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運用非軍事手段(破壞重大設施)對我國安全影響之研究- 政大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http://www.taiwanncf.org.tw/ 勁懿(2000)。
。
《全球防衛雜誌》,頁24~34。
中國運用非軍事手段(破壞重大設施)對我國安全影響之研究-政大學術集成
Togglenavigation
Home
Post-Print
About
English
正體中文
CollegeofInternationalAffairsThesesItem
Researchers
Departments
Publications
ArticleView/Open
(274)
PublicationExport
DataExportasEndnoteRISformat
DataExportasBibtexformat
GoogleScholarTM
搜尋
政大圖書館
學術資源探索系統
CitationInfomation
NodoishowsCitationInfomation
社群sharing
RelatedPublicationsinTAIR
>SimpleRecord
>FullRecord
Field
Value
題名: 中國運用非軍事手段(破壞重大設施)對我國安全影響之研究作者: 張禮範chang,li-fan貢獻者: 郭武平張禮範chang,li-fan關鍵詞: 國家安全非軍事手段重大設施Nationalsecuritynon-militarymeansmajorfacilities日期: 2004上傳時間: 2009-09-1410:44:15(UTC+8)描述.abstract: 半個世紀以來,中國的威脅一直是我國「國家安全」意涵中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焦點,因此可以說「國家安全」意涵是與軍事安全概念一致的。
國家安全的威脅,不僅是來自外部的各種挑戰,還包括了來自內部的天然因素與人為因素的威脅,殆無疑義。
921大地震、桃芝颱風造成嚴重傷亡與財產損失,就是例證。
國內的安全維護,顯然必須兼顧非軍事面的安全戰略研究、設計、宣傳與執行,才能達成全面性的安全保障。
因此,建立全面綜合性安全觀念,乃是不論政府與民間,必須確立的基本共識與觀念,亦是我國邁入21世紀所必須積極著手的準備。
然而,當前對我國安全深具威脅的因素中,反而非軍事性因素居多,值得深究。
因此本論文研究側重於中國運用非軍事手段之方式,破壞我國重大設施之國家安全面向為主要探討範圍。
並將進一步探討:中國對我可能採取之戰爭型態、影響國家安全之重大設施現況、中共利用政府採購管道進行超限作戰、國內重大設施應有之防護作為等問題,探討的重大設施著重在與民生關係緊密的公共設施,包含(電力、自來水、交通、電信、科學園區、機場、港口、公路、鐵路)等,中國對我使用非軍事手段方面除經濟貿易、環境、能源、族群衝突、民主化發展、毒品與犯罪、恐怖主義、以及疾病傳染等等外,最可能從介入此類重大公共工程設施之防護以進行秘密活動,伺機安裝引爆裝置,並使全台各重要據點所預置之破壞因子同時發作,致使國內救災體系整個癱瘓、民生丕變、金融交易停滯、高科技產業停擺、並形成一陣社會恐慌、社會失序、終致形成無政府狀態;值此同時,中國即以維護國內秩序之名義接收政權,國際團體及友邦無法介入支援或救助。
對內完成統一大業,對外宣示一個中國,順理成章地以達到以非軍事手段替代軍事行動所產生之最低成本換取最高效益。
Sincethepasthalfcentury,thethreatofChinahasbeenthemostimportantspotlightin"nationalsecurity".Therefore,itisthesameconceptwithbothofnationalsecurityandmilitarysafety.Thethreatofthenationalsecurityisincludingnotonlythevariouschallengesthatcomefromtheexteriorbutalsothenaturalfactoroftheinnerpartandthethreatoftheartificialfactors.Itisdoubtlessthatthe921heavyearthquakesandtheTyphoonTorajiscauseseriousdead,injuredandpropertieslost,areaseriesofillustration.Thedomesticsecuritysafeguardsmustlookafterbothsidesofthesafestrategyresearch,designandpublicizeandcarryoutobviouslyinthepartsofnon-military.Sowecanreachthecomprehensivesecurityguaranteeeventually.Therefore,establishoverallsynthesizessafetyconceptsareourgoaltoexceedinto21centuriesmustbeginactivelyofpreparation;inspiteofthegovernmentandcivilian.
Thisthesisresearchlaysemphasisonmakinguseofthenon-militarymeansbreakingourcountry’spublicfacilitiesbyChina.AlsoIwillfurtherinquireinto:WhatkindofwartypewillbeadoptedbyChina?Howaboutthecurrentconditionsofdomesticpublicfacilities?Chinaprobablymakesuseofthegovernmentalprocurementtocarryonsuperlimit'sbattling.Whatkindsofprotectionweshouldtakeinactiononregardingpublicfacilities.ThemajorpublicfacilitieswhichIfocusonarepeople'slivelihood.Itwillcontain(electricpower,theresourceofwater,transportation,telecommunication,science-basedindustrialpark,airport,port,highway,railroad)etc.,Inadditiontoeconomytrading,environment,energy,ethnicityconflict,democratizationdevelopment,drugandcrime,terrorism,anddiseasesinfectingtheetc.,themostpossibleofChinaisusingthenon-militarymeanstogetinvolvedinbreakingmajorpublicfacilitiesinordertocarryonthesecretactivity,waitforanopportunitytoinstallanexplodingdevice,andmakeeachimportantspotpreparetoplaceofthebreakagefactorgoesintoactionmeanwhile.SothatItwouldcausedomesticdisasterresponsesystemwholeparalyze,people'slivelihoodlargelychange,thefinancetradestagnate,high-techindustrylockout,becomeasocialdismayandlosethepreface,eventuallywiththeresultthatformationanarchyappearance;meanwhile,Chinanamelywithsafeguardthenameofthedomesticordertoreceivethepoliticalpower.Andthentheinternationalgroupandalliedcountriescan'tgetinvolvedthesupportorsalvages.ChinawillclaimstohavecompletedtounifythewholecountryintheinnerpartandclaimstohaveoneChinatoallforeigncountry.Atlast,Chinawillreachtoactforthemilitaryactionwiththenon-militarymeanstoexchangethehighestbenefitthelowestcostofcreation.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一、書籍丁樹範(1996)。
《中共軍事思想的發展(1978~1991)》。
台北:唐山出版社。
王一鳴譯,ColonelJohnR.Martin原著(2003),《擊潰恐怖主義:戰略分析》。
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王萬里(2002),《台灣與歐盟》。
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王萬里(2002),《台灣與歐盟》。
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平可夫(1996),《外向型的中國軍隊》。
台北:時報文化。
田定忠(1999),《國軍開創電子戰有利戰略態勢之研究》。
國軍軍事著作銅像獎。
危芷芬譯,FrancisT.McAndrew原著(2001),《環境心理學》。
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朱延智(2000)。
《危機處理的理論與實務》。
台北: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江澤民(2001),《論”3個代表”》。
北京:中央文獻。
http://www.future-china.org.tw/fcn-tw/20038.htm中國時報(1999.2.27)。
<1999年美國國防部提報國會之台灣海峽安全情勢報告>,版4。
中國時報(1999.8.11)。
http://ip-148-027.shu.edu.tw/news/990811/99081116.htm中國時報(1999.9.15)。
,版14。
中國時報(1999.10.31)。
,http://www.ccit.edu.tw/~g880401/news/9910/1030.htm中國時報(2000.2.18)。
,版11。
中國時報(2000.9.13)。
,版15。
李育慈、黃俊彥譯,MichaelE.Brown等原著(2002),《中共崛起》,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孟樵(2000)。
。
《中共研究》,第34卷第3期,頁98~107。
中國時報(1999.11.4)。
,版10。
中國時報(1999.12.17)。
,版15。
中國時報(2000)。
,版15。
中國時報(2001.3.12)。
,版11。
中國時報(2001.5.2)。
,版11。
中國時報(2001.5.3)。
,版10。
中國通訊社(1999.8.19)。
,http://lib.mac.gov.tw/ttscgi/ttsweb@4:25662:3:1:6自由時報(1999.5.6)。
,版3。
自由時報(1999.8.10)。
,版3。
文匯報(2001.4.26)。
。
林麗香(2000)。
。
《共黨問題研究》,第26卷第4期,頁73~84。
李育慈譯’BruceBerkowitz原著(2003),《戰爭新風貌21世紀作戰方式》。
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http//lib.mac.gov.tw/ttscgi/ttsewb@4:25662:3:1:26文匯報(1999.6.12)。
http://l1ib.mac.gov.tw/ttscgi/ttsweb@4:25662:3:1:16中共新華社(1999.11.17)。
。
http://lib.mac.gov.tw/ttscgi/ttsweb@4:25662:3:1:10中共新華社(2000.1.7)。
。
http://lib.mac.gov.tw/ttscgi/ttsweb@4:25662:3:1:13中華網-軍事頻道(2001.1.7)。
http://military.china.com/zh_tw/critical/25/20010110/83877.htm季朴枚(1999)。
。
《國防》。
第9期,頁41~42。
台灣時報(1999.8.17)。
,版1。
李育慈譯AndrewScobell&LarryM.Wortzel等原著(2004),《中共軍力成長》。
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台灣日報(1999.11.1)。
,版2。
自由時報(1999.11.18)。
,版6。
民眾日報(2000.1.19)。
,版1。
星島日報(2000.3.13)。
。
http://lib.mac.gov.tw/ttscgi/ttsweb@4:25662:3:1:53國家通訊社(2000.3.6)。
。
聊望新聞周刊(2000.2.28)。
。
http://lib.mac.gov.tw/ttscgi/ttsweb@4:25662:3:1:80施子中(2000)。
。
《戰略與國際研究》,第2卷第4期,頁15~70。
解放軍報(2000.1.5)。
<21世紀軍事熱點展望>。
http://lib.mac.gov.tw/ttscgi/ttsweb@4:25662:3:1:23李昌平(2001),「3農問題與對策」。
《世紀中國》網頁解放軍報(2000.1.26)。
。
http://lib.mac.gov.tw/ttscgi/ttsweb@4:25662:3:1:33解放軍報(2000.3.12)。
。
http://lib.mac.gov.tw/ttscgi/ttsweb@4:25662:3:1:51解放軍報(2000.4.26)。
。
http://lib.mac.gov.tw/ttscgi/ttsweb@4:25662:3:1:31解放軍報(2000.5.16)。
。
姚海曦(2001)。
。
《共黨問題研究》,第27卷第2期,頁50~60。
http://lib.mac.gov.tw/ttscgi/ttsweb@4:25662:3:1:70聯合報(1999.5.27)。
版15。
聯合報(2000.4.14)。
。
李啟明(1989)。
《孫子兵法與現代戰略》。
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http://www.future-china.org.tw/fcn-tw/200004/2000041411.html五、網站: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http://www.future-china.org.tw/index_o.html中時電子報http://news.chinatimes.com/未來中國研究http://www.future-china.org/index_o.html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http://www.taiwanncf.org.tw/勁懿(2000)。
。
《全球防衛雜誌》,頁24~34。
自由新聞網http://www.libertytimes.com.tw/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http://www.sef.org.tw/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http://www.gwytb.gov.cn/聯合新聞網http://udn.com/NEWS/main.html李登科(1986),林文程等主編。
《國際政治》。
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網站,網址為http://www.mac.gov.tw/index1.htm國防部網站:http://www.mnd.gov.twhttp://www.internet-directory.com/china/http://www.orinet.cn.net/http://www.geocities.com/CapitolHill/7288/index.html夏云峰、劉洪昌(2000)。
。
《國防大學學報》,第131期,頁91~94。
http://www.china.or.cn/indexC.htmlhttp://www.chinesebooks.net/genhome.asphttp://www.nfa.gov.tw/nfa_sys/nfa_sys1/nfa_sys1.htmhttp://www.fema.gov/http://www.pladaily.com.cn/big5/gfjy/2001/05/21/20010521017067_gfhbj.html李鳳、楊寶有,《高技術局部戰爭中城市進攻戰鬥》。
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貳、英文部分一、BooksAdams,James(1998).
。
《現代軍事》。
頁19~20。
DepartmentofDefense,JointChiefsofStaff(1996).
北京:人民出版社。
Libick,Martin(1996).
<21世紀遏制信息戰>。
《現代軍事》。
頁52~53。
Lilley,JamesR.andDavidShambaugh(1999).
業強出版社。
Ryan,Henry,andC.Edward(1998).
台北市:國防部委託研究。
Stokes,MarkA(1999).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DavidS.RappandDavidS.Albert(2000).
《台灣安全》。
台北:幼獅出版社。
2.PeriodicalsCheng-YiLin(2000).“TheSecurityofTaiwanintheYear2000:ATaiwanesePerspective”,TaiwanSecurityintheyear2000,organizedbytheDivisionofStrategicandInternationalStudies,TaiwanResearchInstitute,Taipei,pp.1-1~1-19。
Cohen,EliotA(1996).“ARevolutioninWarfare”,ForeignAffairs,Vol.75,No.2.Mar.-Apr.,pp.45~60.Feigenbaum,EvanA().Who’sBehideChina’sHighTechnology“Revolution”InternationalSecurity,Vol.24,No1,pp.95~126.Hayes,RichardE.,DavidS.Alberts.()“InformationWarfareandDeterrence-AppendixB.TheRealmofInformationDominance:BeyondInformationWar,”inhttp://www.fas.org/irp/threat/cyber/Docs/iwd/appb.htmlJohn,Arquilla,andDavidRonfeldt(1993).“CyberwarisComing,”ComparativeStrategy,Vol.12,pp.141~165.Bowdish,RandallG().,”Information-AgePsychologicalOperation”。
Brohm,GerardP.,”C4ISR:TheEnablerofInformationDominance”。
林長盛編(1993)。
《解放軍的現狀與未來》。
台北:桂冠出版社。
徐斯儉(2001),,《中國大陸研究》,第44卷第2期,頁1-30。
FitzSimonds,JamesR().”TheCulturalChallengofInformationTechnology”。
Forster,Anthony,”OnHackers,CrackersandPhreakers”。
Garrett,AnthonyR.”InformationSuperiorityandtheFutureofMissionOrders”。
Hawkins,WilliamR.,”ImposingPeace:Totalvs.LimitedWars,andtheNeedtoPutBootsontheGround”。
Henry,RyanC.andEdwardPeartree,”MilitaryTheoryandInformationWarfare”。
Jone,CraigS.,”ThePerceptionManagementProcess”。
McConnell,J.M.andEdwardJ.Giorgio,”BuildingInformationSecuritylayerbyLayer”。
Nobel,JohanJIngles-le.”CyberterrorismHybe”。
Podlesny,RobertE,”InfrastructureNetworksAreKeyVulnerabilities”。
Sengupta,PrasunK,”C3INetworksfortheDigitisedBattlefield”。
孫強銀(2000)。
。
《現代軍事》。
頁30~31。
林宗達(2000)。
《戰區飛彈防禦與台海安全》。
台北:時英出版社。
West,Leslie,”Network-CentricWarfareRealizesitsPromise”。
FM100-5,Operation.(1993).U.S.Army.Kerr,ThomasJ.(1983)CivilDefenseintheU.S.:BandaidforaHolocaust?Boulder,Colorado:WestviewPress.Round,W.OscarandRoudolph,EarleL.,Jr.(1995)."DefiningCivilDefenseintheInformationAge,"StrategicForum,No.46.MichaelMazarr,JeffreyShafferandBenjaminEderington(1997).TheMilitaryTechnicalRevolution:AStructuralFrameWork(Washington:CenterforStrategicandInternationalStudeies,1993);BenjaminS.Lambeth,“TheTechnologyRevolutioninAirWarfare,”Survival,Vol.39,No.1,p.74;WilliamF.Perry(Novermber/December,1996).DefenseinanAgeofHope,ForeignAffairs,Vol.75,No.6.p.1.3.InternetBinnendijk,Hans,&RonaldN.Montaperto,eds.,(1998).StrategicTrendsinChina,InstituteforNationalStrategicStudies,NationalDefenseUniversity,http://www.ndu.edu/ndu/fnss/books/china/chinacont.htmlsession2,Harding’spoint.JacobW.Kipp(June1995).TheRussianMilitaryandRevolutioninMilitaryAffairs:ACaseofTheOracleofDelphiorCassandra,莫大華。
。
《共黨問題研究》,頁69~81。
http://leav-www.army.mil/finso/Geo/ pubs/mors.htmJakeW.林宗達(1997)。
《解放軍演習報告書》。
台北:軍事迷文化出版社。
吳建德(1997),《後冷戰時期中共武力犯臺問題之研究》。
時英出版社。
RandallWhitaker(November1995).TheRevolutioninMilitaryAffairs,http://www.informatik.umu.se/-Rwhit/RMA.htmQuadrennialDefenseReview1997(SectionVII-Transforming),http://WWW.fas.org/mans/docs/qdr/sec7htm.QuadrennialDefenseReview1997(SectionIII-DefenseStratege),http://WWW.defenlinkmil/pubs/qdr/sec3.html.AlvinandHeidiToffler,WarandAnti-War:SurvivalattheDawnof21stCentury(Boston:Little,BrownandCompany,1993),pp.64-80.http://www.huaxia.com/HuaxiaZhouKan/Yi/GBK/70523.htmlLewis,BrianC.,“InformationWarfare,”in
。
《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論文集》,頁123~180。
Libicki,Martin,“TheFutureofInformationSecurity,”in
《中國威脅論-後冷戰時期中共軍備之擴張》。
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易君博(1999)。
《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
台北:三民書局。
孟樵(2000)。
《探索中共21世紀的軍力-邁向打贏高技術戰爭之路》。
台北:全防衛雜誌社。
胡鞍鋼編,《中國走向》。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高一中譯,WilliamT.Tow原著(2003),《亞太戰略關係:尋求整合安全》。
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孫一之譯述(1998)。
《武經7書》。
台北:星光出版社,民國87年。
孫敏華、許如亨著(2001),《軍事心理學》。
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張伊寧(2000)。
。
《國防大學學報》,第134期,頁20~24。
鈕先鍾譯薄富爾著(1996)。
《戰略緒論》。
台北:麥田出版社。
鈕先鍾編著(1976)。
《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
台北:燕京文化出版公司。
鈕先鍾編著(1977)。
《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史》。
台北:燕京文化出版公司。
紐先鍾譯,克勞塞維茨著(1996),《戰爭論精華》。
麥田出版社。
紐先鍾著(1996)。
《孫子三論》。
台北:麥田出版社。
鈕先鍾著(1998)。
《戰略研究入門》。
台北:麥田出版社。
翁明賢執行編輯(1998),《2010中共軍力評估》。
台北:麥田出版。
張林宏等譯,KimR.HolmesandJamesJ.Przystup主編(1998),《外交與威懾:美國對華戰略。
北京:新華出版社,張亞中(2001),《歐洲統合:政府間主義與超國家主義的互動》。
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張亞中(2003),《全球化與兩岸統合》。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張俊勇、劉恩亮、康永升(1999)。
。
《現代軍事》。
頁28~30。
張亞中、李英明著,《中國大陸與兩岸關係概論》。
生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張建邦(1998),《2010中共軍力評估》。
臺北:麥田出版社。
陳舟(1997),《現代局部戰爭理論研究》,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
陳東龍(1999)。
《中共軍備現況》。
台北:黎明文化出版公司。
陳培雄(1996)。
《毛澤東戰爭藝術》。
台北:新高地出版社。
陳福成(2003),《孫子實戰研究經驗》。
台北:黎民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陳瑞貴、林志鴻著(1999),《未來學》。
台北:華泰文化事業公司。
陳儔美(2000),《新世紀的中國》。
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章柱譯(1995),《美國特戰奇兵秘辛》。
麥田出版社。
許如亨(2001),《解構另類戰爭:心理戰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下)》。
麥田出版公司。
張興業(2000)。
。
《國防大學學報》,第131期,頁37~43喬良、王湘穗(1999),《超限戰—全球化時代戰爭與戰法的想定》。
北京: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曾錦城(1999)。
《下一場戰爭?中共國防現代化與軍事威脅》。
台北:時英出版社。
黃俊彥、楊永生譯,JamesM.Smith原著(2002),《在核生化威脅中尋求國家安全》。
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黃營衫(1983)。
《中國兵家之管理思想-五經七書之策略觀分析》。
彰化:專心企業公司。
楊日青等譯,AndrewHeywood著(1999),《政治學新論》。
台北: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
楊永生譯Dr.DavidS.Alberts&JohnJ.Garstka&RichardE.Hayes&DavidA.Signori等原著(2003),《理解資訊時代的作戰》。
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楊紫韓、李育慈譯SamJ.Tangredi原著(2002),《未來可能發生的戰爭?》。
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廖文中(1997),《共軍發展高科技軍備對臺海戰爭之影響》。
中華民國高等科技政策研究協會研究報告。
廖淑馨(2001),《美、中、台新世代與兩岸關係》。
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蔡明訓《波灣戰爭聯軍制空作戰之研究》。
空軍學術月刊。
16曉兵、青波著(1995),《中國能否打贏下一場戰爭》。
台北:周知文化。
張錫模(2001)。
,《新世紀展望全民防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台南市:台南師管區司令部。
謝豐安、吳福生譯,JamesM.Smith&WilliamC.Thomas等原著(2002),《恐怖主義威脅與美國政府的回應》。
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譚傳毅,《戰爭與國防》。
臺北:時英出版社。
譚傳毅(1999)。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攻與防》。
台北:時英出版社。
騰祈雲譯JohnNewhouse原著(2003),《評估威脅》。
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打贏高技術局部戰爭軍官必讀手冊,香港軍事文誼出版社。
國防部資訊優勢及資訊時代的聯合作戰(1996),《未來聯合作戰構想》。
作戰參謀次長室譯。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印,《美國4年期國防總檢QuadrennialDefenseReview》(1997)。
台北:史政編譯局。
國家安全叢書(2003),《非傳統安全威脅研究報告》。
台北:國家安全局。
淡江大學(1998)。
2010年中共軍力評估。
台北:城邦出版社,。
淡江大學(1998)。
《跨世紀國家安全戰略》。
台北:城邦出版社。
張寶軍(2000)。
。
《國防大學學報》,第134期,頁97~98。
二、期刊論文:丁樹範(2000)。
。
《問題與研究》,第39卷第3期,頁1~17。
文光(1999)。
。
《中共研究》,第33卷11期,頁57~68。
王保華、李雄(1999)。
。
《現代軍事》。
頁36~38。
王厚輝、張建昌、于軍(2000)。
。
《國防大學學報》,第130期,頁88~89。
丘昌泰(2000)。
《災難管理學:地震篇》。
台北市:元照出版社。
艾以理(2000)。
<1999年的中共軍事>。
《中共研究》,第34卷第2期,頁57~71。
沈明室(2000)。
。
《共黨問題研究》,第26卷第3期,頁52~61。
宋學文,吳英明、林德昌編(2000)。
,《非政府組織》。
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頁67-91。
李黎明(2000)。
。
共黨問題研究,第26卷第3期,頁18~26。
張豐琦,,私立東海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頁13。
冷眸(2000)。
。
《廣角鏡月刊》。
頁30~34。
林文軒(2000)。
。
《中共研究》,第34卷第4期,頁87~96。
林文程(2001)。
,《新世紀展望全民防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南市:台南師管區司令部。
林吉郎(2001)。
,《環境管理與環境教育研討會論文集》。
嘉義大林:南華大學環境管理研究所,頁225-29。
林宗達(2000)。
。
《共黨問題研究》,第26卷第1期,頁51~79。
林勤經(2000)。
。
《中共對信息戰之研發與影響論文集》,頁3-1~3-11。
林勤經。
。
《國防資訊季刊》。
第11期,頁1~7。
林勤經。
(2000)。
《中共研究》,第34卷第11期,頁109~114。
林勤經(2000)。
。
《全球防衛雜誌》,第187期,頁68~73。
孟飛(1999)。
。
《中共研究》,第33卷第11期,頁84~99。
吳敬璉著(2001年),《改革:我們正在過大關》。
北京:3聯書店。
游豐吉(1999)。
。
《中共研究》,第33卷第7期,頁26~39。
陳水扁(1999)。
《台灣之子》。
台中市:晨星出版公司。
張中勇(1999)。
。
《戰略與國際研究》,第1卷第3期,頁115~162。
蘇雨生(2001)。
。
《國防大學學報》,第141期,頁26~28。
馮杰(2000)。
。
《現代軍事》。
頁25~28。
黃芝溪(1999)。
。
《共黨問題研究》,第25卷第9期,頁6。
黃季敏、張建興(2000)。
,《第一屆全國災害危機處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台南:長榮管理學院。
黃季敏、張建興,,《第一屆全國災害危機處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陳秉訓(2000)。
由。
《共黨問題研究》,第26卷第5期(民國89年5月),頁100~103。
陳遠方、楊倩(2000)。
。
《紫荊雜誌》,頁62~64。
宋國誠(2002),《21世紀中國卷2全球化與中國之發展》。
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曾章瑞(1999)。
。
《跨世紀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53~291。
曾章瑞(2000)。
。
《中共對信息戰之研發與影響論文集》,頁4-1~4-14。
彭慧鸞(2000)。
。
《問題與研究》,第39卷第5期,頁1~15。
詹中原(1990)。
,《美國月刊》,第5卷第5期,頁96-105。
萬瑩(2000)。
。
《國防大學學報》,第131期,頁35~36。
賈鳳山(2000)。
。
《現代軍事》。
頁61~62。
楊旭華(2000)。
。
《國防大學學報》,第128期,頁57~59。
楊念祖(1999)。
。
《中國大陸研究》,第42卷第10期,頁83~92。
楊念祖(2000)。
。
《中共對信息戰之研發與影響論文集》,頁1-1~1-8。
楊念祖(2000)。
。
《中共研究》,第34卷第5期,頁70~98。
宋學文(2000),《全球化與非政府組織對國際關係的影響》。
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廖宏祥、張國城(2000)。
。
《中共對信息戰之研發與影響論文集》,頁2-1~2-26。
廖宏祥(2000)。
。
《全球防衛雜誌》,第189期,頁58~65。
蔡志昇(2000)。
。
《中共研究》,第34卷第4期,頁98~112。
滕昕雲(2000)。
的評論。
《尖端科技》,頁98~107。
劉承宗、李正屏(2000)。
。
《共黨問題研究》,第26卷第12期,頁67~77。
劉興祥(2001)。
。
《共黨問題研究》。
第27卷第5期,頁89~103。
歐錫富(1999)。
。
《尖端科技》,頁44~53。
魯維廉。
。
《共黨問題研究》,第25卷第12期,頁59~71。
蕭真美(2000)。
。
《中國大陸研究》,第43卷第1期,頁47~60。
李英明(2001),《全球化時代下的台灣和兩岸關係》。
台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蕭朝琴(1999)。
。
《共黨問題研究》,第25卷第6期,頁56~62。
蕭朝琴(1999)。
。
《共黨問題研究》,第25卷第7期(民國88年7月),頁67~72。
謝和興、張克章、陳政鎔(2000)。
。
《國防管理學院學報》,第21卷第1期,頁31~40。
戴政龍(1999),《美國國民兵體制之研究》。
台北:永然文化出版公司翟文中(1996),,《問題與研究》,第35卷第9期。
魏澤民(2000)。
「山雨欲來風滿網:中國大陸網際網路發展析論」。
《共黨問題研究》,第26卷第2期,頁44~60。
譚傳毅(2000)。
。
《不對稱理論研討會論文集》,頁1~21。
蘇恆宗(2000)。
。
《共黨問題研究》,第26卷第12期,頁56~66。
蘇□宗(1999)。
。
《中共研究》,第33卷第12期,頁94~102蘇紫雲(2001)。
,《聯合報,民意論壇》。
李英明(2002),《重構兩岸與世界圖象》。
台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譯(1996)。
《美軍民事作戰準則》(CivilAffairsOperation)。
台北: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
中共年報(1997),《中共研究雜誌社》。
中共研究雜誌社(1989)《中共研究》,第23卷第7期。
中共研究雜誌社(1994)《中共研究》,第28卷第2期。
中華戰略學會(1995),中華戰略學會刊。
國防譯粹,第16卷第3期,國防譯粹月刊社。
三、文件:(政府公報、政府採購協定等)四、報紙:大公報(2000.2.14)。
。
http://lib.mac.gov.tw/ttscgi/ttsweb@4:25662:3:1:37李英明(2003),《全球化下的後殖民省思》。
台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大公報(2000.4.26)。
。
http://lib.mac.gov.tw/ttscgi/ttsweb@39074中央日報(1999.8.9)。
,版3。
中央日報(1999.11.15)。
,版13。
中央日報(1999.11.22)。
,版10。
中央日報(1999.12.13)。
,版13。
中央日報(2000.6.12)。
,13版。
中央日報(2000.2.20)。
,版2。
中央日報(2000.11.22)。
,版5。
中央日報(2000.12.27)。
,版5。
李酉潭等譯GeorgSørensen著,(2000),《民主與民主化》。
台北: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
中國時報(1999.1.3)。
,描述: 碩士國立政治大學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9298102393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2981023資料類型: thesis
DCField
Value
Language
dc.contributor.advisor郭武平zh_TWdc.contributor.author張禮範zh_TWdc.contributor.authorchang,li-fanen_USdc.creator(作者)張禮範zh_TWdc.creator(作者)chang,li-fanen_USdc.date(日期)2004en_USdc.date.accessioned2009-09-1410:44:15(UTC+8)-dc.date.available2009-09-1410:44:15(UTC+8)-dc.date.issued(上傳時間)2009-09-1410:44:15(UTC+8)-dc.identifier(其他Identifiers)G0092981023en_USdc.identifier.uri(URI)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1532-dc.description(描述)碩士zh_TWdc.description(描述)國立政治大學zh_TWdc.description(描述)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zh_TWdc.description(描述)92981023zh_TWdc.description(描述)93zh_TWdc.description.abstract(摘要)半個世紀以來,中國的威脅一直是我國「國家安全」意涵中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焦點,因此可以說「國家安全」意涵是與軍事安全概念一致的。
國家安全的威脅,不僅是來自外部的各種挑戰,還包括了來自內部的天然因素與人為因素的威脅,殆無疑義。
921大地震、桃芝颱風造成嚴重傷亡與財產損失,就是例證。
國內的安全維護,顯然必須兼顧非軍事面的安全戰略研究、設計、宣傳與執行,才能達成全面性的安全保障。
因此,建立全面綜合性安全觀念,乃是不論政府與民間,必須確立的基本共識與觀念,亦是我國邁入21世紀所必須積極著手的準備。
然而,當前對我國安全深具威脅的因素中,反而非軍事性因素居多,值得深究。
因此本論文研究側重於中國運用非軍事手段之方式,破壞我國重大設施之國家安全面向為主要探討範圍。
並將進一步探討:中國對我可能採取之戰爭型態、影響國家安全之重大設施現況、中共利用政府採購管道進行超限作戰、國內重大設施應有之防護作為等問題,探討的重大設施著重在與民生關係緊密的公共設施,包含(電力、自來水、交通、電信、科學園區、機場、港口、公路、鐵路)等,中國對我使用非軍事手段方面除經濟貿易、環境、能源、族群衝突、民主化發展、毒品與犯罪、恐怖主義、以及疾病傳染等等外,最可能從介入此類重大公共工程設施之防護以進行秘密活動,伺機安裝引爆裝置,並使全台各重要據點所預置之破壞因子同時發作,致使國內救災體系整個癱瘓、民生丕變、金融交易停滯、高科技產業停擺、並形成一陣社會恐慌、社會失序、終致形成無政府狀態;值此同時,中國即以維護國內秩序之名義接收政權,國際團體及友邦無法介入支援或救助。
對內完成統一大業,對外宣示一個中國,順理成章地以達到以非軍事手段替代軍事行動所產生之最低成本換取最高效益。
zh_TWdc.description.abstract(摘要)Sincethepasthalfcentury,thethreatofChinahasbeenthemostimportantspotlightin"nationalsecurity".Therefore,itisthesameconceptwithbothofnationalsecurityandmilitarysafety.Thethreatofthenationalsecurityisincludingnotonlythevariouschallengesthatcomefromtheexteriorbutalsothenaturalfactoroftheinnerpartandthethreatoftheartificialfactors.Itisdoubtlessthatthe921heavyearthquakesandtheTyphoonTorajiscauseseriousdead,injuredandpropertieslost,areaseriesofillustration.Thedomesticsecuritysafeguardsmustlookafterbothsidesofthesafestrategyresearch,designandpublicizeandcarryoutobviouslyinthepartsofnon-military.Sowecanreachthecomprehensivesecurityguaranteeeventually.Therefore,establishoverallsynthesizessafetyconceptsareourgoaltoexceedinto21centuriesmustbeginactivelyofpreparation;inspiteofthegovernmentandcivilian.
Thisthesisresearchlaysemphasisonmakinguseofthenon-militarymeansbreakingourcountry’spublicfacilitiesbyChina.AlsoIwillfurtherinquireinto:WhatkindofwartypewillbeadoptedbyChina?Howaboutthecurrentconditionsofdomesticpublicfacilities?Chinaprobablymakesuseofthegovernmentalprocurementtocarryonsuperlimit'sbattling.Whatkindsofprotectionweshouldtakeinactiononregardingpublicfacilities.ThemajorpublicfacilitieswhichIfocusonarepeople'slivelihood.Itwillcontain(electricpower,theresourceofwater,transportation,telecommunication,science-basedindustrialpark,airport,port,highway,railroad)etc.,Inadditiontoeconomytrading,environment,energy,ethnicityconflict,democratizationdevelopment,drugandcrime,terrorism,anddiseasesinfectingtheetc.,themostpossibleofChinaisusingthenon-militarymeanstogetinvolvedinbreakingmajorpublicfacilitiesinordertocarryonthesecretactivity,waitforanopportunitytoinstallanexplodingdevice,andmakeeachimportantspotpreparetoplaceofthebreakagefactorgoesintoactionmeanwhile.SothatItwouldcausedomesticdisasterresponsesystemwholeparalyze,people'slivelihoodlargelychange,thefinancetradestagnate,high-techindustrylockout,becomeasocialdismayandlosethepreface,eventuallywiththeresultthatformationanarchyappearance;meanwhile,Chinanamelywithsafeguardthenameofthedomesticordertoreceivethepoliticalpower.Andthentheinternationalgroupandalliedcountriescan'tgetinvolvedthesupportorsalvages.ChinawillclaimstohavecompletedtounifythewholecountryintheinnerpartandclaimstohaveoneChinatoallforeigncountry.Atlast,Chinawillreachtoactforthemilitaryactionwiththenon-militarymeanstoexchangethehighestbenefitthelowestcostofcreation.en_US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第一章緒論........................1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研究方法與限制、研究架構...............3
第三節概念界定與基本假設..................6
第二章中國對我可能採取之戰爭型態...........9
第一節全球戰爭型態轉變...................9
一、戰爭型態概述:
二、傳統與非傳統作戰之區別與相互關係:
三、非傳統作戰已然未來的趨勢
第二節中國與我國軍力概況..................15
一、兩岸軍力比較
二、從兩岸軍力看台海真正的威脅
第三節中國國內發展概況...................22
一、探索中國發展的秘密
二、中國正積極朝和平崛起之路前進
第四節中國未來發展與對台動武可能研判............26
一、中國政府解決台灣問題的基本方針
二、十六大後中國發展仍待解決問題
三、中國攻台軍事能力已非關鍵
四、中國對台動武的戰略與風險
第三章影響國家安全之重大設施現況..........35
第一節掌理重大公共設施主管機關與組織............35
一、行政院二、立法院三、公共工程委員會四、內政部
五、交通部六、經濟部七、水利署八、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第二節各重大設施執行機構組織與運作.............43
一、電力設施
二、水利設施
三、電信設施
四、交通設施
五、科學工業園區
第三節各重大設施安全防護管理缺口〈以電力為樣本〉......66
一、台灣電力管理亂象始終未改善
二、區域性輸電系統與全面性輸電系統並未整合
三、人為破壞竟然未納入核能電廠安全指標
四、顯著事件
五、高壓電塔鐵塔的活化再生暴露危機
六、蜘蛛人爬電塔賞夜景竟然無法可管
七、電塔地基相當鬆軟容易破壞輸電管線且維修難度高,安全防護不易,人為破壞有機可乘
八、台電太過自滿深信輸變電所不會爆炸
九、台電採購弊案隱藏了人為破壞的因子
第四章中國利用政府採購管道進行超限作戰......73
第一節政府採購法與政府採購協定簡介............73
一、政府採購法
二、政府採購協定簡介
三、簽署政府採購協定對國內政府採購制度之影響
第二節中國如何利用採購機制介入我重大設施.........82
一、派遣人員秘密在台灣布建「細胞」組織
二、透過陸資開放直接來台參與商業活動
三、充分運用兩岸轉投資的熱門中繼站
四、陸資喬裝外商「登台」
五、透過政府採購掌握重大公共設施
第三節中國非軍事手段可能之部署方式............91
一、超限戰最符合中國和平崛起的階段策略
二、偷渡客滲透台灣影響國家安全
三、非法移民與合法移民串聯從事組織犯罪
四、中國可能針對國內重大設施預埋爆裂物同時引爆
五、收買或培養國內人員參加台電訓練所的專業訓練
第五章國內重大設施應有之防護作為..........102
第一節改善採購機制與嚴密工程執行.............102
一、嚴控採購機制、施工過程
二、加強建築物公共安全檢查
第二節做好機關安全防護工作................108
一、應有充分安全防護工作的認知
二、參考當前各機構安全防護工作上所發生之危安案例引以為鑑
三、安全防護應有的作為
第三節建立完整救災體系..................112
一、現行問題分析
二、國內各救災機制非常設機構無法發揮功能
三、災害防救機制重建
四、「建立中央與地方防救災資訊系統整體架構,強化全民防救災能力」
五、預期效益及影響
六、各重大設施應該有充足備源電力
第六章結論.....................128
壹、研究所見事實......................128
一、反恐戰爭對中國大戰略產生影響
二、北京新大戰略下的對台策略
三、現階段中國領導人之思維與作法
貳、當前我國家安全應有的作為................130
一、認清當前我國家安全的特質與威脅
二、強化國人危機意識
三、嚴密掌握敵人滲透
四、嚴控各機關招標、施工、維修、安檢等過程
五、加強建築物公共安全檢查
六、提升災害防救應變能力
七、健全緊急應變的防救災體系
八、參考美國建置國土安全整合機構
叁、後續研究.............................133
參考書目..........................134zh_TWdc.language.isoen_US-dc.source.uri(資料來源)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2981023en_USdc.subject(關鍵詞)國家安全zh_TWdc.subject(關鍵詞)非軍事手段zh_TWdc.subject(關鍵詞)重大設施zh_TWdc.subject(關鍵詞)Nationalsecurityen_USdc.subject(關鍵詞)non-militarymeansen_USdc.subject(關鍵詞)majorfacilitiesen_USdc.title(題名)中國運用非軍事手段(破壞重大設施)對我國安全影響之研究zh_TWdc.type(資料類型)thesisen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壹、中文部分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一、書籍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丁樹範(1996)。
《中共軍事思想的發展(1978~1991)》。
台北:唐山出版社。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王一鳴譯,ColonelJohnR.Martin原著(2003),《擊潰恐怖主義:戰略分析》。
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王萬里(2002),《台灣與歐盟》。
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王萬里(2002),《台灣與歐盟》。
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平可夫(1996),《外向型的中國軍隊》。
台北:時報文化。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田定忠(1999),《國軍開創電子戰有利戰略態勢之研究》。
國軍軍事著作銅像獎。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危芷芬譯,FrancisT.McAndrew原著(2001),《環境心理學》。
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朱延智(2000)。
《危機處理的理論與實務》。
台北: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江澤民(2001),《論”3個代表”》。
北京:中央文獻。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http://www.future-china.org.tw/fcn-tw/20038.htm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中國時報(1999.2.27)。
<1999年美國國防部提報國會之台灣海峽安全情勢報告>,版4。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中國時報(1999.8.11)。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http://ip-148-027.shu.edu.tw/news/990811/99081116.htm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中國時報(1999.9.15)。
,版14。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中國時報(1999.10.31)。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http://www.ccit.edu.tw/~g880401/news/9910/1030.htm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中國時報(2000.2.18)。
,版11。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中國時報(2000.9.13)。
,版15。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李育慈、黃俊彥譯,MichaelE.Brown等原著(2002),《中共崛起》,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孟樵(2000)。
。
《中共研究》,第34卷第3期,頁98~107。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中國時報(1999.11.4)。
,版10。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中國時報(1999.12.17)。
,版15。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中國時報(2000)。
,版15。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中國時報(2001.3.12)。
,版11。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中國時報(2001.5.2)。
,版11。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中國時報(2001.5.3)。
,版10。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中國通訊社(1999.8.19)。
,http://lib.mac.gov.tw/ttscgi/ttsweb@4:25662:3:1:6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自由時報(1999.5.6)。
,版3。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自由時報(1999.8.10)。
,版3。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文匯報(2001.4.26)。
。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林麗香(2000)。
。
《共黨問題研究》,第26卷第4期,頁73~84。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李育慈譯’BruceBerkowitz原著(2003),《戰爭新風貌21世紀作戰方式》。
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http//lib.mac.gov.tw/ttscgi/ttsewb@4:25662:3:1:26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文匯報(1999.6.12)。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http://l1ib.mac.gov.tw/ttscgi/ttsweb@4:25662:3:1:16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中共新華社(1999.11.17)。
。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http://lib.mac.gov.tw/ttscgi/ttsweb@4:25662:3:1:10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中共新華社(2000.1.7)。
。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http://lib.mac.gov.tw/ttscgi/ttsweb@4:25662:3:1:13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中華網-軍事頻道(2001.1.7)。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http://military.china.com/zh_tw/critical/25/20010110/83877.htm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季朴枚(1999)。
。
《國防》。
第9期,頁41~42。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台灣時報(1999.8.17)。
,版1。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李育慈譯AndrewScobell&LarryM.Wortzel等原著(2004),《中共軍力成長》。
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台灣日報(1999.11.1)。
,版2。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自由時報(1999.11.18)。
,版6。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民眾日報(2000.1.19)。
,版1。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星島日報(2000.3.13)。
。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http://lib.mac.gov.tw/ttscgi/ttsweb@4:25662:3:1:53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國家通訊社(2000.3.6)。
。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聊望新聞周刊(2000.2.28)。
。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http://lib.mac.gov.tw/ttscgi/ttsweb@4:25662:3:1:80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施子中(2000)。
。
《戰略與國際研究》,第2卷第4期,頁15~70。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解放軍報(2000.1.5)。
<21世紀軍事熱點展望>。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http://lib.mac.gov.tw/ttscgi/ttsweb@4:25662:3:1:23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李昌平(2001),「3農問題與對策」。
《世紀中國》網頁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解放軍報(2000.1.26)。
。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http://lib.mac.gov.tw/ttscgi/ttsweb@4:25662:3:1:33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解放軍報(2000.3.12)。
。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http://lib.mac.gov.tw/ttscgi/ttsweb@4:25662:3:1:51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解放軍報(2000.4.26)。
。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http://lib.mac.gov.tw/ttscgi/ttsweb@4:25662:3:1:31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解放軍報(2000.5.16)。
。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姚海曦(2001)。
。
《共黨問題研究》,第27卷第2期,頁50~60。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http://lib.mac.gov.tw/ttscgi/ttsweb@4:25662:3:1:70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聯合報(1999.5.27)。
版15。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聯合報(2000.4.14)。
。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李啟明(1989)。
《孫子兵法與現代戰略》。
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http://www.future-china.org.tw/fcn-tw/200004/2000041411.html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五、網站: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http://www.future-china.org.tw/index_o.html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中時電子報http://news.chinatimes.com/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未來中國研究http://www.future-china.org/index_o.html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http://www.taiwanncf.org.tw/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勁懿(2000)。
。
《全球防衛雜誌》,頁24~34。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自由新聞網http://www.libertytimes.com.tw/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http://www.sef.org.tw/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http://www.gwytb.gov.cn/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聯合新聞網http://udn.com/NEWS/main.html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李登科(1986),林文程等主編。
《國際政治》。
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網站,網址為http://www.mac.gov.tw/index1.htm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國防部網站:http://www.mnd.gov.tw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http://www.internet-directory.com/china/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http://www.orinet.cn.net/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http://www.geocities.com/CapitolHill/7288/index.html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夏云峰、劉洪昌(2000)。
。
《國防大學學報》,第131期,頁91~94。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http://www.china.or.cn/indexC.html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http://www.chinesebooks.net/genhome.asp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http://www.nfa.gov.tw/nfa_sys/nfa_sys1/nfa_sys1.htm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http://www.fema.gov/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http://www.pladaily.com.cn/big5/gfjy/2001/05/21/20010521017067_gfhbj.html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李鳳、楊寶有,《高技術局部戰爭中城市進攻戰鬥》。
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貳、英文部分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一、Books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Adams,James(1998).
。
《現代軍事》。
頁19~20。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DepartmentofDefense,JointChiefsofStaff(1996).
北京:人民出版社。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Libick,Martin(1996).
<21世紀遏制信息戰>。
《現代軍事》。
頁52~53。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Lilley,JamesR.andDavidShambaugh(1999).
業強出版社。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Ryan,Henry,andC.Edward(1998).
台北市:國防部委託研究。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Stokes,MarkA(1999).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DavidS.RappandDavidS.Albert(2000).
《台灣安全》。
台北:幼獅出版社。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2.Periodicals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Cheng-YiLin(2000).“TheSecurityofTaiwanintheYear2000:ATaiwanesePerspective”,TaiwanSecurityintheyear2000,organizedbytheDivisionofStrategicandInternationalStudies,TaiwanResearchInstitute,Taipei,pp.1-1~1-19。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Cohen,EliotA(1996).“ARevolutioninWarfare”,ForeignAffairs,Vol.75,No.2.Mar.-Apr.,pp.45~60.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Feigenbaum,EvanA().Who’sBehideChina’sHighTechnology“Revolution”InternationalSecurity,Vol.24,No1,pp.95~126.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Hayes,RichardE.,DavidS.Alberts.()“InformationWarfareandDeterrence-AppendixB.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TheRealmofInformationDominance:BeyondInformationWar,”in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http://www.fas.org/irp/threat/cyber/Docs/iwd/appb.html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John,Arquilla,andDavidRonfeldt(1993).“CyberwarisComing,”ComparativeStrategy,Vol.12,pp.141~165.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Bowdish,RandallG().,”Information-AgePsychologicalOperation”。
Brohm,GerardP.,”C4ISR:TheEnablerofInformationDominance”。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林長盛編(1993)。
《解放軍的現狀與未來》。
台北:桂冠出版社。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徐斯儉(2001),,《中國大陸研究》,第44卷第2期,頁1-30。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FitzSimonds,JamesR().”TheCulturalChallengofInformationTechnology”。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Forster,Anthony,”OnHackers,CrackersandPhreakers”。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Garrett,AnthonyR.”InformationSuperiorityandtheFutureofMissionOrders”。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Hawkins,WilliamR.,”ImposingPeace:Totalvs.LimitedWars,andtheNeedtoPutBootsontheGround”。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Henry,RyanC.andEdwardPeartree,”MilitaryTheoryandInformationWarfare”。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Jone,CraigS.,”ThePerceptionManagementProcess”。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McConnell,J.M.andEdwardJ.Giorgio,”BuildingInformationSecuritylayerbyLayer”。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Nobel,JohanJIngles-le.”CyberterrorismHybe”。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Podlesny,RobertE,”InfrastructureNetworksAreKeyVulnerabilities”。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Sengupta,PrasunK,”C3INetworksfortheDigitisedBattlefield”。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孫強銀(2000)。
。
《現代軍事》。
頁30~31。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林宗達(2000)。
《戰區飛彈防禦與台海安全》。
台北:時英出版社。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West,Leslie,”Network-CentricWarfareRealizesitsPromise”。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FM100-5,Operation.(1993).U.S.Army.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Kerr,ThomasJ.(1983)CivilDefenseintheU.S.:BandaidforaHolocaust?Boulder,Colorado:WestviewPress.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Round,W.OscarandRoudolph,EarleL.,Jr.(1995)."DefiningCivilDefenseintheInformationAge,"StrategicForum,No.46.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MichaelMazarr,JeffreyShafferandBenjaminEderington(1997).TheMilitaryTechnicalRevolution:AStructuralFrameWork(Washington:CenterforStrategicandInternationalStudeies,1993);BenjaminS.Lambeth,“TheTechnologyRevolutioninAirWarfare,”Survival,Vol.39,No.1,p.74;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WilliamF.Perry(Novermber/December,1996).DefenseinanAgeofHope,ForeignAffairs,Vol.75,No.6.p.1.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3.Internet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Binnendijk,Hans,&RonaldN.Montaperto,eds.,(1998).StrategicTrendsinChina,InstituteforNationalStrategicStudies,NationalDefenseUniversity,http://www.ndu.edu/ndu/fnss/books/china/chinacont.htmlsession2,Harding’spoint.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JacobW.Kipp(June1995).TheRussianMilitaryandRevolutioninMilitaryAffairs:ACaseofTheOracleofDelphiorCassandra,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莫大華。
。
《共黨問題研究》,頁69~81。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http://leav-www.army.mil/finso/Geo/ pubs/mors.htmJakeW.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林宗達(1997)。
《解放軍演習報告書》。
台北:軍事迷文化出版社。
吳建德(1997),《後冷戰時期中共武力犯臺問題之研究》。
時英出版社。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RandallWhitaker(November1995).TheRevolutioninMilitaryAffairs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http://www.informatik.umu.se/-Rwhit/RMA.htm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QuadrennialDefenseReview1997(SectionVII-Transforming),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http://WWW.fas.org/mans/docs/qdr/sec7htm.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QuadrennialDefenseReview1997(SectionIII-DefenseStratege),http://WWW.defenlinkmil/pubs/qdr/sec3.html.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AlvinandHeidiToffler,WarandAnti-War:SurvivalattheDawnof21stCentury(Boston:Little,BrownandCompany,1993),pp.64-80.http://www.huaxia.com/HuaxiaZhouKan/Yi/GBK/70523.html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Lewis,BrianC.,“InformationWarfare,”in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
。
《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論文集》,頁123~180。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Libicki,Martin,“TheFutureofInformationSecurity,”in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
《中國威脅論-後冷戰時期中共軍備之擴張》。
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易君博(1999)。
《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
台北:三民書局。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孟樵(2000)。
《探索中共21世紀的軍力-邁向打贏高技術戰爭之路》。
台北:全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防衛雜誌社。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胡鞍鋼編,《中國走向》。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高一中譯,WilliamT.Tow原著(2003),《亞太戰略關係:尋求整合安全》。
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孫一之譯述(1998)。
《武經7書》。
台北:星光出版社,民國87年。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孫敏華、許如亨著(2001),《軍事心理學》。
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張伊寧(2000)。
。
《國防大學學報》,第134期,頁20~24。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鈕先鍾譯薄富爾著(1996)。
《戰略緒論》。
台北:麥田出版社。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鈕先鍾編著(1976)。
《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
台北:燕京文化出版公司。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鈕先鍾編著(1977)。
《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史》。
台北:燕京文化出版公司。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紐先鍾譯,克勞塞維茨著(1996),《戰爭論精華》。
麥田出版社。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紐先鍾著(1996)。
《孫子三論》。
台北:麥田出版社。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鈕先鍾著(1998)。
《戰略研究入門》。
台北:麥田出版社。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翁明賢執行編輯(1998),《2010中共軍力評估》。
台北:麥田出版。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張林宏等譯,KimR.HolmesandJamesJ.Przystup主編(1998),《外交與威懾:美國對華戰略。
北京:新華出版社,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張亞中(2001),《歐洲統合:政府間主義與超國家主義的互動》。
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張亞中(2003),《全球化與兩岸統合》。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張俊勇、劉恩亮、康永升(1999)。
。
《現代軍事》。
頁28~30。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張亞中、李英明著,《中國大陸與兩岸關係概論》。
生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張建邦(1998),《2010中共軍力評估》。
臺北:麥田出版社。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陳舟(1997),《現代局部戰爭理論研究》,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陳東龍(1999)。
《中共軍備現況》。
台北:黎明文化出版公司。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陳培雄(1996)。
《毛澤東戰爭藝術》。
台北:新高地出版社。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陳福成(2003),《孫子實戰研究經驗》。
台北:黎民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陳瑞貴、林志鴻著(1999),《未來學》。
台北:華泰文化事業公司。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陳儔美(2000),《新世紀的中國》。
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章柱譯(1995),《美國特戰奇兵秘辛》。
麥田出版社。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許如亨(2001),《解構另類戰爭:心理戰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下)》。
麥田出版公司。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張興業(2000)。
。
《國防大學學報》,第131期,頁37~43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喬良、王湘穗(1999),《超限戰—全球化時代戰爭與戰法的想定》。
北京: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曾錦城(1999)。
《下一場戰爭?中共國防現代化與軍事威脅》。
台北:時英出版社。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黃俊彥、楊永生譯,JamesM.Smith原著(2002),《在核生化威脅中尋求國家安全》。
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黃營衫(1983)。
《中國兵家之管理思想-五經七書之策略觀分析》。
彰化:專心企業公司。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楊日青等譯,AndrewHeywood著(1999),《政治學新論》。
台北: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楊永生譯Dr.DavidS.Alberts&JohnJ.Garstka&RichardE.Hayes&DavidA.Signori等原著(2003),《理解資訊時代的作戰》。
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楊紫韓、李育慈譯SamJ.Tangredi原著(2002),《未來可能發生的戰爭?》。
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廖文中(1997),《共軍發展高科技軍備對臺海戰爭之影響》。
中華民國高等科技政策研究協會研究報告。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廖淑馨(2001),《美、中、台新世代與兩岸關係》。
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蔡明訓《波灣戰爭聯軍制空作戰之研究》。
空軍學術月刊。
16曉兵、青波著(1995),《中國能否打贏下一場戰爭》。
台北:周知文化。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張錫模(2001)。
,《新世紀展望全民防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台南市:台南師管區司令部。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謝豐安、吳福生譯,JamesM.Smith&WilliamC.Thomas等原著(2002),《恐怖主義威脅與美國政府的回應》。
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譚傳毅,《戰爭與國防》。
臺北:時英出版社。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譚傳毅(1999)。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攻與防》。
台北:時英出版社。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騰祈雲譯JohnNewhouse原著(2003),《評估威脅》。
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打贏高技術局部戰爭軍官必讀手冊,香港軍事文誼出版社。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國防部資訊優勢及資訊時代的聯合作戰(1996),《未來聯合作戰構想》。
作戰參謀次長室譯。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印,《美國4年期國防總檢QuadrennialDefenseReview》(1997)。
台北:史政編譯局。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國家安全叢書(2003),《非傳統安全威脅研究報告》。
台北:國家安全局。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淡江大學(1998)。
2010年中共軍力評估。
台北:城邦出版社,。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淡江大學(1998)。
《跨世紀國家安全戰略》。
台北:城邦出版社。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張寶軍(2000)。
。
《國防大學學報》,第134期,頁97~98。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二、期刊論文: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丁樹範(2000)。
。
《問題與研究》,第39卷第3期,頁1~17。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文光(1999)。
。
《中共研究》,第33卷11期,頁57~68。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王保華、李雄(1999)。
。
《現代軍事》。
頁36~38。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王厚輝、張建昌、于軍(2000)。
。
《國防大學學報》,第130期,頁88~89。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丘昌泰(2000)。
《災難管理學:地震篇》。
台北市:元照出版社。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艾以理(2000)。
<1999年的中共軍事>。
《中共研究》,第34卷第2期,頁57~71。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沈明室(2000)。
。
《共黨問題研究》,第26卷第3期,頁52~61。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宋學文,吳英明、林德昌編(2000)。
,《非政府組織》。
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頁67-91。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李黎明(2000)。
。
共黨問題研究,第26卷第3期,頁18~26。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張豐琦,,私立東海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頁13。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冷眸(2000)。
。
《廣角鏡月刊》。
頁30~34。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林文軒(2000)。
。
《中共研究》,第34卷第4期,頁87~96。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林文程(2001)。
,《新世紀展望全民防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南市:台南師管區司令部。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林吉郎(2001)。
,《環境管理與環境教育研討會論文集》。
嘉義大林:南華大學環境管理研究所,頁225-29。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林宗達(2000)。
。
《共黨問題研究》,第26卷第1期,頁51~79。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林勤經(2000)。
。
《中共對信息戰之研發與影響論文集》,頁3-1~3-11。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林勤經。
。
《國防資訊季刊》。
第11期,頁1~7。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林勤經。
(2000)。
《中共研究》,第34卷第11期,頁109~114。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林勤經(2000)。
。
《全球防衛雜誌》,第187期,頁68~73。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孟飛(1999)。
。
《中共研究》,第33卷第11期,頁84~99。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吳敬璉著(2001年),《改革:我們正在過大關》。
北京:3聯書店。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游豐吉(1999)。
。
《中共研究》,第33卷第7期,頁26~39。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陳水扁(1999)。
《台灣之子》。
台中市:晨星出版公司。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張中勇(1999)。
。
《戰略與國際研究》,第1卷第3期,頁115~162。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蘇雨生(2001)。
。
《國防大學學報》,第141期,頁26~28。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馮杰(2000)。
。
《現代軍事》。
頁25~28。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黃芝溪(1999)。
。
《共黨問題研究》,第25卷第9期,頁6。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黃季敏、張建興(2000)。
,《第一屆全國災害危機處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台南:長榮管理學院。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黃季敏、張建興,,《第一屆全國災害危機處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陳秉訓(2000)。
由。
《共黨問題研究》,第26卷第5期(民國89年5月),頁100~103。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陳遠方、楊倩(2000)。
。
《紫荊雜誌》,頁62~64。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宋國誠(2002),《21世紀中國卷2全球化與中國之發展》。
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曾章瑞(1999)。
。
《跨世紀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53~291。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曾章瑞(2000)。
。
《中共對信息戰之研發與影響論文集》,頁4-1~4-14。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彭慧鸞(2000)。
。
《問題與研究》,第39卷第5期,頁1~15。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詹中原(1990)。
,《美國月刊》,第5卷第5期,頁96-105。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萬瑩(2000)。
。
《國防大學學報》,第131期,頁35~36。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賈鳳山(2000)。
。
《現代軍事》。
頁61~62。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楊旭華(2000)。
。
《國防大學學報》,第128期,頁57~59。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楊念祖(1999)。
。
《中國大陸研究》,第42卷第10期,頁83~92。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楊念祖(2000)。
。
《中共對信息戰之研發與影響論文集》,頁1-1~1-8。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楊念祖(2000)。
。
《中共研究》,第34卷第5期,頁70~98。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宋學文(2000),《全球化與非政府組織對國際關係的影響》。
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廖宏祥、張國城(2000)。
。
《中共對信息戰之研發與影響論文集》,頁2-1~2-26。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廖宏祥(2000)。
。
《全球防衛雜誌》,第189期,頁58~65。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蔡志昇(2000)。
。
《中共研究》,第34卷第4期,頁98~112。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滕昕雲(2000)。
的評論。
《尖端科技》,頁98~107。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劉承宗、李正屏(2000)。
。
《共黨問題研究》,第26卷第12期,頁67~77。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劉興祥(2001)。
。
《共黨問題研究》。
第27卷第5期,頁89~103。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歐錫富(1999)。
。
《尖端科技》,頁44~53。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魯維廉。
。
《共黨問題研究》,第25卷第12期,頁59~71。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蕭真美(2000)。
。
《中國大陸研究》,第43卷第1期,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頁47~60。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李英明(2001),《全球化時代下的台灣和兩岸關係》。
台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蕭朝琴(1999)。
。
《共黨問題研究》,第25卷第6期,頁56~62。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蕭朝琴(1999)。
。
《共黨問題研究》,第25卷第7期(民國88年7月),頁67~72。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謝和興、張克章、陳政鎔(2000)。
。
《國防管理學院學報》,第21卷第1期,頁31~40。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戴政龍(1999),《美國國民兵體制之研究》。
台北:永然文化出版公司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翟文中(1996),,《問題與研究》,第35卷第9期。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魏澤民(2000)。
「山雨欲來風滿網:中國大陸網際網路發展析論」。
《共黨問題研究》,第26卷第2期,頁44~60。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譚傳毅(2000)。
。
《不對稱理論研討會論文集》,頁1~21。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蘇恆宗(2000)。
。
《共黨問題研究》,第26卷第12期,頁56~66。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蘇□宗(1999)。
。
《中共研究》,第33卷第12期,頁94~102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蘇紫雲(2001)。
,《聯合報,民意論壇》。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李英明(2002),《重構兩岸與世界圖象》。
台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譯(1996)。
《美軍民事作戰準則》(CivilAffairsOperation)。
台北: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中共年報(1997),《中共研究雜誌社》。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中共研究雜誌社(1989)《中共研究》,第23卷第7期。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中共研究雜誌社(1994)《中共研究》,第28卷第2期。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中華戰略學會(1995),中華戰略學會刊。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國防譯粹,第16卷第3期,國防譯粹月刊社。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三、文件:(政府公報、政府採購協定等)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四、報紙: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大公報(2000.2.14)。
。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http://lib.mac.gov.tw/ttscgi/ttsweb@4:25662:3:1:37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李英明(2003),《全球化下的後殖民省思》。
台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大公報(2000.4.26)。
。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http://lib.mac.gov.tw/ttscgi/ttsweb@39074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中央日報(1999.8.9)。
,版3。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中央日報(1999.11.15)。
,版13。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中央日報(1999.11.22)。
,版10。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中央日報(1999.12.13)。
,版13。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中央日報(2000.6.12)。
,13版。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中央日報(2000.2.20)。
,版2。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中央日報(2000.11.22)。
,版5。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中央日報(2000.12.27)。
,版5。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李酉潭等譯GeorgSørensen著,(2000),《民主與民主化》。
台北: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
zh_TW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中國時報(1999.1.3)。
,zh_TW
延伸文章資訊
- 1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 - Facebook
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Taiwan New Century Foundation) ... 「台灣是不是中國的一部分」以及「台灣是不是一個國家?」等錯綜複雜的爭議。
- 2全民國防與國家安全:從中共「三戰」威脅的觀點
信息化條件下的「三戰」,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成為國家綜合運用政治、經濟、科技、軍事、外交及思想文化等各種資源和手段,影響和改變對方民眾、團體、政府、領導集團的 ...
- 3第14屆新世紀WTO國際經貿法菁英訓練團招生~敬請協助轉發
第14屆新世紀WTO國際經貿法菁英訓練團招生~敬請協助轉發~ 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網站:http://www.taiwanncf.org.tw/ 下載報名表、簡章、課表- ...
- 4林文程 - 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
中共軍事與國家安全; 兩岸談判策略研究; 中共國家戰略研究; 中共解放軍研究; 國際關係理論研究 ... 林文程,「美中台關係與台海安全」,財團法人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 ...
- 5中國運用非軍事手段(破壞重大設施)對我國安全影響之研究- 政大 ...
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http://www.taiwanncf.org.tw/ 勁懿(2000)。<『不對稱戰爭原則』原則對台灣軍事戰略發展之探討>。《全球防衛雜誌》,頁2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