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人的跨領域團隊合作,打造teamLab的無邊數位藝術世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備受注目的新媒體藝術團隊teamLab成員工藤岳(Kudo Takashi) ... Jungle)由光線構成如音樂舞會般的大型空間⋯⋯,在工藤岳透過影音介紹這些計畫後, ...
觀點備受注目的新媒體藝術團隊teamLab成員工藤岳(KudoTakashi)以「teamLab的數位藝術世界」為題,在炎熱的8月午後分享teamLab的創作理念,以及600人的跨領域團隊是如何試圖運用科技解放人與自然的界線,創造一個個令人目眩神迷的沉浸式場域。
王萱2019.09.04
去年夏天,在東京台場絢麗開幕的「森大樓數位美術館:teamLab無界」(MORIBuildingDIGITALARTMUSEUM: teamLabBorderless,簡稱teamLab無界美術館)絕對是新媒體藝術一大盛事。
teamLab無界美術館空間分為二層樓,面積逾10,000平方公尺,使用了高達470台投影機和520台電腦共同作業,分為五個展區主題、展出約60件teamLab的歷年作品和新作,是一座結合互動聲光等新媒體科技的專門美術館。
開幕至今,這座能容納數百位觀眾的美術館不僅是吸引專業領域的參觀者,更是各方遊客造訪東京的熱門景點之一。
位於東京台場的「森大樓數位美術館:teamLab無界」(MORIBuildingDIGITALARTMUSEUM:teamLabBorderless)於2018年夏天開幕,圖片為CG模擬視圖。
(©teamLab)而這次的講座「teamLab的數位藝術世界」(DigitalArtbyteamLab)得以發生,源於國立台灣美術館(簡稱國美館)所啟動的一項研究計畫,旨在調研美術館、博物館機構與新媒體藝術的展呈與典藏合作案例。
為了考察新媒體的科技如何應用於館博之中,除了參訪台灣幾位重要的新媒體藝術家、學者以及科技互動公司的負責人之外,研究團隊也出訪香港M+等機構。
其中,透過財團法人數位藝術基金會邀請到備受注目的新媒體藝術團隊teamLab的成員工藤岳(KudoTakashi)來到空總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進行講座,在炎熱的8月午後分享teamLab的創作理念和團隊是如何試圖運用科技解放人與自然的界線,也作為這次研究計畫中重要的一環。
新媒體藝術團隊teamLab的成員工藤岳(KudoTakashi)來到空總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進行講座「teamLab的數位藝術世界」(DigitalArtbyteamLab)。
(空總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提供)我們就是未來:成立18年的科技藝術團體2001年開始活動的藝術團隊teamLab,透過創作實踐探索藝術、科學、技術、設計,以及與自然界的交匯關係,並以來自不同領域的「超級技術專家」(ultratechnologists)所建構而成的團隊為特色,成員包括藝術家、程式設計師、軟硬體工程師、CG動畫師、數學家、建築師、行銷管理等各個領域的專業人士,以及持續招募的實習生。
創立18年來,團隊成員已成長至約600人,以藝術團體而言,著實是一個驚人的團隊規模。
除了在世界各地的大小展出外,更與同樣是著名科技藝術團隊的蘭登國際(RandomInternational)同為一線畫廊佩斯畫廊(PaceGallery)的代理藝術團體。
藉由這次成員工藤岳的講座,也讓我們有機會能更進一步理解這個引領科技藝術範疇的跨域團隊,是如何在這樣的規模下持續成長與創作。
在主持人邱誌勇開場引介講者工藤岳時,提到工藤岳說過一年前的teamLab只有3、400名成員,到今日已成長至600名,人數甚至多到自己也記不清楚,他也謙稱自己只是眾多成員之一。
而當好奇問起他的職位是什麼時,他回答說,「其實我們沒有固定的職位。
」但我們還是能從teamLab的官方網站上見到,工藤岳掛上了技術總監、發言人等不同角色的職務。
新媒體藝術團隊teamLab的成員工藤岳(KudoTakashi)來到空總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進行講座「teamLab的數位藝術世界」(DigitalArtbyteamLab)。
(空總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提供)工藤岳說明團隊在成立初期,往往聚在一起持續做著一些自己也不知該如何描述的作品。
很長一段時間,這些作品是被忽視的,他表示,大約在成立10年後,teamLab的作品才似乎突然映入了藝術世界的視線之中,那或許才能算是teamLab的初登場。
2012年,teamLab以「WearetheFuture」為名於國美館展出,爾後也於華山文創園區展出。
工藤岳認為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台灣的觀眾可說是第一批接受這個團體的觀眾群之一,也是他們相當感激的部分。
「森大樓數位美術館:teamLab無界」(MORIBuildingDIGITALARTMUSEUM:teamLabBorderless)施工一景。
(©teamLab)「森大樓數位美術館:teamLab無界」(MORIBuildingDIGITALARTMUSEUM:teamLabBorderless)美術館使用了高達470台投影機和520台電腦共同作業。
(©teamLab)透過科技,創造沉浸式的五感經驗並打破疆界工藤岳以一段文字「ArtcanChangethestandardof"Cool!" andevenhumanity」,開啟了講題。
對於藝術的有效性,抱持高度而正面的期許,認為透過藝術,甚至能夠改變人們既有的思考準則,他也強調,無論是何種作品形式,teamLab最重要的命題便是如何將人們融入作品之中、讓身體沉浸(Bodyimmersive)其間。
當人們參與作品時,不僅透過視覺,更是整個物理身體(physicalbody)的體驗,而團隊藉由龐大的數位演算與藝術語彙,想企及的始終是探討人與人、人與作品、人與自然間的關係。
「森大樓數位美術館:teamLab無界」(MORIBuildingDIGITALARTMUSEUM:teamLabBorderless)展覽現場(2018)。
(©teamLab.teamLabisrepresentedbyPaceGallery)「森大樓數位美術館:teamLab無界」(MORIBuildingDIGITALARTMUSEUM:teamLabBorderless)展覽現場(2018)。
(©teamLab.teamLabisrepresentedbyPaceGallery)從至今時而仍一票難求的teamLab無界美術館說起,teamLab試圖創建出一座身處其中但概念上無法以地圖辨識、無規則方向的美術館。
工藤岳也延伸道,「這樣的設計就如同人生,當開始後你有可能迷途,僅有靠自己發現屬於你的那條道路,才擁有其他可能」,希望參觀者能夠在探索中,發覺其中的差異面貌。
他也列舉了數個teamLab的展覽和作品計畫案例,包括以水中美術館為主題的東京豐洲限定美術館「teamLabPlanets」,讓參觀者透過五感的沉浸式參與,體驗與過往相異的非常態經驗;代表日本參與2015年米蘭世界博覽會(ExpoMilano),呼應探討糧食議題的作品「共生」(Harmony)和多樣性(Diversity);「漂浮的花園: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為一體」(FloatingFlowerGarden–FlowersandIareofthesameroot,thegardenandareone)中,出自日本禪僧的思考對話具現而成的空間互動作品;「音樂祭:teamLab叢林」(MusicFestival:teamLabJungle)由光線構成如音樂舞會般的大型空間⋯⋯,在工藤岳透過影音介紹這些計畫後,他表示非常建議大家有機會能夠親自參觀,「有些事情是無法言傳的,我認為還是必須親身體會才行。
」以水中美術館為主題的東京豐洲限定美術館「teamLabPlanetsTOKYO」。
(©teamLab.teamLabisrepresentedbyPaceGallery)以水中美術館為主題的東京豐洲限定美術館「teamLabPlanetsTOKYO」。
(©teamLab.teamLabisrepresentedbyPaceGallery)「漂浮的花園: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為一體」(FloatingFlowerGarden–FlowersandIareofthesameroot,thegardenandareone)中,出自日本禪僧的思考對話具現而成的空間互動作品。
(©teamLab.teamLabisrepresentedbyPaceGallery)透過這些作品計畫,工藤岳闡述團隊針對作品計畫背後的哲學性思考,一如「我們希望能夠創造一種與人們沒有界限的藝術作品」抑或是呈現「花在盛放後,旋即凋零的時刻」等意象,不難看出teamLab持續藉由數位藝術嘗試,探索人類與自然的扣連關係,並認為透過數位科技,人們得以從物質世界解放,跨越邊界以至於無界的境地。
在由巨量數據運算所部署的世界中,團隊藉由打破界線的題旨讓空間之間的串流與連結,透過數位科技以炫目繚繞的影像、聲光與互動效果,讓觀眾浸泡在整個場域之中。
感官衝擊與亟欲留下作為證物影像的同時,在社群媒體上留下高達幾十萬個的「#teamLab」標籤可說是最好的證明。
teamLab的作品多以模擬自然物為主要視覺意象,幻化成如動漫中的絢爛世界,當觀眾詫歎於科技運算的成果之餘,在每一個花、鳥、蝶與流水等自然符碼的幻化中,忘卻思考。
或許這也恰如工藤岳說的,「有時候,我們想做到的是,讓觀眾忽略科技的元素,而更加關注物的本身。
」藉由擴延感官經驗的形式,打破既有的物我關係,頗似「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的概念延伸,只是在teamLab的版本中,視覺經驗則更為繽紛、形式語言上也更加華美。
「森大樓數位美術館:teamLab無界」(MORIBuildingDIGITALARTMUSEUM:teamLabBorderless)展覽現場(2018)。
(©teamLab.teamLabisrepresentedbyPaceGallery)「森大樓數位美術館:teamLab無界」(MORIBuildingDIGITALARTMUSEUM:teamLabBorderless)展覽現場(2018)。
(©teamLab.teamLabisrepresentedbyPaceGallery)視複數為一體,協作團隊的工作方法而在實際執行層面,工藤岳在二個小時的講座間數度提到「有些作品真的造價高昂,我們或許很難再現。
」隱隱顯示了teamLab對待每一次專案的不惜成本,與難以計量的幕後工作。
令人不禁再次好奇的是,成員們是如何共同工作?偌大的團隊如何運作?針對這個疑問,工藤岳卻一派輕鬆地答道,「我們並沒有太多的規範與系統運作的限制,大家分工參與自己最感興趣、最為擅長的計畫。
」這樣說起來,似乎讓人很難想像這個一年的大小型計畫約在100-150個之間的龐大藝術團體,是一個無組織的群體。
大家在流動的好惡中聚散,撐起每一個創作與合作計畫案。
「森大樓數位美術館:teamLab無界」(MORIBuildingDIGITALARTMUSEUM:teamLabBorderless)施工一景。
(©teamLab)「森大樓數位美術館:teamLab無界」(MORIBuildingDIGITALARTMUSEUM:teamLabBorderless)展覽現場(2018)。
(©teamLab.teamLabisrepresentedbyPaceGallery)「森大樓數位美術館:teamLab無界」(MORIBuildingDIGITALARTMUSEUM:teamLabBorderless)展覽現場(2018)。
(©teamLab.teamLabisrepresentedbyPaceGallery)工藤岳以「協作創作:共同創造」(CollaborativeCreation:Co-Creation)回應說明teamLab的工作方法,畢竟600逾位不同領域成員的共同工作方式,是多數創作者少有的經驗。
他說道,「在初期生成的各種概念架構下,他們試圖創造『原型』(Prototype),再據此發展貢獻出各自的能力與思考,繼而進展到下一步試試看這是否是可行的方案。
有時候,我們都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完成這一個又一個計畫,甚至覺得自己不可能再複製出一模一樣的成果了。
」而跨領域的成員帶著各自專長,投注於計畫的共同研發,便格外的重要。
「科技日新月異的當今,我們每一個人不可能知道所有事情,但我們可以透過合作,讓計畫得以實踐。
」工藤岳說道。
這也再次令人聯想起團隊曾在作品中引用「萬物與我為一體」的概念,這似乎亦體現了teamLab團隊於協同創作的實踐時所秉持的關係與思考渠徑。
「森大樓數位美術館:teamLab無界」(MORIBuildingDIGITALARTMUSEUM:teamLabBorderless)展覽現場(2018)。
(©teamLab.teamLabisrepresentedbyPaceGallery)在講座的最後,工藤岳以回應開場的「Asthevaluestandardofhumanitychanges,theindustrywillalsochange.」作為總結,認為當人們的思考準則因為藝術的介入而轉變時,產業必將會再次改變,而這樣的循環與轉變將會是持續發生的,他坦然地說道,「事實上,我們仍然不知道未來將會如何,但我們想做的,是試著透過數位藝術持續改變人們思考的方式,去達成更多的可能性。
」「森大樓數位美術館:teamLab無界」(MORIBuildingDIGITALARTMUSEUM:teamLabBorderless)展覽現場(2018)。
(©teamLab.teamLabisrepresentedbyPaceGallery)「teamLab的數位藝術世界」(DigitalArtbyteamLab)講座現場。
(空總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提供)
Tags
Bodyimmersive
Co-Creation
KudoTakashi
teamLab
工藤岳
王萱(31篇)
查看評論(0) LeaveaReplyCancelreply社群網站帳號快速登入/註冊Youremailaddresswillnotbepublished.Name*E-mail*Website在瀏覽器中儲存顯示名稱、電子郵件地址及個人網站網址,以供下次發佈留言時使用。
相關文章
新聞數位光影互動美術館,東京台場盛大開幕Copyright©2022ArtouchInc.保留一切權利。
App下載聯絡我們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Line
AppleStore
GooglePlay
登入
註冊
記住賬號
社群網站帳號快速登入/註冊Entersomethingspecial:
登入
忘記密碼?
社群網站帳號快速登入/註冊
新增帳號
忘記密碼?請輸入您的電子郵件地址。
您將收到帶有設置新密碼的郵件。
重設密碼
回到登入
觀點專題系列觀察文化政策藝術史展演訪談專欄新聞市場藝博會拍賣人物影音小典藏書店更多典藏餐廳創意空間EN關於典藏聯絡我們廣告刊登加入我們服務條款隱私政策SubscribenowtogetnotifiedaboutexclusiveoffersfromTheIssueeveryweek!
SIGNUP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Line
AppleStore
GooglePlay
按ESC關閉
延伸文章資訊
- 1teamLab台灣2021必看展覽!700坪未來遊樂園、九大展區攻略
- 2【專訪】teamLab 親解!一座「未來遊樂園」如何找回人與人
teamLab作品難以被取代的魅力是什麼?在好玩、有趣、互動性之下,隱藏了關於生命與存在的哪些理解?所謂的「共創」如何實踐?teamLab親自解答!
- 3東京新地標!巨型數位藝術美術館「teamLab borderless」6月 ...
teamLab是創立於2001年的藝術團隊,由跨學界專業人士聚集而成,目標通過共同創作的行為融合藝術、科學、技術、設計、以及自然界。團隊成員包括藝術家、 ...
- 4科技藝術讓你身歷其境——teamLab,舞動嶄新的極致數位藝術 ...
teamLab小檔案 ... 簡介:成立於2001年,由程式工程師、數學家、建築家、CG動畫制作者等專家組成,致力將自然人文與藝術繪畫結合互動科技,讓古代萬物以生動 ...
- 5超夢幻數位藝術團隊teamLab 如何打造一年吸引230萬人的動 ...
打破邊界的藝術工藤岳首先跟大家分享的,就是位於東京台場的「MORI Building DIGITAL ART MUSEUM: teamLab Borderless」,以「Border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