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卓立:如何使本地中醫藥文化繼續發展? - 思考香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醫不只擁有醫療功能,同時是一門講求陰陽五行的傳統中國醫學,體現中國文化和智慧。

香港作為國際都會,適合作為推廣傳揚中醫文化的中心。

    搜索 網站欄目:要聞政治財經大灣區房屋土地教育親子科技軍事文化健康生活職場中國國際博客影片專題 熱門話題:香港怎麼辦新冠肺炎特首選舉大灣區攻略大灣區升學醫言有信TheChinaCurrent訂閱思考香港週訊 張卓立:如何使本地中醫藥文化繼續發展? 2020-09-09 張卓立自由身媒體及戲劇工作者   AAA 中醫藥在香港根深蒂固,摔倒受傷塗跌打藥,生了小病喝涼茶或者中成藥,這些觀念至今仍然十分流行,甚至部份西醫也加入鑽研中醫藥,足見中醫藥在社會得到可觀的認受。

中醫不只擁有醫療功能,同時是一門講求陰陽五行的傳統中國醫學,體現中國文化和智慧。

香港作為國際都會,適合作為推廣傳揚中醫文化的中心。

香港的中醫早年還是以傳統的方式運作,中醫有一部份自設醫館,更多是在藥材店掛單經營,求診病人通常都是在醫師的書桌前輪候,沒有診症室。

醫師辨症論治後手寫藥單交掌櫃配藥材。

藥單上的文字,有些醫師似乎故意把它們寫得龍飛鳳舞,加上些暗號、標示,只有醫師和掌櫃看得明白。

配製好一包一包的藥材後,掌櫃把它們用繩子綑好交病人回家自行熬藥服用;到後來好一些,有藥材店代客煎藥,病人診症後要相隔一段時間,再回到藥材店服藥。

藥材店、醫館的環境簡單、直接,總為病人帶來一份親切,一點人情味。

政府在二十年前左右成立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經過設立中醫考核和註冊制度以及其他各方面的改革,中醫藥界經營方式也變得科學化,例如病人可以選擇服用沖劑的中藥,省卻帶病熬藥、取藥的不便,但科學化和專業化的提升並無損本地中醫文化的優良特質,更得到不少外國人的注目。

本地的中醫藥下一步會怎麼走呢?現在本地的中醫機構都是門診診所,欠缺大型臨床留院醫療設施,政府正籌備建立香港第一所中醫醫院,讓選擇以中醫治病的,而且有臨床觀察需要的病人可以留院治療,期望香港的中醫藥由此可以得到更上一層樓的推廣和應用。

  作者電郵:[email protected]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中醫,醫療 下一篇《由健康出發》溫疫的中醫藥治療 上一篇《醫言有信》物理治療團隊陪伴新冠康復者同行 延伸閱讀 周尚明:醫療科技評估現時負責管理香港公立醫院的醫院管理局,內部也有名為「中央科技辦公室」負責香港公營醫療機構的醫療科技評估,可是有關評估純粹以科技的臨床效用出發,對成本效益沒有客觀的考量。

如果考慮到醫管局的日常營運是靠政府撥款來支援,公帑的使用應「用之有道」,在公營醫療機構引進新科技時,是否應該用更客觀的方法去量度其成本效益?周尚明  2022-05-24 周尚明:醫療科技評估周尚明  2022-05-24 《醫言有信》癒後咳血痰中藥改善染疫康復者「長新冠」醫院管理局  2022-05-05 《由健康出發》大灣區醫療發展有助融合林哲玄  2022-04-25 上大夫堂:民間常用蘆根水余健楚  2022-04-22 天水圍體育館暫託中心投入運作為確診長者提供膳食和護理支援  2022-03-24 《由健康出發》中醫中藥解毒治新冠肺炎李灼珊  2022-02-28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