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丁-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白丁在中國古代指“没有功名、没有官职或文盲的平民”,如《隋书李敏传》:“(隋文帝)谓公主曰:'李敏何官?'对曰'一白丁耳。
'”刘禹锡《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 ...
白丁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白丁諺文백정漢字白丁文觀部式Baekjeong馬-賴式Paekchŏng
白丁在中國古代指「沒有功名、沒有官職或文盲的平民」,如《隋書李敏傳》:「(隋文帝)謂公主曰:『李敏何官?』對曰『一白丁耳。
』」劉禹錫《陋室銘》:「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也指「隸屬軍隊指揮而沒有軍籍的民間壯丁」[1]。
他們身著樸素白色上衣因此稱之為白丁(另有因封建等級制度家門上不准安裝門釘,故稱白丁的說法)。
從朝鮮王朝開始「白丁」便是沒有自由之人。
七般公賤指的是官婢、妓生、吏族、驛卒、獄卒、犯罪逃亡者,八般私賤則指巫女、皮革鞋製品的工匠、使令(宮庭樂師)、僧侶、賣藝之人、男寺黨、舉史(表演唱歌跳舞的賣藝之人)以及白丁。
1423年開始、朝鮮世宗為了緩和對屠夫的差別待遇將他們稱為「白丁」,地位較高的是良民。
[2]這樣子的階級差別意識之下,漸漸地「白丁」一詞便成中下階層的代名詞。
一部分白丁來自圖們江以南的女真人與契丹人,另一部分是政治犯。
他們生活在都市與村莊以外邊鄙地區,以數十戶至數百戶聚居。
他們本來只可從事屠宰業者、肉販與柳器匠,後來規制放鬆,充當官家的劊子手,甚至從事農業。
但最多還是與屠牛有關的工作(他們本身對農業興趣不大)。
因為他們沒戶籍,可免於官府的徵稅和徭役,反而成為朝鮮時代後期可有資本蓄積的階級。
解放運動[編輯]
1909年日本殖民政府設置朝鮮總督府並導入戶籍制度,不被當成人對待、沒有姓氏的白丁等等各類賤民們准許擁有姓氏,正式廢除階級制度。
[3]甚至解放的賤民也能去上學,這件事在當時遭受兩班士族非議,且多次擴大抗爭活動,但日本殖民政府斷然進行鎮壓。
[3]不過,在履歷上面填入身分註記時,賤民在戶籍上與一般人的差別卻沒有消失。
1923年為了解決白丁差別而設立的朝鮮衡平社與日本全國水平社(日語:全国水平社)(今部落解放同盟)共同合作進行解放階級差別運動。
但是與共產主義牽扯而遭到迫害,之後有人稱呼這群解放運動家為「新白丁」來羞辱他們。
二次大戰結束,朝鮮半島脫離日本帝國,卻又爆發了北韓與南韓之間的韓戰,該戰爭所引發的社會混亂、工業化、民主化等等過程,造成人口往大城市移動,韓國的不平等階級待遇才漸漸消失,但現在仍然有人破口大罵對方「白丁」或「白丁野郎」(백정이란)等字眼(它通常被認為是一個歷史名詞,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使用)。
參考文獻[編輯]
上原善広『コリアン部落』ミリオン出版、2006年
金永大『朝鮮の被差別民衆』解放出版社、1988年
金仲燮『衡平運動朝鮮の被差別民・白丁その歴史とたたかい』部落解放・人権研究所、2003年
近世朝鮮の身分制度(梁永厚)
関西大學人権問題研究室紀要(上)19號pp367–432,(中)21號pp33–64,(下)23號pp57–114
賎民の文化史序説いくつもの日本5巻,pp161–190(岩波書店2003)
リーダーシップの役割:朝鮮の白丁の場合
腳註[編輯]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朝鮮王朝實錄世宗22卷世宗5年10月8日(乙卯)
^3.03.1p95,96大韓民國の物語李榮薫著永島広紀訳文藝春秋2009/02ISBN4163703101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白丁&oldid=66085815」
分類:中國社會史日本社會史朝鮮半島社會史東亞古代社會階層韓語詞彙隱藏分類:使用ISBN魔術連結的頁面含有朝鮮語諺文的條目含有朝鮮語的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語言
EnglishEspañolفارسیSuomiBahasaIndonesia日本語한국어BahasaMelayu
編輯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