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 風雲太魯閣- 二十世紀臺灣最大規模的戰役@ 阿 ... - 隨意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 日至8月13日的那場軍事行動;而「太魯閣事件」泛指日本入主台灣直至「太魯閣抗日戰役」之前,日本人與太魯閣人的一切衝突,如威里事件、新城事件、三棧事件---等。
阿亮的假日趴趴GO!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遊遍世界上每一個角落。
日誌相簿影音好友名片
200808272144[轉載]風雲太魯閣-二十世紀臺灣最大規模的戰役?登山資料庫風雲太魯閣-----二十世紀臺灣最大規模的戰役
作者:李季順(花蓮縣立玉東國中校長)
一、前言
「太魯閣抗日戰役」一詞專指1914年6月1日至8月13日的那場軍事行動;而「太魯閣事件」泛指日本入主台灣直至「太魯閣抗日戰役」之前,日本人與太魯閣人的一切衝突,如威里事件、新城事件、三棧事件---等。
日本統治台灣時,第一任總督是樺山資紀(1895年5月~1896年6月),他於1895年8月25日,訓示部屬對台灣原住民「以綏撫為主,以期收效於他日」,因此,這時期的指導原則是:「欲開發台灣島,必須先令原住民馴服」。
經由教導原住民從事農耕及養蠶等事業之推展,擺脫狩獵的經濟生活,進而降低其尚武之風,以便於日本人之統治。
第二任總督桂太郎(1896年6月~10月)及第三任總督乃木希典(1896年10月~1898年2月),均沿襲此原則。
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1898年2月~1906年4月),則採用當時總督府參事官,也是山地行政顧問的持地六三郎的建議,他於1902年提出的從「經濟主義」的觀點,採取「討撫並用」的政策,然而此政策並未收到預期的效果,尤其在太魯閣族群方面,更是徹底失敗。
第五任總督佐久間左馬太(1906年4月~1915年5月),鑑於討撫並用的山地政策失敗的原因,在於原住民一直擁有武力,改為先「討伐」、後「撫育」的政策,因此,1910年~1914年的「五年計劃」主要工作目標,就在於徹底繳原住民的槍枝彈藥,完全解除其武裝。
日治時期歷任總督 任期 原住民政策
樺山資紀
1895、5~1896、6
綏撫為主
桂 太郎
1896、6~1896、10
綏撫為主
乃木希典
1896、10~1898、2
綏撫為主
兒玉源太郎
1898、2~1906、4
討伐、綏撫並用
佐久間左馬太
1906、4~1915、5
先討伐、後撫育
安東貞美
1915、5~1918、6
民政開始
根據文獻記載,太魯閣抗日戰役發生於1914年6月1日至8月13日,前後歷時74天,日本入主台灣後,原住民抗日事件頻繁,在佐久間總督時代有所謂「前期理番事業」與「後期理番事業」。
前期完全集中在隘勇線的推進,與通電鐵刺網的架設工作,造成全島原住民的活動範圍縮小,如耕地、獵區急遽縮小,到處暴發武裝抗爭,也引起官方的武裝鎮壓,至1909年為止,這樣的武裝衝突事件共計36次,雙方傷亡無法正確估計。
二、「攻打太魯閣人」前的窺伺:
為徹底統治山區原住民,台灣總督府於1914年4月27日成立所謂「太魯閣討伐軍」,並秘密組成了三支「太魯閣人居住地探險隊」分由新城、南湖大山以及合歡山等三方面,探勘內、外太魯閣的山勢地形,為了進行一場台灣空前未有最大規模、更全面性的軍事行動,做好情報蒐集的工作。
1、在新城方面:
以利誘方式,請外太魯閣人為嚮導,自花蓮港越過隘勇線的鐵刺網,經新城登立霧山,探查沙卡丹地區,總結了合歡山至南湖大山的觀測,以及大濁水溪的探查,完成內、外太魯閣地勢及原住民分布圖。
在探勘立霧山時,探險隊等人夜宿於外太魯閣總頭目哈魯閣那威的家,哈魯閣得知日人為窺探地形而來,頗為忿怒,入夜升火聚會,飲酒唱歌,社眾情緒極為激昂,即欲動手斬殺探險隊員,但哈魯閣不欲速啟戰端,反對族人輕舉妄動,欲爭取時間做戰鬥準備,為防範族人夜襲日本人,當晚乃與日本人同床而眠,次夜,在副頭目畢捎家亦遭逢同樣情況,最後還是有驚無險地全身而退。
2、在南湖大山方面:
探險隊員由三星山下南澳比亞毫社,登南湖大山絕頂,下山時往南山村方向,在南澳群追擊下速向蘭陽溪直降。
此行觀測到自南湖大山、中央尖山一線的南澳群以及內太魯閣群陶塞溪方面的地形。
3、在合歡山方面:
第一次及第二次均因受風雨襲擊而失敗,數十名隊員被凍死。
第三次由總督佐久間左馬太親自率領,以步兵一中隊,武裝警察三百多人以及兩千多名腳夫,組成「合歡山探險隊」。
於觀測過合歡山一帶並繪製成地圖後,總督先行下山,留下軍警保護番務本署技師野呂寧等人,繼續進行探測。
野呂寧等人首先自合歡山東峰至合歡山北峰,觀測畢祿山、中央尖山連峰至三錐山一帶,然後攀登奇來山北峰的絕壁,由峰頂俯瞰一千公尺腳下的托博闊社,並利用望遠鏡觀測了附近的斯米可、巴拉瑙等部落,繪成原住民社的分布圖;也觀測了屏風山、太魯閣大山等幾座高山,繪成山川形勢圖。
三、東西夾攻的作戰計劃:
日軍這次的作戰計劃如下:
1、西路軍方面:
(1)「平岡守備隊」:越過能高山,進入木瓜溪流域,攻向太魯閣大山一帶。
(2)「荻野守備隊」:則越過合歡山,進入立霧溪流域。
兩隊會師於西拉歐卡候尼,然後繼續向東依序掃蕩內、外太魯閣各原住民社。
2、東路軍方面:
(1)「巴托蘭攻打隊」:由松山率領,自今之鯉魚潭邊的文蘭村,兵分兩路:一向西攀登波卡散高地,占領古莫給,溯木瓜溪而上,直指巴托蘭社;一向北經初英(吉安南華村),進迫摩古伊波。
(2)「得其黎攻打隊」:由永田隊長率領,從花蓮港入山,北向攻打外太魯閣地區各原住民社,中途屯駐新城,然後進入太魯閣峽口,溯立霧溪而上,攻打內太魯閣地區各原住民社,與由合歡山東下的西路軍遙相呼應,形成兩面夾擊的攻勢。
為了支援這次作戰,日軍先期規劃了通訊、交通、倉儲、糧食、醫護等各項後勤工作,修築從埔里經霧社、立鷹(今佳望新村)、追分(今翠峰)、櫻峰以迄合歡山的臨送道路。
並於1914年5月23日,終於在東合歡山西北方地方(約在今陸軍寒訓中心),設立了所謂「討伐軍司令部」,集結了將近一萬人,包括陸軍兵員、文官、漢人苦力、原住民隊(親日)。
現場搭起兩百頂供司令部、聯隊本部使用的帳蓬,也搭建了陸軍經理部倉庫,以及供五千名漢人挑夫過夜的茅屋。
四、太魯閣人的防禦武力:
1914年5月24日總督向原住民各社發出了「招降諭告」:「---盼汝等儘速繳出槍械彈藥,表達歸順之誠意---汝等即使抵抗至勢盡而向徐山幽谷逃逸,我軍亦必窮追不捨,悉予剿滅,無一倖免----。
」這樣的招降諭告,其實就是一份宣戰書,而當時太魯閣人的防禦力量,大概估計如下:
1、內太魯閣地區戰士約為:1100人
2、外太魯閣地區戰士約為:1000人
3、巴托蘭地區戰士約為:250人
參加「太魯閣抗日戰役」的太魯閣戰士,合計約為2350人,而攻打的日軍卻有20749人,也就是說,日軍以十倍兵力的優勢,進行此次的「攻打」,至於武器的精良,補給的充裕,那就更不是只有弓箭獵槍,並且糧食彈藥卻極其有限的太魯閣人所能望其項背。
五、「太魯閣抗日戰役」戰況:
1914年6月1日太魯閣人開始進入了台灣史上一段最陰暗、最悲情的歷史隧道中。
由總督佐久間左馬太自任司令官,由當時民政長官內田嘉吉擔任總指揮官,警視總長龜山里平太擔任副指揮官,兵分東西兩路攻打族人,其戰況列表如下:
時間 攻克社名 戰役 兵員裝備
東路討伐軍
1、得其黎討伐隊(永田隊長率領)
1914年6月1日至7月3日
總頭目哈魯克那威7月3日繳出槍械,並於1915年2月22日含恨以歿
古魯社、巴拉丹地區各要地、卡奧灣社、落支煙社、得卡倫社、赫赫社。
2名隘勇陣亡,1名巡查受傷
兵員、軍伕總計20749人,武器方面,配屬野戰砲48門,機關槍24挺,此外,又配合軍艦、飛機,進行炮擊、轟炸,東西夾擊的方式。
2、巴托蘭討伐隊(松山隊長率領)
1914年6月1日至6月26日
古莫給社、摩古伊波社、巴托蘭社、斯莫旦巴魯社得呂可社
腳夫2名陣亡,巡查、隘勇、腳夫各
西路討伐軍
1、第一守備隊(由平岡少將率領)
(1)奇萊南峰線(鈴木聯聯隊及影山大隊)
五路人馬出發時間不一,大約從五月中旬起,即按路途的遠近難易而先後出發,以便能於6月1日之前進入戰鬥位置,準備受命發起攻擊。
自盧山出發,經奇萊山南峰、能高山,與東路巴托蘭隊會師後,參與內太魯閣戰役。
攻克巴托蘭社及巴拉丹地區原住民各社。
1、發生「沙卡亨之役」:5月30日,日軍經沙卡亨北側,遭太魯閣戰士攻擊,雙方互有傷亡;6月3、4日,日軍攻打沙卡亨社,日軍3名陣亡,重傷2名、輕傷5名;6月6日抗日英雄西巴瓦旦襲擊日本搜索隊,日軍急調軍隊,雙方激戰多時日軍、腳夫各3名陣亡,1名中尉、9名兵士受傷。
11日始告平息,日軍放火燒燬房舍及穀倉以為報復。
(2)奇萊北峰線(山田大隊)
由櫻峰出發經奇萊北峰,至托博閣溪谷攻克托博閣地區各社。
2、第二守備隊(由荻野少將率領)
(3)屏風山線(深水大隊)
由合歡東峰出發,經屏風山南峰向東爬升,再向東下降至托情闊溪,攻克托情闊地區各社。
2、發生「克拉寶之役」:6月5日,日軍一小隊到克拉寶東南方溪谷搜索,遭克拉寶社壯丁襲擊,日軍1名陣亡、3名受傷;7日以機槍掃射猛攻、社眾散入山中,雙方激戰後,一小隊自隊長室島少尉以下悉數被消滅。
該山頭也因此被命名為室島山,並立碑紀念。
(4)塔次基里溪線(佐久間帶領第二守備隊司令部及阿久津聯隊)
由「合歡山根據地」出發,經屏風山北稜尾,經塔次基里溪後,沿溪南岸東行,經魯比社,在托情闊溪與塔次基里溪的合流點(魯比合流點),與屏風山線會合,向東往西拉歐卡候尼。
3、「西拉歐卡候尼之役」
:6月12日凌晨4時許,突擊西拉卡候尼社,遭到六、七十名太魯閣戰士頑強抵抗。
在日軍猛烈攻擊下,終於不支而去,退至該社東北方1公里處據險扼守,抵抗日軍向立霧溪下游推進,仍被日軍以山炮和機槍所攻克。
日軍一名少尉與三名士兵陣亡,一名中尉、一名下士與四名士兵受傷。
4、「可巴洋之役」:可巴洋社頭目為戰團首領,6月13、14日雙方發生激戰,在日軍強大火力之下,抗日軍終告不支,日兵陣亡3人。
(5)畢祿山線(岸和田大隊)
由合歡東峰出發,經大禹嶺、畢祿山南側,攻克瓦黑爾溪流域原住民各社,抵天祥西邊的饅頭山。
所謂「東路討伐軍」分為兩隊,一支為「巴托蘭討伐隊」;另一支為「得其黎討伐隊」,動用兵員加上壯丁、軍伕合計10841人。
「巴托蘭討伐隊」從現之秀林鄉文蘭村兵分兩路:一向木瓜溪上游而上,佔領高地;一向北經現之吉安南華村,向北推進。
而「得其黎討伐隊」則由花蓮港入山,北向攻打外太魯閣各原住民部落,中途屯駐新城,然後進入太魯閣峽口,溯立霧溪而上,攻擊內太魯閣各原住民居住地。
所謂「西路討伐軍」,也分兩隊,一隊由西向東越過能高山,進入木瓜溪,攻向太魯閣大山一帶;另一隊越過合歡山,進入立霧溪流域,動用兵員,加上壯丁、軍伕,合計9908人。
以上所謂東西兩路「太魯閣討伐軍」,兵員、軍伕總計20749人,武器方面,配屬野戰砲48門,機關槍24挺,此外,又配合軍艦、飛機,進行炮擊、轟炸,東西夾擊的方式。
當時太魯閣人戰士約3000人,面對日軍優勢的兵力及精良的武器,在烽火中寫下了太魯閣人的悲情與血淚。
根據日人文獻一段記載:「--在攻打到西荖卡候尼時,戰役最為慘烈,太魯閣人毫不畏懼,面對日軍壓境,彈盡糧絕之下,不再逃走,轉而持槍肉搏迎戰----」。
最後為求族人命脈的延續,只有被迫投降,這場懷璧有罪的無妄之災,差點為太魯閣人帶來滅族的禍害。
(高琇瑩載於烽火十八年-記太魯閣抗日事件始末)
而霧社事件發生的根源,是因為日本入主台灣之後三十年,霧社分社的日警自行負責學校建築工程,興建小學校、公學校、小學生宿舍,以警察之力「役使原住民」,並以「超低工資」和「強制勞動」的方式,且在搬運木材的勞役中,態度蠻橫、口出穢言,以「非我族類」待我,視原住民形同「賤民」,早已引起原住民不滿的情緒,雙方心理鴻溝不斷加深。
霧社事件其導火線是事變前二十天,日本吉村巡警路過「馬黑保社」,巧遇結婚喜宴,頭目摩那魯道的長子-叫「達道歐摩那」,誠意邀請吉村巡警入席並勸酒,吉村以不衛生為由推辭,在發生拉扯之間,日警除用手裡拐扙抽打「達道歐摩那」的手之外,更口出穢言辱罵:「巴旮鴉摟!Banjin!」於是達道歐摩那憤怒撲向吉村巡警,他的弟弟及父親-摩那魯道頭目也加入,將吉村摔倒在地並痛打,因而引發不祥之兆,日警與原住民的關係也從此一步步逼向無法挽回的境地。
阿亮的假日趴趴GO!/Xuite日誌/回應(2)/引用(1)[轉載]登山安全守則|日誌首頁|[菲律賓出差記]SAKURA...上一篇[轉載]登山安全守則下一篇[菲律賓出差記]SAKURA-日式料理餐廳吃鮪魚蓋飯...回應
第三屆洛客百傑獎
第二屆落客百傑獎
加我為好友日誌相簿影音
全部展開|全部收合
累積|今日loading......
我的相簿
shylian.chen's新文章[新北-雙溪]淡蘭古道中路-二部曲(十分→柑腳:十分無聊老街→番仔坑步道(千階嶺、國旗嶺)→平湖森林步道(西、東段)→大坑山稜線步道→大坑山→上內平林步道→下內平林山→柑腳威惠廟)[新北-三峽]壽山-石牛山-二鬮山縱走(大台北天際線第九段)淡蘭古道中路-首部曲(暖暖→十分:暖東峽谷步道、暖東舊道、十分無聊老街)[新北-瑞芳]九份拍雲海、爬牡丹山、貂山古道日本-槍穗高連峰縱走[新北-雙溪]北臺溪流之首-坪溪古道及順訪灣潭古道、太和山、太和宮五四縱走(基隆聖稜線)[新北-八里]八里渡船頭直登硬漢嶺、鷹仔尖、、小北插、占山連峰[阿里山]阿溪縱走、秘境外拍[新北-土城、中和]天上山、五城山、文筆山、南勢角山縱走[陽明山]冷水坑、七星山、大屯山、忠義山、關渡捷運站縱走[嘉義市]紅毛埤山(小百岳)順遊檜意森活村,夜宿玉山旅社[嘉義-番路]大湖尖山(小百岳)[阿里山]漫步茶園上的雲嘉七連峰[南投-國姓]北港溪峽谷溫泉二格山系縱走(筆架山、二格山、鵝角格山、待老坑山、小獅頭山)[雪霸]大、小劍山~~御劍之行(下)(小劍山、光影油婆蘭)[雪霸]大、小劍山~~御劍之行(上)(天梯、推論山、大劍山)長い間(很愛很愛你日文原版)劍潭山、大崙頭山、風櫃嘴、頂山、石梯嶺、七星山主東峰超級大縱走
小妍妹、郊山、小百岳、中級山、台灣百名山、百岳、花蓮、賞花、古蹟、台東、古道、陽明山、美食、原住民、金針花、喀拉業山、民宿、品田山、池有山、桃山、溫泉、家族、特色小學、黃金十稜、桐花、內湖、教堂、櫻花、六十石山、日出、武陵四秀、日本、水漾森林、杉林溪、單車、九州、賞楓、淡蘭古道、赤柯山、台北天際線、澎湖、稻田、露營、日本百名山、跨年、
姓名:陳世亮
平均分數:0顆星投票人數:0人我要評分:
關鍵字
shylian.chen's新回應沒有新回應!
全部展開|全部收合
延伸文章資訊
- 1新城事件歷史現場變遷
當時新城鄰近. 太魯閣「蕃地」,日本當局以之作為「理. 蕃」的前哨站,花蓮港守備隊並在今新城. 天主堂附近駐紮一分遣隊,由結城亨少尉. 負責。12 月,因日軍侮辱太魯閣族 ...
- 2社區通各社區網站-花蓮縣秀林鄉秀林社區
「新城事件」起因於日人侵犯太魯閣族少女,引起各部落公憤而起。族人因日軍違反太魯閣族禁忌,侵犯秀林社少女,引起各社不滿與公憤。在Haruq Nawi和Pisaw Pawan兩頭目 ...
- 3南島觀史-福爾摩沙Formosa - 日治時期太魯閣總通事李阿隆 ...
不久,日軍在新城駐紮步兵一小隊,由結城少尉負責。1896年12月,因日軍強暴一太魯閣婦女,引發族人強烈憤怒,在李阿隆 ...
- 4文化視野:太魯閣事件的開端:新城事件 - 不倫不類胡言亂語
新城事件是指明治29年(1896)11月,花蓮港廳守備隊新城監視哨的13名軍人中,因有人不尊重太魯閣族婦女,且有一名婦女被日軍輪暴,太魯閣青年氣憤之 ...
- 5太魯閣戰役的總頭目 哈鹿閣納威
等13 名隊員,史稱「新城事件」。 事件過後,李阿隆遷居赫赫斯社哈鹿. 閣納威住宅旁。1897 年1 月,日本當局組. 成討伐隊,展開討伐行動。太魯閣人據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