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國史?變東亞史? 歷史新課綱大翻轉 - 聯合新聞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依據草案,12年國教新課綱高中歷史將不再分台灣史、中國史及世界史,而是分出3個分域:台灣、東亞及世界,一改過往大量中國史內容,從原本的1.5冊內容縮減 ... udn 文教 國教新課綱審議 去中國史?變東亞史?歷史新課綱大翻轉 2018-08-0916:10 聯合晚報/ 記者馮靖惠、許俊偉、侯廣瑜、黃毓純/報導 新歷史課綱因「去中國化」,預料將引發課審大戰。

圖/教育部提供 12年國教新課綱爭議不斷,先是去年國語文領域高中文白比被「翻案」,從原本文言文比率維持在45%至55%,改降成35%至45%;近期則因課審進度大延宕,引發外界憂慮108學年恐匆忙上路的爭議。

教育部強勢過關?快刀斬亂麻? 本周六(11日)起,一連三天要開七場會議審議社會領域課綱,其中歷史課綱因「去中國化」,預料將引發另波課審大戰;課審大會三天火速快審決定下一代的「歷史」,教育部是要強勢過關?還是為了要快刀斬亂麻? 依據草案,12年國教新課綱高中歷史將不再分台灣史、中國史及世界史,而是分出3個分域:台灣、東亞及世界,一改過往大量中國史內容,從原本的1.5冊內容縮減為1冊,並將中國史改放在東亞史的脈絡下討論。

採主題式老師:過於省略歷史脈絡 舊課綱的歷史科編排方式,是按照年代或朝代的順序排,比如中國史分成「先秦時代」、「秦漢至隋唐」、「宋、元、明與盛清」等。

新課綱則用主題式的方式分單元,比如中國相關主題有4個單元,「中國與東亞的交會」、「國家與社會」、「人群的移動」和「現代化的歷程」。

依據課綱草案內容,國中及普高必修的歷史課程採分域架構,從人民的主體觀點出發,以由近及遠、「略古詳今」為原則規畫。

但像是石器時代、夏商周三代都消失,內容也著重文化史、制度史,政治史的部分幾乎都沒有了,有教師擔心「過於省略歷史脈絡」,恐讓學生難以完整吸收,老師補充勢必得要加強。

另有課審委員學生代表蕭竹均將於課審大會提案,提高台灣史占國中歷史科比率,台灣史學習時數不得低於歷史科總學習時數的1/2,並建請研修小組於歷史科與公民科,研擬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相關學習內容,以及增加台灣原住民史相關內容,蕭竹均說,希望擁有一個「以台灣為主體的歷史課綱」。

王仲孚:這樣的歷史課綱為「去中國化」 「從教育角度看,這樣的歷史課綱實在很荒唐!」文化大學史學系教授王仲孚表示,這樣的歷史課綱,是為了「去中國化」,憂心下一代會變成「沒有史觀」,質疑這個課綱是「台灣國」的課綱嗎?中華民國的課綱怎麼可以沒有中華民國的主體性? 王仲孚舉例,新課綱歷史部分,看不到關乎中國文明起源的石器時代,夏商周三代也都沒了,大禹治水傳說、甲骨文發現可以不知道嗎?他痛批「根本是在胡搞,實在太荒謬。

」 全國校長協會秘書長謝金城表示,新課綱是以台灣本位看史觀,意識形態的政治性可能不知不覺在課綱中呈現,呼籲課綱審議應該拋開政治上的紛擾,回到教育初衷。

他認為,將中國文化納入東亞文化,跟既定觀念差太多,學生在史觀認識上,不該「重台灣文化,輕中華文化」,應均衡發展。

陳培豐:觀點不一樣可以看到更多元 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研究員陳培豐表示,他所做的研究也都是用東亞的觀點去看中國文化,例如用東亞的架構看漢字、漢文等等,「觀點不一樣,可以看到更多元、複雜的東西」,且從中國起源的事實是不會變的。

到了21世紀的今天,已有很多混雜的歷史現象。

陳培豐舉例,中國和越南、韓國產生很多交集,關係也更多元、複雜。

任何一個大的文化,一定會產生很多分支,造成很多新現象或新主體,「包容進來一起看,或許可提供另一個思考的方向或答案。

」 台北市中山女中歷史教師邱永春指出,目前的高中歷史課綱,中國史、台灣史和世界史都很完整,現在改為主題式,變得「支離破碎」。

完整的內容落在國中端,但學的是比較粗淺的內容,高中應該是要加強學生歷史能力的階段,但現在又變成全部是主題討論。

「就算是主題式教學,還是要有歷史脈絡。

」邱永春舉例,一旦離開了歷史背景,怎麼談族群?例如,討論族群融合,學生還是要有「編年」的觀念,但在新課綱缺乏背景知識的情況下,就得靠老師額外補充,「老師和學生要做的功課都會更多」。

新歷史課綱改為主題式,老師擔心失去歷史脈絡。

本報資料照片/記者余承翰攝影 「歷史本來就是政治性的學問」,建國中學歷史教師莊德仁說,如果用意識形態去解讀歷史課綱,一定會變成「一邊一國」的政治概念。

但他認為,可以換個角度去看,其實東亞本來就是一個世界,如果用善意的解讀,以往歷史科很少關心橫向的連結,而現在是全球化世界,學生應該想想南韓首爾或日本東京的學生在學些什麼,讓學生從區域性去想想自己、開闊視野,跟上世界腳步。

張文隆:只是角度轉換用東亞關係看中國史 新北市三民高中歷史教師張文隆表示,這次新課綱,除了略古詳今之外,其實敘述內容差別不大,只是角度轉換,用東亞關係看中國史,而以前是以中國中心看東亞史。

以前會先講中國內部的歷史,接著再以中國為中心,談中國和東亞,乃至其他地區的關係,也就是中國中心的東亞互動史。

現在全球化與多元化,強調去中心的歷史教育。

張文隆說,希望孩子不帶偏見,和不同民族、文化互動,所以國教精神很重要。

否則未來的孩子,還是會像我們過去一樣,敵視或歧視其他民族與文化,認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就像現在很多人會敵視日本、俄國,又瞧不起中國少數民族以及東南亞、南亞各民族。

【推薦閱讀】 ▪一試定生死?新制衝擊高中生影響大秒懂111大學考招變革 歷史新課綱學生提案「提高台灣史比率」 新課綱明年上路學者:應再等一年 半數學校師資不足血汗教學磨光教師熱情 108課綱上路周年,《聯合報》針對全台929所國高中、1243位民眾進行民調,有近半數學校反映教學現場師資不足,教師有熱情但負擔沉重,有教務主任哀嘆:「大家現在用熱情做事,熱情用完後,課綱還是被打回原點,教改變成一場災難。

」 2020-07-1312:48 高中分組選修課增全中教籲增員額避免教師過勞 108新課綱去年8月實施,全中教今天表示,高中因多元選修、分組課程等,造成教師工作倍增,若不增加人力,可能造成過勞,呼籲... 2020-08-0314:47 新課綱翻轉教學老師就怕學生沒有疑問 12年國教新課綱徹底翻轉教育,特別是加入探究與實作課程,從做中學改變學習態度,也是老師間跨科、跨領域最大挑戰。

南一中老師... 2020-07-2116:04 升大學考題愈來愈長教師籲考試時間延長10分鐘 大考中心昨宣布110學年大學學測特殊生的延長考試時間擬再增10分鐘,第一線高中和補教老師表示近年學測、指考考題素養化,國... 2020-07-1622:30 【108課綱調查2】破解「學習歷程」迷思招聯會:真誠才會感人 《聯合報》針對全台929所國高中進行民調,「升學」是現場改革的巨大包袱,高中端對考招制度的擔憂和焦慮,主要來自升學新制「學習歷程檔案」,不確定大學會以何標準參採、學習成果該如何呈現及取材。

對此大學招聯會執行秘書戴念華舉例,教師可以將課堂成果對準「解決社會問題」,例如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就是很好的參考方向。

2020-07-1418:44 【108課綱周年】簡菲莉:校長是改革過程的「保溫瓶」 曾任宜蘭縣教育處長、台北市中正高中校長的簡菲莉,是108課剛從研發到實施的重要參與者,從宜蘭縣教育處退休後,積極在各地協... 2020-07-1415:05 共0則留言 規範 發布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More 台大化工生作弊案屬實?開課系所這樣說 大學哪些超夯科系「畢業後卻超慘」?網指這3系:沒證照沒用 歷年最佳!曾文農工全國技藝競賽獲3金手5優勝1部汽車 當年讀成績墊底的「放牛班」鍾武龍不放棄學生屢獲獎 本土語課綱審完了!明年確定列國一、二必修高中2學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