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党的宗教政策 -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同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我国宗教问题的理论方针政策,包括指出我国宗教存在长期性、群众性、民族性、国际 ... 学校团委 首页 工作动态 团内通知 网上团校 青年速递 社团风采 反邪教协会 友情链接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党的宗教政策 发稿时间:2021-11-15浏览次数:4431 1.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地揭示了宗教的本质、社会作用及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历史规律,确立了工人阶级政党对待宗教的科学态度以及处理宗教问题的基本原则。

基本内容有:(1)宗教的本质。

马克思认为,宗教是人的异化形式,宗教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是“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

”(2)宗教的根源。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宗教根源于社会物质生产方式,根源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不合理,根源于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对人成为盲目起作用的、异己的力量。

首先是自然根源,自然力对于最初的人来说是某种异己的、神秘的、超越一切的东西,这种自然力被人格化,于是“最初的神产生了”;其次是认识根源,主要指宗教源于人们对外部自然界虚幻的认识;再次是社会根源,主要指除了自然力量之外,社会力量也逐渐发挥了作用,例如在阶级社会,“被剥削阶级在跟剥削者斗争时的软弱无力,必然会产生对优美的来世生活的信仰,正如野蛮人在跟大自然斗争时的软弱无力会产生对上帝、魔鬼、奇迹等的信仰一样”。

(3)宗教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同其他事物一样,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恩格斯对宗教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宗教在不同历史阶段所展现的历史形态,先后提出过三种图式:第一种是“自然宗教”到“多神教”再到“一神教”;第二种是从原始社会的“自发宗教”到阶级社会的“人为宗教”;第三种是从“部落宗教”到“民族宗教”再到“世界宗教”。

(4)宗教的消亡。

宗教的消亡是事物本身矛盾运动的结果,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自然过程。

恩格斯指出:“当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的时候,现在还在宗教中反应出来的最后的异己力量才会消灭,因而宗教反映本身也就随着消灭。

原因很简单,这就是那时再没有什么可反映了。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也指出:“只有当实际日常生活的关系,在人们面前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极为明白而合理的关系的时候,现实世界的宗教反映才会消失,只有当社会生活过程即物质生产过程的形态作为自由结合的人的产物,处于人的有意识有计划的控制之下的时候,它才会把自己的神秘的面纱揭掉。

但是,这需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或一系列物质生存条件,而这些条件本身又是长期的、痛苦的发展史的自然产物。

”(5)宗教的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宗教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一方面,宗教是维护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本质上是历史上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利益的工具,但被压迫人民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也会利用宗教进行反抗斗争。

另一方面,马克思指出,宗教产生于颠倒的世界,因此是颠倒了的世界观,给人虚幻的幸福,宗教“是这个世界的总理论,是它的包罗万象的纲要,它的具有通俗形式的逻辑,它的唯灵论的荣誉问题,它的狂热,它的道德约束,它的庄严补充,它借以求得慰藉和辩护的总根据”,“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的苦难的抗议。

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正像它是无精神活力的制度的精神一样。

宗教是人民的鸦片”。

马克思主义对宗教的批判的目的是要“废除作为人们幻想的幸福的宗教,也就是要求实现人民的现实的幸福”。

(6)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待宗教的态度。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宗教将随着其历史条件的逐渐成熟而消亡;宗教问题是社会问题的一部分;宗教对于国家来说是私人的事情,实行政教分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宗教对于工人阶级政党来说,不是个人的私事,共产党员不能信仰宗教。

2.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同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我国宗教问题的理论方针政策,包括指出我国宗教存在长期性、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复杂性特征,强调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宗教关系是我国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涉及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关系之一,辩证看待宗教的社会作用,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构建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巩固和发展党同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

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这是我们党关于宗教工作理论的系统总结和重大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宗教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我国社会主义特别是初级阶段的宗教进行理论阐述,分析宗教在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的特征和作用,明确党和国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处理宗教问题的方针政策。

这一理论,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宗教的基本观点,总结和概括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关于宗教问题的重要论述,融会和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宗教问题的新思想新要求,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必须始终坚持贯彻。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科学理论,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结合我国宗教的发展变化和宗教工作的实际,不断丰富和发展。

宗教工作的本质是群众工作。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在政治上、经济上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都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基础,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我们要团结信教群众,敌对势力也在争夺信教群众,试图把其变为同党和政府对抗的力量。

因此,评价宗教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就是能不能把广大信教群众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

辩证看待我国宗教的社会作用。

只看到宗教的消极作用而看不到其积极作用,或者只看到宗教的积极作用而看不到其消极作用,都是片面的。

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宗教社会作用的两重性,最大限度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最大限度抑制宗教的消极作用,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

这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宗教发展的必由之路。

要求我国各宗教真正成为中国宗教,而不是“宗教在中国”。

要使我国各宗教在保持基本信仰、核心教义和礼仪制度的同时,对教义教规作出符合时代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文化的阐释,努力构建中国特色宗教思想体系。

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和教育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用中华优秀文化浸润我国宗教,推动我国宗教真正适应我国社会制度、社会道德和社会文化。

构建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

处理我国宗教关系必须牢牢把握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强化党的执政基础这个根本,坚持政教分离,宗教不得干预行政、司法、教育等国家职能的实施,政府依法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但不干涉宗教内部事务。

要尊重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保护正常宗教活动,鼓励宗教主动适应和服务社会。

坚持各宗教一律平等,促进宗教与社会、宗教与宗教、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信仰不同宗教群众和谐相处、实现宗教关系和谐。

同时,支持我国宗教在独立自主、相互尊重、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同国外宗教的交流互鉴,但不受国外势力干涉和支配。

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

要用法律规范政府管理宗教事务的行为,用法律调节涉及宗教的各种社会关系。

注意划清宗教与非宗教的界限,并非涉及宗教的都是宗教问题,不能把宗教问题泛化。

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宗教问题,是什么性质就按什么性质处理,无论是什么人、属于哪个民族、信仰什么宗教,只要触犯法律就要依法处理,决不允许有法外之地、法外之人、法外之教。

3.党的十九大对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4.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党和国家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对宗教工作作出研究和部署的重要会议。

已先后于1990年、2001年、2016年召开3次。

2016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全面提高新形势下宗教工作水平。

5.我国宗教的主要特征即宗教的长期性、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复杂性。

长期性,指出了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它的存在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在社会主义时期将会长期存在。

群众性,指出了中国有多种宗教并存,每种宗教都拥有相当多的信教群众,是一种群众性的存在。

民族性,主要是指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佛教、伊斯兰教在许多民族中有着广泛的信仰。

国际性,主要指宗教是一种国际现象,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国家没有宗教。

中国的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都是由外国传入的,与境外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宗教问题处理是否得当,往往会在国际上产生影响。

复杂性,说明了宗教本身是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社会体系,不仅是一种意识形态,还是一种社会实体,一种社会力量,一种十分复杂的社会现象。

6.宗教工作的地位和作用2016年4月召开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指出,宗教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处理好的重大问题,宗教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性,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关系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关系国家安全和祖国统一。

7.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是: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这四句话是一个有机整体,前三句是重大政策和原则,最后一句是根本方向和目的。

8.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就是说:每个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信教群众的信仰,但这并不是说就放弃在他们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放弃在他们中开展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教育的工作。

根据《宪法》和法律法规,对信教和不信教的群众,都要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都要加强法制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都要大力开展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特别是现代科学知识的工作。

要加强对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科学世界观(包括无神论)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努力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在做这些工作时,需要注意把握好政策,讲求方式方法,不能妨碍信教群众的信仰,不能伤害他们的宗教情感。

9.政教分离原则我国实行政教分离的原则,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不能干预行政、司法和教育等国家职能的实施。

不能以宗教信仰自由和政教分离为借口,放弃或摆脱政府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绝不允许宗教干预国家行政、干预司法、干预学校教育和社会公共教育,绝不允许强迫任何人特别是十八岁以下少年儿童入教、出家和到寺庙学经,绝不允许恢复已被废除的宗教封建特权和宗教压迫剥削制度,绝不允许利用宗教反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破坏国家统一和国内各民族之间的团结。

10.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不能信仰宗教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但不是说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就可以信仰宗教。

共产党员不同于普通公民,信仰的是马列主义,主张无神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曾明确指出:“共产党员要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者,严守党章规定,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绝不能在宗教中寻找自己的价值和信念。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规定:“党员不准搞封建迷信,不准信仰宗教,不准参与邪教,不准纵容和支持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暴力恐怖势力及其活动。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规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纲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

”共青团员在加入共青团时就已经作出信仰的选择,成为无神论者,因此,共青团员同样不得信仰宗教。

大学生中的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应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不信教、不传教。

11.如何对待共产党员信教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明确强调,党员要坚决执行不信仰宗教、不参加宗教活动的规定,在思想上同宗教信仰划清界限。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党的全部理论、思想和行动都是建立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基础之上,这就决定了共产党员不能赞同唯心主义、不能信仰宗教。

这一原则在不同历史时期都为我们党所强调,并明确写在党的重要文件中。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六十一条规定:“组织、利用宗教活动反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破坏民族团结的,对策划者、组织者和骨干分子,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对其他参加人员,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对不明真相被裹挟参加,经批评教育后确有悔改表现的,可以免予处分或者不予处分。

有其他违反党和国家宗教政策的行为,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第六十二条规定:“对信仰宗教的党员,应当加强思想教育,经党组织帮助教育仍没有转变的,应当劝其退党;劝而不退的,予以除名;参与利用宗教搞煽动活动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12.坚决抵御境外宗教渗透活动利用宗教进行渗透,是指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从事违反我国宪法法律和政策的活动,企图争夺群众、争夺思想阵地。

境外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渗透,不是宗教问题,而是政治问题。

当前,境外利用宗教进行渗透活动日益加剧,现实中无孔不入,呈现组织化、系统化、精细化趋势。

一些境外组织或者个人以投资办企业、合作办医院、兴办公益慈善事业等形式,或者通过旅游观光、文化交流、留学考察等合法渠道进入我国,暗中进行非法传教活动。

有的则在境外遥控指挥,在我国培植地下宗教势力和代理人,建立据点,发展教徒,打压、分化爱国宗教组织。

我国境内发生的一些暴力恐怖案件,与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蔓延相关。

近年来,境外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具有新的特点,比如互联网成为宗教渗透的重要手段,校园成为宗教渗透的突出领域,等等。

要始终坚持我国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支配这一宪法原则,以法律为武器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

要支持我国宗教独立自主办好教务,坚持中国化方向,夯实抵御渗透的基础。

要规范宗教对外交流活动,正常宗教交流以外的其他对外交流要与宗教相分离,不得包含宗教内容、附带宗教条件。

要规范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坚决防范网上非法传教、境外渗透和开展非法活动。

要保护境内外国人的宗教信仰自由,同时加强对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的管理,禁止外国人在我境内成立宗教组织、从事传教活动等。

13.高校如何抵御宗教渗透国际国内形势对做好抵御利用宗教渗透特别是宗教极端思想渗透工作敲响了警钟。

各级统战部门、教育工作部门和高校党委进一步抵御利用宗教渗透和防范校园传教工作的任务更加繁重。

要建立抵御宗教渗透的严密防线,牢牢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落实好《宪法》、《教育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坚决抵御宗教渗透。

要加强校内外制度建设,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进一步提高抵御利用宗教渗透和防范校园传教工作的能力。

严禁在校园传播宗教、发展信徒、设立宗教活动场所、举行宗教活动、建立宗教组织。

加强对高校讲座、论坛、学术交流、接受境外资助和个人资助等管理,加强校园网络监管,坚决阻断利用宗教对高校渗透和校园传教的渠道。

14.教徒家庭子女能不能入党、入团和参军?党的政策是,父母信教不等于子女也信教,一个人能否入党、入团、参军,要看本人表现。

教徒的子女只要坚信唯物主义、马列主义,符合入党入团条件,并且自愿申请加入党团组织的,应吸收他们,按照《兵役法》适龄青年入伍参军,不应因宗教信仰或家庭成员有人信教而受到歧视。

15.坚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宣传教育《宪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国家通过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通过在城乡不同范围的群众中制定和执行各种守则、公约,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

我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我们必须弘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的主旋律,尤其是对广大党员,共青团员和青少年更要进行科学世界观包括无神论的教育。

科学无神论的教育,并不仅仅限于单纯否定神灵的存在。

它的最主要的内容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认识宗教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还包括自然科学知识的普及,社会进化和人的生老病死、吉凶祸福的科学文化和社会科学知识的宣传。

要加强向干部群众和青少年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的教育,宣传唯物论和无神论,加强有关自然现象、社会进化和人的生老病死、吉凶祸福等科学文化知识的宣传教育。

在宣传教育中,不要违背宗教政策,不要把宗教与封建迷信混为一谈,不要在信教群众中挑起有神无神的争论。

要加强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的团结,把他们的意志和力量凝聚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来。

16.坚持宗教与教育相分离原则我国是政教分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不得利用宗教干预国家行政、司法、教育等国家职能的实施和婚姻等社会事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教育法》第八条规定:国家施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中发〔1982〕19号)指出:绝不允许宗教干预学校教育和社会公共教育。

《宗教事务条例》、《河南省宗教事务条例》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抵御利用宗教对学校进行渗透和防范校园传教,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大计,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必须严格按照上述法律法规要求,防范有关组织和个人对校园进行传教和开展宗教渗透活动。

坚持宗教与教育相分离,应严格做到: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学校进行宗教活动,严禁在校园传播宗教、发展信徒、设立宗教活动场所、举行宗教活动、建立宗教组织。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必须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能在宗教院校以外的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传教、举行宗教活动、成立宗教组织、设立宗教活动场所。

17.校园内不允许进行宗教活动严禁在国民教育各级各类学校传播宗教、发展信徒、设立宗教活动场所、举行宗教活动、建立宗教组织。

严禁宗教教职人员在国民教育各级各类学校讲授宗教课程、开设讲座。

严禁国民教育各级各类师生在学校中穿戴宗教服饰、佩戴宗教标志及穿戴、佩戴带有宗教极端色彩的服饰标志。

坚决阻止校外人士利用学校讲坛、课堂宣传宗教思想,教师不得利用工作之便进行宗教宣传或带领学生到宗教活动场所开展教学或实践活动。

在尊重学生民族风俗的前提下,明确反对、制止学生在校园内组织、参加涉及宗教的任何活动,教育引导学生把精力集中到学业学习上来。

18.防范利用互联网传教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宗教的传播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互联网宗教活动迅猛增加,“网上传教”“网上烧香”“网上礼拜”日益频繁,网上网下宗教问题相互影响,给宗教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2016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网络宗教事务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措施,为我们做好网络宗教事务管理提供了基本遵循。

要加强对网上宗教活动的监管力度,加强日常监控、排查,发现违法行为,及时依法予以处置。

建立完善协调机制和工作机制,强化监测工作队伍建设。

畅通信息收集、处理、反馈渠道,引入社会监督机制,建立公众举报平台,开通电话、电子邮件、信函等多种举报途径,发挥宗教界在信息甄别、监督举报中的积极作用。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的内容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宗教事务管理的相关规定。

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宪法和其他方面涉及宗教问题的法律,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等。

二是互联网方面的法律法规,比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管理办法》等。

涉及新闻信息、互联网出版等方面的,还应当符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网络出版服务管理规定》等的规定。

三是宗教方面的法规规章和政策,主要是《宗教事务条例》及其配套规章。

同时,国家制定的关于宗教事务管理的政策、规范性文件等,也是从事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必须遵守的。

19.邪教的本质及危害邪教是冒用宗教、气功或其他名义建立,神化首要分子,利用制造、散布迷信邪说等手段蛊惑、蒙骗他人,发展、控制成员,危害社会的非法组织。

世界上的邪教五花八门,名称各异,但它们却有着共同的特点:借用宗教的一些名词术语来编造歪理邪说,散布迷信思想;在宣传世界末日、制造恐怖气氛的基础上,神话教主,鼓吹只有忠诚于教主才能在世界末日来临时获得拯救或成神成仙,推行狂热的教主崇拜;对信教徒通过洗脑、恐吓、诱骗等手段实施严酷的精神控制;建立严密的组织并进行秘密的结社活动;不择手段疯狂敛取钱财等等。

这些特点决定了邪教的邪恶本质,使邪教成为地地道道的社会邪恶势力。

邪教的危害体现在:第一,反人类。

这是邪教本质的首要表现,集中体现在编造和散布“人类罪恶论”。

妄言人类自身具有不可饶恕的罪恶,人们必将经过“大灾大难”,甚至“地球爆炸”、“人类毁灭”,煽动只有加入邪教才能得到拯救。

鼓吹“人生宿命论”,以“人生灾难”、“人类劫难”摧垮人们的意志,主张人们放弃一切“执著心”,逃避现实,远离社会,听天由命。

一旦其歪理邪说不能自圆其说,预言破灭时,往往采取残害其成员生命的方式,制造人间悲剧。

第二,反科学。

现代科学以唯物主义认识论为基础,不承认任何超自然的神秘力量。

邪教反科学的本质,突出表现在他们宣扬神秘主义和“教主”的所谓的“神通”“法术”上。

如“法轮功”邪教“教主”李洪志吹嘘他可以“往来于宇宙各个不同的空间”,这些都是明显反科学的骗人鬼话。

第三,反社会。

突出表现为逃避现实社会,对抗现实社会,破坏现实社会。

邪教组织都把其小团体打造成一个封闭的社会,不准其成员与正常社会交往,将他们与正常社会隔绝起来。

一旦邪教组织的“诉求”得不到满足,就采取各种极端手段对抗社会,破坏社会秩序和安宁,与现实社会严重对立。

第四,反政府。

邪教的反政府本质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域,表现也不尽一致。

突出表现在竭力散布“政府无用论”和“法律无用论”。

宣扬政府面对自然灾害无能为力,鼓动人们只能依附邪教“教主”才能得救。

如“法轮功”“全能神”等邪教组织均公开煽动其成员与政府对抗,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20.如何区分邪教与宗教第一,看历史。

宗教有着悠久的历史,邪教则都是短期内冒出来的极端功利化的社会组织,往往会对社会进步产生极为严重的破坏作用。

第二,看对国家和人民的态度。

宗教有爱国利民的传统,号召信教群众热爱国家,拥护政府,提倡平等博爱、济世助人、同情弱者等。

邪教则对抗政府、危害社会、蒙骗坑害群众、教唆人们消极厌世、不事生产,具有明显的政治目的。

第三,看与信徒之间的关系。

宗教对信徒参加活动的时间和次数等均没有严格的要求,信与不信比较自由。

邪教则对教徒实施精神控制,教主与教徒之间绝对是服从与被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以这种关系维系邪教存在的组织基础和精神纽带,带有明显的强制性。

第四,看崇拜的对象。

宗教崇拜的是远离信徒的精神存在、是一种精神领域内的最高信仰。

邪教则崇拜一个活着的、具有强烈功利目的和政治目的的教主。

第五,看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

宗教有组织但其活动是公开的,是接受政府依法管理的,集体宗教活动一般在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内进行。

邪教则是秘密结社组织,活动隐蔽诡秘,行为偏激怪癖。

21.宗教与迷信的区别正确区分宗教和迷信,对于更好地理解和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极其重要的。

(1)迷信活动不是宗教活动宗教和迷信都是对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人间力量采取的超人间形式的反映,密切联系,但并不相同。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现象,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

宗教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稳定的宗教信仰、宗教感情和与此种信仰感情相适应的高级精致的宗教理论、教义教规,有相对稳定的宗教仪式、相对稳定的宗教组织和宗教制度。

迷信则是继承了原始宗教中的一些粗鄙内容,泛指对人或事物的盲目信仰和崇拜;目前特指我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招魂、圆梦、请神降仙、驱病赶鬼,以及巫婆神汉的妖言惑众、骗钱害人等,他们大多产生或流行于封建社会,并为剥削阶级所利用,因此也常称之为封建迷信。

(2)宗教本质上是一种世界观,迷信则是少数迷信职业者骗取钱财坑害百姓的手段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虽然是对社会存在的幻想的反映,但毕竟是人类对世界和人生的一种认识和把握,它所要回答的是世界和人生的一些基本问题,如世界从何而来,人从何而来,死后何往,等等。

它常常对超人间力量心怀崇拜和敬畏。

迷信并不是什么世界观,它并不关心这些形而上的问题,而是企图通过非现实的手段对超人间力量进行控制和驾驭。

迷信的对象可能是神仙鬼怪,也可能是山川树木。

迷信活动多出于功利或利己的目的,常成为迷信职业者诈骗钱财的手段,其结果必然给人带来直接的伤害。

(3)宗教与迷信的活动方式不同宗教一般都有比较严密的教会组织和宗教团体,各种宗教活动都按照一定的礼仪规范,在一定的宗教活动场所进行。

迷信活动总的来说是无组织的、散漫的个别活动,既没有共同一致的崇拜物,也没有既定的宗旨、规定或仪式,也没有共同的活动场所。

少数的迷信活动也有一些秘密团体和较为严密的组织,但只具有行会的性质。

(4)宗教活动是依法进行的宗教有依法成立的社会组织,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及宗教活动本身都是在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存在和活动的,正常的宗教活动是受法律保护的,而迷信活动则是一种违法活动。

22.宗教信仰与民族习俗的关系宗教信仰从本质上说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反映的是人们精神世界的问题,是人们的一种思想认识。

民族习俗属于某种社会群体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

二者虽有一定的联系,但不能把宗教信仰与民族习俗混为一谈。

特别是要正确区分带有宗教色彩的民族习俗和宗教信仰,绝不允许利用宗教干预群众生产生活。

23.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党的宗教政策教育各高校要对在校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党的宗教政策宣传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是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

精心组织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的新课程方案,强化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指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

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党的宗教政策的教育,渗透到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

二是把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之中。

广泛开展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避免学生因精神生活枯燥、文体活动缺乏而受到宗教的诱惑。

要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建设一批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网站,更加积极主动、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网上宣传,丰富学生的网上文化生活。

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学生会、研究生会的优势,注重依托班级、学生社团等组织形式,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入发展,用优秀文化和科学精神占领校园精神文化阵地。

地址:电话:Email: Copyright2014郑州职业技术学院版权所有制作维护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