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之璽_百度百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華民國之璽是“中華民國”國祚象徵之一。

“中華民國之璽”是在南京國民政府完成北伐、統一全國後製成,於中華民國十八年“國慶日”(即十月十日)啓用。

反饋 分享 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https://baike.baidu.hk/item/中華民國之璽/10581124 複製 複製成功 中華民國之璽 編輯 鎖定 中華民國之璽是“中華民國”國祚象徵之一。

“中華民國之璽”是在南京國民政府完成北伐、統一全國後製成,於中華民國十八年“國慶日”(即十月十日)啓用。

中文名 中華民國之璽 外文名 SealoftheRepublicofChina [1]  地    位 中華民國國祚象徵之一 啓    用 中華民國十八年國慶日 啓用時間 中華民國十八年10月10日 目錄 1 簡介 2 誕生背景 3 用途 中華民國之璽簡介 編輯 中華民國之璽(3張) 中華民國之璽是“中華民國”象徵之一。

“中華民國”國璽有二,刻印之文字分別為“中華民國之璽”與“榮典之璽”。

此二國璽分別於民國十八年十月十日與民國二十年七月一日啓用。

“中華民國之璽”是在中華國民政府完成北伐戰爭、統一全中國後製成,於中華民國十八年十月十日啓用。

中華民國之璽誕生背景 編輯 1928年8月,國民黨二屆五中全會選舉蔣中正為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主席兼陸海空軍總司令。

11月2日,國民政府國務會議議決:“制玉質國璽,文曰‘中華民國之璽”。

後來又規定了國璽的尺寸,形狀。

由於一時缺乏荊山之玉,只好留待日後。

陳濟棠派人去緬甸,尋到了一塊上好的青翠玉石;以9500元大洋的高價將其購回。

並託國民政府文官長古應芬帶到南京。

經玉石專家鑑定,是塊稀世珍寶,決定以此製成國璽,遂將這塊緬甸玉石交給印鑄局局長周仲良,讓其負責刻璽工程。

周仲良專門組織了一套人馬,自己親自督制。

技正施震華(別號子肩),擔負設計繪圖,唐源鄴(別號醉石)、劉雲逵(別號心僧)任監工助理,技正王褆負責監工並篆文,玉匠陳世科、陳燮之父子擔負篆刻工作。

王褆書寫了“中華民國之璽”幾個篆字。

刻璽工程從1929年7月1日開始,到10月9日國慶前一日琢刻完竣,成為向雙十節獻的一份大禮。

1929年10月10日,為中華民國國慶日,國民政府明令:於國慶日啓用國璽。

中華民國之璽用途 編輯 “中華民國之璽”質地為翠玉,重3.2公斤,璽身高4.3釐米,連璽鈕部分全高為10釐米,璽面為13.3釐米見方。

璽鈕上刻有青天白日國徽,並繫有寶藍色絲穗。

“中華民國之璽”為代表“中華民國”之印信。

蓋用於國書、批准書、接受書、全權證書、領事證書、領事委任文憑等文件。

參考資料 1.    中華民國之璽  .百度翻譯[引用日期2022-01-31] 圖集 中華民國之璽的概述圖(1張) 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次 編輯次數:14次歷史版本 最近更新: 与是非1 (2022-05-22) 1 簡介 2 誕生背景 3 用途 百科協議    隱私協議    意見反饋 Beta 進入詞條 清除歷史記錄關閉 編輯 反饋 登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