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心理學|社會學|社會哲思|中文書 - 金石堂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社會心理學,含括各類書籍網路書局,介紹熱門書籍,暢銷書心得分享,中文書-社會心理學下單快速到貨,更多社會心理學都在金石堂網路書店。
首頁>中文書>社會哲思>社會學>社會心理學
新書
預購書
排行榜
推薦書
書展/特惠
出版社
每月出版
參考書
中文書
文學
財經企管
生活風格
飲食料理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旅遊
宗教命理
教育/親子教養
童書/青少年
羅曼史
輕小說
漫畫
語言/字辭典
藝術設計
電腦資訊
自然科普
人文歷史
社會哲思
社會議題
政治/國際情勢
各國觀察
哲學/當代思潮
東方哲學
西方哲學
法律
戰爭/軍事
環境/飲食
社會科學研究
社會學
社會學總論
文化人類學
社會心理學
公民教育
社會政策/福利
社會工作
書店/出版/傳播
語言學
其他社會哲思
考試書/政府出版品
參考書
縮小搜尋範圍
依出版日期
近三個月(1)
最近半年(4)
最近一年(4)
最近三年(17)
三年以前(153)
展開看更多↓
收合↑
依價格
0~499(140)
500~1,999(17)
排序
依銷售
出版日期新到舊
出版日期舊到新
價格高到低
價格低到高
圖片
條列
中文書
社會哲思
/社會學
/社會心理學
善良的歧視主義者
金知慧 著
台灣東販 出版2020/11/5 出版
人們總是堅信自己是善良公民,
絕不會、也不想做出任何歧視行為。
然而,歧視比想像中更普遍、常見。
無論是帶有成見,或是對其他群體產生的敵意,都是非常容易的事。
「我不歧視」的可能性,實際上趨近於零。
有沒有可能,我們其實只是「善良的歧視主義者」?
「我有很嚴重的選擇障礙……」
「皮膚黑到好像東南亞人。
」
「女生本來數學就比較弱吧?」
「新住民會來都是想賺錢啦!」
這些話,說起來是不是跟呼吸一樣簡單?
無法判斷與發覺歧視的我們,會造成什麼樣的狀況?
政治人物或公職人員的失言、不周全的設計或制度、
撕也撕不掉的刻板印象標籤、持續的社會對立
弱勢群體的權益只能停留在表面的爭論……
你我皆處在歧視感受的死角地帶,
總是以所處的位置追求「傾斜的公平」,
卻沒發現自身可能已經做出歧視的行為,同時可能也受到歧視。
|女人都可以當總統了,哪來的性別歧視?
女性「平均」處在不利情況一事,過於抽象且難以觸及,
當出現「某些女性比自己優秀」的具體象徵,
「女性雖是少數,但看起來沒有被歧視」便成為盲點。
然而,女性在高階職位的比例是多少?與男性的薪資差距又是如何呢?
|男女平等──永遠的論戰
職場男女比例、針對女性的優待方案、要不要aa制等
無止盡的討論中,藏有怎樣的社會演變脈絡?
男性從性別平等概念與爭論中,感受到的不合理又是什麼?
|未曾察覺的「特權」,例如結婚
所謂特權是與其他群體比較時,擁有相對自然、有利的秩序。
一般人也擁有特權,只是沒有受到動搖時難以發現。
如同可以合法結婚的群體,從不認為這是什麼了不起的特權,
直到同性伴侶的議題出現。
|種族玩笑,好笑嗎?
以前的綜藝節目會出現黑人裝扮,或模仿其他種族的口音逗笑觀眾,
到了今日,這些笑點還通用嗎?
「明明可以一笑置之,幹嘛那麼敏感?」
當笑點會因身分、立場、時間改變,
那真的可以用「好玩、開玩笑」來一概而論嗎?
兩性平權、社會正義、種族平等、性少數者、新住民……
重新面對我們所使用的詞彙、視角,剖析之中的心理與社會運作!
歧視問題無法從單一面向討論與解決,
人人皆有可能同時是權力者、也是弱者。
「世界真的平等嗎?自己真的與歧視無關嗎?
所有人都需要為了拓寬視野的『醒悟』。
倘若缺乏醒悟的時間,
你我便會無意識地依循看似自然的社會秩序,
在不知不覺間參與歧視。
恰如萬事萬物,『平等』同樣不是自然而然。
」
「歧視,不單是限於象徵『社會弱勢』或『少數者』等特定群體,
更是關乎組織你我每一個人生活的關係。
因此,我們不妨試著從本書中基於各種原因做出歧視
和受歧視的無數關係裡,回頭檢視你我究竟該如何構建我們的生活。
」
──擷取自本書。
79折特價261元
加入購物車
中文書
社會哲思
/社會學
/社會心理學
飢餓信號!一次解開身心之謎的飲食心理學
米歇爾.馬赫特 著
菓子文化 出版2022/2/23 出版
金石堂強力推薦書!
飢餓信號來了,好書趣味登場!
發出飢餓訊號的身體機器啊,
你一口咬下,秘密全都開啟了?
大口咬下瞬間,是你的身體,還是你的心在作祟?
擅說故事的德國心理學家推出首部迷人的科普散文,
為你解開飲食與心理的關聯,
大啖趣味的情緒之謎!
飢餓、挫折、巧克力,催生了飢餓信號,情緒爆點,飲食行為!
他用一本趣味之書精巧剖析,將身體訊號與情緒驅動的一切關聯,為讀者解謎,
不只是二十世紀心理學家觸探飲食爆走的情感解方,
也是一本新鮮,更新奇,往情緒洞穴探索的飲食心理學。
研究領域的被忽略的一塊
「如果體內缺乏養分,我們就會飢餓。
胃部會咕嚕作響,手腳會發冷,人會疲倦且易怒,也會難以抗拒對於食物的渴求。
然而,我們的飢餓感是如何曉得人體需要營養呢?隱藏在背後的確切原因長久以來都是個謎。
直到二十世紀,科學才開始深入地研究這個問題。
」
為何在感到沮喪和壓力時會想吃東西?經常會在改變自己的飲食習慣上慘遭失敗?我們在飲食上很少聽從理性?原因就在情感!
作者結合有意思的研究案例,迸發人類情感的飲食故事,掀開奧秘盒子,從人類發出飢餓信號,到為飲食解謎的研究,告訴讀者飲食難題與情緒解法,想改變飲食,還是想改變心情,先從兩者相互關聯下手吧。
本書跳脫傳統的專業書寫,用生動有趣的方式為讀者深入闡釋,飲食行為背後的情緒洞穴!到底是什麼觸發飢餓信號,童年與成年時期的飲食行為受什麼影響,以及哪些飲食行為又會對未來造成影響,書中除了提及食物享受、病態飲食,各種失調飲食背後,改變飲食行為的可能性,當然還有內省與學習處理情感的替代方法!一部值得享受的心理學!
「我們心理學家在現代的飲食情況中看到的問題——過量地攝取食物以及飲食造成的精神超載,唯有藉助同時也顧及飲食的情感世界的策略才能解決。
」
本書特色
• 最好看的飲食心理學!深入淺出,科學實證。
• 先理解再提供改善方法,實用指南。
• 文筆生動,知性與趣味兼顧。
• 有趣又深入,非傳統科普書寫法,聆聽你的身心靈。
79折特價356元
加入購物車
中文書
社會哲思
/社會學
/社會心理學
i世代報告:更包容、沒有叛逆期,卻也更憂鬱不安,且遲遲無法長大的一代
珍.特溫格 著
大家 出版2020/4/1 出版
誰是i世代?他們和過去的世代有何不同?我們又要如何了解他們?
本書是第一本全方位理解i世代的調查報告。
而理解i世代,我們才能知道未來該何去何從!
i世代正是,或即將是你巿場行銷的對象、你要招募的新人、你台下不信任教科書的學生,或是你家中遲遲不願長大的孩子。
不論你是嬰兒潮世代、x世代或是千禧世代,你都該了解他們──i世代跟前幾個世代的差異之大,差異形成的速度之快、來勢之洶洶,都是前所未見,且耐人尋味,原因是,青少年是對改變最為敏感的一群,因此影響i世代的事物,最後也終將影響更年長的人。
如果你就是i世代,你難道不想知道自己的世代特性是如何形成,而別人又是怎麼看待你們?
i世代是出生於1995年至2012年的一代,相較於過往的世代都只是數位世界的移民,他們是數位世界的原住民,他們就是在網際網路中成長,更透過網路呼吸的世代。
正如同「i世代」這個名稱所標示的,此一世代極度仰賴智慧型手機與網路,他們隨時要查看手機裡是否有新訊息,一旦無法上網,就焦慮不安──或許對他們來說,網路世界才是現實的世界。
然而,對於i世代的理解,絕不能片面簡化為「手機成癮」或「網路沉迷」。
「i世代」指出了一個世代集體的心理狀態,對於網路的全然依賴,使得這個世代不善於實體世界的人際相處,拉長了童年期、延後了長大成人的時間,形成與過往的千禧世代(1980-1994)、x世代(1965-1979)、嬰兒潮世代(1946-1964)全然不同的新世代。
可是我們真的了解i世代嗎?我們對i世代的一些觀感,的確是真實的。
例如,i世代確實遠比上一代憂鬱、不愛讀書,也比上代更包容、擁抱差異。
同時,他們不但遲遲不願長大,對未來更有難以言述的不安及恐懼。
但或許我們對i世代仍有更多誤解──
【誤解一】i世代比過往的世代更愛跟父母作對
本書指出:i世代其實是對父母的反抗較少的一代。
不僅如此,他們也更不愛冒險、更少喝酒、開車更注意安全。
【誤解二】i世代喜歡上網,是因為他們可以在網路上找到快樂
本書指出:花越多時間在螢幕前上網的青少年越容易不快樂;相反地,花越多時間在非螢幕活動者,越容易快樂。
甚至因為網路霸凌,使得i世代自殺的比率也偏高。
【誤解三】i世代已進入職場,但他們抗拒加班,老是想著創業當老闆
本書指出:i世代雖然不認為工作就是他們人生的全部,但與千禧世代相較,他們對工作有較高的現實感。
此外,由於創業有較高的風險,追求穩定、不愛冒險的i世代並不嚮往創業。
【誤解四】i世代重視人生意義的追求,對於賺大錢並不感興趣
本書指出:i世代面臨不那麼優渥的經濟大環境,包括債台高築的學貸,使得他們重視經濟的富裕更甚於對人生意義的思考。
此外,使用螢幕的時間增長,也刺激了他們對於財富的渴望。
【誤解五】i世代在政治上偏向自由派,支持保守派的年輕人少之又少
本書指出:偏向自由派的年輕世代確實不少,但政治傾向朝兩極移動,才是對i世代的準確描述,i世代並非全然擁抱自由派。
其實,我們並不那麼理解i世代,事實上我們對i世代,甚至對所謂「世代差異」,都有太多的偏見。
本書作者珍.特溫格教授是「i世代」一詞的創始人,同時也是三個「i世代」女兒的母親,研究世代差異已超過二十五年。
她透過大量權威的數據調查以及深入訪談,從十個層面畫出i世代的一幅幅剖繪,並透過上百張圖表,呈現i世代以及世代差異的面貌,可視為i世代藉由這些資料的集體發聲,足以作為我們理解i世代與各世代的重要指引。
i世代現在已經是國家的公民、經濟的生產者與消費者、企業的員工,他們更可能是我們身邊的家人、親人與情人。
i世代的煩惱是社會整體必須面對的問題,i世代的希望,也是我們國家的未來。
本書以中立、客觀的角度,盡可能以不帶偏見、不預設價值判斷的立場,敘述i世代的特質,並不將問題指向特定世代。
事實上,作者強調,文化變遷包含許多因素,不會只有單一原因——不會只來自父母,而是包括科技、媒體、商業,以及教育的共同作用,才創造出這一整個與我們的父母及祖父母輩截然不同的文化。
當文化改變時,我們全都身在其中。
【i世代小測驗】
作者在書中提出了15個小問題,可以測試看看你有多「i世代」。
請回答以下問題,看看你的生活經驗與i世代有多少重疊,就當是一場世代差異的預演。
先不管你在何時出生,讓我們看看你有多i世代?請以「是」或「否」答題。
1.過去24小時內,你是否至少用了1小時在手機上傳訊息?
2.你有智慧型手機上的社群軟體帳號嗎?
3.你認為自己是有宗教信仰的人嗎?
85折特價425元
加入購物車
中文書
社會哲思
/社會學
/社會心理學
房間裡的大象:日常生活中的緘默與縱容
伊唯塔.傑魯巴維 著
早安財經 出版2022/1/26 出版
金石堂強力推薦書!
●本書是關於「集體沉默」的第一本完整研究著作。
●多為社會學界重量級大師聯名推薦。
●各大專院校社會系所指定參考書
社會學經典重現,當代大師一致推薦!
覺得孤獨?也許因為我們對真相沉默……
權威《美國社會學期刊》推薦:精采、發人深省的好書!
每一個家庭,都有心照不宣的秘密。
每一個組織,都有集體避談的話題。
每一個國家,都有拒絕面對現實的政府。
明明大象就在眼前,大家假裝沒看見,絕口不提,甚至否認有大象。
我們以為,閉上眼睛,日子好過一點。
我們以為,沉默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
於是當面對難堪與痛苦現實,我們寧可相信無知是福,
珍惜著「鴕鳥權利」,集體沉默。
但集體沉默,讓我們付出高昂代價──
家庭中隱藏的秘密,留下難以抹去傷痕;
組織裡盤踞的惡習,最後往往臭不可聞;
國家揮之不去的弊端,全民皆是受害者。
備受社會學界推崇的傑魯巴維,在這本歷久不衰的經典中透過淺白精簡的文字,為讀者解構「沉默的串謀」。
從日常生活到重大歷史,全書穿梭於不同階層,旁徵新聞事件、戲劇、小說、童話以及電影,引導我們思考與面對心中那頭被我們「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的「房間裡的大象」(theelephantintheroom)。
傑魯巴維提醒我們:「大象」之所以龐大,往往正是由於我們的沉默。
沉默,打開了傷害的大門,成了加害者、違法犯紀者的一大武器。
一切殘酷和墮落,都「在黑暗中滋長」。
要驅除它們,我們必須投以最明亮的光芒。
書中為我們帶來的好消息是:當我們假裝沒看見、絕口不提、拒絕承認一件事情的時間越久,我們心中揭露這件事的欲望就會更強烈。
一旦我們集體打破沉默,願意正視、聆聽與討論,大象就會如變魔術般,開始縮小。
最後,我們才能將這頭傳說中的大象,趕出房間……
「世上許多不幸,源自……沒有說出口的事。
」
──杜斯妥也夫斯基
毫不猶豫地強烈且熱情的推薦這本書。
——americanjournalofsociology
79折特價284元
加入購物車
中文書
社會哲思
/社會學
/社會心理學
顏值:從第一印象到刻板印象,臉孔社交價值的科學解密
亞歷山大.托多洛夫 著
鷹出版 出版2021/5/5 出版
★美國出版商協會頒發的2018年prose心理學榮譽獎★
人雖自認理性,在決策和判斷時,
卻還是會受一張臉的眉毛和下巴線條所影響。
一部解開臉孔諸多纖細幽微的訊息如何影響大腦建構第一印象的奇書。
我們眼見他人臉孔的那一瞬間,腦中便生成了對此人的想法,而這轉瞬之間的判斷,便預示了所有之後的重要決定。
例如貌似能幹的政治人物,勝選的機會更大。
我們難以抗拒以面相判斷人的性格,如此判斷卻又經常失準。
在絕大多數的情境中,你我若是忽略對方的容貌,做出的推測通常會更加準確。
那麼,第一印象為何會廣泛被人所信?它存在的目的又是甚麼?亞歷山大‧托多洛夫是當間此一領域首屈一指的研究者,它在闡述現代科學對於第一印象的研究故事之際,也回答了這些疑問。
本書中援引心理學、認知科學、神經科學、電腦科學以及其他領域的知識,搭配豐富的圖片,讓我們看到透過操作臉部部位的變化,就可以改變對一個人的印象和評價。
作者也敘述我們如何運用專門分析臉孔的大腦區域網絡,演化出從臉孔判讀出基本社交訊息和對方瞬間情緒反應的能力。
透過電腦合成照片的連續變化,科學家為我們解密,不但讓我們看到印象如何形成,而且我們還可以透過影像操弄,創造出我們想要製造的印象。
儘管我們都知道人不可貌相,但往往還是更相信自己的判斷。
科學家卻透過仔細設計過的實驗告訴我們,第一印象並非反映一個人真實性格的事實,而是反映了我們的刻板印象。
這部容易理解、配圖豐富的作品,說明我們多容易在錯誤地方找尋正確訊息。
也說明為什麼面相學無法真正在歷史中根除,而顏值在現代社會更是大行其道,影響我們的政治決定和經濟決策。
透過這部探討人類第一印象的科學記述之作,我們更加暸解臉的意義而能避開顏值的陷阱。
儘管臉孔始終誤導我們,但這本書卻讓我們用不同方式來觀看臉。
79折特價395元
加入購物車
中文書
社會哲思
/社會學
/社會心理學
失控的群體思維:從同儕壓力到同溫層效應,人的一舉一動都逃不出「群性」
麥可.龐德 著
方言文化 出版2020/8/5 出版
───英國心理學會年度選書───
英國皇家科學院首席研究員,奔走全球多國找出「惡之平庸」成因
十八歲青少年,如何變身恐怖的自殺炸彈客?
溫馴普通人為何殺害百萬猶太人,甘心當納粹劊子手?
答案出乎你的意料之外!
「群性」是人類演化結果,無人可倖免!
疫情恐慌、物資搶購、群眾暴動、銀行擠兌、經濟泡沫……
一切動盪的背後,全來自看不見的「群體情緒傳染」!
「情緒傳染量表」,只需1分鐘!
測出你多容易受人影響
身邊發生的這些事的原因,你將得到解答。
#嬰兒一出世便會追蹤母親臉部表情,你知道嗎?
#真的有「夫妻臉」,原因是什麼?
#遭遇急難時,你該隨眾人逃跑,或獨自逃生?
#日常優雅之人,置身群眾立即變身粗暴狂人,為什麼?
#人人都怕死,卻有人選擇壯烈犧牲的英雄行徑?
#股民為何會集體狂買或狂賣,導致股票急漲或形成股災?
★全球奔走多國,找出「惡之平庸」、「平民英雄」的成因
英國皇家學會首席研究員的本書作者麥可.龐德,一路從加薩的難民營,走到埃及開羅街頭;從古巴的關塔那摩灣來到美國佛蒙特州林木蓊鬱的山谷,透過許許多多的真人實事,以及舉世權威心理學家、社會學家的科學考證,試圖為人類難以捉摸、多變有趣的群體行為找出答案。
龐德博士發現,人類為了生存而演化出「群性」,這本能讓人們難以忍受孤獨,也很容易受到他人影響,做出異於常人的行為模式──炸彈客犧牲自己造成無數死傷的恐怖攻擊;二戰納粹泯滅良知殺害數十萬猶太人;一般常人甘願冒著生命危險拯救陌生民眾、同袍而成為英雄;以及人們會在何等壓力下泯滅良知,做出驚世駭俗的惡行……。
★難免疫的「情緒傳染」,社會動盪的背後真相
許多人自以為凡事盡在掌握之中,命運就在自己手上,然而經過作者的查證,事實上卻正好相反!每個人的日常生活,方方面面都被別人牽著鼻子走,左右我們的穿著、喜歡的音樂、吃的食物食量、投票選擇以及金錢投資,牽動我們的情緒起伏,甚至是改變道德觀念。
「情緒傳染」是自發性、不假思索的模仿傾向,讓許多人產生同樣的思考與行為,這也導致人們想法和行為受到周圍的人所支配,影響之深遠超乎你我想像。
社會諸多的大規模動盪,包括疫情恐慌、物資搶購、群眾暴動、銀行擠兌、經濟泡沫等,幾乎皆源自於群眾情緒傳染之故。
如今網路社群媒體,如推特、臉書以及youtube的大行其道,更大大地擴張情緒傳染的力道。
★群眾運動與民粹逆流,政客操控民眾的3項工具
「獨處時,他可能修養極佳;但一旦置身人群,他就成了野人。
」當人們身陷群眾當中,很容易受到情緒傳染而性情大變,這也提供政客操控的大好空間。
許多極權統治者比方列寧、史達林、墨索里尼與希特勒等人皆深諳此道,運用社會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龐提出能讓群眾信服領導者的三項工具:認同肯定(affirmation)、反覆宣傳(repetition)、傳染擴散(contagion);加上充滿魅力、令人崇仰的個人特質,就可以輕易收服人心,而歷史也證明,這麼做確實會催眠群眾處於大腦癱瘓狀態而任其擺布。
★「從眾群性」與「自主獨立」的平衡思考
作者麥可‧龐德從事心理學及人類行為研究近二十年,在他這本經典代表作當中,你將能從中學習到如何管理社會的驅動力與人性弱點,並利用它們來達成目的。
譬如在企業組織當中,與其讓員工相互競爭,不如設法讓他們開心地打成一片,更能有效提高生產力。
雖說人類群性很容易導致社會的動盪不安,並也並非全無有好處。
人類的群體生活帶來互助合作、勞務分工以及共同抵禦掠食者和敵人,在物競天擇的機制中獲取更有利的生存條件。
這也說明人類為何生來就渴望社交連結,也能解釋孤單寂寞所產生的譴責效應。
別人的存在或許會引致我們走上歧途,但沒有他們,我們可能會被推入更黑暗的深淵。
人類基於生理與心理需求成為群居動物,孑然孤獨只會造成精神與身體的傷害而難以長久生存,人們該想與該做應如麥可‧龐德所言:「該學會何時順應群眾或是當個獨行俠、如何從聚集大批民眾的緊急事件中全身而退、如何透過自我覺察,幫助我們勇於對抗歧視、如何成功號召眾人集思廣益、如何面對孤獨與疏離,以及如何避免團體迷思隱藏的風險。
」
本書特色
85折特價383元
加入購物車
中文書
社會哲思
/社會學
/社會心理學
日本人的傳說與心靈(典藏版)
河合隼雄 著
心靈工坊 出版2019/5/17 出版
★河合隼雄以「日本故事探究日本人深層心理與文化」之經典代表作,榮獲日本文化評論重要獎項──大佛次郎獎
★全新收錄〈序說 國際化的時代與日本人的心靈〉,披露河合隼雄的研究初心與方法論
河合隼雄在戰敗後日本學術圈的地位,
正在於創造以研究故事為主的學術流派。
——鶴見俊輔
二次大戰後,日本改弦易轍、全面擁抱歐美文化,卻在不覺中丟失了自我認同。
心理學家河合隼雄發現西方的自我概念無法直接套用於日本人的內在,因此借鏡榮格學派研究童話的路徑,試圖從日本民間故事中探索自身文化的根本。
河合隼雄說:每一則故事都很耐人尋味,想做很多分析,所以找不到一個貫穿的主軸。
後來赫然發現,若從「女性意識」切入,就能貫穿整體。
他從耳熟能詳的「浦島太郎」、「鶴妻」等看似以空無、悲歎結尾的故事中,找到了不同於西方以男性意識作為確立自我準則的女性意識。
日本社會的表層結構看來是父權的威權社會,然而就其深層結構觀之,卻是具有女性意識的柔性社會。
在本書中,河合隼雄比較日本民間故事與西方神話傳說,一方面梳理出人類相同的深層心理,一方面則從中刻畫日本人獨特的自我。
此脈絡不僅是一趟探究日本人深層心靈結構之旅;觀看看似隱性的女性意識,更刺激著同為亞洲人的我們思考現代化中的自我認同。
作者將分析焦點擺在日本民間故事的女性主角,從開篇談隱身而去的女性,到有忍耐力的女性,最後是振作起來產生自我意志的女性,讀來彷彿女性透過這整本書逐漸改變,是一部故事性非常高的作品。
——河合俊雄
85折特價391元
加入購物車
中文書
社會哲思
/社會學
/社會心理學
韋瓦第效應:你的人生是不是被貼了標籤?別讓刻板印象框住,普林斯頓大學必讀心理學講義
克勞德.史提爾 著
臉譜文化 出版2017/11/18 出版
試閱
★比爾‧蓋茲推薦書單
★哈佛大學、史丹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學者一致讚譽
★「多元智能之父」霍華德‧嘉納盛讚推薦
★長踞amazon暢銷榜,深刻揭露當代社會現象的經典論述
★「刻板印象威脅」研究先驅創新力作
「我從〔這本書〕中了解到許多不同形式的歧視,它們影響人們的表現,但很難被察覺。
它讓我理解為什麼甚至一些非常聰明的人,讀大學時都沒有預期中表現得那麼好。
它也打破了很多神話,像是指出如果我們在招聘時能消除歧視,少數族群就得以成功發展。
歧視有許多層次,這讓少數族群難以獲得優勢。
而史提爾提供了解決這個問題的一些想法。
這是一本很好的書。
」──比爾‧蓋茲
█這世上存在著一種秩序,用「標籤」畫下我們之間的距離
一個人的身分意味著什麼?
在某個時間、某個地點,我們會感受到自己的身分、自己是誰。
●一曲韋瓦第的《四季》就足以讓人撕下暴力者標籤,被視為高尚人士?
●曾弒稚子的母親能讀博士嗎,殺手和更生人的標籤可有輕重?
●超賣機位的航空公司請亞裔乘客「自願」下機,因為亞裔多半逆來順受?
●數學資優班的女生擔心若是成績比男生差,會印證女生數學比較不好的印象?
●女性大法官的判決每每成為女權的指標,司法領域也逃不過被貼標籤的命運?
「你終究要決定自己想當什麼樣的人,別讓任何人替你決定。
」
奧斯卡最佳影片《月光下的藍色男孩》中,有著黑人、同性戀、單親、窮困者等多重邊緣身分的主角,在自身的命運中掙扎,一位毒販頭子對他這麼說道。
在月光下,黑人男孩是藍色的。
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經驗:那人明明不認識我,卻自以為能評價我是誰!
無論在何種情境中,只要某種身分的標籤加諸於自己身上,我們都會知道。
我們會知道「別人可能怎麼想」,一旦自己做出某些行為,就可能印證這種標籤,而別人可能會根據這些印象來評斷、對待我們。
每個人都可能有偏見,這種標籤化的效應如何影響我們對待別人和看待自己的方式?
█刻板印象的幽靈無所不在,只是威脅的形式不同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布蘭特‧史泰普斯走在芝加哥街頭時,以口哨吹出韋瓦第的《四季》,用悅耳的古典樂音來消除路人對他所屬的非裔男性有暴力傾向的刻板印象。
路人不認識他,但由此知道他不是可怕的人,恐懼從他們的行為舉止中消退。
在本書中,知名社會心理學家克勞德‧史提爾針對他在刻板印象和身分認同的創新發現,提出深入精闢的觀點。
史提爾透過戲劇化的個人經歷分享大量實驗和研究,一次又一次的結果證明了讓刻板印象對受試者發揮作用,就會使他們在受到該刻板印象影響的領域中表現變差,例如只要提醒一群主修數學並即將進行數學測試的女性,一般人都認為女性的數學能力天生就比男性差。
史提爾的結論為諸多社會現象提出了新的見解,從標準化測試成績中的種族和性別差距,到相信黑人的運動本領較卓越的想法等等。
史提爾也解釋了在每個人生活中因身分問題而產生的兩難窘境,包括選修非裔美國人政治學課的白人學生成績每下愈況,以及主修工程學的女學生為了是否參加以男性為主的專業會議而猶豫不決。
身分不會決定你是誰,但標籤隨時可能貼在每個人身上。
我們的一生都與自己的身分同在,它成為我們的標誌,成為我們的負擔,有時驅使我們成功,有時使人努力過度,有時則扼殺了自我本質。
世界上沒有哪個群體完全不會被貼標籤,身分烙印如影隨形,讓人急於自我證明。
本書深入剖析身分認同感的形成因素和過程,具體呈現一直以來區區的標籤作用在每個人身上的力量有多麼強大,最後鋪陳出一項完善計畫,讓我們拒絕等號人生,重塑自己的身分。
79折特價300元
加入購物車
中文書
社會哲思
/社會學
/社會心理學
騙局(二版):為什麼聰明人容易上當?
瑪莉亞.柯妮可娃 著
商周出版 出版2022/3/31 出版
試閱
詐欺犯是天生的戲子與直覺精準的心理學家
詐欺橫行的時代,無處不是騙局,網路交易、靈媒神蹟、金融風暴、結婚與商業詐欺、旅遊或彩券詐騙,不勝枚舉。
在騙子眼中,人人都可能是待宰肥羊。
究竟哪種人容易被騙?
不想成為他人眼中肥羊,就先瞭解騙子與被騙者的心理機制!
★銘傳社會與安全管理學系講座教授黃富源推薦
★語言學大師史迪芬.平克、普立茲報導獎得主查爾斯.杜希格、知名記者強.朗森、暢銷趨勢作家丹尼爾.品克、小說家尼爾.蓋曼等人一致推薦
★阿嘉莎獎與安東尼獎非文學類作品提名人,入圍2013年goodreads讀者最愛作品(peopleschoice)決選作家新作
★《紐約時報》、《經濟學人》、《出版人週刊》、《華盛頓郵報》等媒體強力推薦
你以為自己夠聰明,絕對不會上當受騙?
但自願上鉤,才是最迷人的圈套;最高明的騙子是讓被害人成為他的共犯!
為何靈媒、算命師總能說到我們心坎裡?
對方只是和你在電話中短短交談幾句,你就願意為他做更多的事?
原本只想買單一產品,最後卻花了大錢買回用不到的東西?
你自以為不會上同樣的當,事實卻正好相反?
明知高報酬、高風險,你卻依舊捧錢上門投資?……
我們總以為自己絕不會被騙,以為科技發達資訊透明,事實上,高達三分之一的騙局透過網路進行;自認不會上當的人,往往就是受害者。
只要是人就有弱點,不管處於情緒低潮、天性樂觀或狂妄自大,詐欺犯們早已識破,伺機趁虛而入,為每個受害者量身打造一場精巧騙局。
知名作家暨心理學專家柯妮可娃,親身尋訪受害者的真實經驗,重現騙局原貌。
深入詐欺世界,向前人就教:電影《神鬼交鋒》主人翁艾巴內爾、大騙子戴瑪哈,以及成功轉行的前詐欺犯洛維爾等人,找出騙局的模式,並藉助心理學的分析,以科學方法揭露讓人眼花撩亂的詐欺手法的運轉機制,一窺騙子與受害者間的惡性食物鏈:騙子選定目標、布下羅網,受害者渾然不覺地落入陷阱。
在這趟關於騙術的驚險歷程中,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學會如何看清騙局,避免跌入其中而錯失抽身良機。
85折特價408元
加入購物車
中文書
社會哲思
/社會學
/社會心理學
路西法效應(暢銷紀念版):在善惡的邊緣了解人性
菲利普.金巴多 著
商周出版 出版2022/3/12 出版
全球最具傳奇的真人實境實驗,了解人性非看不可的經典之作
「重要著作……所有政治家和社會評論家……都應該一讀。
」──英國《金融時報》
1971年實驗結果發表,引爆心理學界重新過往審視人性的天真看法。
我們總是被警告要小心路上的壞人,但這些壞人往往平庸一如鄰人。
為什麼好人會變成壞人呢?
明知虐囚是錯的,優秀的美國大兵還是做了;
明知醫生開錯劑量,護士還是照常給了;
為善作惡的界線在哪?哪些人容易超越這條界線?
其實人性的脆弱遠超過你我的想像!
1971年實驗過後30年,金巴多教授以《路西法效應》一書,首度親自撰述、完整說明「史丹佛監獄實驗」過程,並呼應從「史丹佛監獄實驗」到「伊拉克監獄虐囚案」30多年來觀察到的社會現象,深度剖析複雜的人性,全盤且深入解釋「情境力量」影響個人行為的概念。
在實驗中,先經標準的生理與心理檢測,挑選了自願擔任受試者、身心健康且情緒穩定的大學生,以隨機方式分派到「守衛」和「犯人」兩組,接著讓他們身處模擬的監獄環境。
實驗一開始,受試者便強烈感受到角色規範的影響,努力去扮演被指定的角色。
但到了實驗第六天,情況卻演變得過度逼真,原本單純的大學生已轉變為殘暴不仁的獄卒或情緒面臨崩潰的犯人,連教授自己都沉醉於典獄長的角色,於是為期兩週的實驗不得不宣告中止。
為什麼一套制服、一個身分,就能讓一個人性情大變?為什麼握有權力的人,會輕易地為「以控制他人為樂」所誘惑?而身為弱勢角色者,為什麼卻常以沉默來面對問題?更重要的是,其他弱勢者也未見同情、不出面聲援?
藉由獨具開創性的「史丹佛監獄實驗」研究,金巴多教授將為讀者解釋「情境力量」和「團體動力」如何能使平凡男女變成殘忍的魔鬼。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努力想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如「男性-女性」、「上司-員工」、「父母-子女」、「老師-學生」、「醫生-病人」等關係,在這些社會角色劇本的規範與束縛下,我們是否會像上帝最愛的天使路西法一樣,不知不覺地做出自己都難以置信的行為?或是在某種情境壓力下,對他人做出肢體、言語暴力或其他自認不會做出的事情?
本書提供認識地位和權力角色差異的原因;了解在環境中影響個人思考、情感及行動的形成及改變原因;幫助讀者重新審視、了解自己,一旦面臨陌生情境,自己「會做什麼」及「不會做什麼」,以及面對情境的強大壓力,如何勇敢反抗「路西法效應」。
79折特價514元
加入購物車
中文書
社會哲思
/社會學
/社會心理學
壞時代心理學
Lo’sPsychology 著
蜂鳥出版 出版2021/4/23 出版
愈壞的時代,愈需要好的心態面對。
2019下半年香港「反送中」事件造成的集體創傷,在2020年《港區國安法》的來臨下變成實在恐懼,自由倒退及模糊的法律界線促成大規模的移民潮,不管留守抑或遠走,我們將要面對的是甚麼挑戰?covid-19令全球陷入公共衛生危機,長時間戴口罩、限聚令、家居隔離等措施對個人心理構成了甚麼影響?在現今機不離手、資訊爆炸的年代,時事新聞和疫情消息即時而不間斷地更新,網絡便捷性的背後又潛伏哪些危機?暢銷書《社運心理學》作者lo’spsychology繼續以中立、客觀的角度審視香港社會現狀,以專業的學術知識解構2019至2020年混亂世道下的複雜人心,願大家好好思考,相信自己,堅持做正確的事。
85折特價442元
加入購物車
中文書
社會哲思
/社會學
/社會心理學
錯失恐懼:從心理、人際、投資到求職,讓10億人深陷的焦慮陷阱
派屈克.麥金尼斯 著
商周出版 出版2020/9/10 出版
超過10億人正深陷影響心理、人際、求職、投資的「fomo症候群」
這就是造成矽谷大騙局《惡血》背後的「錯失恐懼」!
你是不是常常這樣想?
1.我擔心別人比我擁有更多很棒的經歷。
2.我擔心朋友比我擁有更多很棒的經歷。
3.當我發現朋友在做好玩的事情,卻沒有找我,我會擔心。
4.當我不知道朋友都在做些什麼,我會感到焦慮。
5.聽懂朋友的笑話對我來說很重要。
6.有時,我覺得自己似乎花了太多時間試圖跟上周遭發生的事物。
7.錯過與朋友見面的機會,我會感到困擾。
8.當我擁有美好時光,我一定要分享到網路上(如更新近況)。
9.錯過一場事先計畫好的聚會,我會感到困擾。
10.就連在度假時,我也會持續追蹤朋友在做些什麼。
如果你有以上症狀,別懷疑!fomo症候群已經找上你!
「錯失恐懼」(fearofmissingout,簡稱fomo)為一個新興的名詞,它描述了現今多數人的一種症狀:一旦離開社群網路,就會害怕變成邊緣人,也極易陷入與他人比較的挫敗感,這就是fomo症候群。
目前全球有超過20億個社群媒體使用者,這表示超過10億人正飽受fomo所苦。
也因為害怕錯過任何事物,因此在投資時容易跟風炒股而造成慘賠、或很多人在求職時不知道是否為命中注定的好工作而時常猶豫不決錯失真正機會,這都是fomo在你內心發出惡魔呢喃,讓你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
這個流行病的惡勢力相當廣大。
它如此激烈地催促我們的生活方式,感覺彷彿我們正在演化成為一種新的人種「fomo人」。
作者派屈克.麥金尼斯(patrickj.mcginnis)是fomo這個名詞的創造者,他詳盡說明fomo這個主題,指出它在廣告、社群媒體和流行文化中無所不在,探討fomo不只是一個好唸、可以打上主題標籤的千禧年流行用語。
fomo是一種強大、持續、廣佈的心態,它會對個人引發壓力、不安全感、嫉妒心甚至憂鬱。
作者自己也深受這些心理的困擾,因此他呼籲我們檢視fomo如何滲透日常生活的每個面向,以及我們如何學著管理fomo並減輕它的衝擊,不讓你的fomo影響到他人,甚至當他人有類似狀況時,更能幫助他人脫離fomo的魔掌。
85折特價315元
加入購物車
中文書
社會哲思
/社會學
/社會心理學
沉默的一百種模樣:跨越時代、地域與文化,尋訪關於身體、戰爭、災變、性暴力與精神創傷的無聲告白
海莉葉.蕭克羅斯 著
臉譜文化 出版2020/5/30 出版
《私密信件博物館》編輯全新企劃,跨時、跨地探索「沉默」多變樣貌的心靈旅程
最強烈、最切身的感受,為何總是最難以化為言語?
看似百無禁忌的現代語境中,性與死亡何以仍是難以啟齒的話題?
受到戰亂、災難、暴行創傷的倖存者,為什麼在訴說經歷時遭逢重重阻礙?
我們暢所欲言的能力如何被剝奪?又能夠如何尋回?
本書聚焦於一個看似抽象、但其實在人際活動中經常出現的概念:不得已的沉默。
導致沉默失語的可能原因眾多,包括生理性的腦部異常、心因性的創傷經驗,也有時候是社會規範無形中要求對特定的話題噤聲不語。
在這種難以自由使用語言的時刻,人們還能夠如何傳達、分享所思所感?又該如何走出沉默?
作者由童年在學校疑似罹患選擇性緘默症的經驗寫起,爬梳多種語言障礙、失語症狀的診斷史與疾病污名,也觀照自己因為當時失去溝通能力、迴避社交生活而造成的恐懼與退縮,即使在成年後仍然深埋心底,甚至成為她面對親密關係時的阻礙。
於是,為了徹底走出回憶中失語的困境,她更廣泛地在文學、表演藝術、醫學史、性別平權運動等領域,尋訪那些受困於沉默之中、卻仍努力將難以言喻之事如實傳達的人物、行動與作品:
──嘗試以「暴露療法」協助緘默症青少年患者的家長和語言治療師;
──因突然失語而被斥為歇斯底里的十九世紀歐洲婦女,以及後世企圖為她們平反的精神醫學與歷史學者;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壕中罹患「彈震症」的士兵,與受他們啟發而開創「講談療法」的精神分析學家;
──尼泊爾震災後將心理諮商技巧結合當地宗教文化、引導災民傾吐恐慌壓力的助人工作者;
──傾聽求助者談論絕望與死亡的英國自殺防治機構「撒馬利亞人協會專線」;
──在剛果內戰中遭受集體強暴後,求診修復身體與心靈的女子;
──拒絕委婉修辭、追求真實表達女性身體經驗的革命性劇作《陰道獨白》;
──在麥卡錫主義時代被迫封筆,二十餘年後恢復寫作並獲得普利茲獎的美國現代詩人喬治‧奧本……。
以《背離親緣》、《藝術的孤獨》般取材廣泛又結合自身生命歷程的筆法,作者透過史料、訪談與實地考查,寫出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文化如何剝奪人生中特定的情緒或經驗表達的空間。
她也更進一步探問言語溝通的極限:訴說悲痛的心情,是否就足以讓人獲得療癒?受害者勇敢道出創傷經驗,是否就能終止壓迫?最終她發現,種種在壓抑之下奮力表情達意的努力,不論是否訴諸語言,都證明了我們的思想和感受能夠以優美、具原創性、甚至充滿震撼力的方式發聲,尋得慰藉與共鳴,並且為更深刻的理解與更具體的行動創造開端。
┤推薦佳評├
蕭克羅斯記錄了苦於溝通的人群的生活與掙扎,與他人的交流溝通對他們而言是難以克服的艱鉅挑戰……一段充滿好奇、專注聚焦的探索,深入沉默與孤獨的神祕世界。
──《柯克斯書評》
海莉葉‧蕭克羅斯在青春期有一整年的時間無法說話,她試圖理解這段經驗,探討語言的本質……半是回憶錄、半是報導文學,《沉默的一百種模樣》是她嘗試理解人生中那段時期、也理解其他受言語所困的人們的過程,深深觸動人心。
──《衛報》
蕭克羅斯檢視了打破沉默能夠為人帶來療癒的多種方式……《沉默的一百種模樣》引人入勝且知性、發人深省。
──《週日郵報》
將歷史研究和報導文學揉合在一本書的規格內,優美地道出言語的缺席所帶來的效應。
──《金融時報》
極為美妙的閱讀體驗,帶領讀者審視沉默所具有的、時而正面時而危險的力量。
──《愛爾蘭新聞報》
85折特價340元
加入購物車
中文書
社會哲思
/社會學
/社會心理學
水果獵人:自然、商業、冒險,一段水果狂人的熱帶奇遇記
亞當.李斯.格爾納 著
楓樹林 出版2020/5/15 出版
~水果獵人的前線報導,每則故事的戲劇性都不亞於小說!~
這本書,是有關水果,有關人類和水果之間的熱烈愛意。
以敘述性極強的文學化語言維妙維肖報導一群水果狂熱者,
兜了一圈你會發現,水果的世界,遠比我們在市場上所見奇異得多!
!敬請注意:
本書描述水果,就像邪教教主般蠱惑視聽,
慾望隨之膨脹,有口乾舌燥之感。
無論從植物學還是人類學立場,水果都令人魂不守舍!
◤水果是上帝派來,為這世界排遣寂寞的◢
無論從植物學還是人類學立場,水果都令人魂不守舍。
它和人一樣,是活生生的——會喘氣、會流汗、也會打開身體。
三千多年前的一張埃及紙草上,石榴等同於胸部。
梨子、桃子、櫻桃、杏子都有著酷似臀部的性感造型。
人類期待擁有宛若瓜類的理想美臀,
——水果酷似我們的性感區域,人類總能從中得到歡愉。
▲就文學的角度而言:
水果令我們詩興大發、妙喻連連。
十二世紀的詩人伊本.沙拉橘子比喻成處女的臉頰、熱火之炭、
被愛情之苦催熱的淚花、黃晶枝條上的紅玉瑪瑙珠。
▲就神話的角度而言:
在中國神話裡,吃了就能長生不老的蟠桃由西王母負責照料。
這種仙果著地三千歲,出土三千歲,開花又三千歲,結子又至三千歲。
吃一顆,壽與天齊;若吃三顆,能超萬劫。
▲就歷史的角度而言:
每有水果入口,我們都在咀嚼被遺忘的歷史,帝王將相、皇后嬪妃都曾品讚奇果。
香蕉在美國曾經意義非凡,
以至於在《獨立宣言》一百週年的慶典上被當作「抗爭的證據」供奉起來。
香蕉象徵了自由,柏林牆倒下的時候,垃圾桶裡裡外外都是香蕉皮,
好像那是東德人能買到的第一件寶物。
▲就民族精神的角度而言:
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都視仙人掌果為本族人民的象徵。
對以色列人來說,這種果子代表了堅不可摧的外表、甜蜜的內心。
巴勒斯坦人則視其為耐心的象徵,削皮、處理果肉需要耐心,
恰如需要耐心來處理尚未解決的種種爭端。
▲就科學的角度而言:
水果在人類進化的領域中,更是功不可沒。
歷史上第一批碗和盆就是葫蘆瓢。
瑞士工程師從牛蒡的刺果掛在衣物上,靈感一現,發明了魔鬼氈。
達爾文是在醋栗實驗成功後才證實了自然選擇論。
重力的發現更歸功於蘋果。
《水果獵人》是愛果成痴的加拿大年輕人亞當,探詢水果國度的熱帶奇遇記,
途中遇見水果走私販、發掘水果的探險者、膜拜水果的信徒、創新水果的發明家、
水果員警、水果強盜、素果人,甚至……包括一位水果按摩師。
在此,亞當將走入水果市場、水果生物科技的核心地帶,
甚至披露紐約水果市場華裔老大的身分、混雜在全世界水果買賣中的毒品、軍火和人口販賣。
作品中,如煙花般綻放的熱辣爆料與內幕消息,讓人血脈賁張!
本書特色
◎亞馬遜讀者高分評點,近乎全民五星推薦!在短短三個月內,首版告罄,日本和韓國出版商迅速購買了版權,出品電影!
◎該書出版後,引起北美熱烈反響,讀者對熱帶水果的熱情和好奇高漲,在讀書會上爭相目睹作者帶回來的珍奇果實,討論果食者和素食者的異同。
◎書中祕聞層出不窮,足跡遍布世界十幾個國家。
作者以第一人稱保持客觀的記錄,結合美食作家、記者、詩人、幽默大師等天賦,每則故事的戲劇性都不亞於小說!
85折特價323元
加入購物車
中文書
社會哲思
/社會學
/社會心理學
當「洗腦」統治了我們:思想控制的技術
岡田尊司 著
遠流 出版2020/1/15 出版
輿論操控、情緒勒索、發財夢詐騙……
我們活在各種「洗腦劇毒」之中!
──《商業周刊》1678期選書──
?你是不是難以拒絕他人的請求?(依賴型人格)
?你是不是個曾看父母臉色長大的「小大人」?(依賴型人格)
?你最近是不是迷上催眠?(高暗示感應性)
?你是不是追尋普世價值,心中高舉理想大旗?(自戀失衡心理)
?你是不是乍看之下融入社會,其實內心長期壓抑,感到生存不易?
?你是不是處於高壓狀態,缺乏出口?或者處於孤寂之中,需要安全基地?
──其實,你有容易「被洗腦」的特質!
▍洗腦的本質──欺騙
暢銷書作家【岡田尊司】說:「現代社會的結構是『便於欺騙也容易上當』。
」我們正處於一個「洗腦社會」,日常生活中「洗腦」無所不在──它可以用於潛能開發、自我成長、戒除惡習、自我暗示療法,也可以拿來操控輿論、吸金、恐攻、騙選票、奴役勞工。
難道是我們奴性太重嗎?
會上當受騙的只有「傻子」而已嗎?
不!父母的親情綑綁、伴侶的情緒勒索、教育的思想灌輸、企業的血汗奴役、商人的推銷手法、媒體的帶風向……都充斥著洗腦的要素。
洗腦的本質是「欺騙」,這樣的欺瞞卻包裹在「榮譽」「團體壓力」「自我認同」「渴望被愛」等各種糖衣之下,洗腦方甚至偽裝成「夥伴」或「好心人」,給予你「忠告」,其實是變相的控制。
▍洗腦的真相──雙方合意
一位奧姆真理教信徒說:「我不是被洗腦,是我自己想要的。
」洗腦之所以猖狂,是建立在每個人內心深處的黑洞:
●今天,你可能是個剛來到大城市的學生,找不到同伴與自我認同。
●今天,你或許在社會上表現傑出,但是長年以來沒有與父母、家人和解。
●今天,我們日日夜夜、分分秒秒都溺斃於資訊的大海中。
●今天,我們嘲笑政客、教主的誇大,指責○粉、信徒的愚蠢,其實也身陷「洗腦劇毒」卻不自知?
──你真的做得了自己的「主人」嗎?
──還是只是容易被洗腦的待宰羔羊?
──甚至是自願上繳自由的心靈奴隸?
本書特色
1.暢銷書作家【岡田尊司】重磅鉅作,日本amazon暢銷榜top3長銷書,繁體中文版首度登臺!
2.前日本外交官、伊藤潤二漫畫《憂國的拉斯普金》原著【佐藤優】讚譽:「這是二十一世紀的必讀之書!」
3.所有洗腦書,只要看這本──?從二大心理學完整梳理洗腦的歷史與脈絡;?拆解現代生活中潛藏的各項洗腦原理與sop;?連結社會現狀與人性弱點,直搗「受控方」與「受洗腦方」的心理因素,反思洗腦於現代具備的意義。
79折特價284元
加入購物車
中文書
社會哲思
/社會學
/社會心理學
現代社會心理學
麥凡勒 著
布拉格文創 出版2019/12/10 出版
──科技壓力、過度適應症候群、燃燒症候群、停止晉升症候群、晉升抑鬱症等等皆是與工作太過一體化、全心全力投注於工作而迷失自己的人,所易罹患的症狀。
在這繁忙的社會中,上班族要如何與工作結合呢?──男子氣概及女性氣質是先天具備的呢?還是後天培養的呢?另外,在現今社會,到底是男性、還是女性較容易生存呢?──人在什麼時候容易喜歡上別人?相似類型與相反類型的情侶,究竟哪一種的搭配會比較能順利發展下去呢?──在孩子自立後,才發覺沒有其他能結合自己與另一半的東西、夫妻反目離婚,諸如此類現代家庭種種問題的根源在哪裡?要如何去對應呢?──心理學上有什麼技巧,可以改善人際關係呢?在什麼樣的場合,要使用什麼樣的技巧呢?對外人、對家人、對男人、對女人……近年來,科學技術的進步實令人驚歎不已,而我們的生活形式也隨著無時無刻地變化而感到有些混淆……所謂的變化或混淆,經常是帶著壓力的。
而生存在這種不明確狀況下的我們,可說是不斷地置身在壓力之中。
為了巧妙地應付壓力,如何與變動而無法預測的文化、他人及自己相處下去,已成為決勝的關鍵了。
本書以──自處、與他人相處、和工作融合──的方法為中心,從心理學的觀點試著接近現代人的心理。
只要戴上心理學的眼鏡,隔一步來眺望的話,有時反而能看到一些從未看到的東西。
相信能對您的人際關係或是工作上、生活上的調適上有所助益!
85折特價204元
加入購物車
中文書
社會哲思
/社會學
/社會心理學
恐懼如何被操弄:不確定的政治、經濟與社會,為何形成21世紀的恐懼文化
福瑞迪 著
時報文化 出版2019/11/26 出版
英國《衛報》《泰晤士報》專題報導
誰在利用恐懼勒索?
誰在從事恐懼行銷?
誰在放任恐懼罷凌?
又是誰在操作恐懼亡國感?
盤古開天以來,人類時時面對恐懼。
為了存活,就得隨時察覺威脅。
恐懼是人類為了持續生命,而具有的原始本能。
但,若是經由恐懼的道德化,人們懼怕的就不單單只是失業、貧困、犯罪、年老不受保護等極其私人與日常的威脅。
這就是本書要討論的議題:全球政治、經濟、社會、族群、宗教等不確定因素,如何滋長人們恐懼心理,形成二十一世紀的恐懼文化。
作者試圖解答兩個彼此相關的問題:
一、恐懼何以在今日社會取得道德上的掌控地位?
二、我們今天恐懼的方式,相較於過去的恐懼體驗又有何變遷?
為此,作者探討恐懼在歷史的關鍵時刻,解釋這種情緒在當今社會是如何起作用。
當今社會不斷被這種訊息轟炸:社會面臨的威脅不可估量,且無法應付與掌控。
這種觀念居於上風,與無助及被動並行,所有這些都助長人們的無力感與焦慮。
因此,我們不斷在物質和本體上追尋新的安全型態。
作者認為,恐懼文化的主要驅力之一,在於道德權威的解體。
恐懼看似為道德的不確定提供暫時的解答,基於這個理由而被五花八門的利益團體、黨派及個人接納。
作者預言,在社會為不確定性找到更加積極正向之前,恐懼的政治化仍將大行其道。
恐懼的驅力是什麼?媒體如何發揮助長恐懼的作用?誰又真正從這種恐懼文化中獲益?這些是作者試圖說明當前困境,而著手處理的其中一些問題。
他確信,藉由理解恐懼如何運作,我們將能激發不同的心態,進而催生較不恐懼的文化。
85折特價391元
加入購物車
中文書
社會哲思
/社會學
/社會心理學
偏見的力量:破解內隱偏見,消弭歧視心態
珍妮佛.艾柏哈特 著
遠流 出版2019/9/5 出版
影音
我們真的能公平待人嗎?
其實我們都有潛意識的內隱偏見
艾柏哈特博士在史丹佛大學專攻社會心理、文化暗示所造成的內隱偏見。
你不一定是個種族主義者,但你絕對深受偏見影響;因此本書亦試圖對日漸兩極的辯論提出新解套。
作者常與犯罪學、人類學、社會學專家進行跨領域研究,並試圖與刑罰部門、法院合作,調整政策以突破規訓與懲罰的偏見困境。
艾柏哈特博士最知名的實驗結果顯示,即便受過專業訓練,國中小學老師仍然傾向將黑人學生打上「愛找麻煩」的標籤;當他們與白人學生犯了一樣的錯,老師對黑人學生的處罰會偏重。
運用數據交叉比對,謀殺案的嫌犯為黑人而受害者為白人時,嫌犯被判死刑的機率也會提高。
這些種族偏見的心理暗示不僅存在於法院,在日常生活裡也隨時可見。
艾柏哈特博士相信教育的力量可以讓我們超越偏見,讓社會更具同理心、公平和正義。
85折特價298元
加入購物車
中文書
社會哲思
/社會學
/社會心理學
社會心理學(原書第九版)
ElliotAronson、TimothyD.Wilson
著
揚智文化 出版2019/1/1 出版
☆本書採廣受歡迎的「說故事取向」(storytellingapproach)介紹社會心理學的關鍵概念,讓研究和生活連結。
「小故事」編排入每一章,把教材帶進生活,每則故事搭配真實的生活現象,激發學生的興趣。
☆本書強調社會心理學的「經典研究和當代研究平衡」(abalanceofclassicandcontemporaryresearch)。
全書涵蓋經典研究及其新近研究,讓學生看見社會心理學的演進與深度。
原作者elliotaronson、timothyd.wilson、robinm.akert和新的共同作者samr.sommers根據豐富的研究和教學經驗,讓經典研究推動社會心理學的未來。
☆新!第九版大幅更新了新近研究的參考文獻。
新!每章開頭的學習目標帶領學生鳥瞰全文。
新!每章的主要段落在結束時加上複習題,幫助學生更能掌握教材。
章末摘要為整章提供簡潔速記的內容,幫助學生複習與準備考試。
9折特價720元
加入購物車
中文書
社會哲思
/社會學
/社會心理學
如果時局沈淪遭遇衰敗,怎麼辦?(2CD)
王浩一 著
清涼音 出版2018/8/15 出版
〈剝〉卦,上卦艮山,下卦坤地,卦象就是高山依附於大地,有土石剝落之象,諭示「剝爛侵蝕」,全卦闡明事物發展過程中「剝除自我」的事理,也論述「小人得勢,君子困頓的時刻」。
陽氣將盡,處在剝奪、剝落、浸蝕的時候,是不利於有所前往。
在〈剝〉的理解中,看到柳如是風塵女子,她如何以豪放之情,讓生命的高度與她最尊敬的南宋詩人辛棄疾,愛國熱忱等溫。
讓生命的純粹與她最崇拜的巾幗英雄粱紅玉,不讓鬚眉的精神同映輝。
85折特價340元
加入購物車
1
2
3
4
5
頁數1/8
移至第
頁
TOP
32
0616_367854b
延伸文章資訊
- 1社會心理學雙葉- TAAZE讀冊生活
社會心理學(二手書). 作者:Saul Kassin、Steven Fein、Hazel Rose Markus. 出版日期:2017-02-15. 出版社:雙葉書 ...
- 2心理學課本| 飛比價格
心理學課本價格推薦共124筆。另有心理學空大、心理學與生活19、心理學導論二版。飛比為你即時比價,全台電商網購價格輕鬆找,一秒為你找便宜,快速比對商品價格, ...
- 3社會心理學- 優惠推薦- 2022年6月| 蝦皮購物台灣
你想找的網路人氣推薦社會心理學商品就在蝦皮購物!買社會心理學立即上蝦皮台灣商品專區享超低折扣優惠與運費補助,搭配賣家評價安心網購超簡單!
- 4《社会心理学(第11版中文平装版)》([美]戴维- 图书 - 京东
COM图书频道为您提供《社会心理学(第11版中文平装版)》在线选购, ... 偏理论明白了原理从而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听说是作为专业课本的,参考文献就有很多,值得购买 ...
- 5社會心理學雙葉的價格推薦- 2022年6月| 比價比個夠BigGo
社會心理學雙葉價格推薦共41筆商品。包含39筆拍賣、2筆商城.快搜尋「社會心理學雙葉」找出哪裡買、現貨推薦與歷史價格一站比價,最低價格都在Big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