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必然與偶然 - les voix - 痞客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這大概是我有生以來聽過最爛的#文化相對主義的回應方式了——而且,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 ... 文化多元不該停留在到國族的層次,那不切實際,也很危險。

lesvoix:For/Getting|Re/Membering 跳到主文 ElViajedemiVida 部落格全站分類:生活綜合 相簿 部落格 留言 名片 Jan24Wed201804:54 【文化的必然與偶然】 因緣際會,和一位中國學者(英國大學新聞系博士)剛好辯論起關於#MeToo在中國發酵的一些看法,但甚至都還進入不了問題的邊緣,我就無法回應了。

因為對方一來要我不要受限於西方的#政治正確的侷限(但我偏偏才是質疑政治正確在內涵,不能去脈絡化的那方,所以我很困惑);二來又要我留心文化及#語境差異(於是再加深我的困惑)。

不過,其實這些都不是讓我語塞的原因;真正令我離開對話的是:「gay不是西方概念。

古人讲短袖和龙阳之好的时候,gay这个词可能还沒造出来呢!中国人要#文化自信啊。

」 這大概是我有生以來聽過最爛的#文化相對主義的回應方式了——而且,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呀? 姑且不論「文化自信」的概念和邏輯上是否充滿瑕疵(比如儒/漢本位),但人家統治者的政治話術,你也不好意思嘴;不過這根本跟習大大講的文化自信無關啊! 可是我也不敢嗆他,畢竟對方在中國境內,我不確定他氣急敗壞下對#中華文化的政治話語恣意拼裝、誤用,會不會反而害到他。

不過,這倒是突然提醒了我,當前中國內部的政治正確,應該就當屬「文化自信」了。

因為我最近經常在各大公眾號裡讀到它(尤其#十九大之後)——甚至娛樂新聞、樂評、心靈雞湯文。

認真說起來,大家也不是用得很謹慎,似乎是邊用邊累積靈感或實證。

反正,只要能套用#四大古文明之一的中國典故(或甚至一句成語,也不管有沒有誤用),就算有自信了。

可是瑞凡,有自信的人,真的需要一直外、對內宣告自己有多自信嗎?這點真是啟我疑竇、匪夷所思啊! 然後我就突然想起了S.H.E.《中國話》那首歌 #中國地大物博財源廣進又人才擠擠 #帝國的政治正確不行但天朝的可以 #真的反反離散也很難重新認識中國 #文化自信始料未及變互聯網流行語 #明眼人講幹話會讓廣電總局不開心 在那之後,和幾個朋友認真地討論起文化自信和文化相對論的事。

自信與無知、相對與普世之間的問題都好解,還有朋友用了#文化鴕鳥心態來總結,但什麼是「文化」,我思索著。

文化多元不該停留在到國族的層次,那不切實際,也很危險。

文化也不能拿來證成受害者或傷害事件的「不存有」。

缺席,或許只是因為沒有得以附著的描述語和表達方式,但無法言說不等於不存在;然而,文化自信中的「文化」,莫非除去國族意識的主體外就一無所有了嗎? 文化是現象嗎?文化是生活方式或日常實踐嗎?人創造文化的初始,必然傳達任何意識嗎?文化創造之後,載體依舊是人嗎——又或者,其後被他人所詮釋、添加的意識?我追問。

那天讀到另一則很酷的新聞:美洲國家間人權法院(Inter-AmericanCourtofHumanRights)裁決「承認同性婚姻是國家的人權義務」。

乍看之下大為欣喜,因為法院這下子一口氣把#同性婚姻以外的其他法定伴侶制度,全都視為歧視。

事實上,眼下各個美洲國家似乎不大可能#毀家廢婚;在那裡,以家庭(而非個人)作為支持社會主義理想基石,以對抗大行其道的(新)自由主義,近年正在復辟。

那也讓我想到昨天在#苦勞網上讀到的《分而治之的鱷魚式慈悲:從勞基法修惡論身份平權政治的死穴》。

其批判,試圖破除婚家、勞動意識與#私有財之間的鏈接,以及以「核心家庭」作為幸福的唯一想像來源。

雖然相當基進,卻可能緩不濟急——接下來,這可能又會回到許多關於「革命v.改革」、「社會的組成」等古老論辯。

於是我想起《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同性二人婚姻自由案】,而下了這個評論:希望有一天能看到我們的政府首長跟哥斯大黎加的副總統一樣阿莎力,得到人權法的權威解釋及見解後,能勇於說出:adopting“initstotality”! 不過朋友隨即提醒我:「這對美洲原住民來說有點難解,他們可能沒有我們這麼緊密的婚姻概念,相對來說是存在比較寬鬆的多元家庭或部族概念。

這麼一來,反而失去一些彈性——比如美洲的社會現況,單親及隔代教養其實很常見,以核心家庭的概念去批判也不妥適。

」 於是我才恍然大悟,法院對家庭的詮釋其實仍是很天主教式的「現代社會」理解,至於美洲近來崛起一波「以家庭為核心」的社會主義運動,是否只及於核心家庭,則有待商榷,得要看背後是否為教會發起的。

朋友再補充:「雖然很多目前美洲原住民不多,甚至多半是混血,但仍然有留下原住民傳統遺緒。

而針對家庭這部分,有些原有家庭概念是原住民本來沒有的,例如原住民男人可能是被鼓勵自由冒險的,所以間接導致,單親或隔代教養的發生,或許我們覺得這樣的家庭有風險,或是教養功能上有問題,但是這樣可能真的很不公平。

」 這個觀點蠻很有趣的,因為當今對孩子教養的理解和衡量,的確主流還是以小家庭為基礎出發的設想,這麼一來,許多人權委員會的見解也可能陷入這個陷阱了。

但,這麼一來,不就也預設#美洲原住民族文化是鐵板一塊,無可撼動? 的確,這仍要去看當地的法律是如何運作的——承不承認習慣法?部族的社會規範是否遭受到現代主義的邊緣化? 另外,美洲原住民酷兒的真實生活狀況如何?若大多無法留在部族,那同性婚姻的糾正意義仍大;若大多能居住原地,那就又是主流與邊陲之間的問題了。

因此我仍然相信,無法言說不等於不存在,文化多元圖景中的#相對主義是能無限相對並切割下去的。

以此為前提,才能真正探討殖民與否的問題,包括文化、社經、法治意義上宰制與剝奪。

文章標籤 文化偶然 政治正確 語境差異 文化自信 文化相對主義 中國特色式帝國主義 美洲國家間人權法院 毀家廢婚 哥斯大黎加 原住民酷兒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JELPHPo-HanLee lesvoix:For/Getting|Re/Membering JELPHPo-HanLee發表在痞客邦留言(0)人氣() E-mail轉寄 全站分類:政論人文個人分類:*reflexivity此分類上一篇:【三論。

我愛故我(不)在】 此分類下一篇:【受害/加害。

強暴/溫柔。

同意/反抗】 上一篇:【幸好沒如果】 下一篇:【良善之地與小奸小惡】 歷史上的今天 2016:【誰的人權。

誰的霸權】 2009:【逆鱗】 2006:【Superwoman】 ▲top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 NewPosts Collections Collections 2022八月(2) 2022七月(1) 2022五月(1) 2022三月(1) 2022二月(2) 2021十一月(1) 2021八月(2) 2021六月(4) 2021五月(1) 2021四月(2) 2021二月(1) 2020九月(2) 2020七月(3) 2020六月(2) 2020五月(1) 2020四月(3) 2020三月(2) 2020二月(2) 2020一月(1) 2019十二月(2) 2019十一月(2) 2019十月(6) 2019九月(6) 2019八月(2) 2019七月(2) 2019六月(1) 2019五月(3) 2019四月(3) 2019三月(1) 2019二月(2) 2019一月(2) 2018十二月(5) 2018十一月(2) 2018十月(4) 2018九月(3) 2018八月(2) 2018七月(3) 2018六月(2) 2018五月(3) 2018四月(3) 2018三月(4) 2018二月(6) 2018一月(9) 2017十二月(4) 2017十一月(3) 2017十月(3) 2017九月(5) 2017八月(6) 2017七月(6) 2017六月(9) 2017五月(8) 2017四月(6) 2017三月(5) 2017二月(5) 2017一月(7) 2016十二月(9) 2016十一月(10) 2016十月(7) 2016九月(8) 2016八月(4) 2016七月(8) 2016六月(3) 2016五月(6) 2016四月(3) 2016三月(8) 2016二月(4) 2016一月(8) 2015十二月(15) 2015十一月(12) 2015十月(20) 2015九月(7) 2015八月(9) 2015七月(5) 2015六月(3) 2015五月(4) 2015四月(2) 2015三月(4) 2015二月(2) 2015一月(2) 2014十二月(2) 2014十一月(5) 2014十月(5) 2014九月(2) 2014八月(1) 2014七月(4) 2014六月(7) 2014五月(4) 2014四月(9) 2014三月(3) 2014二月(3) 2013十二月(3) 2013十一月(15) 2013十月(3) 2013九月(5) 2013八月(3) 2013七月(3) 2013六月(3) 2013五月(4) 2013四月(3) 2013三月(2) 2013二月(2) 2013一月(3) 2012十二月(5) 2012十一月(3) 2012十月(4) 2012九月(6) 2012八月(6) 2012七月(4) 2012六月(7) 2012五月(5) 2012四月(6) 2012三月(7) 2012二月(3) 2012一月(3) 2011十二月(4) 2011十一月(2) 2011十月(6) 2011九月(4) 2011八月(5) 2011七月(6) 2011六月(6) 2011五月(6) 2011四月(7) 2011三月(9) 2011二月(7) 2011一月(8) 2010十二月(6) 2010十一月(5) 2010十月(5) 2010九月(10) 2010八月(9) 2010七月(7) 2010六月(8) 2010五月(11) 2010四月(8) 2010三月(8) 2010二月(7) 2010一月(8) 2009十二月(7) 2009十一月(7) 2009十月(8) 2009九月(10) 2009八月(10) 2009七月(14) 2009六月(9) 2009五月(10) 2009四月(11) 2009三月(11) 2009二月(7) 2009一月(12) 2008十二月(14) 2008十一月(12) 2008十月(12) 2008九月(12) 2008八月(13) 2008七月(15) 2008六月(15) 2008五月(19) 2008四月(14) 2008三月(15) 2008二月(15) 2008一月(14) 2007十二月(12) 2007十一月(11) 2007十月(15) 2007九月(11) 2007八月(16) 2007七月(16) 2007六月(10) 2007五月(17) 2007四月(14) 2007三月(10) 2007二月(9) 2007一月(7) 2006十二月(9) 2006十一月(12) 2006十月(9) 2006九月(5) 2006八月(8) 2006七月(13) 2006六月(8) 2006五月(14) 2006四月(15) 2006三月(18) 2006二月(9) 2006一月(18) 2005十二月(8) 2005十一月(10) 2005十月(9) 2005九月(18) 2005八月(16) 2005七月(15) 2005六月(19) 2005五月(9) 2005四月(7) 2005三月(4) 2005二月(6) 2005一月(5) 2004十二月(3) 2004十月(3) 2004九月(4) 2004八月(9) 2004七月(8) 2004六月(3) 2004五月(6) 2004四月(10) 2004三月(5) 2004二月(18) 2004一月(2) 所有文章列表 Search Feedbacks Subscriptions Categories *temporality(205)*imaginary(183)*reflexivity(212)*chronicity(210)*criticality(265)*personality(183)*affectivity(168) Visits 本日人氣: 累積人氣: Passerby QRCode 回到頁首 回到主文 免費註冊 客服中心 痞客邦首頁 ©2003-2022PIXNET 關閉視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