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和幸福的化身——论《战争与和平》中的娜塔莎 - 知乎专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娜塔莎·罗斯托娃,这位《战争与和平》的第一女主人公,是世界文学史上最动人的女性形象,也是托翁心目中生命和幸福的化身。
这位婚前活泼多情至轻浮,婚后 ...
无障碍写文章登录/注册很多人跟我一样,喜欢《战争与和平》中的娜塔莎,但对她婚后的转变不能理解,下面我给大家做一些梳理,希望能抛砖引玉,引发列位的讨论。
娜塔莎·罗斯托娃,这位《战争与和平》的第一女主人公,是世界文学史上最动人的女性形象,也是托翁心目中生命和幸福的化身。
这位婚前活泼多情至轻浮,婚后专一世俗到可笑的女性,她的缺点和优点一样明显,内心和外表一样真实,她就如生活本身那样丰富多彩,引人入胜。
更重要的是,对待生活,她一直是那么全力以赴——要么全有,要么全无,她不能容忍自己对生活哪怕有半点敷衍和折中。
她爱上了这一个,一定要先舍弃上一个;她幸福的时候,会毅然忘掉痛苦;她有了丈夫,便决然舍弃社交。
她这样不遗余力地生活着,就算有用力过猛的时候——比如她爱上了不该爱的人,她为了家庭节俭到了吝啬的地步,也能得到我们这些平凡苟且者们的欣赏和羡慕。
1.隆重登场娜塔莎出场时年仅十三岁,小姑娘“长着一双黑眼睛,一张大嘴巴,相貌不漂亮,但挺活泼”。
她是那么生机勃勃,由于“跑得太快,背带滑脱了”,“黑黝黝的打绺的卷发披在后面”。
她是那么爱笑,“不知为什么而笑”,只是“觉得一切都很可笑”,总是哈哈大笑,经常笑出了眼泪。
这个小精灵很得父母的宠爱,父亲一看见她就“猛然跳起来”,伸开两臂要抱她;母亲只是“假装发脾气”,任由她把脸藏在自己的花边斗篷里。
2.喜欢鲍里斯处于女孩和女郎过渡年龄的她,在父母和众人面前是可爱任性的孩子,在亲近和喜欢的异性面前是敏感娇柔的女郎。
英俊但家道中落的鲍里斯是娜塔莎的第一个爱慕者,两人的母亲年少时就是朋友,两人从小青梅竹马,是少女时代娜塔莎身边的异性玩伴,娜塔莎懵懵懂懂也对他产生了好感。
跟寡母一起生活,饱受贫困之苦的鲍里斯虽涉世未深,但贫困已在他身上烙下了印记,比娜塔莎年长的他在狡黠、活泼的女友面前经常是被动消极的那一个。
娜塔莎叫他“过来呀”,他就过去;娜塔莎叫他吻吻她的洋娃娃,他只关切地注视着她;娜塔莎庄严而恐惧地请求他“靠近点”,激动地问他“那您愿意吻我吗?”,他脸红了,“但什么也没有做,只是等待。
”;最后,娜塔莎跳到家具上,身段比他还高,仰起头来主动献吻……鲍里斯激情之后不忘告诫女友要谨慎,可娜塔莎根本不会考虑太多,她一直是个行动派。
这个行动派生活在此刻,奢望着永远。
鲍里斯许诺四年后向她求婚,她马上喜不自禁:“就这样说定了?”鲍里斯答应:“说定了!”她还要追问:“永远吗?一直到死吗?”可是,经寡母四处央告终于进入禁卫军的鲍里斯一心只想往上爬。
没多久,出落得一表人才的他就认清现实:娜塔莎家境不够殷实,不是理想的妻子人选。
他转头追求战争中死了两个哥哥的朱丽,因为再没有别人跟她分遗产了,可以给他带来极为丰厚的嫁妆。
好在,此时的娜塔莎连鲍里斯长什么样都忘了。
3.拒绝杰尼索夫15岁时,哥哥尼古拉的战友杰尼索夫爱上了她。
他又惊又喜地注视着她,她用自己的全身回应:“看,这就是我”。
他爱听她唱歌,她在这个冬天便“第一次认真地唱起歌来”。
她不是不喜欢她,但她的喜欢只限于享受异性那种普遍的爱恋,一旦他郑重其事向她求婚,她知道自己不爱他,马上陷入不知所措的痛苦。
她跟母亲倾诉:“我非常可怜他,他多么可爱呀!”拒绝了杰尼索夫之后,看到他那可怜的模样,她大哭起来,仿佛被拒绝的是她自己。
4.爱上安德烈1809年,17岁的娜塔莎和安德烈相遇了,开启了一段世界文学史上最美好最深刻的恋情。
这时安德烈三十一岁,相差14岁的两人无论从年龄、性格还是经历都截然不同。
男主人公家世显赫,家境优渥,高傲深沉、才干过人的他刚刚经历了战后的死里逃生,回家后又亲眼看着妻子难产而死,一时心灰意冷、万念俱灰。
女主人公家世尚可,但由于父母不善理财,家境每况愈下,已经到了靠变卖祖产为生的地步。
善良、活泼、只知道享受青春的她经常骑马、唱歌,对生活丑陋艰难的一面全然没有体会。
暮春时节的某一天,公务在身的安德烈去拜访娜塔莎的父亲,策马奔驰在她家花园的林荫道上,突然听到女人愉快的喊叫声,跑在最前头的就是黑眼睛黑头发的娜塔莎。
她认出他是个陌生人,哈哈大笑跑回去了。
安德烈孤寂的内心泛起了微澜,一个劲地自问:“她为什么如此快乐?她究竟在想什么?她为什么如此幸福?”晚上,受邀在罗斯托夫家过夜的安德烈久久不能入睡。
开窗,月光像早已躲在窗外似的一泄而入。
接着,他听到楼上传来一个女人的声音。
他立即听出了这是谁的声音。
接下来,托翁用安德烈的耳朵描写了一个可爱的女郎在美丽月夜下春情的自然勃发:“要知道,从来、从来没有过这样迷人的夜晚!”“你最好这样蹲下来,你最好这样抱住自己的膝盖,抱紧一点儿,尽量抱紧一点儿,要鼓足力气,就要飞起来了。
就这样!”之后,出现了一阵寂静,这寂静逗引得安德烈更加侧耳细听。
他能听见娜塔莎微微动弹的声音,有时听见叹息声。
“是呀,这么美丽的月夜,从来没有过的,以后也许不会再有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年轻的娜塔莎不明白,因此爆发出激情的喊叫“睡就睡吧!”,砰的一声关上了窗户。
楼下的安德烈思绪纷乱,一会儿怪她“她根本不在意我的存在”,一会儿又怪她“又是她!好像故意似的!”,浮想联翩中,很快也睡着了。
娜塔莎就像万象更新的春天一样,让安德烈死气沉沉的生命焕发出勃勃生机,他决心“要让我的生命不为我一个人而活,不要让他们的生活像这位少女一样与我的生活毫无关联”。
因为娜塔莎,引爆了安德烈的生命,他决心要积极投身到生活的洪流中。
不久,娜塔莎又和安德烈在彼得堡相遇。
这是她首次踏入社交界,她平生的第一个舞伴就是安德烈。
她那蓬勃的青春活力让他觉得自己精力充沛,变得年轻了。
舞会次日,安德烈应邀拜访罗斯托夫一家,午宴后请求娜塔莎在钢琴前唱歌。
当听到一个短句的中间时,正在跟女士交谈的安德烈再也不能做声了:“突然感觉泪水要夺眶而出”,“他感到幸福,同时又觉得忧郁”。
在这里,托翁极好地描述了一个内心丰富的人对爱情、对幸福以及对人生的感悟。
这种感悟是复杂而矛盾的:“他想哭,主要是因为他突然意识到他的心中无穷大的、不确定的东西与那狭小的、肉体的东西之间的可怕矛盾,他本人、甚至她都是血肉之躯。
在她歌唱时,这种矛盾既使他痛苦,也使他高兴。
”当晚,安德烈确定自己爱上了娜塔莎,生平第一次对未来拟定幸福的计划。
晚上,当安德烈离开时,娜塔莎时而激动不安,时而惊慌失措,她觉得既恐惧又害怕,她觉得自己爱上了对方,对方也爱上了自己,虽然把这归结为神秘的天意和命运,但仍是不能确信。
安德烈回家征求父亲的同意,清高而顽固的父亲根本不同意,认为娜塔莎的家世和年龄都配不上自己的儿子。
爆发了激烈的争论后,最后父子达成协议——先求婚,但将婚期推迟一年。
为此,安德烈拖延了三周才来求婚。
娜塔莎幸福地答应了,同时为即将到来的别离、为那沉重而快乐的责任感到恐惧。
5.被阿纳托利迷惑正如寄居在罗斯托夫家的孤女索尼娅身上似乎总缺少一点什么,众人的宠儿娜塔莎身上则有某种太多的东西,这种东西就是生命力或者激情,越是临近安德烈回国的日子,她越是不能忍受他不在身旁。
一月末,安德烈跟父亲讲好的一年即将到期,马上要回国了。
收到安德烈的信后,罗斯托夫伯爵带着家人到了莫斯科,住在老熟人、娜塔莎的教母家里,筹备女儿和安德烈的婚事。
娜塔莎和父亲去拜访安德烈的父亲老公爵和妹妹马丽娅,见面很别扭。
娜塔莎和马丽娅互相看不顺眼,在一起无话可说,老公爵则干脆拒绝接见他们父女,让她倍感屈辱。
晚上,教母请娜塔莎一家去剧院看戏,这是她第一次见到皮埃尔漂亮肉感的妻子艾伦,感叹“真教人不能不钟情!”。
艾伦是个没有什么廉耻的人,或者认为廉耻是用来约束别人的,可管不到自己。
她知道她和安德烈有婚约,仍然把娜塔莎介绍给其弟——花花公子阿纳托利认识。
阿纳托利看上了娜塔莎,展开了热烈的攻势。
正如老伯爵所说,两兄妹很像,都长得很好,都认为自己不必受道德的约束。
此时,娜塔莎轻浮幼稚的一面展露无遗。
她一方面感到被人赞美实在是心旷神怡,一方面又觉得似乎做了什么不体面的事。
一天,艾伦专门过来拜访娜塔莎,请她出席自家的舞会。
舞会当中,阿纳托利迫不及待地追求娜塔莎,“热乎乎的嘴唇紧紧地贴着她的嘴唇”,他俩接吻了。
当晚,娜塔莎整晚没有睡着,为“她爱过谁,应该爱谁”这个可怕的问题悬而未决苦恼。
第二天午饭时间,娜塔莎接到马丽娅的信(这封信是跟她商量两家的婚事的),又在想着这件可怕的事。
随后,阿纳托利火热的情书也送来了,娜塔莎翻来覆去读了多遍,“从每个字里寻找某种特别的含义”。
她不知道,这封情书其实是阿纳托利的酒肉朋友多洛霍夫帮他准备的。
而且,阿纳托利其实在波兰已经跟一个地位较低的女子秘密结婚。
当晚,她的教母带着索尼娅会见了马丽娅,商议娜塔莎和安德烈的婚事,娜塔莎以头痛为借口留在家里。
索尼娅晚上回来之后,发现娜塔莎合衣躺在沙发上睡着了。
她看了那封情书,情书的内容是阿纳托利当晚要带着娜塔莎私奔。
索尼娅因激动和害怕而颤栗,不由自主哭了起来,赶紧质询她的女伴。
之后两个女友的对话描写得特别生动,索尼娅是痛心疾首,娜塔莎则是神魂颠倒。
娜塔莎希望索尼娅至少能理解她的幸福:“如果你知道我多么幸福……”索尼娅完全不理解,只有恐惧和厌恶,虽然娜塔莎是她的好朋友,这厌恶也难以掩藏。
她不明白为何爱恋了安德烈整整一年的娜塔莎仅仅见了阿纳托利三次,就宣称以前没有爱过,只爱阿那托利。
娜塔莎的表情是幸福而惊恐,宣称:“他是我的主宰。
”“我不能不爱他!”“三天呀?我觉得仿佛爱他一百年了。
”在索尼娅和皮埃尔的阻止下,娜塔莎与阿纳托利私奔的计划最终没有成功,可她写给安德烈要求解除婚约的信已经发送出去了。
更可怕的是,皮埃尔亲口告诉她,阿纳托利已经结婚。
当天晚上,娜塔莎羞愧服毒,希望了结自己的生命,尽管不久解除了危险,可她心中的毒刺要等很久以后才能拔除。
6.照顾重伤的安德烈娜塔莎的情变对安德烈打击很大。
他马上离开莫斯科,去了彼得堡,一心想要找阿纳托利决斗,没有找到,正好碰到老上司库图佐夫,跟随他上了前线,但内心一直想要找阿纳托利报仇雪恨。
在这之后,战争形势日趋残酷,俄国失去了半壁江山,首都莫斯科被法国占领,罗斯托夫一家跟大多数其他人家一样,只携带必不可少的东西撤离。
这时,娜塔莎再次显露她那美好的心灵,看到母亲那么在意财产,不让伤员上马车,她“气得脸都歪了”,“像旋风一样冲进房间”,批评母亲的自私。
在她激烈的坚持下,装好的家私很多都卸下来,他们家的马车只用来运送伤员。
安德烈在波罗金诺战场受了重伤,正好也在这些伤员里面,机缘让两人再次相遇。
夜深人静,正是颠沛流离的撤离途中,大家都睡了,只有得知伤员中有安德烈的娜塔莎无法成眠。
终于,她跌跌撞撞来到了气息奄奄的安德烈的床前。
“是您?多么幸福啊!”彼时神志清醒的安德烈叹息。
“请您宽恕……”娜塔莎跪在床头。
“宽恕什么呢?”“宽恕我的行为。
”娜塔莎吻着他的手,颤抖着说。
安德烈看着她的眼睛,看着那双“美轮美奂、熠熠生辉”的眼睛:“我比过去更加爱你,爱得更深。
”……此后,不论是休息还是过夜,娜塔莎再也不离开安德烈,直到死亡将他俩分开。
7.与皮埃尔结婚生子皮埃尔是小说中除安德烈以外另一个举足轻重的男主人公,甚至是托翁更加喜爱的男主人公。
从各方面来看,他都跟安德烈截然不同,但两人是最好的知己。
他身材高大肥壮,不知道遵守上流社会的礼仪,总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当他身份未定没有获得伯爵称号时更几乎是社交场合的笑柄,只有机敏的安德烈知道他“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因此把他当作最好的朋友。
他在小说中扮演过太多角色:私生子、贵族、超级富豪、美女艾伦屈辱的丈夫、战俘、侵略者的朋友、鳏夫(艾伦在战时死于某种不名誉的病)、娜塔莎的好丈夫。
皮埃尔被俘获救后回莫斯科,得知马丽娅也住莫斯科,因想念已经过世的好友安德烈,专门登门探访马丽娅。
他发现马丽娅身旁有一位穿黑衣的女人,根本没有认出这就是他最爱的娜塔莎——她变得苍白、瘦削、衰老而严肃,只有乌黑的眼睛流露出某种亲切的、熟悉的神情。
皮埃尔跟马丽娅聊天时提到罗斯托夫一家,马丽娅再也忍不住问他:“您难道没有认出来?”直到马丽娅喊了一声“娜塔莎”,才唤醒了旧时光,唤醒了皮埃尔对娜塔莎的爱:“于是那张目光专注的脸好像一扇生锈的门被打开了似的,艰难地、吃力地露出了笑容,于是从这扇敞开的门里突然散发出一股皮埃尔久已忘却的、完全没有想到的幸福的气息向他袭来。
这股气息散发开来,充盈着他的身心,包围着他的整个人。
当她微笑的时候,已经没有什么可怀疑的了:这正是娜塔莎,而他爱着她。
”几分钟之前,他以为她已成了久远的回忆,他准备一直把他埋在心里,偷偷爱着她;一分钟前,他还不认识她。
——她变化这么大,苍老而憔悴,根本不是他记忆中青春逼人的模样。
可一旦他认出她,立即就全身心地爱上了她,甚至比以往更爱,这就是皮埃尔爱情的伟大之处。
在皮埃尔饱含泪水的目光注视下,娜塔莎激动地讲述了她和安德烈最后三周的爱情故事。
“她以前从来没有跟任何人说过,这痛苦而快乐的讲述看来是内心的需要”,她讲完了,就跑了出去。
跟姑娘们吃过晚饭,皮埃尔继续留下来聊天,说起自己经历过的所有事。
等他走了,娜塔莎总结道:“他变得多么干净、整洁、精力充沛……好像精神上刚刚洗过澡一样。
”皮埃尔回家之后,整晚未睡,第二天清早,他又来了,一直呆到很晚,他向马丽娅袒露心意。
马丽娅百感交集,但答应帮忙撮合,而且认为娜塔莎会爱上他。
第三天,皮埃尔按照之前的行程去彼得堡,走前跟两位小姐辞行。
娜塔莎那些平常的话语,她的微笑和表情,让皮埃尔不敢相信自己居然这么幸福。
而娜塔莎,也让皮埃尔的爱情唤醒了,她自己也没有料到的东西——生命的力量,对幸福的渴望都浮现出来,她的体态、面孔、步态、声音,全都恢复了生机。
娜塔莎这种变化最初曾使马丽娅伤心,但她并不掩饰,她只是全心全意而又真诚地沉浸于新的感情当中。
马丽娅因此原谅、接受并祝福这对璧人。
1813年初春,娜塔莎和皮埃尔结婚;到1820年,娜塔莎就已经生育了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
她胖了,腰也粗了,人们看到她的外貌和体态,很难想象青春时代那个活泼苗条的娜塔莎了。
由于接二连三的生育,由于每分钟都要参与丈夫的生活,要关心他疼爱他,还要照顾孩子们,她自愿把自己孤立于上流社会的社交生活。
“她既不注意在外人面前的言行举止,也不向丈夫展示迷人的风姿;既不讲究穿着打扮,也不给丈夫提出令他难为情的要求。
”她的不修边幅和爱吃醋到了可笑的地步……她所有的一切都违反上流社会的常规,上流社会的人也不太喜欢她。
写到这里,我可以说明自己的体悟了。
以前,我既不明白娜塔莎的变化,也不明白托翁这样描述的含义。
现在,我有点明白托翁的意思了。
我认为,现实生活中娜塔莎不一定会是这样不修边幅,这样拒上流社会于千里之外,因为她曾经是那样的生机勃勃,精于唱歌跳舞。
之所以这样,一定是因为托翁的安排。
可能是不满俄罗斯上流社会充斥着太多像皮埃尔前妻艾伦那样徒有其表的贵妇,托翁认为一个理想的俄罗斯妻子,大可不必拘泥于外表和社交礼仪,而心地善良、爱丈夫胜过爱自己、爱孩子胜过爱一切才是最重要的。
好在她全身心爱着的丈夫理解她,爱护她,包容她,七年的夫妻生活,让皮埃尔欣喜不已——“深信自己不是个坏人”。
他发现妻子身上反映出了那个善良的自己。
编辑于2020-03-1514:27战争与和平(书籍)俄罗斯文学赞同505条评论分享喜欢收藏申请转载
延伸文章資訊
- 1盡在不言中的娜塔莎生命成長
真實曾經存在過。 在《戰爭與和平》的小說中,. 托爾斯泰設定彷若自己的 ...
- 2《戰爭與和平》娜塔莎的堅強,樂觀和善良,是人一生最寶貴的 ...
01. 昨晚把1957年版的電影《戰爭與和平》看完了,看完感觸十分深刻。 赫本飾演的娜塔莎是一個樂觀開朗的貴族小姐,她有著傾城美貌,善良的心靈和開朗 ...
- 3试论《战争与和平》中娜塔莎人物形象的断裂 - 知网文化
娜塔莎作为《战争与和平》中的女主角,经历了由跳脱飞扬的诗意少女转变为平庸黯淡家庭主妇的人生历程。有别于将其高度理想化的男权主义视角与认为其乃男权文化渐进阉割 ...
- 4《戰爭與和平》讀後感— 娜塔莎的愛情! - 每日頭條
安德烈和娜塔莎在舞會上剛剛接觸後不久,「她那杯富於魅力的美酒,立刻衝上他的頭腦」。和她跳過舞后,他感到自己「精神復甦了,變得年輕了」。 他並非看 ...
- 5戰爭與和平里的娜塔莎的人物分析幫幫忙 - 優幫助
戰爭與和平里的娜塔莎的人物分析幫幫忙,1樓燕子老娜塔莎經歷瞭如下階段少女時期,不懂生活和愛情,還親了鮑里斯一下安德烈公爵求婚時期戀愛期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