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Sci 泛科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全台最大科學知識社群.
01/05天下文化.2022/04/17疫苗分配平等: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輝瑞登月任務:拯救人類的疫苗研發計畫》美國改變主意,要求再增購一億劑疫苗,且必須在第二季全部交貨。
一旦答應,勢必得把原本要給其他國家更早下單的疫苗調給美國。
但對我而言,平等才是最重要。
胡中行.2022/04/16糞便不但能入藥,還能治病!將糞便微菌叢植入體內會發生什麼事?澳洲一名男子偶然發現吃益生菌不僅能控制他過剩的食慾,還舒緩了自己的精神疾病。
於是她毅然決然的加入了「糞便微菌叢植入」的臨床試驗!天下文化.2022/04/16大膽創新的研發計畫,化不可能為可能——《輝瑞登月任務:拯救人類的疫苗研發計畫》「我們必須提早在今年10月前研發出疫苗,並且明年要生產的劑量不是幾千萬劑,而是幾億劑。
」這是不可能做到,但是,我們非做到不可的事。
天下文化.2022/04/15《輝瑞登月任務》:人類如何拯救自己之資本敘事角度(正向意涵)這本書以輝瑞自己的角度,說明新時代的資本如何以對人類的終極關懷為動機,由單一公司發動,整合全世界的資源,為技術研發與供應商們承擔財務風險。
全國大學天文社聯盟.2022/04/15誰在海邊蓋天文台啊(惱)──世界第一座電波干涉儀1946年2月的某個清晨,澳洲東海岸的一群無線電科學家嚴陣以待,將電波接收器對向海的彼岸。
如果是幾年前,他們會膽顫心驚的觀察日軍戰機的動向,但是今天不一樣,他們滿懷期待的等待著日出。
因為科學家們知道,他們正在將原本用於國家間內鬥的利器——電波干涉術(RadioInterferometry),用於人類探索太空的共同嚮往中。
鳥苷三磷酸(PanSciPromo).2022/04/15屋外下大雨,屋內下小雨!Howto分辨漏水屋?科學大抖宅.2022/04/14八爪博士4ni!?《蜘蛛人》裡的人造太陽或將問世?(下)科學大抖宅.2022/04/14八爪博士4ni!?《蜘蛛人》裡的人造太陽或將問世?(上)careonline.2022/04/14進食後腹脹、發燒,小心膽結石引發膽囊炎!ISSUE特輯泛科學——她是科學家X配配飲聯名活動談「性」先修班不認真就輸了!搞笑諾貝爾獎【特輯】她是科學家說到科學家,你想到誰?他,還是她呢?現今的科學社群對女性(或是少數族裔)或許已不像「關鍵少數」的年代嚴苛,但似乎仍有張玻璃天花板影響女性科學家的發展。
這影響似有若無,從碩博士學位、擔任教職人數以及期刊引用被引用數,數據上都可以看到性別有實際的差異。
要在社會、或是科學社群中尋求完全的性別平等還有好長一段路,但讓我們透過泛科學這次的特輯來認識她們,這樣起碼下次我們在看到新聞報導在討論某位「女科學家」的非凡成就時,我們知道應該把重點放在他身為科學家如何帶我們突破知識的邊界,就如同我們談論任何一位科學家一樣。
觀看全文EDITOR'SPICK編輯精選誰在海邊蓋天文台啊(惱)──世界第一座電波干涉儀全國大學天文社聯盟2022/04/151946年2月的某個清晨,澳洲東海岸的一群無線電科學家嚴陣以待,將電波接收器對向海的彼岸。
如果是幾年前,他們會膽顫心驚的觀察日軍戰機的動向,但是今天不一樣,他們滿懷期待的等待著日出。
因為科學家們知道,他們正在將原本用於國家間內鬥的利器——電波干涉術(RadioInterferometry),用於人類探索太空的共同嚮往中。
八爪博士4ni!?《蜘蛛人》裡的人造太陽或將問世?(下)科學大抖宅2022/04/14上回說到核融合的原理與發展歷史,這次,我們將來探討距離八爪博士的核反應爐,到底還有多遠?八爪博士4ni!?《蜘蛛人》裡的人造太陽或將問世?(上)科學大抖宅2022/04/14在漫威電影裡,許多情節設定都跟真實世界的科學有所關連。
就前陣子上映的《蜘蛛人:無家日》來說,在公開預告片中可見到知名反派八爪博士的回歸;他不但是研究核能的科學家,在《蜘蛛人2》還打造出了核反應爐。
以前沒有法醫怎麼驗屍?一窺古代官員的驗屍指南研之有物│中央研究院2022/04/12在醫學不甚發達的古代,人死後要怎麼驗屍?中研院近代史研究員謝歆哲研究發現《洗冤錄》是影響死因判定和罪刑輕重的重要知識依據!吃早餐,會更瘦——淺談早餐的功能miss92022/04/11早餐不是吃飽而已,而是喚醒身體開始分解脂肪的鬧鐘!倘若不吃早餐,則可能混淆正常的生理規律,更容易造成肥胖、胰島素敏感度降低等疾病發生。
「科學家也需要Art!」持續破解果蠅大腦神經迴路的李奇鴻研之有物│中央研究院2022/04/11我們怎麼「看到」顏色,「察覺」東西在動呢?為了破解這個謎題,神經科學家李奇鴻不但致力於分析果蠅大腦,也樂於提攜後進。
蔣公銅像為什麼會動?假人恐懼症與認知失調假說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2022/04/06大家聽過「蔣公銅像會動」的都市傳說嗎?和蔣公銅像有關的都市傳說非常多,並且依照各地銅像的不同,有著許多相應的變體。
比如:「會流血淚」、「半夜會在走廊走動」、「騎著的馬匹會在凌晨自行換腿」、「半夜騎馬在濃霧中繞行操場」等等。
在這當中,或許又以政治大學的版本最為知名⋯⋯斷食有用嗎?關鍵是「何時吃」——早點吃、更健康miss92022/04/04「為了健康,少吃一點」似乎為了更健康,就得閹割自己的欲望、執行嚴苛的節食。
如果能找到一種「不放棄美食」且可行性高的健康飲食法,該有多好~大黃魚和海鯰,古代台南人愛吃什麼魚?寒波2022/04/01利用魚耳石,得知台南人5000年來食用魚類的變化,受到自然環境改變影響。
宇宙「新」光──新星、超新星與千級新星全國大學天文社聯盟2022/03/30宇宙裡存在著非常多不同種類的天體。
除了常聽到的恆星、行星、黑洞以外,你聽過新星、超新星和千級新星嗎?沒有的話,現在就來看看吧!一票也是關鍵!從權力指數看投票的影響力——《生而為人的13堂數學課》臉譜出版2022/03/29投票一直是個重要的議題,會影響政治也影響到我們的日常生活。
因此數學家與政治科學家們發展出量化權力的模型,用數學的角度看與我們息息相關的投票。
石蕊試紙的「石蕊」是什麼東西?為什麼碰到酸鹼會變色?許阿鳥2022/03/25國中、國小自然課做實驗常用的石蕊試紙,大家應該都很熟悉,也知道石蕊試紙碰到酸性物質時會變成紅色,碰到鹼性物質時會變成藍色。
不過,你知道石蕊試紙變色的原理是什麼嗎?真菌與藻類的共生體,有著「陸上的珊瑚」之稱——地衣許阿鳥2022/03/23地衣雖常被誤認為苔蘚或青苔,不過它們並不是植物,而是真菌和藻類的共生體。
不僅能作為空氣汙染的指標,更有「陸上的珊瑚」之稱。
毀滅與新生:超大質量黑洞觸發的恆星形成EASY天文地科小站2022/03/182022年1月底,兩位天文學家在頂尖科學期刊《自然》發表的論文中,宣布他們發現矮星系「Henize2-10」中的超大質量黑洞,觸發了一批新恆星的誕生。
可是,我們印象中的黑洞不是重力極強,會撕碎、吞噬周遭的一切嗎?怎麼這樣毀滅性的天體,居然能夠誕生新的恆星?今天就讓我們來一探究竟!五則TED演講,讓你看懂「淨零」怎麼做鄭國威Portnoy2022/03/17如果要終結因石油而起的戰爭,需要做的就是盡快結束人類對石油與天然氣的癮頭。
以下推薦五則可幫助我們更快達到淨零的TEDCoundown演講給各位。
EDITOR'SPICK編輯精選全國大學天文社聯盟2022/04/15誰在海邊蓋天文台啊(惱)──世界第一座電波干涉儀科學大抖宅2022/04/14八爪博士4ni!?《蜘蛛人》裡的人造太陽或將問世?(下)科學大抖宅2022/04/14八爪博士4ni!?《蜘蛛人》裡的人造太陽或將問世?(上)研之有物│中央研究院2022/04/12以前沒有法醫怎麼驗屍?一窺古代官員的驗屍指南miss92022/04/11吃早餐,會更瘦——淺談早餐的功能Topic精選議題宇宙星期五編按每周五,泛科學會固定在Facebook與Instagram上,與你分享最新的宇宙新知!HISTORY科學史上的今天Apr17大腦地圖的起點:發現「布羅卡區」│科學史上的今天:4/17布羅卡史上第一位找出大腦特定區域之功能的人。
為了紀念他的貢獻,左腦負責說話的部位就稱為「布羅卡區」。
這項發現是大腦地圖的起點,為腦科學研究劃出新頁。
BOOK本月選書莎拉.吉爾伯特,凱薩琳.格林|天下文化疫苗先鋒:新冠疫苗的科學戰INSTAGRAM泛糰請進2019年事件視界望遠鏡計畫的黑洞照片VIDEOS原創影片馬斯克提供烏克蘭的秘密武器「星鏈」!Starlink低軌衛星通訊系統能幫上什麼忙?2022/04/11PODCAST自製節目《神廚賽恩師》從中華料理探究廚藝科學,「食育」低落就靠這集提振!feat.鄭佳華、史達魯【科科聊聊EP83】2022/03/24EXPLOREMORE探索更多熱門文章熱門文章分類文章最新文章貓頭鷹出版社・2022/04/03基因改造的實例「友善蚊」,友善的對象是?——《竄改基因:改寫人類未來的CRISPR和基因編輯》2002年牛津昆蟲技術公司培育出第一批友善蚊。
這些接受基因改造的蚊子,體內含有一種自殺基因,一旦啟動就會干擾蚊子的細胞活動,造成蚊子死亡。
柏諺・2017/10/29這是什麼觸手play?「發香器」黑條灰燈蛾獨特又迷人的器官PanSci・2019/04/05這就是中山科學院研發的「旋風噴射環保金爐」嗎?還原度真高啊!活躍星系核・2017/07/15為什麼蛀牙的總是我?為何原始人的牙齒都好棒棒?–關於蛀牙的二三事科學月刊・2022/04/08千萬別說《千萬別抬頭》有幫科學說了什麼——《科學月刊》雞湯來了・2022/04/06強大卻脆弱的白玫瑰「蘇媽媽」?——由《華燈初上》看高敏感人格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2022/04/06蔣公銅像為什麼會動?假人恐懼症與認知失調假說雞湯來了・2022/04/05閨蜜怎麼會決裂?——透視《華燈初上》影響蘇媽媽與蘿絲媽媽友情的因素張瑞棋・2015/04/10秤量靈魂的重量│科學史上的今天:4/10李鍾旻・2016/03/1610種一直在你身邊的昆蟲室友,你認得嗎?(蟑螂、蚊子、蒼蠅除外)更多文章人體解析地球脈動太空天文文明足跡環境生態生命奧祕科學傳播科學生科技能源自然生態萬物之理醫療健康電影中的科學胡中行・2022/04/16糞便不但能入藥,還能治病!將糞便微菌叢植入體內會發生什麼事?careonline・2022/04/14進食後腹脹、發燒,小心膽結石引發膽囊炎!Heidi・2022/04/13為什麼大腦如此耗能?——淺談神經元的基本構造和功能研之有物│中央研究院・2022/04/12以前沒有法醫怎麼驗屍?一窺古代官員的驗屍指南miss9・2022/04/11吃早餐,會更瘦——淺談早餐的功能研之有物│中央研究院・2022/04/11「科學家也需要Art!」持續破解果蠅大腦神經迴路的李奇鴻天下文化・2022/04/08莫德納曾經是失敗的新藥,如今卻是完美的疫苗!——《疫苗商戰》雞湯來了・2022/04/07談承諾就傷感情?——借《華燈初上》談新興戀愛型態Situationshipcareonline・2022/04/07周邊動脈阻塞不能拖——應及早治療,避免截肢!雞湯來了・2022/04/06強大卻脆弱的白玫瑰「蘇媽媽」?——由《華燈初上》看高敏感人格雞湯來了・2022/04/05閨蜜怎麼會決裂?——透視《華燈初上》影響蘇媽媽與蘿絲媽媽友情的因素careonline・2022/04/05眼睛缺油易疲勞——認識乾眼症及預防叮嚀更多文章天下文化・2022/04/17疫苗分配平等: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輝瑞登月任務:拯救人類的疫苗研發計畫》美國改變主意,要求再增購一億劑疫苗,且必須在第二季全部交貨。
一旦答應,勢必得把原本要給其他國家更早下單的疫苗調給美國。
但對我而言,平等才是最重要。
胡中行・2022/04/16糞便不但能入藥,還能治病!將糞便微菌叢植入體內會發生什麼事?天下文化・2022/04/16大膽創新的研發計畫,化不可能為可能——《輝瑞登月任務:拯救人類的疫苗研發計畫》天下文化・2022/04/15《輝瑞登月任務》:人類如何拯救自己之資本敘事角度(正向意涵)全國大學天文社聯盟・2022/04/15誰在海邊蓋天文台啊(惱)──世界第一座電波干涉儀鳥苷三磷酸(PanSciPromo)・2022/04/15屋外下大雨,屋內下小雨!Howto分辨漏水屋?科學大抖宅・2022/04/14八爪博士4ni!?《蜘蛛人》裡的人造太陽或將問世?(下)科學大抖宅・2022/04/14八爪博士4ni!?《蜘蛛人》裡的人造太陽或將問世?(上)careonline・2022/04/14進食後腹脹、發燒,小心膽結石引發膽囊炎!Heidi・2022/04/13為什麼大腦如此耗能?——淺談神經元的基本構造和功能更多文章TOPICS分類文章人體解析地球脈動太空天文文明足跡環境生態生命奧祕科學傳播科學生科技能源自然生態萬物之理醫療健康電影中的科學天下文化2022/04/16糞便不但能入藥,還能治病!將糞便微菌叢植入體內會發生什麼事?天下文化2022/04/14進食後腹脹、發燒,小心膽結石引發膽囊炎!天下文化2022/04/13為什麼大腦如此耗能?——淺談神經元的基本構造和功能天下文化2022/04/12以前沒有法醫怎麼驗屍?一窺古代官員的驗屍指南更多文章PROMO推廣專區屋外下大雨,屋內下小雨!Howto分辨漏水屋?徒手探索宇宙的超級偵探!——李瑩英專訪就是想知道十萬個植物的為什麼!解開植物生長之謎的駭客兼翻譯——蔡宜芳專訪從色彩恆常性的兩個實驗,來理解人類怎麼看見色彩
延伸文章資訊
- 1歡迎蒞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全球資訊網
探索自然科學教育園區. 921地震教育園區. 921地震教育園區. 413004臺中市霧峰區坑口里新生路192號. +886-4-23390906. 詳細資訊». 鳳凰谷鳥園生態園區. 921地...
- 2PanSci 泛科學
全台最大科學知識社群.
- 3科學人雜誌
首頁 · 專欄 · 最新焦點 · new 科學人20週年 · 科學人新聞 · 曾志朗觀點 · 總編輯的話 · 名家專訪 · 基礎科學 · 數學 · 物理 · 天文與航太 · 化學 · 生物學 ·...
- 4科学网—构建全球华人科学社区
科学网是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管,中国科学报社主办的综合性科学网站,主要为网民提供快捷权威的科学新闻报道、丰富实用的科学信息服务 ...
- 5別輕易相信!你必須知道的科學偽新聞 - 博客來
書名:別輕易相信!你必須知道的科學偽新聞,原文名稱:Don't trust them! 10 Mistakes in the Science News that you must real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