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眼中你是什麼樣子? - 天下雜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然而,當你對自己說,「我把我的意思表達得很清楚了」,或是「他知道我是什麼意思」的時候,十之八九,其實你沒有,他也沒有。

心理學家把這稱為洞悉的 ... 回首頁 English 免費訂閱電子報 天下APP免費下載 搜尋 頻道分類 財經 理財五角課 貿易戰 財經焦點 財經週報 投資理財 產業 製造 服務 金融 科技 國際 國際週報 兩岸四地 東南亞 亞洲 歐洲 美洲 非洲 紐澳 管理 管理 行銷 創新創業 人才 職場競爭力 環境 永續發展 氣候變遷 環境 能源 教育 教育趨勢 創新教育 親子教養 人物 大師觀點 CEO觀點 人物特寫 政治社會 政治 政策 社會現場 調查排行 2000大調查 兩岸三地1000大 快速成長企業100強 天下永續公民獎 標竿企業 金牌服務業調查 縣市調查 2000大調查資料庫 健康關係 健康醫療 兩性關係 心靈成長 時尚品味 時尚精品 旅行 設計 藝文 影視 運動生活 運動 生活 重磅外媒 經濟學人 BBCNews中文 日經中文 德國之聲 路透社 專欄作者 多媒體 數位專輯 互動專題 深度專題 品牌專區 數據圖表 資料新聞 數字說話 圖表動畫 調查報導 聽天下 重磅封面 財經週報 國際聚焦 天下好讀 記者開講 好主管的12樣禮物 創新突圍軍師 四端看天下 大數據,熱品牌 天下書房 天下影音 雜誌 策展 Fast100 傳承接班 創新突圍 數位轉型 經營管理 永續責任 Fast100 Off學 風格 文化 旅行 美食 特色頻道 未來城市@天下 [email protected]天下 獨立評論@天下 創新學院 天下學習 我讀網 換日線 天下影音 微笑台灣 粉絲專頁 官方instagram 官方Line 不斷更新 俄羅斯烏克蘭開打,現在情況如何? 管理 職場競爭力 別人眼中 你是什麼樣子? 你在別人眼中,是什麼樣子?別人都是客觀地照著真實的你來看待你嗎?他們對你的觀感,跟你所想的一樣嗎?與其等待別人對你做出更準確的評斷,你必須主動參與!穿透人們的心理偏見,傳遞你真正的想法與意圖,學會如何與不同個性的人溝通,留下你想要建立的形象。

10773瀏覽數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分享 其他 文 海蒂.格蘭特.海佛森 天下雜誌出版 發布時間:2017-08-11 更新時間:2017-08-24 10773瀏覽數 從統計上來說,別人如何看我們,與我們認定自己如何被看待,這兩者之間的相關性微乎其微。

噢,當然,你也許會猜中一些,但我保證,你大部分都猜錯了。

若不明白這點,你就會像其他人一樣,很可能活在兩個充滿謬誤的假設中:第一,其他人都是客觀地照著真實的你來看你;第二,其他人都是照著你看你自己的方式來看你。

這兩個假設都是充滿謬誤,有兩個簡單原因。

▎第一個原因:你是層層包裹的謎中謎 首先,你遠比自己想像的難以解讀。

事實上,沒有人像一本攤開的書,可以完全被看透。

要真實、完全、百分之百準確地了解你,其他人必須能夠直接察看你的心思。

儘管神經科學的發展日新月異,還是不可能做到這樣。

因此,對周遭來說,你還是不免保持某種程度的神祕感。

而且,在幫助別人了解你這件事情上,你做的也沒有你想的多。

你的情緒並不如你意識到的那麼顯而易見,你的表情也不那麼明顯。

研究指出,極端強烈而基本的情緒,如驚訝、恐懼、厭惡及憤怒,相當容易解讀;但我們每天經驗到的、較為細微的情緒,就沒有那麼容易解讀。

你有點挫折的表情,可能跟你有點擔憂、困惑、失望或緊張的表情,沒什麼兩樣。

你的「我因為你剛剛講的話而有點受傷」的那張臉,可能看來非常像「我完全不會因為你剛剛講的話而感到受傷」的那張臉。

廣告 然而,當你對自己說,「我把我的意思表達得很清楚了」,或是「他知道我是什麼意思」的時候,十之八九,其實你沒有,他也沒有。

心理學家把這稱為洞悉的錯覺(編按:transparencyillusion,指認為自己很容易被他人看透,或認為自己很容易看透他人),而我們都是它的受害者。

▎可被準確解讀的條件 不過,也沒有人完全無法被了解。

事實上,我們當中有些人確實比其他人更容易被了解。

這些人表達自己的方式,似乎可以讓他人比較準確地認知他們。

心理學家把這種能力稱為基本上是可被準確解讀的(judgeable),或者正 如人格專家大衛.方德所說的,是一個「好的對象」。

廣告 究竟哪些因素讓一個人比較可以被準確解讀?方德認為,要被他人準確評估,有四件事必須發生。

這個對象必須(1)提供可利用的資訊,以及(2)確定資訊是相關的。

然後,與這個對象互動的人必須(3)察覺或注意到那項資訊,以及(4)正確使用資訊。

現在,讓我們把重點放在你(也就是目標對象)能控制的部分。

要能夠被判讀,你必須把有關於你的、可利用的資訊提供給他人,這些資訊應該要能證明你想傳達的特質(換言之,只知道你畢業於哈佛大學、在班上名列前茅,並無法讓我知道,你是如何討人喜歡、誠信可靠、創意十足,或是隨遇而安)。

所以,如果你是非常含蓄害羞的人,幾乎不向周遭的人透露想法和感覺,那麼他們對你必定所知甚少,只知道你很含蓄害羞這個顯而易見的事實。

廣告 這麼做的危險在於,人們通常會自己填空,自行想像出關於你個性的全貌,而那些可能是或可能不是(通常不是)準確的。

有心操弄的人士可以利用這種動態模式來凸顯他們的優點。

比方說,我以前在研究所有個辦公室同事,在談戀愛時是出了名的拘謹。

事實上,他平常就相當拘謹,但到了約會時,他更是刻意地幾乎不說或做任何會透露他真正想法和感覺的事情。

他完全像是一本闔起來的書,讓人無法看透。

我有一次問他,這是否會影響他和那些出現在他生命中的女人的關係。

他以難得一見的坦誠告訴我,他是故意的,因為他發現女人通常會以正面的態度詮釋他的沉默(「他好有神祕感⋯⋯」、「他深謀遠慮⋯⋯」、「也許他以前受過傷害,我敢打賭他一定非常感性⋯⋯」)。

他說,她們為他虛構出來的個性,遠比他真正的個性好太多了。

廣告 對身為心理學家的我而言,這個現象十分有趣。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對當時仍為單身女子的我來說,感到的恐懼可真不是一丁點。

暫且撇開我以前那個同事不談,讓他人容易準確地解讀你,絕對是比較好的事。

研究一再顯示,比較可以被解讀的人,他們的心理適應能力較佳:他們比較快樂、比較滿意個人生活及職場生活、擁有比較持久而正面的人際關 係,並且具有比較遠大的使命感。

他們覺得能夠活得更真實,也對自己是否有自知之明深具信心。

這很有道理。

當其他人依照你看你自己的方式來理解你,你就不用像那些長期被誤解的人一樣,得接收與忍受那些擾亂人心、導致自我懷疑的回應。

當人們「懂你」,而提供適合你的機會和支持,生活就會更簡單、也更有意義。

▎第二個原因:你的行為和別人的詮釋有關 兩個核心假設(其他人都是客觀地看你,以及他們都是照你看你自己的方式來看你)之所以謬誤的第二個原因,在於其他人從你這邊獲得跟你有關的資訊,以及你所說的話和從事的行為,從頭到尾透過詮釋才賦予意義。

廣告 這一點可能會有點難以理解,因為這感覺起來完全不像是認知在發揮作用。

認知這回事在感覺上應該要像是我們直接就看見那裡有什麼,好像並沒有經過詮釋這道程序。

想像你在賣場巧遇鄰居史蒂夫,他對你說:「嗨!真高興看到你!」似乎毫不模稜兩可,明顯表示他很開心見到你,因為他真的很喜歡你——當然,除非他是在諷刺(他的聲音是否有古怪的語氣?當他跟你說話時,是否看別的地方?)或者,他只是假裝很開心,因為他想從你這裡得到什麼好處(是不是到月底了?史蒂夫通常到月底就身無分文了⋯⋯)。

還是,他可能只是表示禮貌(嗯⋯⋯)。

好吧,現在想像你和史蒂夫在商品陳列架旁的走道開始聊天。

但他一直凝視遠方。

這實在很沒禮貌,不是嗎?史蒂夫真是無庸置疑的怪咖。

除非他有心事(不是有人說他母親生病了?)或者,他也許只是心不在焉(畢竟,他正採買到一半)。

字串(如「嗨—真—高—興—看—到—你」)及行為(如凝視遠方),是我們試圖了解他人的線索。

但正如你看到的,這些字串和行為本身並沒有什麼意義。

我們必須從那個人的相關背景,從我們所知道(或以為我們知道)的每件關於他的事,來搞懂它們的意思。

所以,如果你認定史蒂夫對你有好感,那麼史蒂夫的問候看起來就會是友善與真誠的。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你覺得史蒂夫已經故意冷落你一段時間,那麼你就很可能會懷疑他的誠意。

所以,如果言語和行為必須透過詮釋才能賦予意義,你永遠都不可能被「客觀」看待(史蒂夫也不可能)。

再者,由於你是透過獨一無二的管道獲取你自己的想法與意圖,周圍其他的人只能猜測你的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

這就不難明白,為什麼詮釋的結果可能南轅北轍,以及為什麼其他人不會依照你看你自己的方式來看你。

▎連夫妻都無法了解彼此 一般來說,研究通常顯示,女性平均而言比男性在社交上更為敏銳,也更在乎人際關係,因此女性會花更多心思去準確評斷他人,以及了解他人是如何看待她們,這相當合理。

不過,即使是在女性之間,她們對自己的看法與他人對她們的看法,這兩者之間的相關係數,充其量也不過算是中等而已。

那麼,真正彼此認識的人,如已婚夫妻,又是如何?他們共度一生,經歷同樣的人生起伏,同樣的歡樂與煩惱,而且(通常)睡在同一張床上。

你的丈夫或妻子與你如此親密熟悉,一定會以你看待自己的方式來看你,對吧? 可嘆的是,配偶之間的認知,也呈現極為顯著的差異。

但有趣的是,這些差異也非常容易預測。

這些認知偏誤在一項研究中被闡釋得淋漓盡致。

該研究訪問44對已婚夫妻,其中差不多有一半正在接受婚姻諮商。

正在接受諮商的夫妻(或者,如研究者所稱的「焦慮」組)較可能產生負面偏見,他們對配偶的認知,遠比配偶的實際行為更糟,且較認為配偶得為任何不良行為自行負責。

所以,當賴瑞自認為是相當認真負責的人,只不過偶爾忘記把垃圾拿出去(誰沒忘過?)他的妻子蘇珊卻覺得,他不負責任又不替人著想,害她得(再一次)收拾爛攤子。

未接受諮商的夫妻(「非焦慮」組)則傾向正面偏見,也較為寬容。

所以,當包柏忘記把垃圾拿出去,瑪莉會認為他只是有點心不在焉,但完全可以理解;要知道包柏的工作有多辛苦,而且,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嘛,不是嗎?也許蘇珊是對的,而瑪莉是個傻子。

我並不是說,這些偏見當中,某一項是正確的,而另一項是錯誤的。

事實上,依照定義,所謂偏見,就是有時候是錯的(從另一方面來看,婚姻中的負面偏見顯然很可能讓你處於婚姻諮商中,這著實令人深思)。

但合在一塊兒看,就很容易發現為何朋友和情人之間的誤解如此普遍,為何我們的人際關係(人生終極成功與幸福的關鍵)會如此緊張。

本文摘自天下雜誌出版《沒人懂你怎麼辦?-不被誤解‧精確表達‧贏得信任的心理學溝通技巧》 相關熱門主題 訂閱天下每日報(每週一至週五發送) 天下編輯精選國內外新聞,每天早晨發送,也可以聆聽語音朗讀 訂閱天下每日報 編輯精選新聞,早晨寄送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請查看您的信箱,我們將寄送驗證信給您,確保未來信件會送到您的信箱 #偏見 #誤解 #信任 #心理學 #溝通技巧 你可能有興趣 【環遊新北走近29種生活】蛻變進化看見新三峽|廣編企劃 最新訊息 領取首訂優惠3個月$399(原價$699) 訂閱天下雜誌電子報 天下雜誌當期內容的精華與延伸,每周三發送最具時效性的深度內容 立即訂閱 您已成功收藏此文章 您已成功取消收藏此文章 請先登入或註冊登入會員後,即可收藏文章 註冊 登入 請先登入天下雜誌會員 文章PDF檔案下載為全閱讀專屬功能,若您還不是天下全閱讀訂戶,請先訂閱。

您還不是天下全閱讀訂戶 文章PDF檔案下載為全閱讀專屬功能,若您還不是天下全閱讀訂戶,請先訂閱。

電子報訂閱服務 電子報為會員獨享服務,您將在登入註冊後完成訂閱 這篇文章在出現在 別人眼中 你是什麼樣子? 分享到臉書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X鈕繼續閱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