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Li在除國語羅馬字外的國語拼音裡,均為「李」字的標準譯音,但由於Lee的拼法也是常見的英語姓氏,故漢語的李姓習慣上經常譯為Lee(名字中的李則仍譯為Li)。
另外,英语姓氏 ...
李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关于英文姓氏,请见「李(英文姓氏)」。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9年12月14日)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来源搜索:"李姓"—网页、新闻、书籍、学术、图像),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判定指引)。
此條目可能包含原创研究或未查证内容。
(2021年10月28日)请协助補充参考资料以改善这篇条目。
详细情况请参见讨论页。
姓氏
李
《百家姓》第4位
1: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2:
冯陈褚卫蒋沈韩杨
郡望
隴西郡、赵郡、渤海郡等
各地寫法
白話字
Lí
越南國語字
Lý
韩国標準語
이(리)
朝鲜文化語
리
读音/拉丁转写
汉语拼音
Lǐ
注音符號
ㄌㄧˇ
南京官話
Li3
威妥瑪拼音
國語:LeeLi臺語:Lí客語:Li31Li24Li53
港府粤拼
LeeLi
澳門粵拼
Lei
文觀部式
Lee
馬-賴轉寫
Lee
新加坡
Lee
马来西亚
Lee
泰国
Sae-Lee
闽南语白话字
Lí
闽东语罗马字
Lī
李姓是漢字姓氏之一,在中國《百家姓》中排第4位。
按人口計算是亞洲最多的姓氏之一[1][2][3][4]。
於中國大陆李姓是第二大姓(根据2019年1月中国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对2018年底全国户籍人口的最新统计);其中四川、重庆、湖北、湖南、云南等5个省区中李姓是当地第一大姓氏,於香港李姓是第二大氏;於臺灣李姓是第五大氏;於韓國李姓是第二大氏。
李姓为了区别其他同音姓,常说“十八子李”,“木子李”。
李姓是全球華人十大姓之一。
[5]在朝鲜和越南,李姓也是常见姓氏。
其中在韩国,李姓为第二大姓。
2016年最新姓氏人口数目的排名,由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统计,李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7.94%,约9530万排名第一。
河南省是中国李氏的第一大省。
古陇西,即今甘肃临洮,为李氏重要发源地。
唐朝是李氏的鼎盛時期,有「天下李」之稱。
在臺灣,李姓為第五大姓氏[6],分佈較多之縣市為宜蘭縣、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雲林縣、嘉義市、臺南市、高雄市等。
李姓有多種常見的英文譯音。
在台灣常見Lee與Li兩種拼法,在香港李姓的英文譯音分別有Lee、Li及Lay三個,而在澳門則有Lee、Li及Lei等,現代中國大陸則統一依漢語拼音譯做Li。
Lii為國語羅馬字,Lay為粵語拼音,而Lei則為葡萄牙語譯音。
Li在除國語羅馬字外的國語拼音裡,均為「李」字的標準譯音,但由於Lee的拼法也是常見的英語姓氏,故漢語的李姓習慣上經常譯為Lee(名字中的李則仍譯為Li)。
另外,英语姓氏“Leigh”也翻译作“李”。
在大韓民國國內,李姓譯作Lee。
李氏家族最有名的代表就是首爾景福宮李氏王族,外國人稱呼李氏朝鮮。
在其它亞洲國家及歐美國家存在非華人傳統姓氏之漢語拼音恰恰剛好的「Lee」的流傳於歐洲範圍內多年的歐洲姓氏。
只是剛好發音跟中國傳統漢姓的「Li」發音相同符合。
故大部分歐洲裔或外族歸化中文語系國家時的國籍掛上「李」這個漢字。
目录
1中國的李姓
1.1来源
1.1.1嬴姓说
1.1.2理氏说
1.1.3老姓说
1.1.4其他說法
2迁徙和分布演变
2.1先秦到唐朝
2.2宋朝
2.3明朝
2.4当代
2.5血型特征
3郡望和堂号
3.1李氏政权
4朝鮮李姓
4.1分佈
4.2本貫
5越南李姓
6参考文献
7延伸阅读
8参见
9外部連結
中國的李姓[编辑]
此章節沒有提供參考來源,內容可能無法查證。
(2019年9月1日)
来源[编辑]
李杨戬
嬴姓说[编辑]
源于嬴姓,或出自皋陶之后颛顼帝高阳氏的后裔理征,或出自周朝道家创始人老子李耳,属于以官职名为氏。
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
理氏说[编辑]
史籍记载,周朝以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
依此論點,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商朝末年,皋陶后裔有个叫理征的人,出于一片忠心,直爽地指出纣王的错误,劝他改正,结果因此惹恼了纣王而被杀害。
理征的妻子契和氏听到消息后,便带着年幼的儿子利贞外出逃难。
契和氏本想逃回娘家陈国(今河南淮阳),又怕连累娘家人,于是便往豫西方向逃。
当走到今河南西部伊河流域的伊侯之墟时,母子二人饥饿难忍,疲惫不堪。
这一带荒无人烟,食物難尋,但契和氏发现附近的树上结有一些“木子”,于是便采下来吃。
母子二人因此靠吃野果保全了性命。
他们之後在离淮阳不太远的苦县(今河南鹿邑东部)安家落户。
为了感激“木子”的保命之功,同时也为了躲避纣王的追缉,加上理、李同音通用的缘故,自利贞开始改理氏为李氏。
老姓说[编辑]
依高亨等人的说法,李姓不是由「理姓」演化而来,而是源于老姓。
这种说法主要源于對老子姓氏的考证,认为老子不姓李而姓老,李姓源于老姓。
古文字学家唐兰认为,老子姓李名耳的说法不确实:“据当时人普通的称谓,老聃的老字是他的氏族的名称,因为当时称子的,像孔子、有子、曾子、阳子、墨子、孟子、庄子、惠子以及其余都是氏族下面加子字的”,“老聃在古书中丝毫没有姓李的痕迹。
”(唐兰:《老聃的姓名和时代考》,《古史辨》第四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82年)。
唐兰明确地说明:老子并不姓李,而是姓老。
郭沫若、马叙伦、陈独秀等人同意唐兰之说。
高亨从音韵学的角度引证甚详,对此说有进一步的考证。
高亨在《老子正诂·前记》中说:老、李一声之转,老子原姓老,后以音同变为李,非有二也。
他列出四条证据:
先秦旧籍如《庄子》、《荀子》等,对孔、墨等人皆举其姓,称“孔子”、“墨子”,独于老子则称“老聃”而不称“李聃”;称“老子”,而不称“李子”,所以“明见老子原姓老矣。
”
“古有老姓而无李姓”。
《风俗通义》:“老氏,颛顼子老童之后。
”春秋时代无李姓。
《史记·循吏列传》的李离,係《左传》士离之误,不作李。
《战国策》中始有李悝、李牧,李姓起源甚晚。
古人姓氏多无本字,常假借同音字。
老姓变为李姓,也是同音假借。
“古韵‘老’属幽部,‘李’属之部,二部音近,古或不分”。
高亨从《老子》一书中引大量语句,证幽部、之部音韵通谐。
最后,他说:“老、李二字其声皆属来纽(即声母为L),其韵又属一部,然则其音相同甚明,惟其音同,故由老而变為李。
”
其他說法[编辑]
胡族改姓。
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以漢化之。
鲜卑有复姓叱李氏,孝文汉化后,改为汉字姓李氏,是为洛阳李氏。
又如党项李元昊原是拓跋氏。
金時富察氏別姓為李氏。
阿史那思摩曾被賜姓李。
出自他姓改李氏。
李世绩原姓徐,李继迁原姓拓跋,都被賜唐国姓以改李氏。
迁徙和分布演变[编辑]
先秦到唐朝[编辑]
先秦时期,李姓的活动由河南开始,到战国末,其活动地域已扩大到山西、河北、陕西、四川、湖北等地。
秦汉时期是李姓向各地迁移的重要阶段。
秦始皇平定南越和西瓯时,李姓始入两广地区。
李耳的后裔入甘肃,发展为陇西李姓的望族,居河北的成为赵郡李姓名家。
东达山东,东南抵赣浙苏,南面南海及北部湾。
唐朝是李姓的鼎盛时期,陇西李氏王朝传19帝,历时289年,李姓贵为国姓,各地都有李氏的皇亲国戚,李姓人口迅速膨胀,成为国中第一大姓。
唐朝初李姓开始大批进入福建和海南。
明朝时进入台湾。
宋朝[编辑]
宋朝时期,李姓大约有56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7.2%,排在王姓之后,为宋朝第二大姓。
李姓第一大省是河北,约占全国李姓人口的11.6%。
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北、四川、河南、山东,这四省李姓大约占全国李姓人口的44%;其次分布于陕西,江西,山西,湖南等地。
全国形成了围绕中原地区的新月形李姓聚集地带。
这个地方由冀豫鲁、晋陕、川湘赣三大李姓聚集中心组成。
明朝[编辑]
明朝时期,李姓大约有51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5.5%,仅排王、张之后,为明朝第三大姓。
宋元明时期,李姓人口不但没有增长,反而减少,600年中李姓人口减少了10%。
这与北方地区长期战乱尤其是元朝的野蛮统治有密切关系。
遭受战乱和屠杀的群体首先是大姓汉族人群,李姓是北方地区的大姓,自然受到最惨重的损失。
明朝时期,江西为李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李姓人口的13.3%。
在全国的分布主要聚集于江西、山西、山东三地,这三省李姓大约占全国李姓人口的32.7%;其次分布于浙江、江苏、河北、福建、河南等地。
宋元明期间,李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除了人口急剧减少以外,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迁移。
全国重新形成了东南的赣苏浙闽、华北的晋冀豫鲁两大块李姓人口聚集地区。
当代[编辑]
当代李姓人口已达9340多万,为全国第二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7%。
从明朝至今600年中,李姓人口由510万激增到近9340万,增长18倍之多。
李姓人口的增加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
主要分布于河南、山东、河北、四川,这四省李姓大约占全国李姓人口的32.4%;其次分布于广东、湖南、安徽、湖北、云南、辽宁、江苏、广西、黑龙江、山西、陕西十一省区,占李姓总人口的44.6%。
河南为李姓第一大省,大约占李姓总人口的10.4%。
全国形成了中原、华北、云川、东北四大块李姓高密度聚居区。
血型特征[编辑]
李姓人群的血型分布:O型血占32.2%,A型血占28%,B型血占30.4%,AB型血占9.4%[7]。
郡望和堂号[编辑]
李姓郡望,以陇西李氏最为知名。
唐《姓氏谱》载“李氏凡十三望,以陇西为第一。
”但唐朝之前,隴西李氏並非顯望,實際上以趙郡李氏為首
西山前李氏家廟
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
柳城李氏
略阳李氏
鸡田李氏
武威李氏
代北李氏
高丽李氏
范阳李氏
渤海李氏
西域李氏
河南李氏
京兆李氏
兌山李氏
新莊李氏
堂号:陇西堂燕樓堂赵郡堂渤海堂京兆堂河南堂范陽堂高麗堂。
李氏政权[编辑]
李氏先后建立的中國地區的政权有:
成汉五胡氐族
西凉十六國
唐朝
后唐(本朱邪氏)五代沙陀
南唐十國
西夏(本拓跋氏)黨項
大顺
其他国家政权
越南前李朝
越南李朝
李氏朝鲜
朝鮮李姓[编辑]
此章節沒有提供參考來源,內容可能無法查證。
(2019年9月1日)
Lee諺文이(리)汉字李文观部式I(Ri)马-赖式I(Ri)括號內為朝鮮(北韓)寫法
韓國主要姓氏分佈 金姓 李姓 朴姓 崔姓 鄭姓
李(리/이)是朝鲜半岛(今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与大韓民國)最常見的姓氏之一,分屬很多不同的本貫。
北韓的李姓寫法為리。
朝鮮半島的李姓源於漢族李姓,其漢字表記亦與中文李姓相同,英語譯作Lee。
在南韓,李姓因头音法则讀音有如英文中的E(IPA:[iː]),故此偶而有Yi的羅馬化寫法;在朝鲜,其讀音近似Lee(IPA:[liː])。
分佈[编辑]
據2000年大韓民國政府統計,全國李氏人口最少679萬人,为韩国各姓氏中第二位,仅次于金姓。
全球朝鮮族人口15%是李姓。
本貫[编辑]
慶州李氏︰경주이씨
固城李氏︰고성이씨
公州李氏︰공주이씨
光山李氏︰광산이씨
廣州李氏︰광주이씨
陇西李氏︰농서이씨
丹阳李氏︰단양이씨
大兴李氏︰대흥이씨
德水李氏︰덕수이씨
碧珍李氏︰벽진이씨
扶安李氏︰부안이씨
尚州李氏︰상주이씨
西林李氏︰서림이씨
星山李氏︰성산이씨
星州李氏︰성주이씨
遂安李氏︰수안이씨
新平李氏︰신평이씨
牙山李氏︰아산이씨
安南李氏︰안남이씨
安山李氏︰안산이씨
安城李氏︰안성이씨
安岳李氏︰안악이씨
阳山李氏︰양산이씨
阳城李氏︰양성이씨
延安李氏︰연안이씨
宁川李氏︰영천이씨
永川李氏︰영천이씨
龙仁李氏︰용인이씨
龙川李氏︰용천이씨
羽溪李氏︰우계이씨
牛峰李氏︰우봉이씨
蔚山李氏︰울산이씨
原州李氏︰원주이씨
阴竹李氏︰음죽이씨
益山李氏︰익산이씨
仁川李氏︰인천이씨
林川李氏︰임천이씨
载宁李氏︰재령이씨
全州李氏︰전주이씨
全义李氏︰전의이씨
旌善李氏︰정선이씨
贞州李氏︰정주이씨
真城李氏︰진성이씨
泰安李氏︰태안이씨
太原李氏︰태원이씨
平山李氏︰평산이씨
平昌李氏︰평창이씨
河滨李氏︰하빈이씨
陜川李氏︰합천이씨
海南李氏︰해남이씨
清州李氏︰청주이씨
青海李氏︰청해이씨
咸平李氏︰함평이씨
花山李氏︰화산이씨
归化李氏︰귀화이씨,指近现代由中国移居归化韩国籍的华侨之中的李氏。
越南李姓[编辑]
主条目:李姓(越南)
参考文献[编辑]
^《中国姓氏·三百大姓——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主编袁义达、副主编邱家儒,著者袁义达、邱家儒、张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ISBN9787561754429
^《中国姓氏·三百大姓》(上)[永久失效連結],袁义达主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ISBN9787561754412
^《中国姓氏·三百大姓》(中)[永久失效連結],袁义达主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ISBN9787561754429
^《中国姓氏·三百大姓》(下)[永久失效連結],袁义达主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ISBN9787561756676
^根據1977年中國史學家李棟明,在《東方雜志》發表的一篇有關「姓」的論文上指出。
^陳林黃張李分列台灣五大姓-香港文匯報.paper.wenweipo.com.[2014-08-13].(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31).
^袁义达,邱家儒主编.中国四百大姓(上).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3.ISBN 9787210054610.
延伸阅读[编辑]
[在维基数据编辑]
《百家姓》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典·李姓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圖書集成》
参见[编辑]
汉字文化圈主题
历史主题
人物主题
百家姓
李姓(越南)
李姓(韓國)
李(英文姓氏)
外部連結[编辑]
百家姓.维基文库(中文).
(简体中文)李氏網(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简体中文)李氏族譜網
(繁體中文)財團法人台灣李氏宗祠(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简体中文)中國姓氏排行(2007年4月24日)(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简体中文)中國姓氏排行(2006年11月)
查论编臺灣前一百大姓氏01~025位
陳
林
黃
張
李
王
吳
劉
蔡
楊
許
鄭
謝
洪
郭
邱
曾
廖
賴
徐
周
葉
蘇
莊
呂
26~050位
江
何
蕭
羅
高
潘
簡
朱
鍾
游
彭
詹
胡
施
沈
余
盧
梁
趙
顏
柯
翁
魏
孫
戴
51~075位
范
方
宋
鄧
杜
傅
侯
曹
薛
丁
卓
阮
馬
董
温
唐
藍
石
蔣
古
紀
姚
連
馮
歐
76~100位
程
湯
黄
田
康
姜
白
汪
鄒
尤
巫
钟
黎
涂
龔
嚴
韓
袁
金
童
陸
夏
柳
凃
邵
2018年6月30日中華民國內政部全國姓名統計分析,黃/黄、溫/温、锺/钟分別統計
查论编中国大陆前一百大姓氏1~25位王李张刘陈杨黄赵吴周徐孙马朱胡郭何林罗高郑梁谢宋唐26~50位许韩邓冯曹彭曾萧田董潘袁蔡蒋余于杜叶程魏苏吕丁任卢51~75位姚沈钟姜崔谭陸范汪廖石金韋贾夏傅方邹熊白孟秦邱侯江76~100位尹薛闫段雷龙黎史陶贺毛郝顾龚邵万覃武钱戴严莫孔向常出自2021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年全国姓名报告,萧与肖、戴与代、阎与闫、邱与丘、傅与付等分别统计。
另見:中國姓氏排名
查论编韓國前一百大姓氏1~25位金李朴崔鄭姜趙尹張林韓吳徐申權黃安宋全洪柳高文梁孫26~50位裵曺白許劉南沈盧丁河郭成車朱禹具辛任田閔俞柳羅陳池51~75位嚴蔡元千方孔康玄咸卞廉楊邊呂秋魯都蘇慎石宣薛馬吉周76~100位延房魏表明奇潘羅王琴玉陸印孟諸牟蔣南宮卓鞠余秦魚殷片來自韓國國家統計門戶網站發表的2015年姓氏、本貫人口統計[1],其中讀法不同的同字姓氏(柳21位為유/47位為류,羅48位為나/83位為라)分開排列。
另見:韓國姓氏人口排名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李姓&oldid=72792727”
分类:李姓漢姓中國姓氏越南姓氏朝鮮語姓氏世界之最道教隐藏分类:自2018年3月带有失效链接的条目条目有永久失效的外部链接自2018年1月带有失效链接的条目使用ISBN魔术链接的页面自2019年12月需补充来源的条目拒绝当选首页新条目推荐栏目的条目自2021年10月可能带有原创研究的条目含有多个问题的条目含有閩南語的條目含有越南語的條目含有朝鮮語的條目含有漢語拼音的條目自2019年9月需补充来源的条目使用小型訊息框的頁面含有韓語諺文的條目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没有登录讨论贡献创建账号登录
命名空间
条目讨论
不转换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阅读编辑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分类索引特色内容新闻动态最近更改随机条目资助维基百科
帮助
帮助维基社群方针与指引互助客栈知识问答字词转换IRC即时聊天联络我们关于维基百科
工具
链入页面相关更改上传文件特殊页面固定链接页面信息引用本页维基数据项目
打印/导出
下载为PDF打印页面
其他语言
Mìng-dĕ̤ng-ngṳ̄Englishفارسی贛語BahasaIndonesia日本語NederlandsNorskbokmålไทยTiếngViệtBân-lâm-gú粵語
编辑链接
延伸文章資訊
- 1李姓生活- 美食 咖啡 登山 缺一不可百岳9%進度緩慢進步中 ...
- 2李姓_百度百科
即認為李姓起源於圖騰崇拜, 以李樹為圖騰。 李氏因大理之官而得姓為理, 後因理徵避難以木子為食而姓李。因其所 ...
- 3李姓-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Wikipedia
Li在除國語羅馬字外的國語拼音裡,均為「李」字的標準譯音,但由於Lee的拼法也是常見的英語姓氏,故漢語的李姓習慣上經常譯為Lee(名字中的李則仍譯為Li)。另外,英語姓氏 ...
- 4李氏族譜 - 中華佛學研究所
據《姓氏考略》,“理、李古字通”。李姓先為理氏,商朝末年因避難逃至豫西,後到豫東鹿邑縣定居。利貞母子為了感激 ...
- 5赤馬李姓 - 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李姓開基始祖李公,因社中族人多已遷台,開基祖牌不知安置何家,故始祖名諱、原籍皆不詳,亦不知何時徙澎。 明治時期《西嶼庄緝馬灣戶口調查簿》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