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技巧|人物動作描寫技巧大全(建議收藏) - 今天頭條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或精選富有特徵性的詞語簡筆描寫;或抓住人物連貫性動作具體描寫;或作特寫鏡頭式的描寫;或運用修辭手法描寫;或對比描寫;或同時並現描寫,等等。

首頁 通識學習 作文技巧|人物動作描寫技巧大全(建議收藏) 2019-08-30  通識學習 動作描寫,是指通過人物動作行為的描寫,展示人物的性格。

動作描寫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

或精選富有特徵性的詞語簡筆描寫;或抓住人物連貫性動作具體描寫;或作特寫鏡頭式的描寫;或運用修辭手法描寫;或對比描寫;或同時並現描寫,等等。

概念描寫人物富有特徵性的動作,以表現人物的性格、品質、身份、地位、處境、狀態,叫做動作描寫。

老舍說過:「描寫人物最難的地方是使人物能立得起來。

我們都知道利用職業,階級,民族等特色,幫忙形成特有的人格;可是這些個東西並不一定能使人物活躍。

反之,有的時候反因詳細的介紹,而使人物更死板。

我們應記住,要描寫一個人必須知道此人的一切,但不要作相面式的全寫在一起;我們須隨時用動作表現出他來。

每一個動作中清楚的有力的表現出他一點來,他須越來越活潑,越實在。

……這樣,人物的感訴力才能深厚廣大。

」這就是說,只有成功地描寫了人物的動作,才能使讀者真切地感到作者筆下的是一個個栩栩如生的活人,人物的精神世界才能得以充分的展示,形象才能真正站立起來。

動作描寫同樣要求生動、具體、細緻。

要完整地描繪每一動作的前因和後果,表現動作發生、發展乃至結束的過程,使讀者獲得如臨其境,如見其人的印象。

要充分表現出人物的動態,使人物在一系列動作中顯露出獨特的個性和內在的思想,進而使形象顯得更加豐滿、完整、立體化。

作用體現人物的身份、地位反映人物心理活動的進程,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徵,推動情節的發展。

照應某段落範圍動作描寫的範圍很廣。

諸如日常生活中的動作,生產勞動時的動作,文娛體育中的動作,軍事活動時的動作,無所不可。

但是,無論描寫何種動作,其目的都是為塑造人物形象、表現作品主題服務。

因此,動作描寫切忌漫不經心,信手拈來,為描寫而描寫。

要力求避免東鱗西爪,雜亂無章,動作游離於人物性格之外;還要防止動作相仿,陳詞濫腔,表現不出人物的個性特徵。

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動作描寫,還常常善於選擇人物行動的特定場景,在濃淡相宜的背景上描摹獨具一格的人物動作,以創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性格。

而把人物的動作置於尖銳的衝突、鬥爭的漩渦之中來進行刻劃,則往往更能收到較好的表達效果。

特點動作描寫貴在確切生動地表現人物的動態,而肖像、表情等描寫則主要是描繪人物的靜態。

如果能靈活自如地將多種描寫手法綜合起來使用,以動襯靜,以靜顯動,人物形象就可以真正達到「越來越活潑,越實在」的境地了。

具體細緻地描寫某一人物在某一情況下所作出的反應──主要是動作反應,就勢必顯示出了這一人物的內心活動、處世態度、思想品質。

成功的動作描寫,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動的進程,可以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徵,有時候還能推動情節的發展。

名著中的動作描寫《守財奴》中的資產階級暴發戶箍桶匠葛朗台彌留時,當「神甫把鍍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邊……」他做了一個駭人的姿勢想把十字架抓在手裡。

「這一「抓」,送了暴發戶的老命,也使守財奴至死不改的貪婪本性得到充分的體現。

《儒林外史》中的嚴監生監死前「伸」最終使其成了世界文學名著人物畫廊中的又一吝嗇鬼的典型。

至於窮困潦倒的孔乙己在咸亨酒店的九尺櫃檯上「排出」九文大錢時的得意。

《荷花澱》中的水生嫂在得知水生「明天要到部隊去」時,手指不禁「顫動」——葦眉劃破手指,亦是其內心思想的顫動,寫出了水生嫂沒有思想準備,捨不得丈夫離去的細微心態。

魯迅筆下的阿Q在《阿Q正傳》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在法庭畫圈,「阿Q伏下去,使盡了平生的力畫圓圈。

他生怕被人笑話,立志要畫得圓,但這可惡的筆不但很沉重,並且不聽話,剛剛一抖一抖的幾乎要合縫,卻又向外一聳,畫成瓜子模樣了。

」阿Q就在這「畫圈」中稀里糊塗結束了自己生命……現代文中的動作描寫1.小姨將雙袖向上一挽,褲腳也被卷到了大腿。

她在小溪水裡慢慢移動著,左腳輕輕地抬起一點,向前邁了一小步,右腳再慢慢拖向前,好像穿著千斤重的鞋。

她把帽子扭了扭正,躬著背,低著頭,眯著眼,雙手做出捧東西的樣子。

這時,她停下腳步,不再東張西望,對著右邊的一個地方目不轉睛,猛然把手向水中一紮,將一條小魚捧在手中了。

2、她拿起筷子,向一盤色澤鮮艷的菜伸去,輕輕夾起一片。

本來筋脈突兀的手此刻一用力青筋更加明顯。

她小心地把菜放入嘴中,細細地品嘗著。

3、奶奶將右腳繃著,向鞋子口裡溜進去,筋脈凸兀的手緊緊抓著門框,將左腳輕輕抬起,緊繃著的腳小心向鞋口一插,又往裡扎了扎,接著踩了幾踩,讓自己的腳更舒適些,滿意地出門了。

4、近了,更近了,組長終於來到他的身邊,像一座泰山定在他面前,嚷道:「快交作業,快交作業!」他「嘿嘿」一笑,表情是那樣滑稽,又是那樣神秘,猛然,他把頭一紮,像一條滑溜溜的泥鰍從組長胳膊旁閃過,腳底像抹了油一樣飛奔逃走了。

5、十字路邊有一個老婦人,略微有些駝背,胖胖的身軀,費力地打著傘在空曠的路上艱難地行走。

狂風夾著大雨撲面而來,她使勁向前躬著身子,抓緊傘,進一步,退半步,踉踉蹌蹌地向前走著。

6、小伙子跑得不錯,已經從起跑衝刺進入途中勻速跑。

他像一匹馬駒昂頭急奔:步幅勻稱,步頻緊湊,蹬動有力,腰肢放鬆——整個動作顯得優美而富有彈性。

7、施軒的腳步很均勻,雙臂一前一後地擺動著,雙腳越邁越快,身子向前傾斜著,奮力向前迅跑。

跑到終點線處,她頭一抬,胸一挺,終於取得了第一名。

8、在郎平排球生涯的頭一次冬訓里,教練們開始給郎平吃「小灶」。

長跑——郎平圍著四百米跑道一圈又一圈向前跑……頭好脹啊,胸口生疼,腿已經抬不起來了,停下嗎?不!大腦清晰地發出指令,步子繼續向前邁……汗水早把頭髮濕成一縷一縷,汗珠從額上流到嘴裡又苦又澀。

多想一下子躺到跑道上,攤開四肢放鬆啊!突然,一絲奇怪的笑容爬上她的嘴角——她忽然想起小時候,總盼著嘗嘗再跳不動皮筋的滋味,而今果真嘗到了,又苦又澀。

【技巧篇一】動作描寫方法舉例一、特徵法精選富於特徵性、個性化的詞語簡潔傳神地進行描寫。

在那山坡前,戰經八九個回合,八戒漸漸不濟將來,釘鈀難舉,氣力不加。

……那呆子道:「沙僧,你且上前來與他鬥著,讓老豬出恭來。

」他就顧不得沙僧,一溜往那蒿草薜蘿荊棘葛藤里,不分好歹,一頓鑽進,哪管刮破頭皮,搠傷嘴臉,一轂轆睡倒,再也不敢出來。

但留半邊耳朵,聽著梆聲。

——吳承恩《西遊記》點評:「一溜」、「不分好歹,一頓鑽進」、「一轂轆睡倒」等動作描寫只能屬於豬八戒,其自私可笑的性格特徵表現得惟妙惟肖。

二、連貫法動作是無聲的語言,是人物個性的符號。

連貫地寫人物一連串的動作,在動作群的刻畫描寫中可使人物形象站立起來。

老傢伙想掏出刀子撬一塊金板下來,先把匣子往椅子上一放。

歐也妮撲過去想搶回,可是箍捅匠的眼睛老盯著女兒跟梳妝匣,他手臂一擺,使勁一推,歐也妮便倒在母親床上。

——《守財奴》點評:其中的「掏」、「放」、「盯」、「擺」、「推」等動詞構成連貫的動作群,深刻地揭示了葛朗台行動的內在動力——對金錢的強烈占有欲,從而使嗜財如命的守財奴形象躍然紙上。

魯達大怒,揸開五指,去那小二臉上只一掌,打的那店小二口中吐血,再復一拳,打下當門兩個牙齒。

——《水滸傳》 點評:這「揸」「一掌」『』一拳」連接動作,正如金聖嘆在眉批中所批:「寫魯達闊綽,打人亦打得闊綽。

」描寫魯智深的這些動作,做到了充分的性格化。

三、特寫法運用細緻筆調使行為動作如影視中的特寫鏡頭凸現於讀者面前。

老頭兒放下了釣絲,把它踩在腳底下,然後把魚叉高高地舉起來,舉到不能再高的高度,同時使出全身的力氣,比他剛才所聚集的更多的力氣,把魚叉扎進正好在那大胸鰭後面的魚腰裡,那個胸鰭高高地挺在空中,高得齊著一個人的胸膛。

他覺得魚叉已經扎進魚身上了,於是他靠在叉把上面,把魚叉扎得更深一點,再用全身的重量推到裡面去。

——《老人與海》簡評:作者把筆墨集中在處於特定時空的魚叉上,「舉」、「扎」、「靠」、「推」等動作構成精彩的特寫鏡頭,使人從驚心動魄的搏鬥中形象地體味到人的偉力、氣魄和智慧。

四、對比法書記官站起來,開始宣讀起訴書。

……結果他的聲調就混合成不間斷的嗡嗡聲,聽得人昏昏欲睡。

法官們一忽兒把胳膊肘倚在圈椅的這邊扶手上,一忽兒倚在那邊扶手上,一忽兒閉上眼睛,一忽兒又睜開,彼此交頭接耳。

有一個憲兵好幾次把剛要開口打呵欠的那種痙攣動作壓下去。

……瑪絲洛娃聽著書記官朗讀,眼睛盯住他,時而呆呆不動地坐著,時而全身一震,仿佛打算反駁似的,漲紅了臉,後來卻沉重地嘆了口氣,把手換一個放處,往四下里看一眼,隨後又凝神瞧著宣讀的人。

——《復活》點評:法官們「一忽兒」中變換動作所表現的漫不經心、草菅人命,與瑪絲洛娃「震」、「漲」、「嘆」等動作所表現的全神貫注、抗爭無門構成對比,讀者從中讀出了沙皇統治下下層人民的苦難冤情和法律制度的虛偽、專制。

四、反常法:人物在某種條件下的反常動作,更能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徵。

這尤三姐鬆鬆挽著頭髮,大紅襖子半掩半開,露著蔥綠抹胸,一痕雪脯。

底下綠褲紅鞋,一對金蓮或翹或並,沒半刻斯文。

兩個墜子卻似打鞦韆一般,燈光之下,越顯得柳眉籠翠霧,檀口點丹砂。

本是一雙秋水眼,再吃了酒,又添了餳澀淫浪,不獨將他二姊壓倒,據珍璉評去,所見過的上下貴賤若干女子,皆未有此綽約風流者。

二人已酥麻如醉,不禁去招他一招,他那淫態風情,反將二人禁住。

那尤三姐放出手眼來略試一試,他弟兄兩個竟全然無一點別識別見,連口中一句響亮話都沒了,不過是酒色二字而已……——《紅樓夢》點評:尤三姐本是個自珍自愛的「出污泥而不染」的奇女子,可是,當她看到自己的姐姐已變成了賈珍、賈璉的玩物,這兩個衣冠禽獸又將魔爪伸向自己時,她已經無法再忍受了。

這時,她就一反常態,以潑辣和放蕩來捍衛自己的尊嚴!這裡,表現的是尤三姐的反抗性格,這一行動並不與她的本性矛盾。

這就是反常行動對於表現人物性格的作用。

五、並現法描寫同一場面下各種人不同的動作,他們對待同一事物的不同的態度,這樣更有利於表現人物的個性特徵。

如《紅樓夢》中:賈母這邊說聲「請」,劉姥姥便站起身來,高聲說道:「老劉,老劉,食量大似牛,吃一個老母豬不抬頭。

」自己卻鼓著腮不語。

眾人先是發怔,後來一聽,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來。

史湘雲撐不住,一口飯噴了出來;林黛玉笑岔了氣,伏在桌子上噯喲;寶玉早滾到賈母懷裡,賈母笑的摟著寶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著鳳姐兒,只說不出話來;薛姨媽也撐不住,口裡茶噴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裡的飯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離了座位,拉著她奶母叫揉一揉腸子。

地下的無一個不彎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著笑的,也有忍著笑上來替他姊妹換衣裳的,獨有鳳姐鴛鴦二人撐著,還只管讓劉姥姥。

點評:一段文字,一連寫了8個人的「笑」,同樣是「笑」,卻是千姿百態,緊扣各人的身份和性格。

這精彩的「笑」的動作大描寫,非高手不能為。

【技巧篇二】描寫人物動作5大技巧+例文作家老舍對學生說:「唯有動作描寫,人物才能立起來!」可見,動作描寫在寫人記事的作文里,同樣是舉足輕重的。

當然,我們都知道動作描寫,可怎麼寫才能把短時間發生的動作,寫得具體生動呢?請我們的同學先回憶一下,從小到大有沒有被爸爸或媽媽懲罰過?如果有,你現在就在紙上寫上「媽媽懲罰我」或「爸爸打我」,就暫時別動,聽我繼續說,然後再一起來修改。

好了嗎?我們先來看一個動作。

李老師喝茶。

這句話和你們現在在紙上寫的那句話差不多。

如果擴寫,有同學這樣寫:李老師端起茶杯,慢慢喝茶。

這樣寫,還是很籠統,到底怎么喝的呢?是不是還可以更具體呢?用這篇文章的題目來說,怎麼寫才是「慢鏡頭」呢?下面就是我們今天要教給同學們的動作描寫的技巧。

01給動作「化功大法」所謂「化功大法」,就是要把一個很籠統的大動作,分解成若干個連貫的小動作,給大動作一個「過程」。

我們還看剛才的例子:李老師喝茶。

請看一個同學把這一個大動作寫成小動作的例子,我們一起來讀讀。

「李老師停止了講課,目光一瞟,伸過右手湊近杯子,然後輕鬆地拿起杯子,擰開杯蓋,把杯子舉到嘴邊,嘬起嘴唇,輕輕歪斜杯身,讓水滋潤了一下嘴唇,大概是在試探杯子中的水燙不燙吧。

然後,就大口大口地狂喝起來,只聽到「咕嘟咕嘟」的聲音,他的喉結也上下不停地抽動。

眨眼功夫,一杯水就見底了。

他咂吧咂吧著嘴唇,好像還很不解渴呢。

」這一段描寫,把李老師喝水這一過程,分解成「拿起杯子——試探溫度——大口猛喝——咂吧嘴唇」這樣一連貫的小動作,是不是把「大動作」寫成「小動作」了?有的同學經常抱怨自己的作文寫不具體,在寫動作的時候,採用把「大動作」寫成「小動作」就是一個可以使用的方法。

在我們的課文里,也有類似的「化功大法」,課文《凡卡》一課中,寫凡卡寫信的動作,就是大動作,其中一個細節:他想了一想,蘸一蘸墨水,寫上地址:「鄉下爺爺收。

」然後他抓抓腦袋,再想一想,添上幾個字:「康司坦丁•瑪卡里奇。

」這裡的想、蘸、寫、抓、添等一系列動作,把不會寫信的凡卡渴望爺爺收到信,救他出火坑的複雜心理刻畫得淋漓盡致。

學了就要用,剛才同學們在紙上寫的「媽媽懲罰我」或「爸爸打我」,你能把這個大動作,分解成若干個連貫的小動作嗎?試試?02給動作「塗脂抹粉」寫好人物的動作,選用表示動作的詞語進行修飾,是不是就很美呢?《燕子專列》這篇課文里有這麼一句話:小貝蒂伸出雙手,捧起燕子,送到嘴邊用呵氣為小燕子取暖。

我們對這句話里的動作「塗脂抹粉」,就成了這樣一句:小貝蒂慢慢地伸出雙手,小心翼翼地捧起燕子,像捧起珍貴無比的寶貝一樣,輕輕地送到嘴邊用呵氣為小燕子取暖。

通過比較,我們就會發現,在動詞前面加上適當的修飾語,就會使動作的幅度、速度、力度等比較細緻地表達出來,人物形象就會更具活力,就能更好地表現人物的個性與思想。

這裡就叫「塗脂抹粉」。

我們再來看一篇「塗脂抹粉」的。

「來到爬杆的場地,張小虎一隻手搖了搖爬杆,一隻手搭在額前,抬頭仰望一下杆頂。

朝手上吐了口口水,搓了搓,兩腳微微張開,身體慢慢往下蹲。

忽然,張小虎猛地往上一竄,兩隻手一上一下緊緊地握著爬杆,兩腿交叉,用腳背死死地「咬」住爬杆,居然一下子就讓我們要抬著頭仰望他。

緊接著,張小虎輪流交換著雙手,每換一次,都靠著手臂的力量把他的身子往上挪動,雙腿也不閒著,一松一緊地配合……在我們的歡呼聲中,張小虎已經觸摸到了杆頂的橫樑,朝我們頻頻揮手呢。

」上面的片段中,運用「化功大法」把張小虎爬杆的動作進行了分解,然後給部分動作「塗脂抹粉」,文章就顯得活靈活現,就真的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了。

聰明的你,準備好了嗎?為你面前的動作片段,也來「塗脂抹粉」吧。

記住,不能太多,化妝多了,也難看呢。

你們說是不是?03給動作「配上聲音」在寫動作的時候,如果僅僅是動作描寫,也很單調的,在動作中載入聲音,就會讓你筆下的動作活靈活現。

這裡說的「配上聲音」可以有兩種聲音,一是配上人物的語言描寫,二是配上適當的象聲詞。

我們看一段動作描寫。

「劉老師把試卷攤開,平鋪在講桌上,食指往嘴巴里一舔,蘸了點唾沫,隨即兩個指頭一翻,抽出了一張試卷:「這是張璐同學的試卷,你們瞧瞧,書寫得多工整……」邊說還邊在試卷上用手指敲了敲,仿佛我們看不見他的動作似的。

接著,劉老師又抽出了一張:「而徐晉呢?我都不想看他的試卷,不管你會不會,你把字給我寫好啊!連自己的名字都寫得七倒八歪的!你給我上來!」說完,手指直指徐晉,似乎要把徐晉給戳穿了……」這是一段老師點評試卷的過程,同學們在平時的學習中也經常看到類似情景,簡單的幾個動作,經過小作者「化功大法」、「塗脂抹粉」,加上人物的語言描寫,就變成了近200個字的小片段,厲害吧?因此,同學們在平時寫作時,要克服「偷懶」心理,勤快一些,這樣,我們平時看上去挺簡單的幾個動作,認為不可能寫進作文的「一般內容」,都可以成為你作文的素材。

「配上聲音」除了人物的語言描寫外,還可以配上適當的象聲詞。

什麼是象聲詞?就是表示聲音的詞語,比如小貓叫的聲音「喵喵」、北風刮的聲音「呼呼」、汽車的喇叭聲「嘟嘟」、爆竹發出的聲響「噼里啪啦」等,這些就是象聲詞。

我們來看看再次修改後的片段。

「來到爬杆的場地,張小虎一隻手搖了搖爬杆,一隻手搭在額前,抬頭仰望一下杆頂:「就這麼一點高度,還難得倒我爬杆王?大家瞧我的!」。

說完,張小虎朝手上吐了口口水,搓了搓,兩腳微微張開,身體慢慢往下蹲。

忽然,他猛地往上一竄,兩隻手一上一下緊緊地握著爬杆,兩腿交叉,用腳背死死地「咬」住爬杆,「嗖」的一聲,居然一下子就讓我們要抬著頭仰望他。

緊接著,張小虎輪流交換著雙手,每換一次,都靠著手臂的力量把他的身子往上挪動,嘴裡還發出「嗨嗨」的聲音。

他的雙腿也不閒著,一松一緊地配合……在我們的歡呼聲中,張小虎已經觸摸到了杆頂的橫樑,朝我們頻頻揮手:「我上來啦——我贏啦——」。

」這一段動作描寫中,就有了人物的語言與象聲詞的插入,比上一段「無聲的世界」好多了。

同學們,還不趕快拿起筆,繼續修改你面前的一段話呢?配上聲音,讓動作行為更生動!04給動作「加上表情」在動作描寫的時候,我們不僅僅要寫清人物做了什麼動作,還要思考此項動作是在什麼情況下做的,是怎麼做的,這就要讓動作與表情、神態結合起來,從而更好地表現人物。

課文《全神貫注》中描寫羅丹修改塑像的一段,我們一起來看看。

「只見羅丹一會兒上前,一會兒後退,嘴裡嘰里咕嚕的,好像跟誰在說悄悄話;忽然眼睛閃著異樣的光,似乎在跟誰激烈地爭吵。

他把地板踩得吱吱響,手不停地揮動……一刻鐘過去了,半小時過去了,羅丹越干越起勁,情緒更加激動了。

他像喝醉了酒一樣,整個世界對他來講好像已經消失了——大約過了一個小時,羅丹才停下來,對著女像痴痴微笑,然後輕輕地吁了口氣,重新把濕布披在塑像上。

」這段文字通過描寫羅丹的動作和神態表情,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工作一絲不苟、對藝術執著追求的羅丹,看到了一個如痴如醉、忘我工作的全神貫注的藝術家形象。

「我把自製的賀卡舉到媽媽面前:「媽媽,生日快樂!這是給你的禮物!」媽媽張大了嘴巴,滿臉疑惑:「這……這是你做的賀卡?」「如假包換!是我花了一個星期時間才完成的。

」媽媽接過賀卡,輕輕地打開,一曲悠揚的《生日快樂歌》從賀卡里飄了出來。

她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一片紅暈湧上了她的臉龐,此時的媽媽,一定是幸福的。

媽媽撫摸著賀卡的每一個邊,不斷發出「嘖嘖」的讚嘆聲,還三番五次、顛來倒去地看著,仿佛在欣賞她最心愛的寶貝。

忽然,媽媽一把把我拉在懷裡,緊緊地抱著我:「我的好女兒!我的好孩子!媽媽謝謝你!」。

我明顯地感覺到媽媽的身體在抖動著。

這一段話寫了媽媽收到禮物後的一系列動作與表情,寫出了媽媽的幸福與激動,簡單的一個「收到禮物」的動作描寫,卻讓我們總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看來,這樣的動作描寫技法真是太妙了。

再次修改我們的動作描寫片段,給動作描寫「加上表情」吧。

05給動作「融入心理」在動作描寫時加入「心理活動」描寫,所寫的動作就更加「有血有肉」,特別是動作的動機將更加突出,人物行動將更加明晰。

同樣,來看一個例子。

「我飛快地從地上抓了一把雪,使勁地捏了捏,感覺雪球還是太小,想想不解恨:剛才你趙紅也太不夠哥們兒義氣了,竟然敢襲擊我?看我這次怎麼收拾你!又迅速抓了一把,這樣兩把雪揉在一起,我搓了搓,磨平了雪球的表面,嘿嘿,趙紅,你給我小心啊!我瞅了瞅對面的趙紅,他正在搓雪球,大概還想再給我一個「炮彈」吧。

這正是個機會,趁著他還沒有準備好,我掄起手臂,甩了兩圈,看準趙紅的方向,把雪球使勁拋了過去。

「嗖」的一聲,雪球劃了個美麗的弧線,不偏不倚正好打在趙紅搓雪球的手上,「嘭」地炸開了,濺得趙紅滿臉都是雪片。

「哈哈哈……」趙紅還沒緩過神來來,我轉身跑開了:不能再戰了,他被激怒了可不好惹。

」這是《雪戰》作文中的一個片段,小作者打雪仗的情形寫得栩栩如生。

我們也看得出在「反攻」時小作者內心是怎麼想的,就知道這個「雪球」拋出去的力量是何等之大,這樣的片段描寫,就比沒有心理活動的強多啦。

想想你面前的作文片段,媽媽懲罰你或爸爸打你的時候,你心裡在想什麼?補充上去吧。

以上就是今天我們要講的關於人物動作描寫的幾個絕活,當然並不是每次寫作文的時候都必須運用到,我們可以選擇使用。

相信多次練習後,你就會把這些技巧運用自如,作文越寫越好!【技巧篇三】人物動作描寫九種技巧(一)順承連接式所謂順承連接,就是幾個動作之間具有承接相連的關係,是動作描寫中最常見的一種形式。

這種動作描寫的主要特點,一是連接很緊,動詞與動詞之間距離一般很近,從而構成一種緊張的情節或連續的氛圍,讓讀者沿著動作發展的趨向,去了解事情發展的結果和人物命運的變化情況,造成一種心理懸扣的效果。

二是節奏明快,重音多體現在動詞上,而且動作是接二連三的,相隔不遠,因而節奏感很強,會產生一種韻律美。

可見,這種動作描寫,與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相一致,運用頻率是很高的。

這種動作描寫,就其對象來看,不外乎兩種情況:一是由某一個對象來發出。

這個對象,既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動物,還可以是事物。

通過對這個對象一系列承接式的動作描寫,來達到某種目的,或體現某種發展。

至於動作的多少,可根據寫作需要和對象變化情況來定,但至少要有兩次,而且是連續性的;可以用於一句話中,也可以用於多句話中。

一般情況下,動作頻率越多,順承的體現就會越充分。

例如:「掃開一塊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條長繩,人遠遠地牽著,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拉,便罩住了。

」這段文字不足80字,就用了8個動詞(不包括鳥雀的3個動詞),它們都是人的動作,可以理解為是作者發出的,其間明顯表現為順承連接的關係,一個接著一個,不能易位而用,共同完成「捕鳥」任務,富有濃郁的情趣。

二是由兩個乃至多個對象發出。

這幾個對象可以是同類,如都是人物;也可以是不同類,如人、事、物都有。

但不管有多少個對象,都必須表現為順承關係,對象本身的幾個動作是順承的,幾個對象之間的動作也是順承的,運用時,要以某一個對象為主。

例如:「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流下來了。

我趕緊拭乾了淚。

」這段文字共用了7個動詞,涉及兩個人物:一是「他」,即作者父親;二是「我」,即作者自己。

父親共發出了4個動作:「攀」「縮」「傾」「顯出」,其間是順承關係;作者共發出了3個動作,「看見」「流下」「拭乾」,其間也是順承關係。

這兩個人之間的7個動作,前4個在前,是主要的,後3個在後,是次要的,是順承關係。

二者互相配合,共同作用,生動地表現了父子二人此時此地相愛相憐的情景。

運用這種動作描寫的方法,要注意一點,就是在寫多個對象的時候,要注意各個對象之間的關係,順承要明顯,聯繫要緊密,不能鬆散脫節,要以某一個對象動作為主,頻率可多一些,文字應詳盡一些,順承的體現應充分一些。

(二)前呼後應式所謂前呼後應,就是前面有某種動作描寫,後面又出現了這種動作,從而形成前後呼應的關係,這也是動作描寫中常見的一種形式。

呼應的內容,可以是情節方面的,也可以是心理方面的,還可以是人物特點方面的。

這種方法的顯著特點,就是具有強調性。

某種動作在文中多次出現(至少兩次),形式上構成呼應,內容上形成反覆,強調的效果是十分明顯的,給人以深刻難忘的印象。

這種動作,無論是誰發出的,都應該是重點動作,甚至是直接表現主旨的。

這種動作描寫,就其在文中間隔的距離來看,主要有兩種類型:一是動作之間相隔語境較近。

這種情況,一般在一個段落中,通過前後某種動作的反覆,以突出所寫對象的特點或發展變化情況。

例如:「他終於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頗躊躇了一會。

其實我那年已20歲,北京已來往過兩三次,是沒有什麼要緊的了。

他躊躇了一會,終於決定還是自己送我去。

」這段文字,主要是寫「我」動身之前父親的兩個心理性動作。

前面寫道「頗躊躇了一會」,隔了一句又說「他躊躇了一會」。

這兩個心理動作,既寫出了父親對「我」出門的不放心,又表現了父親對「我」的摯愛,不僅作者「我」深有感觸,讀者也會印象深刻。

二是動作之間相隔語境距離較遠。

這種情況,一般不在一個段落之中,其間相隔一個乃至幾個段落,甚至分別出現在文章的首尾。

運用這種動作描寫要精心安排好,不能有呼無應。

至於呼應的頻率,要根據主題和結構的需要來定。

例如:「主席也舉起手來,舉起他那頂深灰色的盔式帽。

舉得很慢很慢,像是在舉一件十分沉重的東西,一點一點的,一點一點的,等到舉過頭頂,忽然用力一揮,便停在空中,一動不動了。

」「主席站在飛機艙口,用堅定的目光望著送行的人群,用寬大的手掌握住那頂深灰色的盔式帽,慢慢舉起,舉起,然後用力一揮,停在空中……」這兩段文字,選自方紀先生的散文《揮手之間》,前者出現在文章的第11段,後者出現在文章的末尾。

它們都是寫毛澤東同志的揮手動作,都用了7個動詞,「舉」「揮」「停」等詞都是相同的,從而構成了嚴謹的呼應關係,強調了描寫的重點動作。

運用這種方法要注意一點,就是要考慮呼應的嚴密性,防止簡單重複,要通過與其他詞句的配合,產生前呼後應、密切關照的效果。

(三)對照比較式對照比較,就是運用動詞之間有對比關係,使文章形成內容上互相關照,意義上相對或相反,從而產生預想的描寫效果。

通過比較,才能顯示出事物的特點,通過動作的對比描寫,才能使被描寫的對象的情態和發展變化鮮明地展示出來。

這種描寫,從動作發出者及其表現的情況來看,主要有兩個特點:一是具有階段性。

這種動作,大都由一個對象發出,但就其動作體現的內容、情節或感情來看,一般存在著較大的差異,要麼內容上構成對比,要麼情節上發生逆轉,要麼感情色彩不同,表現出明顯的階段性。

這種描寫相隔較遠,與行文順序相一致。

例如:他不回答,對櫃里說,「溫兩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便排出九文大錢。

他從破衣袋裡摸出四文大錢,放在我手裡,見他滿手是泥,原來他便用這手走來的。

這兩段文字,所用的兩個重點動詞「排出」和「摸出」,都是由孔乙己發出的,都是掏錢的動作。

前者出現在孔乙己第一次到店,是故事的開端;後者出現在孔乙己第二次到店,是情節的高潮。

這兩個動作,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通過「排出」來表現孔乙己的顯闊心理,通過「摸出」來突出孔乙己的瀕臨絕境,以此來展示主人公的命運變化,十分生動貼切。

二是具有交錯性。

這種動作,常由多個對象發出,其間存在著對照比較。

在具體描寫時,一會兒寫甲的動作,一會兒寫乙的動作,甚至反覆多次出現,交相推進,錯落有致。

例如:廟裡又增加了好幾個老頭子,青壯年也有被家裡老人逼到廟裡去的。

廟裡又定出輪班跪香制,參加開渠的人,凡和龍王有點感情的,在上下工時候也繞到廟裡磕個頭。

於長水一邊發動黨團員加緊挖土搬石頭,一邊幫著石匠鑽炮眼崩石岩。

土渠開得快,給人們增加了信心;石頭崩得響,壓倒了廟裡的鐘鼓。

這兩段文字選自趙樹理的小說《求雨》,先寫廟裡人們的跪香動作,後寫於長水他們的開渠動作,呈現出先反後正的交錯性。

通過不同動作的對比,寫出了土改時期兩種不同對象的不同思想狀況及其表現,揭示的主題是比較深刻的。

運用這種方法要注意一點,就是用於對照比較的幾個方面的關鍵動詞,必須處在同一標準之中。

例如,要麼都是手部動作,要麼都是腿部動作,如果前面寫手部動作,後面寫腿部動作,就難以構成對比,因為它們不屬於同一類。

(四)心理感受式所謂心理感受,就是描寫人物感情世界的變化情況。

寫作時,要把筆觸伸入到人物的心靈深處,揭示其心理感受和變化,使其袒露無餘,公開化,明朗化。

這種動作描寫具有挖掘性,即要深入到所寫人物的內心,剖析其心理活動,將其內心世界盡情展示給讀者。

這種寫法有兩種類型:一是自我心理感受式。

這種情況,所有的心理動作都是「我」發出的。

這個「我」,既可以是文中人物,也可以是作者自己。

但不管是誰,都用第一人稱寫。

這樣寫「我」的心理活動情況,既真實可信,又方便省力,因為「我」怎樣想,就怎樣寫。

例如:「我簡直詫異得要爆炸了,這樣殘酷無情的誣衊!……我簡直弄得神經錯亂,不知所措。

我只好把那一天混過去,根本就沒有採取任何步驟。

」這段文字選自小說《競選州長》,用第一人稱寫,段中的「我」就是作品的主人公。

這裡,有四個心理性動作:詫異、神經錯亂、不知所措、混。

它們都是由「我」發出的,從而突出了「我」在遭到誣衊之後的內心慌亂之至的思想狀況,也從側面揭露了誣衊者的卑劣。

二是他人心理感受式。

這種情況,所有的心理動作都是由作品中的第三人稱發出的,單稱用「他(她)」,復稱用「他(她)們」,以「我」(作者)來寫「他(她)」或「他(她)們」的心理活動情況,把「他(她)」或「他(她)們」的心理活動、變化發展,合情合理地展示給讀者。

例如:「從去年她娘家被清算起,就感到風暴要來,就感到大廈將傾的危機。

她常常想法設計要躲過這突如其來的浪潮。

她不相信世界將會永遠這樣下去。

」這段文字選自丁玲的長篇小說《太陽照在桑乾河上》,用第三人稱寫,其中的動作,兩個「感到」和「躲過」「不相信」等,都是由「她」——作品中的一個反面典型人物李子俊女人發出的,以此來展示這個不尋常女人的複雜心理。

運用這種描寫方法要注意一點,就是心理動作的展示要與人物特點、作品主旨和情節發展結合起來,不能只寫人物的心理而忘記了文中的其他內容,要明白,這種動作描寫是為主題的揭示和人物的塑造服務的。

(五)並列平行式所謂並列平行,就是被描寫的動作之間呈現出一種並列關係,它們不存在先後,也沒有因果、對比等方面的關係,動作的發展是平行的,就局部來說,可以互換位置而不改變原意,是一種常用的動作描寫手法。

這種描寫,多帶有羅列性,甲的動作是這樣,乙的動作也是這樣,並列展示,對舉出現,形成一定的語勢,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這種寫法,就動作發出的對象多少來看,不外乎兩種情況:一是動作由個體發出,施動對象為一個人物或動物或事物。

這種情況,多為列舉性,紛呈展示某個對象的有關動作特點,一般構成排比或對舉格式,給人一種嚴整的美感。

例如:「也許是因為拔何首烏毀了泥牆吧,也許是因為將磚頭拋到間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許是因為站在石井欄上跳了下來吧……都無從知道。

」這裡涉及三個動詞——「拔」「拋」「跳」,分別描寫了作者「我」在三種不同場合下不同的動作特點。

每句一個動詞,寫一種表現,各句之間,各動詞之間,是並列平行的,構成排比格式,表現了「我」在百草園裡的生活和玩樂的情景。

二是動作由群體發出,施動對象至少有兩個,多為合體的,常以復稱為動作發出者。

這種情況,多寫概括性內容,即概括所寫對象的動作趨勢和變化情況,或者分頭描寫兩三個對象及其動作,其間也是平行並列的,或對舉,或排比,共同表現其動態特點。

例如:「有一個戰士,他手裡還緊握著一個手榴彈,彈體上沾滿腦漿;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國鬼子,腦漿迸裂,塗了一地。

另一個戰士,嘴裡還街著敵人的半塊耳朵。

」這段文字寫了兩個戰士的情況,前者寫手部動作,是「握著」,後者寫嘴部動作,是「銜著」,以此來展示朝鮮戰場上志願軍戰士與敵人肉搏的悲壯情景。

這兩句話,兩個動作,都是並列關係,如果易位而用,同樣可以構成一種對舉的格式而不改變原意。

運用這種方法描寫動作,要防止重複和錯亂,動詞及其句子之間聯結要緊密,要合理。

(六)客觀顯露式所謂客觀顯露,就是指對客觀事物所發出來的動作進行描寫。

由於是寫客觀事物的動態,主觀意識很弱,因而動作的出現多帶有顯露的特點,自然性較強。

這種描寫對象,大多為自然界中客觀存在的事物,像大海呀,高山呀,小橋呀,流水呀,把它們的動態和動作描寫出來,就具有明顯的客觀性。

可見,在寫景狀物時,常常要用到這種動作描寫。

它的顯著特點,就是化靜為動,在客觀中隱含著主觀色彩。

本來是靜止的事物,通過作者的意化,使之產生動感。

這類動作描寫,就其造成因素來看,主要有兩種類型:一是通過人為感覺,將靜物動寫。

所寫的對象,是自然界中靜止不動的事物,不僅要通過作者的觀察,更要通過作者的感受,賦予靜物以動態。

這種描寫,其動作一般具有存現的特點,具有客觀顯露的性質。

例如:「看吧,山上的矮松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

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冬衣。

」這段文字主要寫濟南小山上冬天的雪景,是通過作者的「看」來寫的,連用了四個動詞:頂著、鑲上、露著、穿上。

這些動作,都是作者的意感所給予的,實際上它們都是不動的,顯露特點鮮明,客觀性極強。

二是通過外力作用,直接描寫景物動態。

這種動作顯露的幅度較大,感受的因素較少,客觀性明顯。

所寫景物的動作,是在一定外力下表現出來的,二者具有因果關係。

寫作時,可以交代清楚外力名稱,也可以省去名稱而直現景物動作特點。

這種描寫,主要靠觀察所得,實物是怎樣動的,就怎樣去寫,一般不含人為因素。

例如:「海水瘋狂地洶湧著,吞沒了遠近大小的島嶼。

它從我們的腳下撲了過來,響雷般地怒吼著,一陣陣地將滿含著血腥的浪花潑濺在我們的身上。

」這段文字,主要寫大海的動作特點,一共用了五個動詞:洶湧、吞沒、撲、怒吼、潑濺。

它們都是大海直接發出來的動作,是海景的一種客觀顯露,生動地再現了大海的雄壯美和偉大力量。

這種動作描寫,所有的動態都要通過人的媒介來展示,或感官,或視覺,要有一定的引渡文字,尤其是直接描寫景物的動態,更要把眼部視覺這一媒介物交代清楚,這樣,所寫的動態才具有真實感和可信度,不能憑空想像。

(七)分合轉換式所謂分合轉換,就是所寫的幾個動作之間具有總分關係,這是從動詞表意範圍大小的角度說的,是動作描寫中常用的一種方法。

一般情況下,「分」的動作頻率較高,至少要有兩次,三次以上的例子也是常見的,出現得越多,「分」的體現就會越充分。

這類動作之間可以是並列關係,也可以是遞進、因果或選擇關係,比較多的是前者。

「合」的動作一般只用一次,要麼用於「分」之前,要麼用於「分」之後,實際上,它是對「分」的動作的一種總領或總收。

這種方法的運用,就其分合的位置來看,大致有兩種情況:一是先分後合。

先寫「分」的動作,從幾個方面來展示。

可以分寫某一個對象的幾個不同動作,也可以分寫幾個對象的若干個動作,為下面寫「合」的動作做準備和鋪墊。

其內容是由具體到概括,「合」對上面的「分」具有總歸的意義。

例如:「方誌敏同志思索著,苦惱著……他輾轉翻覆,晝夜不能安睡:必須給密信和文稿找個可靠的著落。

」這裡,具體寫了方誌敏同志在獄中的兩個方面的動作:一是心理動作——思索,苦惱;二是外在動作——輾轉翻覆,不能安睡。

它們共同構成「分」的動作,對「合」的動作「找」做了準備。

「分」是結果,是具體的表現;「合」是原因,是概括的實質。

這樣,由分到合,因果相關,配合密切。

二是先合後分。

先寫「合」的動作,用一句話領起;然後進行分述,寫「分」的動作,從幾個方面來體現「合」。

這樣寫是由概括到具體,「合」的動作是綱,「分」的動作是目,綱舉目張,關照十分嚴密。

例如:「這時候,我的腦里忽然閃出一幅神異的圖畫來: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的刺去,那猹卻將身一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

」這段文字,第一句話是「合」,體現的動詞是「閃出」;冒號後面是「分」,有三個對象發出:一是事物天地的動作——掛著、種著;二是人物少年閏土的動作——帶、捏、刺;三是動物猹的動作——扭、逃走。

這些「分」的動作是具體說明「閃出」的內容,又受「閃出」這一「合」的動作統率。

這樣描寫,由合到分,由總領到分述,配合關聯十分密切。

運用這種方法,分合動作的關照要嚴密。

在「分」上,無論是寫幾個對象,動作之間都不能交叉和重合;在分與合的關照上,要有領屬關係,分的動作與合的動作切不可處於同一範圍和層次。

(八)比喻連環式所謂比喻連環,就是運用比喻的手法,來描寫人事物景的動作,不止用一個比喻,也不止一個動作,二者密切配合,形成聯繫嚴謹的語勢,構成前後相扣的套勢。

這種動作描寫的主要特點是:具體形象,藝術性強,文學色彩濃厚。

這種動作描寫,就其顯示的關係來看,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順承連環式。

就是所寫的幾個動作之間是順向承接的關係,它們的位置有先後之分,後一個動作接著前一個動作而來,前一個動作又給後一個動作提供了條件,從而形成連環相接之勢,加之巧用比喻,順承的關係更清晰,連環的特點更鮮明。

請看下面一段文字:「歌詞像珠子似的從她的一笑一顰中,從她的優雅的『水袖』中,從她的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滾下來,滴在地上,濺到空中,落進每一個人的心裡,引起一片深遠的迴音。

」這段文字所用的動詞,就具有明顯的順承關係,也含有比喻意義。

發出動作的對象是「歌詞」,也是本體。

珠子是喻體,也是動作的直接發出者,共用了五個動詞:滾、滴、濺、落進、引起。

它們接二連三,緊承相接,化虛為實,具體形象,給人以強烈的感染和鮮明的印象。

二是因果連環式。

就是所寫的幾個動作之間具有因果相關的聯繫,可以是先因後果,也可以是先果後因;「因」的位置上有動作,「果」的位置上也有動作;「因」上可以用喻,「果」上也可以用喻。

但不管採用何種形式,二者都是緊緊連在一起的,從而形成連接環扣,因果相關,邏輯嚴密,富有表現力。

例如:「撲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鮮血迸流,鼻子歪在半邊,卻便似開了個油醬鋪,鹹的、酸的、辣的一發都滾出來。

……提起拳頭來就眼眶際眉梢只一拳,打得眼稜縫裂,烏珠迸出,也似開了個彩制鋪,紅的、黑的、紫的都綻將出來。

」這段文字,從因果關係上來看,可分成兩組動作描寫。

第一組是拳頭打在鼻子上。

「因」的動作是拳、打;「果」的動作是:迸流、歪、開、滾。

比喻主要體現在後者。

第二組是拳頭打在眼睛上。

「因」的動作是:提、拳、打;「果」的動作是:裂、迸出、開、綻。

比喻也主要體現在後者。

這樣,因果相關,連環緊扣,重點突出,描寫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運用這種寫法要注意一點,就是比喻要貼切,連環要緊湊。

本體與喻體要吻合一致,喻體發出來的幾個動作要密切相關,要在關鍵的地方用喻;連環的關係要明確,環扣的頻率要服從動作發展的需要,力求多扣幾個環節,以獲得最佳的描寫效果。

(九)擬人寄情式所謂擬人寄情,就是運用擬人的手法描寫動作,以此來寄託某種情感,表達某種情意,展示某種情況。

這種描寫,動作發出者大多為動物、植物或事物。

其中所用的動詞,不僅具有豐富的情感,而且滲透著人的特質。

文中寫的對象雖然不是人物,是動植物或事物,但動作卻具有人的特點,像人在活動,在發展變化。

這種寫法的主要特點是:生動傳神,富有情趣,使比較生疏、枯燥的事物,栩栩如生地展示在讀者面前。

這種寫法,就動作發出對象和擬人情況來看,大致有兩種類型:一是將寫作對象擬人化。

這種擬人式動作描寫,即動作發出者是擬人化了的「人」,動作用詞也具有人的特點。

描寫時,用第一人稱,以「我」為動作發出者,「我」到哪裡,動作便延伸到哪裡,展示的過程十分清晰。

例如:「我是滔滔長江中的水,從高高的青藏高原上滑下來,勇敢地衝去,裁斷高山,穿過溝谷,一直向前奔去,永不回頭。

前面有高山,我就用頭猛烈的撞去,大山害怕了,裂開縫,於是我勇猛地衝過去。

」這段文字以長江中的水為寫作對象,作者將它擬人化了,動作都是第一人稱「我」發出來的。

這裡一共用了七個動詞:滑、沖、裁、穿、奔、撞、沖,它們都具有人的特質,生動地寫出了江河之水奔騰向前的動態特點。

二是將事物動作擬人化。

這種擬人式動作描寫,即動作發出者是事物,是寫作對象本身,山就是「山」,水就是「水」,多用第三人稱;而動作用詞卻具有人的特點,以此來顯示事物的變化和發展,來突出事物的動態特徵。

例如:「海自己醒了,喘著氣,轉側著,打著呵欠,伸著懶腰,抹著眼睛。

因為島嶼擋住了它的轉動,它狠狠的用腳踢著,用手推著,用牙咬著。

」這段文字以大海為寫作對象,沒有用第一人稱,以「海」直接稱呼,但它發出的動作卻具有人的特點:醒、喘、轉側、打、伸、抹、踢、推、咬。

這九個動詞,一個接著一個,速度快,變化快,從不同角度,寫出了大海的動態特徵,情趣盎然,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運用這種方法,所用的動詞與所寫的對象要吻合,要符合事物的特點,包括它的動作幅度、發展趨向和活動規律等,不能一味地擬人而忘了所寫事物的變化情況;同時,還要考慮整體語境,與上下文的擬人筆調和方式相一致。

動作描寫詞語一、表示看的詞語一個字的:睬、瞅、瞪、盯、睹、觀、看、瞄、睨、瞟、瞥、瞧、賞、視、探、眺、望、仰、瞻、矚二、表示看的詞語兩個字的:側目、打量、電眼、端詳、俯視、顧盼、觀察、觀看、橫目、環顧、環視、回眸、回首、極目、僵視、看護、看見、看穿、看待、看法、看顧、看管、看護、看家、看破、看齊、看輕、看守、看透、看望、看相、看押、看中、看重、窺視、瀏覽、蔑視、鳥瞰、凝視、怒視、怒眼、青眼、輕視、秋波、審視、視察、探望、眺望、偷窺、偷望、細閱、斜視、欣賞、巡視、仰望、游目、遠眺、遠望、瞻仰、張目、張望、照看、注視、縱目、好看、難看、參看、試看、收看、踏看、察看、小看、眼看三、表示看的詞語三個字的:瞅一瞅、盯一眼、觀一觀、看一看、看一下、瞄一眼、瞟一瞟、瞟一眼、瞥一瞥、瞧一瞧、瞧一下、瞧一眼、賞一賞、探一探、望一會、望一望四、表示看的詞語四個字的:矮人看場、矮子看戲、白眼相看、打狗看主、佛眼相看、刮目相看、狗眼看人看菜吃飯、量體裁衣、看風使船、看風駛船、看風使舵、看風使帆、看家本領看家本事、看景生情、看破紅塵、看人眉睫、看人眉眼、看人行事、看殺衛玠看朱成碧、冷眼靜看、另眼看待、另眼看戲、另眼相看、面面相看、馬上看花青眼相看、霧裡看花、下馬看花、拄笏看山、拄頰看山、走馬看花、矮人觀場矮子觀場、傍觀冷眼、悲觀厭世、傍觀者清、傍觀者審、當局者迷、比量齊觀炳如觀火、炳若觀火、從壁上觀、遲徊觀望、遲回觀望、侈人觀聽、粲然可觀察言觀色、察顏觀色、遲疑觀望、察言觀行、東觀續史、東觀西望、達觀知命東觀之殃、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等量齊觀、洞若觀火、洞如觀火、東望西觀大有可觀、耳聞是虛、眼觀為實、返觀內視、返觀內照、隔岸觀火、觀場矮人觀風察俗、觀過知仁、觀化聽風、觀機而動、觀機而作、觀貌察色、觀眉說眼觀山玩水、公聽並觀、觀望不前、觀往知來、觀形察色、觀釁伺隙、觀隅反三觀者成堵、觀者如堵、觀者如垛、觀者如市、觀者如雲、觀者如織、觀者雲集靜觀默察、借鏡觀形、鏡里觀花、燎若觀火、燎如觀火、冷眼旁觀、明若觀火旁觀者清、跑馬觀花、憑軾旁觀、齊量等觀、遷延觀望、束手旁觀、燒犀觀火水月觀音、嘆觀止矣、探觀止矣、嘆為觀止、蔚為大觀、興觀群怨、袖手旁觀雄偉壯觀、仰觀俯察、以觀後效、眼觀六路、眼觀四處、耳聽八方、眼觀四路耳聽八方、岩居川觀、游目騁觀、洋洋大觀、作壁上觀、坐觀成敗、坐井觀天走馬觀花、侏儒觀戲、作如是觀、掌上觀文、掌上觀紋、東張西望、虎視耽耽視而不見、熟視無睹、前俯後仰、左顧右盼、探頭探腦、極目遠眺、高瞻遠矚昂首望天、瞻前顧後、一覽無餘、管中窺豹、面面相覷、坐井觀天、側目而視察言觀色、一目十行、見異思遷、探頭探腦、舉首昂視、望穿秋水、見貌辯色一望無際、登高望遠、鼠目寸光、見風使舵、一覽無遺、明察秋毫、耳聞目見東張西望、高瞻遠矚、左顧右盼五、多個字表示看的詞語:觀今宜鑑古、坐山觀虎鬥、看人下菜碟兒、不看僧面看佛面、聽其言而觀其行、看樣畫葫蘆、雲端里看廝殺、吃著碗里看著鍋里六、表示拿的詞語(一個字):提、抓揀握抬攥舉擎撿拎,撈,握,攥、提、搶、擒表示拿的詞語(二個字):抓獲,抓住,抓緊,捉拿,活捉,捕捉,捕獲,捏住,索取,接受,接過,捧走,端起,提起,逮捕,拿捏,提拽,逮捕,奉上,搶奪,掠奪,緝拿。

表示拿的詞語(四個字):奪人所好、奪席談經、巧取豪奪、將奪固與、鳩奪鵲巢、你奪我爭、生奪硬搶、予奪生殺篡黨奪權、篡位奪權、攻城奪地、追魂奪命、予取予奪、手到擒來、拿賊拿贓、拿奸拿雙十拿九穩、鷹拿雁捉、捕影拿風、捉虎擒蛟、手到拿來、生擒活拿、餓虎擒羊、掃穴擒渠七、表示走的詞語閃,跑、顛、蹦、躥、沖、挪、蹭、邁、跨、越、爬、、奔,溜,逃,趕,溜、逃、退,前進、散步,步行、疾步、逃竄、徘徊、徜徉、漫步、徒步、行走、盤桓、奔跑、壓馬路、遛彎兒,大步流星文章來源:https://twgreatdaily.com/5Sih72wBJleJMoPMnDbe.html 一二三木頭人:不能說話,不能動 2019-11-15 玉米粉「消失記」|一篇生動且詳細的學生作文 2019-10-27 橘子:就像我們酸酸甜甜的人生 2019-10-13 蜜蜂:只要勤奮,就會被愛,就能體現自身價值 2019-10-08 蒲公英:我應該讓你等風來,盡情追夢 2019-10-07 人生有這樣的朋友,足夠了 2019-10-04 海洋測繪知識總結 2019-09-29 說服別人的實用技巧19條(建議收藏) 2019-09-13 你不得不知的家庭規範 2019-09-11 「原創圖文」管理調皮孩子的9條錦囊妙計 2019-09-11 物聯網基礎知識大全 2019-09-03 中學生如何學好物理 2019-09-03 考上研究生的技巧整理 2019-09-03 學習英語的好方法整理 2019-09-03 寶石肉眼鑑定知識 2019-09-03 林語堂《秋天的況味》:正得秋而萬寶成 2019-09-03 古希臘文明的基本特徵及影響 2019-09-03 女人如何穿衣打扮漂亮 2019-09-02 閱讀理解:詩詞賞析36技法 2019-09-02 作文技巧:如何寫出創造性作文 2019-09-02 古埃及金字塔之迷 2019-09-02 岳南《南渡北歸》:一寸山河一寸血 2019-09-02 現代漢語詞性分類大全 2019-09-01 墨子《兼愛中》仁人之所以為事者,必興天下之利 2019-09-01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