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108課綱實施周年之省思與建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逾四分之三國中表示,國中會考是教改殺手,讓新課綱無法落實。

也有超過八成的高中表示,大學考招制度會影響新課綱落實。

最大原因是得面對家長以升學為重的壓力,其次是教學 ...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研究成果 法案評估 專題研究 兩岸研究 聯合研究 議題研析 委員登入 議題研析 Facebook twitter print envelope ::: 首頁 關於立法院 各單位 法制局 研究成果 議題研析 108課綱實施周年之省思與建議 撰成日期:109年8月 更新日期:109年8月17日 資料類別:議題研析 作者:李高英 編號:R01066 一、題目:108課綱實施周年之省思與建議 二、議題所涉法律 「國民教育法」、「高級中等教育法」 三、探討研析 (一)108課綱引介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於103年11月發布,各領綱陸續發布,並於108年8月正式上路,因此又稱為「108課綱」。

茲引介其主要內涵如下: 1.理念、願景與目標: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發展本於全人教育的精神,以「自發」、「互動」、「共好」為理念。

108課綱以「成就每一個孩子--適性揚才、終身學習」為願景。

為落實課綱的理念與願景,訂定「啟發生命潛能」、「陶養生活知能」、「促進生涯發展」、「涵育公民責任」等四項總體課程目標,以協助學生學習與發展。

2.核心素養:108課綱以「核心素養」作為課程發展的主軸。

「核心素養」是指一個人為了適應現在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

新課綱的核心素養包括三大面向:「自主行動」、「溝通互動」、「社會參與」,再細分為九大項目:「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3.和舊課綱的主要差異:(1)核心素養:新舊課綱最大的差別,就是以前強調學生學的是「知識」,新課綱則是要求學生要學「素養」。

(2)必修課占比:新課綱大幅下降了高中的必修課比例,未來高中課程中,將有高達三分之一的比例,是提供學生可自主搭配選取的選修課。

也因此,未來每所高中都必須端出屬於自己學校的特色課程,這也將成為未來國中生升學選校時,重要的考量依據。

(3)學習歷程檔案:為了改善過去體制下,學生過度在意學科「成績」的問題,為鼓勵學生根據自己興趣選修課程,未來將針對高中生建立「學習歷程檔案」。

這份資料將搜集學生個人的必修、選修與社團參與狀況,而大學招生時也會將以此資訊作為錄取參考依據。

(二)「108課綱周年大調查」 108課綱上路滿周年,聯合報於今(109)年4月15日至5月4日之間,針對全臺929所國高中、1243位民眾進行調查,並於7月中旬公布結果顯示: 1.逾六成沒聽過新課綱:近五成(48.7%)民眾認為台灣教育制度需要改革,但對於政府推動的新課綱改革與宣導,五成八民眾認為宣導不足,超過六成民眾沒聽過108課綱,與教改切身相關的家長雖都聽過,但有七成坦承不清楚新課綱實施理念與改變的內容。

2.近四成表示擔憂、焦慮:對於實施新課綱,有近四成(38.8%)民眾表示擔憂、焦慮。

焦慮原因主要是升學制度更複雜、對過去教改經驗沒信心、新舊課綱難銜接、學生負擔加重、課綱與教學現場落差大等。

關於新課綱的變革,民眾最擔心的仍是升學制度,其次是素養學習、必修時數減少、生涯引導、多元選修課增加與學習歷程檔案。

3.四成認拉大城鄉差距:新課綱對於城鄉差距的影響,持負面看法居多,40.3%認為會拉大城鄉差距,僅15%認為可縮減城鄉差距。

4.七成學校表示教課問題多:學校端民調顯示,七成六高中與六成七國中表示新課綱實施後教學現場遭遇問題與困難,包括跨領域備課難執行,也有不少學校反映工作增加、師資不足。

超過六成學校對於素養教學一籌莫展,更有將近七成學校認為政府提供的配套措施嚴重不足。

5.考招制度是學校心中的教改殺手:家長對於升學制度的焦慮,也反映在教學現場。

逾四分之三國中表示,國中會考是教改殺手,讓新課綱無法落實。

也有超過八成的高中表示,大學考招制度會影響新課綱落實。

最大原因是得面對家長以升學為重的壓力,其次是教學進度壓力。

四、建議事項 (一)持續加強新課綱之宣導與釋疑 108課綱以「核心素養」作為課程發展的主軸,新舊課綱最大的差別,就是以前強調學生學的是「知識」,新課綱則是要求學生要學「素養」。

惟何謂「素養」?如何教?如何學?如何考?大多數學生家長並不理解,而產生擔憂與焦慮。

正因如此,有補教業者看準家長焦慮、學生迷惘,紛紛開設核心素養相關課程,趁勢搶賺課綱財,恐再次擴大貧富差距對教育機會的影響。

再者,新課綱雖已上路1年,惟誠如上開調查結果顯示,逾六成民眾沒聽過,切身相關的家長也有七成不清楚實施理念與改變的內容,爰建議教育當局與學校應持續利用各種平台或管道加強新課綱之宣導與釋疑,並且盡可能以簡明易懂的形式呈現,方便一般民眾或學生家長理解,進而支持重大教育變革。

(二)深入教學現場了解實施困境與問題並設法協助解決或進行滾動式修正 新課綱立意良善,理念很好。

但實施周年來,如前揭調查結果所示,有近七成學校表示政府實施新課綱,並未提供完善的配套措施。

另有六成七國中和七成六高中反映,教學現場執行課綱遭遇困難,包括跨領域備課難執行、工作負擔增加、師資不足等,讓教學現場叫苦連天。

要落實新課綱的理想,光憑教師熱情與熱血是不夠的,相關鐘點費、設備、行政人力、師資員額等都要到位,缺一不可。

爰建議教育當局深入教學現場,切實了解目前實施之困境與問題,並設法協助學校與教師解決。

此外,若有陳義過高的部分,亦應進行滾動式修正,盡力縮小理想與實際的落差,新課綱才有可能真正落實。

(三)挹注偏鄉更多開課資源以縮短城鄉差距 長久以來,教育現場存在城鄉差距已是不爭事實。

如今,新課綱規定高中有三分之一課程必須是選修課,恐加劇城鄉教育落差問題。

蓋都會或明星學校資源豐富,為學生開設幾十門選修課可謂輕而易舉。

但偏鄉學校本來就師資匱乏,連招聘教師都有困難,要再加開幾門多元選修課程,實難上加難。

爰建議教育當局允宜挹注偏鄉更多開課資源,或者藉由5G網路的建置增開遠距教學課程,期能將城鄉教育差距縮至最小。

(四)確保課綱與考招連動之公平設計 咸認為新課綱實施之成敗關鍵,在於考招方式是否確實與新課綱連動。

有鑑於此,此波課綱變革增加學生學習歷程與多元學習表現資料參採等。

但面對高中階段整體必修課程時數下降,校訂必選修課程時數大幅增加,使得選修課程評分的公平性受到嚴格挑戰。

也因此如何兼顧教育理想性與考試入學公平性,在校內建立客觀公平的選修與評分機制,乃現今高中端應努力的目標。

至於大學端,則應強化對學習歷程之審查能力,透過建立公開透明的審查標準,並提供給預備進入相關科系的高中生參考,才能引導學生在高中課程學習之中試探與分流。

爰建議教育當局盡力確保課綱與考招連動的公平設計,108課綱才有可能成功。

撰稿人:李高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