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向產學專班亂象,與人口販運的一線之隔 - 報導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台灣有超過200所私立大學積極招募外籍學生,尤其是印尼籍,其後以教育為藉口將他們置於剝削性的勞動條件中。

這些學生來台前大多對工作內容不知情,且來 ... 贊助深度×開放×非營利贊助訂閱深度×開放×非營利贊助訂閱深度×開放×非營利評論專題攝影多媒體議題綁債.黑工.留學陷阱新南向產學專班亂象,與人口販運的一線之隔「新南向產學合作國際專班」的學生搭著遊覽車,準備前往食品廠工作與實習長達5天,然後才回到學校讀書2天。

(攝影/楊子磊)政經.產業1/9/2022文字何柏均攝影楊子磊設計黃禹禛共同採訪/楊智強;核稿/李雪莉;責任編輯/張詩芸血汗勞工產業教育COVID-19國際關係少子化仲介人口販運新南向政策政經.產業1/9/2022文字何柏均攝影楊子磊設計黃禹禛共同採訪/楊智強;核稿/李雪莉;責任編輯/張詩芸血汗勞工產業教育COVID-19國際關係少子化仲介人口販運新南向政策政經.產業1/9/2022文字何柏均攝影楊子磊設計黃禹禛共同採訪/楊智強;核稿/李雪莉;責任編輯/張詩芸血汗勞工產業教育COVID-19國際關係少子化仲介人口販運新南向政策政府近年來積極推動「新南向政策」,其中一大面向是人才交流。

在2020年就有5.9萬名學生來自東南亞和南亞國家,人數創下歷史新高,其中越南、印尼兩國的學生,更大幅成長。

在一連串風光數字背後,《報導者》調查發現,從2017年以來,有1萬多名的新南向外籍生,進入了技職體系中科技大學所開設的「新南向產學合作國際專班」。

專班理想很美好,落實起來卻有極大的落差。

政府宣稱台灣有育才、留才、惜才、愛才的人本精神,但仍不少學校把學生送上環境不佳的產線超時工作,生產和包裝出你我隨手可得的便利食品或是商品。

這個實習跟所學內容斷鏈,不受勞動法規監督的情況,會不會成為一場失控的人口販運風暴?週五晚上7點,位於新北泰山的黎明技術學院校門外,台灣學生三兩走著談論著週末的旅遊計畫,另一邊,一台印著「歡樂假期」的遊覽車緩緩開到了門口。

20多名稚嫩臉孔的越南學生,帶著大包小包行李逐一上車──不是要出遊,而是準備前往食品工廠,開始連續5天的工作。

遊覽車在黑夜中繞著迂迴的山路,開進桃園大溪的工廠,再次回到校園,就是下週三了。

「免費讀書還可打工賺錢」──越南生阿黎和阿新的故事19歲、來自南越朔庄小村的學生阿黎(化名),還記得2019年、她高中畢業前不久,一間名為「BLUEGALAXY」的留學代辦到高中宣傳可到台灣留學,主打著「有獎學金免費讀書還可打工賺錢」,每月可賺到相當於1,500萬至1,700萬越南盾的薪水(約新台幣1.9萬至2.2萬元)。

誘人的招生話術吸引著阿黎和其他同學。

阿黎進一步詢問是否有她嚮往的觀光科系?仲介立刻打包票,臚列了台灣7間科技大學供她選擇,且保證入學。

於是阿黎繳了2,200美元(相當於5,400萬越南盾,約新台幣6.6萬元)的代辦費,裡頭包含簽證、機票、給仲介的服務費等,這金額對一個普通越南家庭來說是重擔,但她心裡盤算著:到台灣讀書是機會,學習獨立,還能賺錢,就試試看。

2千美金買一個美夢,出發前突被告知跟報名科系不同好不容易阿黎的父母向親友借了些錢,讓阿黎成功報名,但審核通過後,還需靠一筆約8,000多萬越南盾(約新台幣10萬元)的財力證明,好讓台灣駐外辦事處相信申請人有能力出國讀書來核發簽證。

留學代辦業者也能一手包辦,先借錢匯錢進阿黎戶頭,等到審核通過,她再退還錢給業者。

原以為一切就緒,但卻是一連串噩夢的開始。

出發前夕,留學代辦臨時通知她原本選的「觀光科系」學校沒有名額,只剩另一間學校的「餐飲管理科系」,阿黎回憶說,代辦的人語帶威脅,「只剩這個學校收你們,去不去?」還說一旦反悔,2,200美元無法返還,還告知她「來到台灣可以透過轉系或轉學,轉到想要的科系」。

最後阿黎硬著頭皮離鄉來台,進入黎明技術學院。

來台讀書卻一週工作5天,「我根本不想做這個,像一個機器人」跟阿黎一起來到台灣的,還有另外50名來自越南各地的學生。

2019年底來台不久後,她們被安排到林口一間知名的行動穿戴電子廠打工,但做了6個多月就碰上COVID-19疫情,學校告知學生,工廠目前不需要這麼多人力。

升上二年級後,又被送進了桃園一間食品廠當廠工,一週工作5天,剩下的2天則在校上課。

阿黎說:「我根本不想做這個,像一個機器人。

」她每天負責做手捲、飯糰,在5條生產線上來回工作;產線訂單較多時,每個產線要做上2,000個食品。

這些學生一開始不熟悉工作內容,語言不通,又遭主管用台語大聲斥責,一週幾乎都在工作,根本沒有學到東西。

阿黎向學校反映這樣的安排讓他們無法好好上課,不想到該食品廠實習,但學費的分期付款阿黎在黎明技術學院的二年級學費約46,000元,加上住宿費7,500元,與校方約定分4期繳納,每期要繳約1萬多元。

通知又不斷催繳,隨班的越南翻譯人員還傳簡訊給越南的家人,告知學費逾期未繳就要退學處分。

為了不讓家人擔心,她開始找人借錢。

Fill1校方對新南向專班的學生發出催繳學費的訊息,若無法繳納將會退學處分。

(攝影/楊子磊)電機系在機械工廠「實習」搬重物除了阿黎,另一名21歲來自南越鄉村的阿新(化名)同樣經「BLUEGALAXY」來台;代辦業者也是宣稱「來台讀書又可工作賺薪水,剩下的錢還能寄回家」,給他台灣4間科技大學選擇,最後「被分配」到黎明技術學院的電機工程系新南向產學合作專班。

但他想讀的是食品科系,夢想畢業後回到越南開個烘焙店,沒想到付完代辦費,卻進到電機系就讀。

電機系的專班生必須進組裝機械零件工廠「實習」,阿新的課程被集中在週一到五的上午,下午1點後就得到工廠工作到晚上9點,一天下來要包裝跟組裝200~300個很重的機械零件,環境很糟,工作後整身都是油汙,過程中也曾向系上老師反映,讀電機系為何做機械的工作?老師則對他們說:「在台灣學電機跟機械都有關係。

」每班補助百萬卻斷鏈的產學合作,外籍生成為廉價勞動力根據教育部統計,政府大力推動「新南向人才培育推動計畫」,目標之一是東南亞國家來台求學學生數倍增。

2019年來自新南向國家包含印尼、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汶萊、越南、緬甸、柬埔寨、寮國、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爾、斯里蘭卡、不丹、澳大利亞、紐西蘭共18個國家。

境外生人數(包括學位生與非學位生)達到5萬9千人高峰、2020年因疫情影響稍微下降,但仍佔外籍生比例高達56%(註)2020年因疫情關係,新南向國家來台學生總人數稍微下降55,482人,較2019年衰退7%,佔整體來台外籍學生56%。

,其中又以越南與印尼兩國增加最多,從10年前的僅3千多人,增加到1萬7千多人。

而「新南向產學合作國際專班」(後稱新南向專班)原本的特色,是希望透過產學無縫接軌,讓學位生邊學習邊實習,畢業後有機會進到企業在兩國的工廠裡工作,培育出了解台灣的外籍人才。

在政府的政策鼓勵下,只要學校通過審查成班,每專班補助100萬到400萬教育部補助每專班實際開班費用,若專班實際招收外國學生人數為三十人以上者,以補助新臺幣四百萬元為上限。

人數為二十五人以上未滿三十人,補助新臺幣二百萬元為上限。

招收人數為二十人以上未滿二十五人,補助新臺幣一百萬元為上限。

不等的金額;不少受少子化影響的學校大力申請專案,填補學校經費。

根據教育部統計,新南向專班2017~2020年已開設297班,註冊人數達11,230人,而2021最新學年度更預計開設83班,將招收3,300人。

就讀新南向專班外籍生以往有被送進屠宰業、魚塭養殖業、冷凍包裝等農場和工廠工作的例子,部分工作環境極惡劣。

一名熟悉人力資源市場的業者私下說,業界使用專班學生,除了工作時數可比一般勞工,還有企業成本的考量──除了不用向政府繳交每個月2,000多元的「就業安定費」,聘用學生也沒有工作類別的限制目前開放移工來台從事的工作為海洋漁撈工作、家庭幫傭工作、機構看護工作、家庭看護工作、製造工作、外展製造工作、營造工作、屠宰工作、外展農務工作、農、林、牧或魚塭養殖工作。

,「人力成本的考量上,根本是『俗擱大碗』,是極度弱勢的勞動者。

」不斷出現的新南向專班亂象,讓原本台灣欲與東協和南亞國家交流的形象蒙塵。

根據2021年美國國務院最新出版的《美國2021年人口販運問題報告─台灣部分》(TraffickinginPersonsReport:Taiwan),提及台灣「人口販運者利用台灣《新南向政策》放寬簽證來吸引東南亞學生和遊客前來台灣,再強迫其從事勞動或性交易。

報告中提到(編按)關於「台灣有超過200所私立大學」的描述,經《報導者》向AIT求證,AIT表示:「這個數字除了台灣的大學之外,也包含一些數十多年來已經升格為科大的前技職院校。

」依照教育部統計,目前台灣大專校院學校數共計152所。

:「台灣有超過200所私立大學積極招募外籍學生,尤其是印尼籍,其後以教育為藉口將他們置於剝削性的勞動條件中。

這些學生來台前大多對工作內容不知情,且來台後經常面臨合約變更、工時過長、居住環境差等與原合約不相符的情況。

」將18、19歲出來乍到台灣的東南亞或南亞學生,轉做為即時可用的底層勞動力──這種亂象,在教育部與勞動部兩個主責機關的監管下,究竟是怎麼發生的?工讀+實習每週工作40小時以上,學生淪學工根據勞動部《就業服務法》規定《就業服務法》第50條規定: 雇主聘僱下列學生從事工作,得不受第46條第1項規定之限制;其工作時間除寒暑假外,每星期最長為20小時: 一、就讀於公立或已立案私立大專校院之外國留學生。

二、就讀於公立或已立案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之僑生及其他華裔學生。

,外籍生每週可打工20小時;但新南向產學合作國際專班又規定,自大二開始,每學期可排定6學分的實習課,若以每學分最多安排80小時的實習,一學期就有480小時,平均每週約26小時在工廠實習。

不過若學校在「同一地點」安排「打工加實習」,便造就了專班學生每週工作40小時以上,如同一位「完整的勞動力」。

2019年,監察院就曾針對這變調的學習進行調查,調查報告指出,發現有高達近9成9的專班學生,打工跟實習皆同一地點:「『工讀』與『實習』界線模糊不清之情事,致遭學生淪為學工之質疑』。

」一名承辦新南向專班業務的校務人士私下告訴我們:「集合成一個專班的好處是,可以把學生的課程集中,方便整車拉(學生)去工作,比起散班較好操作。

」但這個操作,往往不是考慮學生是否學用相符,或提升技術讓學生學到東西,而是以工廠需求調整,讓學生的工時愈完整愈好。

原本赴台的留學生,多數時間卻待在工廠成為工人,弊端因此產生。

以阿黎工作情況為例,每天早上6點工作到下午3點,中間休息1小時,若加上加班,接著兩天回學校讀書的日子,等於沒有例休,往往累到無法上課。

每月工作含加班,將近200小時,月薪約領3萬多元,幾乎是等同於一位外籍移工。

企業:「我們也很怕違法」Fill12021年12月10日晚間8點,載著黎明技術學院新南向專班越南外籍生的遊覽車,抵達桃園大溪的屏榮食品工廠。

(攝影/楊子磊)《報導者》進一步向黎明技術學院與聘僱阿黎等學生工作、專為便利店生產鮮食的「屏榮食品」查證,想了解是否違反產學合作規定?屏榮食品公司表示,他們跟學校建教合作已超過10年的時間,而近2年來,學校生源不足,實習學生慢慢從台灣學生變成外籍學生,都有照教育部規範和學校簽合約;目前該食品廠產線共有165名外籍生,大部分來自越南與泰國,還有少數的印尼學生。

「我們(用學生)也很怕違法,」食品廠的經理無奈地說,在產學合作這一塊,食品系學生學的是營養學等理論,但工廠端只需要穩定的人力,量化每一條生產線。

至於是否超時工作?食品廠則說,學校跟公司談的合作條件,就是開出月薪2萬4千元、每週工作5天,但若學生反映太累,未來會考慮調整成工作4天,讓他們休假,但這也會影響當初與學校談好的薪資條件。

學校:「溝通落差、不會強迫實習」黎明技術學院國際處處長張世鈺向《報導者》表示,由於越南仍是共產國家,當地學生要來台灣留學,必須要辦理很多文件,學校沒有辦法處理,一定要經過當地有執照的代辦業者。

他指出目前大部分越南代辦是語文訓練中心,有些學生若加收了住宿費或是語文訓練費用,台灣這裡仍難以判斷是否被超收,但會提醒學生注意。

張世鈺說,新南向專班是「客製化課程」把學生課程集中到每週兩天,以符合每週可工讀加實習40小時的規定,且當初是以月薪的條件跟食品廠談實習合作,為了符合月薪的工作時數,休假偏少,也因為安排不同生產線的時段,偶爾造成實習加工讀超時,未來若有些學生要求有休息的時間,會協助轉介到其他實習的機會,但他強調:「學生可以選擇,不會強迫實習。

」該校主任祕書黃信育則表示已接到教育部來函說明,坦承這是跟學生「溝通上的落差」,因該年度的學生一來就碰到疫情,狀況非常多,原本規劃的餐飲實習地點都因疫情歇業而臨時喊停,改到電子廠工作、或食品廠實習,甚至在去年(2021)COVID-19疫情最嚴重的2個月,還補助外籍生1天200元的生活費,「有善盡照顧學生的責任,」黃信育說。

怎麼申訴?年輕學生背負家庭期待與學費壓力,只能苦撐新南向專班原本的用意良好,希望建立永續品質更為良好的跨國人力,但實習與打工同一地點,不少學校把學生送上環境不佳的生產線超時工作,更讓學生陷入難以學習的循環。

阿新最後下定決心,依規定把學費繳清後離開新南向專班,向學校申請成為一般外籍生,與台灣學生一起上課。

他說雖然看不懂中文書,靠著深夜多比別人努力一點,總算跟上進度,不必在工廠做工,「終於有學到東西。

」在政府大力宣傳和投入新南向的人才交流政策下,外籍生來台後是在工作還是學習,成為爭議。

《報導者》訪談為外籍生工作開出「勞動許可」的勞動部,簡任視察葉明如聽聞學生超時工作的情況時表示,學生工作仍要符合《勞基法》,若每週沒有例假,就涉嫌違反《勞基法》第36條。

但葉明如表示,目前新南向專班的實習不列入《勞基法》管理,因為實習時間不受《勞基法》管理,是教育部主責,勞動部「沒有置喙的空間」,勞動部最多只能針對學生打工超過20小時去勞檢,若學生受到剝削,她表示:「可以去申訴啊!」然而,對於第一次出國,來台過程只能接收代辦、學校指令和管理,中文欠佳又不懂台灣勞動法規的年輕學生們,並不清楚在喘不過氣的工作和生活節奏裡,該如何申訴。

18、19歲的學生,承受了超乎他們年齡能面對的極限。

疫情雪上加霜,三餐溫飽一度告急這些專班的學生們,靠著每個月實習加打工賺取薪資約1萬9千元,但私校學費每學期約4萬多元,每個月分期付款支出學費約1萬3千多元扣掉獎學金後,每學期學費約46,000元,加上住宿費7,500元等費用,分4期付款,每期約需付13,000元左右。

,所剩不多的錢用來支應生活費。

他們向位在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的聖多福天主堂求援,透過教會的協助,獲得米、麵條與沙拉油等生活物資,跟同是越南來的同學們在宿舍內開伙煮食,勉強解決三餐溫飽。

Fill1聖多福天主堂的修女阮紅艷帶著將近100份的生活必需品,前往北部多間大專技職學校發放給生活陷入困境、需要救援的外籍生。

(攝影/楊子磊)菲律賓籍的神父陳文鐵與越南籍修女阮紅艷,原本長期救援國內遭剝削的移工,但從2019年開始,第一次接到菲律賓學生遭變相成為學工的事件後,他們開始接到更多東南亞外籍生的求援,特別是去年4月COVID-19社區疫情爆發以來,事態更為嚴重。

根據阮紅艷統計,去年5~7月每月從北到南救援物資發放超過1千多份、救援物資金額達70多萬元。

每當發放救援物資,見到的都是一張張19歲到20歲的稚嫩臉孔,她非常心疼。

阮紅艷在跟學生互動過程發現,有不少學生來自河內、胡志明之外的二線三線小城,表示仲介把觸角伸向家庭經濟條件更差的學生,學生幾乎是借錢來台讀書。

有人曾對她說,如果學生不想工作可以離開。

但她反問:「不學就可以離開,但真的能走嗎?」她說,越南鄉下的學生出國讀書,在當地是一件光榮的事,如果突然回去,是很沒面子的事。

越南學生忍耐度高,即使在台灣過得不好,會躲在教會的角落,一言不語,忍著繼續做工的日子。

教會只能想辦法「填飽他們的肚子」。

長期救援移工的陳文鐵認為,不斷發生的剝削事件,代表教育部根本沒有學到教訓,現況沒有太大的改善。

他形容「新南向專班像是個人口販運的產業鏈」,仲介先跟東南亞學生建立了一個求學天堂的想像,號稱免費讀書又可賺錢,吸引他們來台;接著,又要求經濟相對弱勢的學生支付高額費用,最後一刻才告知不能選擇理想科系,抵台後還有學費和生活費。

背債的外籍生最後不得不走上「學工」之路,接受集中式管理、低薪重複的工作。

雖然不少雇主對學生說「你要做就做,不做換別人」,陳文鐵說,這對初到陌生環境又背債的學生,幾乎沒有其他的選擇。

「教訓」之後,如何回到新南向專班的育才、留才初衷?台灣仲介與來源國仲介聯手,以各種話術強力招聘經濟弱勢的學生來台,其實在2018年4月,已讓教育部行文規範學校不准靠仲介招收外籍生。

但近年來仲介包裝成華語補習班、留學代辦來經營,模糊了留學與仲介的身分。

根據駐外單位在回報監察院的電報中指出,外館常無法辨識替學生申請簽證的業者是否為仲介或是留學代辦,而增加簽證核發的困難。

一名在南部技職學校負責承辦外籍學招生業務的行政人員透露,他們也很擔心觸犯這條紅線,因為一觸法,就會被教育部禁止招生,但他無奈說:「當地介紹機構拿出來的都是某留學顧問(中心)招牌,根本沒有規範,要怎麼去查核?」台灣一間專門引進外籍移工的人力仲介公司私下表示,目前這是一個灰色地帶,現在教育部抓得嚴,只能在當地成立華語文中心(或華語補習班),表面上是經營語文班,但私底下是招募外籍學生到台灣和日本,同樣是像「學工」的性質。

他認為,「仲介」兩字現在像背負原罪,但若心不正而是想要引誘學生來台,掛上「仲介」、「教育代辦」、「華語文中心」的名字都一樣。

教育部次長劉孟奇接受《報導者》專訪時表示,過去幾年在新南向專班獲得很多教訓(負面新聞),很大力氣在盯專班運作。

未來學校是否與仲介合作,不能只看掛什麼「招牌」,「這部分要看業者向學生收費多寡,來判斷是留學顧問跟仲介的差別。

」教育部也決定在2022年推動外籍生需「華語先修」以及加強教學訪視的作法,試圖杜絕對外籍生的剝削。

(延伸閱讀:〈教育部祭殺手鐧,欲斷私校與掮客「要外生也要錢」利益鏈〉)重新檢視政府補助開設新南向專班的出發點,是為了培育來源國的產業人才,透過技職學校與台灣企業結合,由學校端開設專班、企業端提供實習職缺,最後政府花了大筆預算補助,這些學生獲得專業技術後回到母國就業,人才卻留不住。

若在台灣工廠普遍缺工的同時,若能真正讓學生學習專業技能,又有良好的實習安排而非惡意剝削,循序漸進在工廠訓練個2~3年,一直做到畢業,讓這些學生繼留台灣或回到台灣企業在外國的工廠,或許將會是產業裡穩定的人力資源。

當初立意良善的新南向政策是否有本持著初衷?是讓台灣獲得外交機會,亦或只是讓部分有心人士操作成為補充學校生源的一門「人口販運」生意?在新南向學生來台就學人數迎向新高的此刻,將是一個迫切需要被面對的問題。

索引「免費讀書還可打工賺錢」──越南生阿黎和阿新的故事每班補助百萬卻斷鏈的產學合作,外籍生成為廉價勞動力怎麼申訴?年輕學生背負家庭期待與學費壓力,只能苦撐「教訓」之後,如何回到新南向專班的育才、留才初衷?政經.產業1/9/2022文字何柏均攝影楊子磊設計黃禹禛共同採訪/楊智強;核稿/李雪莉;責任編輯/張詩芸血汗勞工產業教育COVID-19國際關係少子化仲介人口販運新南向政策用行動支持報導者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

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

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您的支持將有助於《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促進多元進步的社會對話。

請與我們一起前進,共同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贊助我們本文依CC創用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3.0台灣授權條款釋出環境.教育非洲萬里來台留學,淪四年綁債學工:失序的私校國際招生「這是我們在台灣的生活,根本像是奴隸一樣。

」非洲外籍生來台後陷入背債與無效學習的輪迴,留學生活變質為期4年的血汗學工。

這種私校跨國招生的亂象,已讓台灣蒙上人權剝削的汙名。

2022/1/9環境.教育非洲萬里來台留學,淪四年綁債學工:失序的私校國際招生2022/1/9環境.教育Collines轉校遭中州「追殺」,教育部:停止玩弄對方!努力轉學後卻收到三封要錢、攆人的「追殺信」,Collines決定向教育部投訴,把自己還有其他烏干達、史瓦帝尼學生在中州科大的遭遇全盤托出。

結果如何?2022/1/9環境.教育Collines轉校遭中州「追殺」,教育部:停止玩弄對方!2022/1/9環境.教育困在隧道的青春Collines等抱著留學夢來台的16名烏干達學生,如何陷入綁債「學工」的陷阱?《報導者》與漫畫家柳廣成合作,以圖像帶讀者走進他們來台後的生活,宛如幽黑隧道的空轉循環。

2022/1/9環境.教育困在隧道的青春2022/1/9環境.教育教育部祭殺手鐧,欲斷私校與掮客「要外生也要錢」利益鏈《報導者》專訪教育部政務次長劉孟奇,他透露將在2022年設計「國際專修部」制度,確保外籍生有能力融入台灣大學生活。

這個制度是否能改善部分學校的招生亂象?2022/1/9環境.教育教育部祭殺手鐧,欲斷私校與掮客「要外生也要錢」利益鏈2022/1/9人權.社會脫離血汗學工生活,烏干達外籍生留學台灣再啟程《報導者》持續和在中州科大淪為學工的烏干達學生保持聯繫,在仲介被收押、中州被搜查並停招、他們歷經兩個月來的安置,如今終於露出笑容,放心吐露近況:「看到台灣人這麼關心我們,很感動!」2022/2/28人權.社會脫離血汗學工生活,烏干達外籍生留學台灣再啟程2022/2/28評論關於《報導者事件簿》,我們的想像與期待擅長文字報導的《報導者》遇到了以漫畫敘事見長的蓋亞文化,一起透過《報導者事件簿》帶領讀者進入報導漫畫的魔幻空間,先有共感,再來深度理解議題,例如這系列的第一本:留學黑工。

2022/4/24評論關於《報導者事件簿》,我們的想像與期待2022/4/24《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與社會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媒體環境。

關於我們New作者群New聯絡我們New加入我們New常見問題New隱私政策New捐款徵信New許可協議New基金會新聞New影響力報告New訂閱電子報NewPodcast節目列表New報導者開放實驗室New品牌設計規範New贊助我們公益勸募許可字號|衛部救字第1101363853號Copyright©2022TheReporter.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