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與中國大陸:兩岸關係的跌宕歷史- BBC News 中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兩岸對峙的核心是,中國政府將台灣視為其主權下的一個省級行政區,終將回歸成為中國的一部分。

很多台灣人並不贊同這一點。

他們覺得,無論是否有正式 ... 台灣與中國大陸:兩岸關係的跌宕歷史2021年4月16日圖像來源,GettyImages近幾個月來,中國在台灣島附近的軍事活動升溫,無論是虛張聲勢還是實實在在的入侵威脅,都引發了國際關注。

兩岸對峙的核心是,中國政府將台灣視為其主權下的一個省級行政區,終將回歸成為中國的一部分。

很多台灣人並不贊同這一點。

他們覺得,無論是否有正式宣佈獨立,自己實際上已經是另外一個國家。

兩岸緊張關係的由來回溯最初,台灣島上已知的最早原住民是南島語族部落,他們被認為是來自現代的中國南部。

台灣島最早出現在中文的檔案裏是在公元239年,當時古代中國派出遠征隊伍探索這個地方——北京如今正是用這一事實來作為領土主張的依據。

之後台灣短暫地經歷了一段由荷蘭人殖民統治的時期(1624—1661年),然後,台灣在1683至1895年間由清朝政府統治。

從17世紀起,中國大陸開始有大量移民移居台灣,他們常常是為了逃避動亂或者艱苦的環境。

當中大多數是來自福建省的「福佬」(或稱「河洛」)或者是來自廣東的客家人。

這兩大宗族的移民,如今佔據了台灣島居民當中的最大血統比例。

1895年,日本在第一次中日戰爭(中國稱甲午戰爭)中取勝,清政府不得不將台灣割讓給日本。

二戰後,日本投降,並將這一地區的控制權交還給中國。

當時的中華民國是戰勝國之一,在英美盟友的認可之下開始對台灣進行管治。

但是之後幾年,中國內戰爆發,當時民國領袖蔣介石的軍隊不敵由毛澤東指揮的共產黨軍隊。

圖像來源,CentralPress圖像加註文字,曾經統治中國的蔣介石在內戰戰敗後,與追隨者一同撤至台灣。

蔣介石與國民黨政府的剩餘勢力在1949年撤至台灣。

這一群被稱作「外省人」的戰後大陸移民當時有150萬人,在台灣政壇佔據統治地位多年——雖然他們實際上只佔台灣總人口的14%。

之後,蔣介石的兒子蔣經國,繼承的實際上是一個獨裁政權,而他面對著本土民眾對獨裁統治的不滿,以及越來越強大的民主運動呼聲,開始允許逐步走向民主化。

最終在2000年,台灣選出了第一個非國民黨的總統陳水扁。

當代的新對峙中國大陸與台灣之間的關係在1980年代開始改善。

中國大陸提出了所謂的「一國兩制」方針,稱台灣如果接受兩岸統一,將被給予高度自治。

這個制度在香港率先實施,被用作一個範例,來試圖令台灣民眾接受與大陸的統一。

台灣拒絶這一方案,但是卻放寬了前往大陸的旅遊和投資。

1991年,台灣宣佈廢止內戰時期制訂的《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回歸正常憲制體制,不再延續國共內戰狀態時的制度,相當於正式宣告與中國大陸的戰爭狀態結束。

兩岸之間亦開始開始了有限度的非官方代表接觸,不過北京仍然堅持中華民國政府不具合法性,因此不會進行政府之間的正式會面。

圖像來源,AFP圖像加註文字,陳水扁是台灣獨立的支持者。

2000年,當台灣人選舉陳水扁為總統時,北京警惕了起來。

陳水扁是公開支持「台獨」的。

2004年,陳水扁當選連任。

一年後,中國大陸通過了名為《反分裂國家法》的法令,聲稱台灣若試圖從中國「分裂」出去,中國有權以「非和平手段」對待台灣。

陳水扁的繼任者馬英九在2008年上台,之後他尋求通過經濟協議改善與中國大陸之間的關係。

八年後的2016年,台灣現任總統蔡英文當選上台。

她領導的民進黨傾向於最終讓台灣正式獨立。

圖像來源,Reuters圖像加註文字,在蔡英文上台後,兩岸關係再次變得緊張。

2016年,唐納德·特朗普(DonaldTrump)贏得美國大選之後,蔡英文與他通了電話——這違背了美國在1979年與台灣正式斷交時制定的政策。

雖然沒有正式的外交關係,但是美國有一項協議,向台灣提供防禦性武器,並且也強調,中國任何形式的攻擊都是引發「強烈的擔憂」。

整個2018年,中國對國際公司加強施壓,迫使它們在官方網站上將台灣列為中國的一部分,如果不遵守的話,就將阻止它們在華營業。

蔡英文2020年當選連任。

這時,香港已經經歷了多個月的動蕩,示威者一直在表達對大陸加強影響力的不滿——很多台灣人都在密切關注事態進展。

去年,中國在香港實施國家安全法,這被廣泛看作是北京在這一地區更加強勢獨斷的又一跡象。

與此同時,美國一直在加強與台灣的聯繫,並保證會繼續支持台灣。

去年9月,華盛頓派出數十年出訪台灣的國務院最高級別官員。

蔡英文哥大演講稱一國兩制模式威脅民主蔡英文強硬回應習近平「兩制」台灣方案提議習近平講話後暗流湧動的台灣政壇「一國兩制」新交鋒:當習近平遇上逐漸強硬的蔡英文台灣總統候選人電視辯論聚焦「一國兩制」和香港示威中國軍機單日進入台灣防空區域數量「創紀錄」圖像來源,GettyImages圖像加註文字,2019年,台灣掀起「反紅媒」運動。

北京對該次會面強烈批評,警告美國「不要對『台獨』分裂勢力釋放錯誤信號」,「以免嚴重損害中美關係」。

在那次爭議性訪問期間,中國在台灣海峽進行了實彈軍事演習。

今年,美國總統喬·拜登(JoeBiden)的政府已經表示,對台灣的承諾「堅如磐石」。

拜登上任總統的頭幾天,台灣媒體報道稱,這段時間中國戰機「大規模入侵」。

之後在4月12日,台灣政府稱,中國飛入其防空識別區的戰機數量是一年來最多的一次。

作為回應,美國五角大樓的印太司令部指揮官約翰·阿奎利諾(JohnAquilino)警告,中國「比大多數人所想象的更加接近」入侵台灣。

承認台灣的國家台灣的地位到底是什麼,有各種不同看法和困惑。

中國認為台灣是其一個分離的省級行政區,北京聲稱終會將其收復,如有必要會使用武力。

但台灣領導人稱,台灣很明顯不止是一個省份,它是一個主權政體。

它有自己的憲法,有民主選舉的領導人,並有約30萬常備軍隊。

圖像來源,AFP蔣介石的中華民國政府在1949年從大陸逃到台灣,一開始是宣稱自己代表整個中國,並意圖反攻大陸。

它當時在聯合國安理會佔據了中國的席位,並受很多西方國家認可為唯一的中國政府。

但是在1971年,聯合國轉而給予北京外交承認,中華民國政府被擠出聯合國。

自此,在外交上承認中華民國政府的國家急劇減少至大約15個。

由於這兩個立場之間的巨大分歧,大多數國家似乎樂意接受當前這種模棱兩可:台灣基本擁有一個獨立政體的所有特徵,即使其法律地位仍然未明確。

在台灣,獨立是多大的問題?雖然在政治上進展很緩慢,但是兩岸人民以及經濟上的聯繫已經大大加強。

台灣企業在中國大陸投資約600億美元(400億英鎊),而且目前居住在大陸的台灣人多達100萬,當中很多都在經營台灣工廠。

一些台灣人擔心,他們現在經濟上要依賴大陸。

另一些人認為,商業聯繫的加強會令中國採取軍事行動的可能性降低,因為它會讓中國經濟付出代價。

2014年,一個爭議性的貿易協議引發了「太陽花運動」,學生在活動人士佔領台灣立法院,抗議他們所說的中國大陸對台灣越來越大的影響力。

圖像來源,AFP/GettyImages圖像加註文字,有部分台灣人發聲支持獨立,但是大多數人都處在中間地帶。

在官方立場上,執政的民進黨仍然傾向於讓台灣最終正式獨立,而國民黨則傾向於兩岸最終統一。

民意調查顯示,目前台灣民眾當中只有少數支持統或獨二者之一,大多數人更願意維持目前中立的現狀。

但是,越來越多的人表示,他們感覺自己更多是台灣人而不是中國人。

在2016年1月的選舉中,支持民進黨的人數上升——一部分是因為對國民黨處理經濟問題手法的不滿,另一部分是因為擔心馬英九的政府正在使台灣過份依賴北京。

相關主題內容台灣歷史中國更多相關內容「告台灣同胞書」四十週年:蔡英文強硬回應習近平「兩制」台灣方案提議2019年1月2日習近平講話和台灣政壇:民意回歸和谷底翻身的蔡英文2019年1月11日中國軍機單日進入台灣防空區域數量「創紀錄」2021年4月13日國民黨的艱難選項:爭取台灣年輕人,維護「九二共識」,反一國兩制2020年9月9日2020台灣大選:總統候選人電視辯論聚焦「一國兩制」和香港示威2019年12月29日「一國兩制」引兩岸交鋒:沒有軟化的習近平遇上逐漸強硬的蔡英文2019年1月4日蔡英文哥倫比亞大學演講再談「一國兩制」這次過境美國有何特別2019年7月13日頭條新聞七國集團G7峰會召開聚焦烏克蘭、中國等議題3小时前墮胎權與「羅訴韋德案」:最高法院裁決與震動全美國的一天2022年6月25日美聯儲強勢加息下中國挽救經濟陷入兩難境地2022年6月24日特別推薦COP15峰會從中國改到加拿大生物多樣性為何如此重要2022年6月21日中國「618」購物節再創交易新高能否撐托經濟復蘇的重任?2022年6月19日珠穆朗瑪峰尼泊爾大本營為什麼要搬遷2022年6月17日河北唐山暴力事件為何在中國網絡延燒輿論關注哪些焦點2022年6月13日逃離上海:米琪的離滬日記「我以為這裏會是我的家」2022年6月12日著名地標「珍寶海鮮舫」移離香港,市民雨中不捨告別2022年6月16日普京自比彼得大帝,間接承認俄對烏戰爭是「土地掠奪」2022年6月11日賈斯汀·比伯:拉姆齊·亨特綜合症是什麼?2022年6月14日台北大屯火山群:科研人員如何發現地底下有岩漿庫2022年6月12日熱讀1墮胎權與「羅訴韋德案」:最高法院裁決與震動全美國的一天2七國集團G7峰會召開聚焦烏克蘭、中國等議題3在我們臉上築「愛巢」的小蟎蟲遇到了大麻煩4猴痘:我們可能不需要太擔心的10個理由5美國歷史上爭議不斷的里程碑:什麼是「羅訴韋德案」6為什麼藍色是最多人喜歡的顏色7中國人口會「越來越少」:原因和影響8香港珍寶海鮮舫翻沉南海疑雲牽扯的那些事9B3W:G7峰會美國力推40萬億全球基建計劃抗衡中國最近更新:2021年6月13日10烏克蘭戰爭:俄羅斯將軍陣亡之謎及其揭示的真相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