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臺灣竹林永續經營之道! 聽竹專家陳財輝品頭論竹 - 農傳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分布於地表下30~60公分的地下莖,依生長方式又分單稈散生和合軸叢生兩類,散生竹才會擴張,如孟宗竹、桂竹,叢生竹的刺竹、綠竹則不會。

有此繁殖特性,加上對亞洲季風帶 ... 首頁豐年雜誌封面故事前瞻臺灣竹林永續經營之道!聽竹專家陳財輝品頭論竹前瞻臺灣竹林永續經營之道!聽竹專家陳財輝品頭論竹 豐年雜誌 20210521 facebook line twitter 文/楊雋珩 攝影/王志元 從古至今,竹子與臺灣的常民生活緊密叩合,竹子參與了我們的食衣住行,曾為臺灣帶來出口年產值超過新臺幣7,000萬元的經濟效益。

然而臺灣人吃竹用竹,卻不一定識竹懂竹,放眼竹產業的綠金新趨勢,《豐年》專訪長期研究竹林資源的前農委會林業試驗所育林組研究員、現任中華林學會理事陳財輝博士,掌握竹子的生長特性、竹林的環境效益和「存三去四不留七」的伐竹撫育重點,不僅為竹子盡釋前嫌,更提出臺灣竹林邁向永續經營管理的方向,為竹產業的未來扎下根基。

竹產業百年風華 因塑膠和產業外移逐漸沒落 行經各地產業道路,滿山綠竹是臺灣鄉間再自然不過的風景,總計占有臺灣全島森林面積11%、18萬公頃之多,「竹林,在臺灣森林資源中一直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陳財輝博士開門見山,開始闡述臺灣的用竹歷史。

早期臺灣原住民利用竹子搭建傳統屋、食用竹筍、製作狩獵用的弓箭及陷阱。

到了明清時代,漢人大量移居臺灣,在臺南府城周邊大量取用竹子搭建防禦工事和房舍,奠定今日的龍崎區和關廟區成為竹產業著名發源地。

而後隨著農業發展,竹簍、竹籃做為農作物運輸、包裝材料,竹支柱用於農園果樹和養蚵業蚵架,促成竹產業愈發蓬勃,竹產地終年伐竹,竹材分類、供售樞紐的集散場處處林立。

且不限於竹稈的原始用途,民間的竹材加工業紛紛走向專業分工,竹轎、竹床、竹椅等竹傢俱、竹編技術持續成長,竹產業躍升為全臺重要的經濟活動。

竹子是單子葉植物,主要分布在亞洲季風帶地區。

(攝影/王志元) 日據時期後,農工商用途的竹材加工技術日益精進,竹編從民生用品轉為可外銷日本的商業生產。

值得一提的是,1943年日本民藝大師柳宗悅來臺灣進行民藝考察,造訪關廟時,驚豔全區超過9成人口都從事竹細工產業,盛讚關廟是理想中的「工藝之村」! 1960至1980年,臺灣竹產業進入全盛時期,在農漁業用途外,建築業鷹架的大量需求,精緻竹編的外銷榮景,和膠合竹層積材如竹地板、竹天花板的興盛,讓竹產業空前繁榮。

對照現今四、五十歲以上長輩那時的幼時記憶,防風林、農作物支撐、籬笆、燒火煮飯都有竹子的角色,對竹深厚的情感更是不言而喻。

1980年代後,工商業發展,經濟條件改變導致工資高漲、農村人口銳減,國產竹製品被塑膠取代和受到工資低廉的中國、東南亞產品進口影響,臺灣竹產業在缺乏需求動力下,逐漸停下腳步,竹林資源漸失管理,大面積竹林步入荒蕪狀態。

「從那時候到現在,產業外移、技術知識斷層和執業人口老化,竹產業的危機不外乎這些因素。

」陳財輝語速放緩,淡定地分析。

陳財輝博士長期研究竹子的生態功能,也曾參與石門水庫集水區竹林資源調查。

(攝影/王志元) 植物界最速生 從出筍到伐材僅需四年 與此相對的是,步步逼近的全球氣候危機讓許多國家注意到竹子的環保特質,開始掀起一波競相投入大量資源關注竹產業的潮流。

「近年全球環保意識抬頭,竹林生長快速所具有的高碳吸存潛力,自然受到研究循環經濟的國際學者高度重視!」 竹子到底有多好用?先聽陳財輝品頭論「竹」,解構竹為何物。

「竹子雖然和樹一樣都可以成林,生長特性卻很不同,反而更類似草類!」竹子屬單子葉禾本科植物,竹稈不具形成層。

樹會隨樹齡長高、加粗,但中空有節的竹子,胸徑大小從竹筍出土到完成生長約3個月後,就不會再改變。

換言之,新生竹自出筍、脫下竹籜成稈後,生長極快,日平均可長20公分,數日後可達數公尺高,平均4年可採伐利用,名列植物界生長速度第一名。

尤其竹子在未達到生理成熟、可採行有性繁殖(即達到開花年齡)前,每年會以無性繁殖方式,從地下莖每一節上的芽苞萌發竹筍來延續群體壽命。

分布於地表下30~60公分的地下莖,依生長方式又分單稈散生和合軸叢生兩類,散生竹才會擴張,如孟宗竹、桂竹,叢生竹的刺竹、綠竹則不會。

有此繁殖特性,加上對亞洲季風帶氣候極佳的適應性,盤點臺灣竹類數量,全境約60種,原生種就占25種。

以六大經濟竹類為代表,區域分布上,桂竹主要是桃竹苗、南投和花東縱谷地區,孟宗竹為中部南投、嘉義一帶,麻竹以南投、嘉義和雲林為主要產地,綠竹北起基隆、南至恆春皆有種植,刺竹和長枝竹則以中南部低海拔區域為主。

若以用途區分,桂竹和孟宗竹以竹材加工為主、竹筍生產為輔;麻竹和綠竹相反;刺竹和長枝竹專供農業園藝,兼具防風定沙等保安林功能。

「雖說外銷受挫,但臺灣竹子的內需市場其實很穩定,你算算全臺吃素人口,麻竹筍加工成的筍乾、筍絲和筍罐頭一直都很暢銷!」 1960至1980年,臺灣竹細工製品是竹產業外銷大宗,帶動臺灣經濟起飛,也養活許多家庭。

(攝影/林韋言) 資料來源/整理自林業研究專訊Vol.27No.12020《疏伐對桂竹林經營的必要性》(圖表設計/黃于倫) 取道日本水害防備林 不做崩塌地代罪羔羊 進一步探討竹子的生態功能,陳財輝用手比劃,「竹子最特別的地方,是它的心臟在地下!」假設一般林木的地上部生物量是4,地下部生物量就是1,可是竹子的兩者比例將近1:1,等於竹子的地下部生物量遠為林木的4倍。

看得見的竹稈竹葉,猶如一般林木的細小枝葉,地表下的竹頭和綿延擴散的地下莖則猶如樹幹,是竹子真正的主幹,腳下的竹王國自有洞天,不輸地上繁茂。

正因為竹子在根域內的鬚根量多且強韌,能保護土壤免受雨水直接沖蝕,加上長得快、好栽培、竹材有經濟價值,「早期,林政單位不太想管竹子這一塊,認為竹子淺根、不利水土保持,但後來為求快速覆蓋大量伐木後的裸露地,反而大力鼓勵民眾造林種竹。

」說起前後差異,陳財輝不禁莞爾。

「2004年艾利颱風造成石門水庫集水區上游大崩塌,大家都怪罪竹林,因為新聞畫面從飛機上往下拍,桂竹林倒一堆……但竹子根系相連才沒被沖下去,對照其他木頭都被衝進海裡,到底哪個好?」眼見不見得為憑,歸納石門水庫集水區崩塌一案,過度集中的超大豪雨和山坡基腳遭人為開發破壞,才是引發崩塌的主因,竹子卻被檢討,改種深根系樹種。

令陳財輝感嘆,在臺灣,要扭轉竹林被視為淺根、崩塌元兇的印象不易;反觀日本迄今認為健全管理的竹林,具有最佳的水害防備效果。

一方面,根據日本研究,沿著河畔帶狀栽植竹林,在洪水時可降低大水淘蝕堤防的流速,保護土表、對河岸溢流築成緩衝帶兼過濾砂礫。

再來一旦災害發生,竹子可快速入侵不安定的坡面和崩塌地,反而有利災後初期的復舊造林和植生保護。

若離開北部桂竹林場域,跳到南部,陳財輝高呼:「去瞧瞧臺南草山月世界蔚然成林的刺竹林,整治泥岩裸露地,刺竹耐貧瘠、乾旱和強風,正是良好的過渡與造林植物。

」 臺南左鎮月世界的地貌裸露崎嶇,刺竹是少數可在此惡地生長的優勢物種。

(圖片提供/邱志郁) 若要讓竹林保持固碳能力且新筍有足夠的生長空間,必須持續疏伐老竹。

(攝影/王志元) 竹林的水害防備效果良好,沿著河岸栽植竹林,可對洪水溢流築成緩衝帶。

(攝影/陳財輝) 維持超高固碳力 定期疏伐撫育不能少 除了穩坡固沙,竹類林分的碳吸存能力平均比熱帶森林和北半球溫帶森林更有效率。

根據林試所研究,竹林的固碳力是針闊葉混合林的3~6倍,例如一根5年生的孟宗竹可固定29.6公斤的二氧化碳,每年每公頃可固碳47.36公噸,一般林木僅約7.45~14.9公噸。

加上臺灣地狹人稠,欲在有限土地上迅速提升二氧化碳吸收的淨值,竹類單位面積產量高,自然備受青睞。

附帶好處還有,竹子灰分低、熱值高,適合做生質能源燃料,且全株零廢棄利用亦可開發竹炭、竹紙等產品。

但是竹子要夠年輕才有固碳力,因為有成長才會吸收二氧化碳,密密麻麻的老竹林會阻礙新生竹行使光合作用,故陳財輝反覆強調:「疏伐是竹林永續經營的必要手段!」俗語稱竹林「存三去四不留七」,指保存3年以下竹子,砍伐利用4到7年的竹子,7年以上則老化清除的道理即在此。

有疏伐的竹林,竹林密度適中,竹林保有防災機能。

未疏伐的竹林,則林內竹稈過密、充斥枯倒竹和枯立竹,新生竹越長越細,地下莖老死或生長停滯,竹林生產力、透光率、生物多樣性齊降,更抓不住土壤。

跟人一樣,「老化的竹林很容易感染天狗巢病,什麼病蟲害、發霉、紅斑都來了!而且過度擴張為桂竹純林,對森林生態系並不健康。

」更關鍵的是,論老化竹林的生態功能,當竹稈不再成長、新生竹生長量下降,老竹林整體的碳吸存能力反而是負成長。

而有人會質疑伐竹在集材拖曳過程中恐傷害土壤?陳財輝也搖頭說,竹稈地上部重量輕,衝擊土壤或增加邊坡崩塌風險的機率都很小,更何況現代集材技術已大為進步。

從皆伐走向擇伐 長期經營方針搭配機械化 確立疏伐的治本之道、緩解公眾普遍對伐木伐竹觀感不佳的框架後,竹產業要在長時間式微後重啟革命,主管單位研擬策略、帶頭示範的決心是關鍵。

陳財輝指出,國有林班地的竹林荒廢多年,正有待林務局釋出更多國有林、建立大面積的示範場域,招募業者穩定疏伐4年生以上老竹,促使臺灣竹林年輕化和有效運用。

如果是私有地,「竹林資源在經營上優點頗多,除了收穫期短,無性繁殖的特點也大大節省造林栽植成本,很適合小規模的私有林業者。

」 過去竹農伐竹以「皆伐」為主,現在林管處則多輔導改為「擇伐」,陳財輝透露,有關不同疏伐強度和留存密度,對竹林組成、新生竹生長、更新林地等影響的研究,林試所也在與第一線竹農合作進行中。

「談竹林資源永續的核心,應是交給有經驗的疏伐團隊擬定長期計畫、專業分工,搭配現代化機械應用,並解套《原住民保留地禁伐補償條例》等法規,才是竹產業發展之福。

」 有林試所逐步累積竹林疏伐管理的技術依據,加上推動竹產業計畫的總舵手林務局提供政策誘因,解決竹林生產端規模小、成本高的困境,陳財輝引頸期待,臺灣的竹林資源能在不久的將來真正邁向永續經營與智慧管理,重振臺灣竹產業榮光。

未疏伐的桂竹林(左),竹稈細小、充斥枯倒竹,不僅固碳能力較低也抓不住土壤。

有穩定疏伐的桂竹林(右),防災機能和生產力俱佳,擁有健康的森林生態系。

(攝影/王志元) 更多內容請見《豐年雜誌》2021年5月號 標籤 桂竹永續經營竹產業固碳疏伐六大經濟竹類刺竹地下莖 facebook line twitter 前一篇文章 全臺志工總動員,防治斑腿樹蛙的10年長征 下一篇文章 全竹利用銳實力!林試所、工研院以創新竹產品拓展新藍海 你可能會喜歡 讓阿里山咖啡成為下一個世界傳奇產區團結深耕市場,咖啡冠軍分享經驗 跟水保局聞著咖啡香去旅行!六級化推廣有吃有玩,挺進日本賣莊園遊程 精品咖啡風味的關鍵密碼從採收到成品必經的咖啡後製技術 最新文章 動物展演辦法修正透明化審查營運計畫應現勘、專家資料庫須公開 全國評鑑得獎蜂蜜出爐限量搶購找純正好蜜認明產銷履歷 中秋佳節剝文旦吃石斑農委會祭30萬張農遊券邀國人「六吃興旺」挺臺灣 【農業英文】荒野小農鼠,以及其他野生小農 跨越時代的農業人連結:敬仰李前總統對臺灣農業的貢獻/蔡培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