管理(CustomerExperienceManagement)經理–第一個跨域醫療服務設計整合課程在輔大開跑 2019-11-16 用戶研究的三個謊言 2019-10-24 不靠大數據,從粉絲的小數據讀出關鍵需求 2019-09-23 為什麼大多數的Redesign其實沒什麼意義?因為忽略了三件事 2019-09-9 最受歡迎文章 ByVIDE編輯2019-12-13日誌研究的執行經驗分享TipsforconductingDiaryStudies ByVIDE編輯2019-11-16培養全方位醫療顧客經驗管理(CustomerExperienceManagement)經理–第一個跨域醫療服務設計整合課程在輔大開跑 ByVIDE編輯2019-10-24用戶研究的三個謊言 By奧沃市場趨勢顧問2019-09-23不靠大數據,從粉絲的小數據讀出關鍵需求 ByLilAndy2019-09-9為什麼大多數的Redesign其實沒什麼意義?因為忽略了三件事 文章分類 Featured(221) 專欄(21) 教育(93) 工作坊(49) 未分類(7) 洞察(269) 數據分析(42) 消費者洞察(125) 研究調查(144) 產業案例(299) 交通(30) 公共服務(46) 城市(82) 政府(28) 旅遊(68) 日常生活(146) 金融(21) 銀髮(33) 組織文化(133) 團隊介紹(40) 組織溝通(94) 設計(518) 服務設計(155) 物聯設計(35) 網站設計(86) 行動設計(116) 設計思考(128) 設計方法(103) 通用設計(38) 體驗設計(179) Submit TypeaboveandpressEntertosearch.PressEsctocancel.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