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牌殺人事件》:好人難尋 -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廣告牌殺人事件》(Three Billboards Outside Ebbing, Missouri)奪得劇情片類別的最佳電影、最佳劇本、最佳女主角和最佳男配角。

電影由愛爾蘭裔導演馬田麥當奴(Martin ... 首頁 影評文章 會員評論 會員評論 會員評論 影評文章 會員評論 《廣告牌殺人事件》:好人難尋 一月頭,第七十五屆金球獎率先揭曉。

《廣告牌殺人事件》(ThreeBillboardsOutsideEbbing,Missouri)奪得劇情片類別的最佳電影、最佳劇本、最佳女主角和最佳男配角。

電影由愛爾蘭裔導演馬田麥當奴(MartinMcDonagh)自編自導,他是當今鬼才,撰寫了不少舞台劇本,也有拍攝電影。

《廣告牌殺人事件》是繼《癲狗喪七》(SevenPsychopaths)後的第三部長片,片中的黑色幽默感,大概可以看到高安兄弟的一點影響。

《廣告牌殺人事件》聚焦於中西部不見經傳的小鎮,但電影一開始就用了著名的愛爾蘭民歌〈夏日最後的玫瑰〉(TheLastRoseOfSummer),帶出了馬田麥當奴的愛爾蘭本位外,更重要是聯繫到電影本身,其實一如這首歌般充滿哀怨,過去的安好日子已一去不復。

《廣告牌殺人事件》從撕裂的社區與人心,直探正義、法理、復仇的意義。

故事圍繞著法蘭絲麥杜曼(FrancesMcDormand)飾演的米德烈太太(Mildred),她的女兒遇害,凶手還未伏法受刑,形成人間正義的焦慮。

於是,她在小社區內樹立三個廣告牌,作出控訴和提問,將焦慮轉到活地夏里遜(WoodyHarrelson)飾演的威路比警長(Willoughby)。

不幸的是威路比身患癌症,時日無多,愛莫能助,由於米德烈的做法咄咄逼人,更加深了米德烈與小社區的二元對立,但沉冤未雪,豈能半途而廢,所以米德烈對身邊所有人由兒子、神父到前夫或輕或重的勸言,都聽不入耳。

《廣告牌殺人事件》是鬼才之作,影片到中間就奇筆別出,讓威路比以死諫米德烈太太,並透過續租廣告牌一個月,將壓力轉到她身上,米德烈面對更加巨大壓力,其中一大打擊是火燒廣告牌,滿目瘡痍但無法挽回。

隨著威路比一死,劇情重點又轉由警長副手迪臣(Dixon,SamRockwell飾)支撐,迪臣十分火爆,威路比遺言要他多點愛少點恨,冷靜做警探,迪臣在米德烈的警局縱火案中大難不死,怒火中燒之後,一步步浴火重生。

迪臣與米德烈聯手尋凶,愛與恨的角力未休。

《廣告牌殺人事件》在片初已見奧康納(FlanneryO'Connor)小說《好人難尋》(AGoodManIsHardToFind)書影,是值得發揮的線索。

奧康納是已故的美國天主教小說作家,也是南方文學的代表之一,她的作品極力探詢罪惡、人性與道德,以短篇小說最見成就,尤其是她的小說著力於「天惠時刻」(MomentofGrace),這個時刻令人得到啟發,超越自我,而在奧康納的小說中,達到「天惠時刻」往往是通過怪誕(grotesqueness)與暴力(violence),正如奧康納所言:「在我的小說中,我發現暴力有奇異的作用,暴力使我的人物角色回過來面對現實,給他們準備好接受天惠時刻的到來。

」若與電影對觀,威路比的自殺是天惠時刻之一,而《廣告牌殺人事件》的暴力,最明顯的例子是一鏡直落將人重傷:廣告牌負責人Red本來為人計算,不願合作,被火遮眼的迪臣從辦公室拋到大街,但在醫院裡,Red與受縱火案(另一起暴力事件)所傷的迪臣同病相憐,迪臣至此認真查案,兩個人都好像改變了。

當然,另一個天惠時刻是來自寧靜的片刻,一頭小鹿在廣告牌下出現,就如女兒的靈魂所托,令米德烈再思考上帝與正義的問題:「沒有上帝而世界空虛,我們如何對待彼此不再重要了嗎?噢,我希望不是這樣。

」《廣告牌殺人事件》充滿暴力、對抗和轉折,也有「天惠時刻」,但愛與恨、自我和超越、正義與焦慮,在空虛的世界裡,還是不斷交戰。

作者 鄭政恆 2018-01-19 一月頭,第七十五屆金球獎率先揭曉。

《廣告牌殺人事件》(ThreeBillboardsOutsideEbbing,Missouri)奪得劇情片類別的最佳電影、最佳劇本、最佳女主角和最佳男配角。

電影由愛爾蘭裔導演馬田麥當奴(MartinMcDonagh)自編自導,他是當今鬼才,撰寫了不少舞台劇本,也有拍攝電影。

《廣告牌殺人事件》是繼《癲狗喪七》(SevenPsychopaths)後的第三部長片,片中的黑色幽默感,大概可以看到高安兄弟的一點影響。

《廣告牌殺人事件》聚焦於中西部不見經傳的小鎮,但電影一開始就用了著名的愛爾蘭民歌〈夏日最後的玫瑰〉(TheLastRoseOfSummer),帶出了馬田麥當奴的愛爾蘭本位外,更重要是聯繫到電影本身,其實一如這首歌般充滿哀怨,過去的安好日子已一去不復。

《廣告牌殺人事件》從撕裂的社區與人心,直探正義、法理、復仇的意義。

故事圍繞著法蘭絲麥杜曼(FrancesMcDormand)飾演的米德烈太太(Mildred),她的女兒遇害,凶手還未伏法受刑,形成人間正義的焦慮。

於是,她在小社區內樹立三個廣告牌,作出控訴和提問,將焦慮轉到活地夏里遜(WoodyHarrelson)飾演的威路比警長(Willoughby)。

不幸的是威路比身患癌症,時日無多,愛莫能助,由於米德烈的做法咄咄逼人,更加深了米德烈與小社區的二元對立,但沉冤未雪,豈能半途而廢,所以米德烈對身邊所有人由兒子、神父到前夫或輕或重的勸言,都聽不入耳。

《廣告牌殺人事件》是鬼才之作,影片到中間就奇筆別出,讓威路比以死諫米德烈太太,並透過續租廣告牌一個月,將壓力轉到她身上,米德烈面對更加巨大壓力,其中一大打擊是火燒廣告牌,滿目瘡痍但無法挽回。

隨著威路比一死,劇情重點又轉由警長副手迪臣(Dixon,SamRockwell飾)支撐,迪臣十分火爆,威路比遺言要他多點愛少點恨,冷靜做警探,迪臣在米德烈的警局縱火案中大難不死,怒火中燒之後,一步步浴火重生。

迪臣與米德烈聯手尋凶,愛與恨的角力未休。

《廣告牌殺人事件》在片初已見奧康納(FlanneryO'Connor)小說《好人難尋》(AGoodManIsHardToFind)書影,是值得發揮的線索。

奧康納是已故的美國天主教小說作家,也是南方文學的代表之一,她的作品極力探詢罪惡、人性與道德,以短篇小說最見成就,尤其是她的小說著力於「天惠時刻」(MomentofGrace),這個時刻令人得到啟發,超越自我,而在奧康納的小說中,達到「天惠時刻」往往是通過怪誕(grotesqueness)與暴力(violence),正如奧康納所言:「在我的小說中,我發現暴力有奇異的作用,暴力使我的人物角色回過來面對現實,給他們準備好接受天惠時刻的到來。

」若與電影對觀,威路比的自殺是天惠時刻之一,而《廣告牌殺人事件》的暴力,最明顯的例子是一鏡直落將人重傷:廣告牌負責人Red本來為人計算,不願合作,被火遮眼的迪臣從辦公室拋到大街,但在醫院裡,Red與受縱火案(另一起暴力事件)所傷的迪臣同病相憐,迪臣至此認真查案,兩個人都好像改變了。

當然,另一個天惠時刻是來自寧靜的片刻,一頭小鹿在廣告牌下出現,就如女兒的靈魂所托,令米德烈再思考上帝與正義的問題:「沒有上帝而世界空虛,我們如何對待彼此不再重要了嗎?噢,我希望不是這樣。

」《廣告牌殺人事件》充滿暴力、對抗和轉折,也有「天惠時刻」,但愛與恨、自我和超越、正義與焦慮,在空虛的世界裡,還是不斷交戰。

會員評論 上一篇 會員評論 《倩女幽魂》與《聊齋》之〈聶小倩〉 作者 吳月華 2018-01-10 下一篇 會員評論 神秘學與電影 《女巫》的前瞻視野 作者 家明 2018-01-20 會員評論 焦點短評 【焦點短評】《雷神奇俠4:愛與雷霆》、《孩子轉運站》、《貓王》、《光年正傳》 作者 editor 2022-07-09 會員評論 誰是昭和電影的五大女優?(上) 作者 舒明 2022-07-01 會員評論 誰是昭和電影的五大女優?(下) 作者 舒明 2022-07-01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 延伸閱讀 會員評論 焦點短評 【焦點短評】《雷神奇俠4:愛與雷霆》、《孩子轉運站》、《貓王》、《光年正傳》 作者 editor 2022-07-09 會員評論 誰是昭和電影的五大女優?(上) 作者 舒明 2022-07-01 會員評論 誰是昭和電影的五大女優?(下) 作者 舒明 2022-07-01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