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存不了錢的6個原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對,沒錯,但是住院醫師的薪水可能不是一般人想像的那樣多。

... 最後的結果會發現昂貴的教育,又對孩子的未來到底有多少的加乘效果呢? Skiptocontent Postauthor:黃怡文醫師 Postpublished:2020-10-11 Postcategory:生活隨筆 記得將近20年前,我還是個高中生的時候,我的爸爸跟我說,這一輩子國家發給他們夫妻的薪水,大概就是三千萬(不計月退俸),所以他們是精打計算過日子,才能夠負擔生活費用並且買房子又把我們三個小孩養大。

自從我考上醫師執照之後,我30歲就開始領我爸50歲還領不到的薪水,我曾經有胡思亂想過,是不是我和先生也領了3000萬薪水之後,差不多就可以半退休了?奇怪的是,現實生活中完全以不同的方式進行…….確實醫師夫妻看似擁有很棒的生活,然而與其他中等收入的階層相比,醫師們若不精打細算過日子,淨資產增長往往一樣的困難。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我歸結出幾個原因:1.比別人晚出社會在台灣,醫師在30多歲時才真正開始領到年薪百萬非常合理。

以耳鼻喉科醫師的養成為例:假設完全沒有重考,兩輪國家考試也一次就過,畢業的時候已經25歲了。

男生可能還要再當一到兩年的兵,進入醫院的時候已經是27歲,還要經過一年的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真正踏入耳鼻喉科專科的領域已經28歲了,中間要經過非常辛苦勞累的5年住院醫師生涯,才能夠考過專科變成主治醫師,這個時候都已經30好幾了(正確的說可能是33歲)。

您可能會想,住院醫師也是醫師,又不是沒有領薪水?對,沒錯,但是住院醫師的薪水可能不是一般人想像的那樣多。

以目前中部耳鼻喉科最有名的醫學中心為例(我這邊的標準是–這間醫學中心的院長,現在就是耳鼻喉科的):住院醫師五年領到薪水,少的時候(每月税後)五萬多,多的時候八萬多,要養一個家不能說捉襟見肘,但是所剩無多也是真的。

 這有兩個實際含義。

首先,醫師的養成生涯裡,沒有太多的資本剩餘可以使用。

其次,雖然收入不算低,但是繳税時實報金額也很恐怖。

金錢的時間價值,通常意味著20年每年賺150萬元,要比10年每年賺300萬,更容易累積早期資本,何況現代人越活越長,假設以平均餘命80歲來看好了,25歲就開始有複利效應,跟35歲之後才開始複利效應,最後獲得完全是不一樣的。

 2.高稅收醫師賺得越多,支付給國家的薪水比例就越大。

達到30%之後,你每年賺的錢都有接近1/3要上繳國庫。

 與自己開公司的小企業主不同,這些高薪族群無法合法避稅。

受薪醫師工作賺的錢越多,給國家的收益就越大(政府感謝你)。

偏偏政府許多的排富政策都是從20%所得稅定義,例如育兒補助或幼兒特別額的抵扣。

這些人往往是最可憐的,沒有40%所得級距的薪資,卻又享受不到政府給予的許多優惠。

 下表是統計全台稅收的比例與來源:許多補助優惠都是以20%級距以下的條件去做定義,因此也稱之為排富條款。

例如幼兒津貼,並且20%級距以上的人不享有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

 雙薪家庭+2名未滿5歲小孩雙薪家庭年收入>250萬則會滿足20%稅率。

計算方式如下:家庭年收入-免稅額8.8萬x4–標準扣除額12萬x2–薪資扣除額20萬x2–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12萬x2>121萬(上面是用最簡單的標準扣除額值來算,實際上可能多少會有差異。

)那40%以上的富人階級呢?以政府的觀點來看,政府所得稅來源高比例是來自於40%的級距,但是只要對40%級距做出稅務的增加,則會導致這些人以各種各樣的方式避稅(這群人非薪資所得比薪資所得要多,請會計師合法節稅的成本,花十幾萬設立國外紙上公司,或用OBU的方式,將境內股利所得或其他所得轉為境外收入,可以享有每年670萬的免稅額,甚至單純多成立幾個一人公司,就可以享有每年50萬股利免課稅的優惠,這可比乖乖繳稅的成本還要低很多,更糟的是,絕大多數的超高所得族群,他們都已經這樣做了),反而政府得不到更好的稅收,法國2012年開徵並在2018年廢除的富人稅,已經向全世界政府證實了這一點(2012年正當法國政府準備向富人徵收百分之七十五重稅之際,法國首富、奢侈品集團LVMH行政總裁阿爾諾承認申請入籍比利時。

他否認此舉是為了逃避重稅,聲稱會保留法國國籍。

但他在這個敏感時期申請入籍他國,引發廣泛關注,而且事後證實,他確實是為了避稅而入籍比利時沒錯……更深入的評論請看這裡)。

税率介於20~30%的人,政府稅收最穩定的來源,領的薪水一毛錢的稅都逃不掉,避稅成本又高,即使避掉所得稅,但是健保費也還是用高級距去繳,不過既沒有時間逛醫院,又不能享受20%以下政府給予的優惠,所以絕對是最像韭菜的一群。

3.生活費用高不管您認不認同,大多數高薪族群都需要住在生活成本高的地方,因為那裡就是工作所在。

醫師已經是相對高收入人士裡面居住選擇比較不受限制的一群了,不過很可惜我們在技術移民方面沒有太多的優勢,而且做的事需要面對面溝通的工作,工時又長,沒有辦法像高端科技從業人員或者是商業管理顧問,住在台灣然後用線上開會的方式在外商公司上班,領globalpay。

高薪職業中,每週工作60、70和80個小時以上是正常的,醫師也是如此。

我身為號稱內科裡面生活品質最好的新陳代謝科醫師,一樣需要每個月留院值班一次,一年裡面可能會有兩次因為住院病人有狀況,而在凌晨被召回醫院處理和解釋。

週末、假日、過年都要值班或留守急門診也是常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沒有自己的休閒時間已經證實與不良的高消費習慣直接相關,你可能久久一次的假期,或累積許久的工作壓力,就會用金錢滿足自己(買名車、美食、昂貴的旅遊)。

另外因為工作時間很長並且經常要值夜班,所以可能花費在家事或育兒的時間和勞力付出就得用金錢來交換。

您可能需要一個保姆、可能需要有人幫你打掃房子、煮飯、照顧長輩。

即便擁有高收入,但高支出也會讓醫師們有存不到錢的無奈,偏偏這和物慾不同,生活服務花費的錢還不是想省就能夠省下來的。

 4.小孩教育費用高這個不見得每位醫師都成立,但我不得不說,我所認識的同學,一半以上對於孩子的花費很大,認為要給孩子唸私校/早期開始全美語教育,對小孩才是好的。

(我很好奇我一路都唸公立學校,我妹夫甚至到了國中才會ABC⇐這個超勵志>__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