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邏輯規則但不符合直覺的推論 - 啊啊哲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符合邏輯規則但不符合直覺的推論 · 要嘛兇手是司機,要嘛兇手是園丁。

(根據司機、園丁和管家都是嫌疑犯,而管家有不在場證明) · 並非,如果是在屋外工作的人殺了人,那麼 ... skiptomain| skiptosidebar ##EasyReadMore## 12.04.2010 符合邏輯規則但不符合直覺的推論 上邏輯課時Kiki提到的幾個推論。

Gillies在2004發表的文章*1裡提到: 豪宅裡發生了謀殺案,在豪宅裡的雇員有在屋外工作的司機和園丁,以及在屋內工作的管家。

這三個人都是嫌疑犯。

已知管家有不在場證明。

菜鳥助理判斷,「如果是在屋外工作的人殺了人,那麼兇手就是司機。

」老練的偵探糾正他:「你說的條件句不成立。

」 要嘛兇手是司機,要嘛兇手是園丁。

(根據司機、園丁和管家都是嫌疑犯,而管家有不在場證明) 並非,如果是在屋外工作的人殺了人,那麼兇手就是司機。

(根據老練偵探對新手的糾正) 在屋外工作的人殺了人,而且兇手不是司機。

(根據2和語句邏輯的推論規則) 兇手是園丁。

(根據3、在屋外工作的人只有司機和園丁) 可是,偵探想說的只是根據現有的線索兇手也可能是園丁,而非兇手一定是園丁。

Freechoicepermission: 剛剛才發現國小老師已經寫了,在這邊。

礦工案例: 十個礦工因為礦道崩塌被困在裡面。

這十個礦工要嘛全部都在A坑道要嘛全部都在B坑道,但外面的人不知道他們到底在哪個坑道。

已知明天會下大雨,而且沙包的數量只夠封住一個坑道,如果用沙包封住其中一個坑道,沒封的坑道裡如果有人的話那些人都會被淹死;如果都不封的話那十個人裡最矮的會被淹死。

這時候我們通常會選擇不封坑道,可是: 不封A坑道而且不封B坑道。

(根據我們的選擇) 如果礦工全部都在B坑道,那麼封A坑道。

(根據案例中的設定和前件成立時我們的選擇) 如果礦工全部都在A坑道,那麼封B坑道。

(根據案例中的設定和前件成立時我們的選擇) 礦工全部都在B坑道,或者礦工全部都在A坑道。

(根據案例中的設定) 封A坑道或封B坑道。

(根據2、3、4和語句邏輯推論規則) 並非,不封A坑道而且不封B坑道。

(根據5和和語句邏輯推論規則) 1和6矛盾。

Joe之前跟我說的: 從(P∧Q)→R,我們可以用語句邏輯推論規則得到(P→R)∨(Q→R)。

然而,想像有個同時按兩個開關才會亮的奇怪電燈。

「如果我按A開關而且我按B開關,那麼電燈會亮」不代表「如果我按A開關那麼電燈會亮,或者,如果我按B開關那麼電燈會亮」。

Note: AnthonyS.Gillies(2004).EpistemicConditionalsandConditionalEpistemics。

感謝國小老師,我找到這篇文章啦。

相關文章:古典邏輯的實質條件句紛爭-哲學與思方 postedby rossignol lable 哲學, 趣事, 邏輯 55comments: 朱家安December4,2010at7:20PM關於礦工案例:把[應該]加上去看看ReplyDeleteRepliesReplyrossignolDecember4,2010at8:11PM1.應該不封A坑道而且應該不封B坑道。

2.如果礦工全部都在B坑道,那麼應該封A坑道。

3.如果礦工全部都在A坑道,那麼應該封B坑道。

4.礦工全部都在B坑道,或者礦工全部都在A坑道。

5.應該封A坑道或應該封B坑道。

6.並非,不應該封A坑道而且不應該封B坑道。

所以1和6就不矛盾了這樣嗎?ReplyDeleteRepliesReplyJerryDecember5,2010at12:08AM關於礦工案例,2和3的句子裡應該是「如果我們知道礦工在......」。

但我們不知道。

ReplyDeleteRepliesReplyrossignolDecember5,2010at12:37AMJerry:課堂上有人也試圖用這個方法解決,不過Kiki認為這個方法沒有用。

我沒有搞清楚為什麼Kiki會這麼說,我下次再問問他。

ReplyDeleteRepliesReply朱家安December5,2010at11:41AMkiki應該是想區分形上學的前件和知識論的前件。

原版用的應該是知識論的。

ReplyDeleteRepliesReply朱家安December5,2010at11:42AM不對,原版用的應該是形上學的。

ReplyDeleteRepliesReplyrossignolDecember5,2010at1:00PM形上學的前件是什麼意思?ReplyDeleteRepliesReplyJoeDecember6,2010at12:05AM形上學前件:如果明天下雨,村民都會待在家裡。

知識論前件:如果村民知道明天下雨,村民都會待在家裡。

ReplyDeleteRepliesReplyrossignolDecember6,2010at10:05AM所以形上學前件和知識論前件只差在有沒有加上「知道」這樣啊。

謝謝你。

ReplyDeleteRepliesReplyAnonymousDecember10,2010at12:19AM我不懂第一個推論。

2.並非,如果是在屋外工作的人殺了人,那麼兇手就是司機。

是說:「如果是在屋外工作的人殺了人->那麼兇手就是司機」i.e.「p--x->q」是錯的,也就是說這項推論不成立。

那怎麼就有了3.在屋外工作的人殺了人,而且兇手不是司機。

的出現?我並無法從第二點直接導出第三點,邏輯上來說。

ReplyDeleteRepliesReplyrossignolDecember10,2010at5:00PM用P代表在屋外工作的人殺了人,用Q代表兇手是司機。

把「並非,如果是在屋外工作的人殺了人,那麼兇手就是司機。

」改寫成¬(P→Q),然後用語句邏輯的等價推論規則:1.¬(P→Q) (前提)2.¬(¬P∨Q) (1,Impl)3.¬¬P∧¬Q (2,Dem)4.P∧¬Q  (3,DN)就可以得到「在屋外工作的人殺了人,而且兇手不是司機」。

或者你的意思是把「並非,如果是在屋外工作的人殺了人,那麼兇手就是司機。

」改寫成¬(P→Q)是不適合的?如果是這樣的話你會建議改寫成什麼樣子呢?謝謝你的留言,下次請盡量留個名字噢。

ReplyDeleteRepliesReplysharefunDecember10,2010at6:45PM¬ImplDemDN上面這代號是什麼意思……感謝你的回應。

ReplyDeleteRepliesReplyrossignolDecember10,2010at7:45PM¬是代表否定的邏輯連接詞。

它的真值表長這樣:¬A AF  TT  F (當語句A為真時,¬A為假;當A為假時,¬A為真)說兩個語句等價的意思是,為這兩個語句畫真值表時,會發現他們的真假值一樣;換句話說,當第一個語句為真的時候,第二個語句也為真,第一個語句為假的時候,另一個也為假。

Impl是指這個邏輯規則:P→Q和¬P∨Q等價。

Dem是指這個邏輯規則:¬(P∨Q)和¬P∧¬Q等價。

¬(P∧Q)和¬P∨¬Q等價。

DN是指這個邏輯規則:A和¬¬A等價。

ReplyDeleteRepliesReplyrossignolDecember10,2010at7:48PM啊,應該是DeM而不是Dem。

ReplyDeleteRepliesReplyisaacstnDecember10,2010at11:04PM我覺得,在第一個論證裡,因為是用二值邏輯規則,所以導出奇怪的結論。

但是日常語言常常不是二值的,當我們否定「P→Q」時,並非宣稱「~(P→Q)」為真,反之亦然。

於是老練的偵探說「(菜鳥偵探的條件句)不成立」時,並非宣稱「~(菜鳥偵探的條件句)」,前提2.就給不太出來。

ReplyDeleteRepliesReplyrossignolJanuary29,2011at2:20PMGillies在那篇文章裡提出的解決方法是,使用另一套邏輯語言,updatesemantics。

如果我沒記錯,updatesemantics是二值邏輯。

我沒學過非二值的邏輯,不過我也滿想知道非二值邏輯會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如果能找出時間弄清楚Kiki關於updatesemantics的那篇講義在說什麼,我再寫一篇文章介紹它。

ReplyDeleteRepliesReplyAnonymousAugust12,2011at5:51PM第一個推論中,老偵探說出:「你說的條件句不成立。

」,想表達的應該是:「(在只知道殺人兇手是在屋外工作的人的情況下,)你不能自『要嘛園丁殺人,要嘛司機殺人』推論出『司機殺人』。

」(因為(P∨Q)→P是無效的推論)。

他的「並非」應該會具有歧義的解釋,一個是直接對於助理提出的條件句直接加上一個否定,另一個則是說具有(P∨Q)→P形式的推論會是無效的。

我猜第一個推論會得到奇怪結論的原因,應該就是把「並非」單純地看成對助理條件句的否定才產生。

可是如果在第二種(我認為偵探在懂邏輯的情況下會對助理做出的糾正應該是什麼意思)的理解下,在第一個推論的2到3的步驟就會是搞錯偵探用意而犯的錯。

ReplyDeleteRepliesReplyrossignolAugust15,2011at12:34PM我周末回家而且家裡沒網路,晚回覆了不好意思。

如果把前提二改成對助理的推論的否定,還是會產生奇怪的結果。

修改過後的推論如下:1.要嘛兇手是司機,要嘛兇手是園丁。

(根據司機、園丁和管家都是嫌疑犯,而管家有不在場證明)2.並非,如果「要嘛兇手是司機,要嘛兇手是園丁」則「如果是在屋外工作的人殺了人,那麼兇手就是司機」。

(根據老練偵探對新手的糾正)3.「要嘛兇手是司機,要嘛兇手是園丁」,而且並非「如果是在屋外工作的人殺了人,那麼兇手就是司機」。

(根據2和語句邏輯的推論規則)4.如果是在屋外工作的人殺了人,那麼兇手就是司機。

(根據3和語句邏輯的推論規則)5.在屋外工作的人殺了人,而且兇手不是司機。

(根據4和語句邏輯的推論規則)6.兇手是園丁。

(根據5、在屋外工作的人只有司機和園丁)ReplyDeleteRepliesReplyzanykingDecember30,2011at9:26PM這是定義上的混用造成的錯誤吧?把邏輯條件句傳回來的真假值,與該條件句的可不可用混在一起了。

不可用的條件句給上not運算並不會使它變得可用。

它唯一的命運應該是要從論證中消失掉。

ReplyDeleteRepliesReplyrossignolDecember31,2011at1:46PM17樓的Anonymous:我想你是對的,前提二沒有正確地表達偵探的意思。

我在18樓回覆你時沒有看懂你說的話。

zanyking:我覺得這是個有趣的解決方式,我以前沒想過有這招XD。

不過我不確定在「把不可用的條件句刪掉」和「把前提二改寫成比較符合偵探原意」中哪個比較好。

ReplyDeleteRepliesReplyphantomsFebruary25,2013at11:36PM這幾個例子好有趣:b我覺得第三個例子會覺得奇怪大概是把『「按開關A會亮」或「按開關B會亮」』[(P→R)∨(Q→R)]錯誤詮釋成『按開關A或按開關B會亮』[(P∨Q)→R]了~~『「按開關A會亮」成立或「按開關B會亮」成立』只有三種可能:1.「按開關A會亮」不成立且「按開關B會亮」成立2.「按開關A會亮」成立且「按開關B會亮」不成立3.「按開關A會亮」成立且「按開關B會亮」成立因此,按開關A可能會亮,按開關B可能會亮,按開關A且按開關B則一定會亮,也就是原來的(P∧Q)→R.......但以上還是不太對,因為現實上無論「按開關A會亮」和「按開關B會亮」成立與否,都不可推論出「同時按開關AB會亮」(比如有的燈按一個會亮按兩個不亮)...想來想去,問題似乎是出在邏輯語句(P∨Q)並非代表按開關A也按開關B,而是代表按開關A接著再按開關B?ReplyDeleteRepliesisaacstnFebruary27,2013at12:37AM(格主還是沒辦法留言,請人代發)第三個例子的重點在,語句邏輯裡(P∧Q)→R蘊含(P→R)∨(Q→R)。

但考慮有個同時按兩個開關才會亮的奇怪電燈,此時若把P代入「按A開關」,把Q代入「按B開關」,把R代入「電燈亮」,代換後我們不會認為蘊含關係仍成立。

>>問題似乎是出在邏輯語句(P∨Q)並非代表按開關A也按開關B,而是代表按開關A接著再按開關B?  (P∨Q)代表按開關A或按開關B。

語句邏輯裡沒有用來代表先後順序的連接詞。

DeleteRepliesReplyphantomsFebruary27,2013at10:11AM咦?我前面就是在說明之所以覺得奇怪是因為把(P→R)∨(Q→R)錯誤詮釋為(P∨Q)→R了啊??最後一句寫錯了QQ本來應該是要寫(P∧Q)...不過這樣寫感覺還是有點怪,我再想想好了...DeleteRepliesReplyReplyrossignolFebruary27,2013at2:50PM語句邏輯裡(P→R)∨(Q→R)和(P∨Q)→R是不等值的喔。

(P→R)∨(Q→R)和(P∧Q)→R才是等值的。

我目前覺得問題是出在語句邏輯的真值設定上,在這個例子裡我猜罪魁禍首是→。

ReplyDeleteRepliesReplyphantomsFebruary27,2013at5:21PM夜鶯姐誤會了啦QoQ我的意思是雖然我們都知道(P→R)∨(Q→R)和(P∧Q)→R才等值,但我們在看自然語句的時候,很容易把『「按開關A會亮」或「按開關B會亮」』解讀為『按開關A或按開關B會亮』,但實際上是不應該這樣解讀的。

ReplyDeleteRepliesReplyrossignolFebruary27,2013at7:53PM根據黃頌竹的提醒,我可能知道你的意思了。

我覺得和把「按開關a會亮或按開關b會亮」解讀為「按開關a或按開關b會亮」沒關係。

用A代表按開關a,B代表按開關b,L代表燈亮了。

A、B、L的真值組合有以下幾種:ABL(A→L)∨(B→L)TTTTTTFFTFTTTFFTFTTTFTFTFFTTFFFT真值表中不合理的地方至少有三列:第三、五、七列。

例如第三列說按了a開關,沒按b開關,而且燈亮了。

在只按了一個開關的情況下顯然燈不會亮,但語句邏輯計算(A→L)∨(B→L)的值卻是真。

ReplyDeleteRepliesReplyphantomsFebruary27,2013at10:24PM我覺得三、五、七列沒問題耶~~若A為假,L為真,條件句(A→L)仍為真啊。

不過這樣一提醒,我終於知道問題了:「同時按開關AB燈才會亮」的邏輯形式是(A∧B)↔L,不是(A∧B)→L啦XDDReplyDeleteRepliesrossignolFebruary28,2013at11:03AM目前我同意改成(A∧B)↔L好像就不會有問題。

但我沒有深入關切這個議題,或許提出這個問題的人有其他考量所以不認為改成↔是個合理的解決方式,或許他會認為↔是個好主意,我不知道。

DeleteRepliesReplyisaacstnFebruary28,2013at8:19PM1.(A∧B)↔L2.((A∧B)→L)∧(L→(A∧B))3.(A∧B)→L4.(A→L)∨(B→L)這樣還是蘊涵(A→L)∨(B→L),問題有解決嗎?DeleteRepliesReplyrossignolFebruary28,2013at11:18PM噢,我在回覆時大概是突然忘記,重點在於推論出奇怪的東西,而非「按a開關和b開關燈才會亮」的最佳符號化是啥了。

你是對的,問題還是沒解決。

DeleteRepliesReplyphantomsMarch1,2013at12:19AM我不懂小竹哥是什麼意思耶,2和3不等價,2也不蘊涵3呀。

DeleteRepliesReplyisaacstnMarch1,2013at1:31AM簡化律(simplification)DeleteRepliesReplyrossignolMarch1,2013at10:20AM2蘊含3DeleteRepliesReplyphantomsMarch1,2013at10:25AM哦,我懂意思了。

但是小竹哥那段推論要1為真才有2,3,4為真,而非無論1為何皆可推論出2,3,4啊。

令A為真B為真代入,則1為真,則2,3,4,為真令A為真B為假代入,則1為假,則2,3,4,為假所以之前覺得奇怪的「A為真,B為假,4為真」的情況也就不會發生了。

DeleteRepliesReplyrossignolMarch1,2013at10:45AM推論保證的是,如果前提為真則推論出的東西為真,和前提實際上是不是真的沒有關係。

不管1實際上是不是真的,都能推出2、3、4。

令A為真B為真代入,但不知道L的值所以沒辦法判斷1、2、3、4的值。

令A為真B為假代入,但不知道L的值,只能得出3、4為真,1和2的值不知道。

「A為真,B為假,4為真」的情況沒有消失。

DeleteRepliesReplyphantomsMarch1,2013at12:27PMThiscommenthasbeenremovedbytheauthor.DeleteRepliesReplyphantomsMarch1,2013at12:34PM囧,我漏了L啦>>「真」、「假」是後設語言裡才有的概念對耶,應該是這樣。

我真是太槽糕了。

>>在二值邏輯的後設語言裡,語句只有「真」/「假」兩個值我把你之前這句話誤讀成"在二值邏輯的後設語言裡,後設語言的語句只有「真」/「假」兩個值"了。

還想著自然語言裡明明就可以有第三值的句子。

ReplyDeleteRepliesReplyAddcommentLoadmore... 為了避免辛辛苦苦寫的留言送出後就不見,你可以在送出前把它複製到別處。

如果留言一直沒顯示,可能是被系統當成垃圾留言擋下來。

你可以寄信到右上角的信箱叫我處理。

NewerPost OlderPost Home Subscribeto: PostComments(Atom) 啊啊安萍|閒聊版|-字體+ 啊啊哲學站內搜尋 中文分析哲學搜尋 哲學 (42) 邏輯 (22) 趣事 (17) 基本概念 (13) 中正哲學 (12) 嘉義大學史地學系 (11) 語言哲學 (10) 順便想到 (10) 閱讀 (9) 活動 (6) 啊啊哲學 (5) 形上 (5) 倫理學 (4) 學哲學 (4) 心靈哲學 (4) 知識論 (3) 地球與環境科學 (1) 科學哲學 (1) ###recentComment### 其他哲學部落格 哲學哲學雞蛋糕 線上哲學課|厭女: 5monthsago Wenson的隨筆網站 優等生的現實 9monthsago 無法哲學 《高低階快樂與享樂主義的悖論》 10monthsago 幹哲學 愛的理由 4yearsago 哲與思 連結 TED 概念趴 簡單哲學作業簿 烏鴉邦 中正大學課程表 Posts Atom Posts Comments Atom Comments ►  2013 (3) ►  April (3) ►  2012 (1) ►  November (1) ►  2011 (26) ►  October (3) ►  September (1) ►  August (3) ►  July (1) ►  June (2) ►  May (2) ►  March (2) ►  February (9) ►  January (3) ▼  2010 (50) ▼  December (3) 我要讀哲學研究所嗎 符合邏輯規則但不符合直覺的推論 袖毯和棉被 ►  November (1) ►  October (2) ►  September (2) ►  July (1) ►  June (3) ►  May (6) ►  April (7) ►  March (9) ►  February (10) ►  January (6) ►  2009 (26) ►  December (6) ►  November (4) ►  October (4) ►  August (4) ►  June (5) ►  April (3) 如果做到以下這三點,歡迎摘錄或轉貼啊啊哲學的文章而不必告知我: 1.標示「啊啊哲學」和原文章連結。

2.不能作商業用途。

3.可以更改這裡的文章,但要註明你有改過,而且更改後的成品也要採用和這裡一樣的授權方式。

更多詳情請點上方創用CC貼紙的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