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化社會焉知非福- PanSci 泛科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對於這一趨勢,大多數的學術文獻專注於探討高齡化、少子化對國家帶來的經濟和社會挑戰,以及 ... 綜合其他人口因素,研究人員找出了五個人口高齡化可能帶來的好處:. 0 0 0 文字 分享 友善列印 繁| 简 0 0 0 社會群體 高齡化社會焉知非福 活躍星系核 ・2014/10/03 ・1408字 ・閱讀時間約2分鐘 ・SR值564 ・九年級 +追蹤 相關標籤: 經濟(35) 高齡化(5) 熱門標籤: 量子力學(47) CT值(8) 後遺症(3) 快篩(7) 時間(38) 宇宙(84) Credit:JustArdviaFlickr 文/李覓農 我們常在新聞媒體的報導中看到這一類的敘述:「銀髮海嘯來襲!人口結構快速老化,嚴重影響國家競爭力和生產力。

」「高齡化及少子化恐導致世代收支不平衡,造成勞保年金危機,是台灣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彷彿人口數就等於競爭力,人多才能好辦事,一旦人口不再增長,我們的社會就面臨危機。

其實,人口高齡化是一個無可避免的全球趨勢,平均而言,歐洲大多數國家以及世界上許多的已開發國家,國民平均壽命以每年三個月的步伐增加,而生育率都已降到低於人口置換率的程度。

對於這一趨勢,大多數的學術文獻專注於探討高齡化、少子化對國家帶來的經濟和社會挑戰,以及可能產生的潛在問題,如養老金制度的改變,經濟發展和醫療費用等。

然而根據最近發表在《PLoSONE》中的一項新研究,人口高齡化和隨之而來的結構改變,例如提高教育水準,可能會對社會產生正面積極的影響,甚至有助解決我們目前面臨的環境問題、性別不平等,以及世代鴻溝加劇的問題。

在人口老化現象蔓延全世界各國之際,這項研究提供我們一個新的觀察角度。

這個由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和美國華盛頓大學組成的研究團隊,選擇以德國作為案例來研究,因為德國的人口結構轉型已進入最後階段,目前生育率為每名婦女1.4個孩子,擁有世界上第二老的平均人口(平均年齡44.3,僅次於日本的46歲)。

綜合其他人口因素,研究人員找出了五個人口高齡化可能帶來的好處: 生產力提高:雖然人口高齡化可能導致勞動力下降,但為了提高生產效率,勞工的教育水準預估也會在某種程度上提高。

有利環保:年齡結構的改變和人口規模的縮小,可以減少能源密集型產品的消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與年輕世代分享財富:隨著預期壽命的延長,人們繼承財產的年齡越來越高,也較可能將部分遺產所得作為退休金,或是提供成年子女經濟上的支持。

此外,由於家庭子女越來越少,參與遺產分配的人數縮減,遺產平均所得也就相對提高。

健康:有更多人更長壽,也就有更多人維持更長時間的健康狀態。

研究預測,到2050年時,德國人一生中平均有百分之八十的時間是處於健康狀態的(目前是百分之六十三)。

生活品質提高:研究顯示,未來休閒娛樂、事業工作與家務之間的關係將發生改變,個人平均所得、生活空間、閒暇時間都將增加。

研究人員表示,雖然這研究主要集中在德國,結果也適用於許多高齡化社會,其中,教育水準提高基本上是全球性的,而在某些情況下還出現高年齡層的老人更健康的現象,另外,有關遺產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分析結果也是放諸四海皆準的。

再看看日本,全球第一的高齡化社會,目前有四分之一的人口超過65歲。

乍看之下,這像是一場災難,然而因為少子化、人口數下降,日本的平均個人收入已經超越大多數美國人,而日本女性的自由度、未成年人口受到的照顧品質都在增長中。

高齡化社會固然有它的問題,醫療支出可能成為負擔,退休金制度也需要改善,但是整體而言,我們並不需要悲觀。

華府美國企業研究所的人口統計學家艾伯施塔特(NicholasEberstadt)表示,未來人口減少有助地球環境永續發展,因為對食物和其他資源的需求也將減少,讓地球得以喘息,人們反而可望有更寬敞的生存空間,以及更高品質的生活。

參考資料 KlugeF,ZagheniE,LoichingerE,VogtT(2014)TheAdvantagesofDemographicChangeaftertheWave:FewerandOlder,butHealthier,Greener,andMoreProductive?PLoSONE9(9):e108501.doi:10.1371/journal.pone.0108501 Japan’sageingpopulationcouldactuallybegoodnews.ScienceNews[7January2014] 發表意見 文章難易度 剛好 太難 所有討論 0 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 活躍星系核 754篇文章 ・ 93位粉絲 +追蹤 活躍星系核(activegalacticnucleus,AGN)是一類中央核區活動性很強的河外星系。

這些星系比普通星系活躍,在從無線電波到伽瑪射線的全波段裡都發出很強的電磁輻射。

本帳號發表來自各方的投稿。

附有資料出處的科學好文,都歡迎你來投稿喔。

Email:[email protected] TRENDING 熱門討論 即時 熱門 臺灣的空污問題與眾不同,如何使空污預報更精確?先瞭解大氣邊界層和感測物聯網吧! 1 2天前 不用數學就可以解釋——相對論的著名想像實驗「雙胞胎悖論」 5 3天前 鑑識故事系列:對花粉過敏,卻吞桃自盡?! 2 3天前 康普茶是「健康食品」嗎?便利商店都在賣,明星網紅都在喝,它對人體有什麼好處? 1 4天前 使用「藍碳」捕捉二氧化碳的速度比森林快四倍!這個方法可行嗎?——《圖解全球碳年鑑》 3 6天前 燕麥奶為什麼這麼好喝?如牛奶般微甜、絲滑的口感是怎麼來的?——解析燕麥奶的加工原理 2 2022/09/25 宇宙到底從哪來?從量子力學和相對論來看「宇宙起源」,解釋完全不一樣!——《宇宙大哉問》 2 2022/09/28 【2022年搞笑諾貝爾藝術史獎】浣腸也搞儀式感!藥理學家的馬雅考古 2 2022/09/27 RELATED 相關文章 少子加高齡,「這代」最不幸? 讓機器人成爲長照復健的得力「助手」!──清大動機張禎元專訪 你翻身,你起床,「智慧床墊感應模組」都知道 交通大學ISCILab創造服務型機器人的一片天! 鑑識故事系列:床若是凶器,法醫這樣自保 1 2 1 文字 分享 友善列印 1 2 1 高死亡率必定帶來經濟高衰退率?陳建仁新書這樣解釋──《因果螺旋:跨越時空的探索與思辯》 圓神出版‧書是活的 ・2022/07/29 ・1820字 ・閱讀時間約3分鐘 +追蹤 相關標籤: COVID-19(272) GDP(7) 新冠肺炎(84) 疫情(39) 經濟(35) 經濟成長(2) 經濟衰退(1) 防疫嚴格指數(1) 熱門標籤: 量子力學(47) CT值(8) 後遺症(3) 快篩(7) 時間(38) 宇宙(84) 國小高年級科普文,素養閱讀就從今天就開始!! 臺灣是防疫冠軍?憑的是什麼? 2020年,臺灣的COVID-19防疫相當成功,7月20日彭博社公布了75個新興及前沿經濟體的防疫評比結果,該評比是以三大指標做為評量依據: 公共衛生,過去30天內確診COVID-19死亡率經濟活動,零售業、工作場所等活動的變化公共政策,公共債務、撥備覆蓋率、信用評比等。

臺灣高居冠軍,其次是波札那、南韓、泰國。

儘管2020全球的疫情仍然相當嚴峻,但臺灣的防疫相當成功。

圖/envato 7月21日,《新聞週刊日本版(NewsweekJapan)》電子版,刊登了日本生命保險公司的智庫(日生基礎研究所),評估全球49個國家因應COVID-19的防疫成績。

該研究所是根據疫情受害程度與經濟受損程度進行評估。

疫情受害程度是以累積的確診人數、感染擴大率(6月16日至6月30日之間的新增確診病例對累積確診病例的比例)、致死率進行評比。

經濟受損程度是以國內生產毛額(GDP)損失(計算疫前的預估與疫後的展望)進行評比。

臺灣位居第1、馬來西亞第2、香港第3、泰國第4、中國、韓國並列第5、澳洲第7、紐西蘭第8、日本第9、挪威第10。

義大利40名、美國與瑞典並列41名、英國與比利時並列第43名、最後一名是秘魯。

同時,臺灣也是GDP衰退最少的國家! 到了9月,英國牛津大學馬丁學院的OurWorldinData網站,公布全世界38個國家的2020年第二季GDP衰退狀況,臺灣衰退最少(0.6%),其次是韓國的3%、立陶宛的3.7%;秘魯衰退最多,超過30%,西班牙、英國、突尼西亞也衰退20%以上。

該網站也公布同期COVID-19死亡率與GDP衰退百分比的分布圖,如下圖所示。

經濟衰退和死亡路到底有沒有相關性?牛津大學圖表來解答!圖/圓神出版 整體而言,COVID-19死亡率越高的國家,經濟衰退的情況也越嚴重。

像秘魯、英國、法國、義大利都是高死亡率、高衰退率的國家;臺灣則是低死亡率、低衰退率的國家。

亞洲國家(綠色圓圈)雖然COVID-19死亡率偏低,但是經濟衰退情況也相當嚴重。

2020年10月,美國國家經濟研究所(NationalBureauofEconomicResearch)也發表了疫情對總體經濟影響的研究結果,同樣發現COVID-19死亡率越低的國家,GDP損失也越小。

臺灣則是在40個國家當中,COVID-19死亡率最低的國家,也是唯一沒有GDP損失(經濟正成長)的國家。

死亡率高、經濟衰退也高,到底是為什麼? 上述四項數據很明顯地說明COVID-19死亡率與經濟衰退的相關性,然而,究竟是經濟衰退導致死亡率增加,還是死亡率增加導致經濟衰退呢?到底哪個是因、哪個是果?或者死亡率和經濟衰退之間,並無因果關係存在,而是其他因素造成的? OurWorldinData網站也公布了世界各國的「防疫嚴格指數(StringencyIndex)」。

嚴格指數代表一個國家為了因應疫情,所採取的管制政策的嚴格度。

例如封城、禁止上班上課、禁止國內旅遊等等,分數介於0~100(分數越高越嚴格,分數越低越接近正常生活)。

比較臺灣和47個G20和OECD國家的2020年平均防疫嚴格指數,臺灣的平均嚴格指數是48國之中最低,其次是日本、紐西蘭、愛沙尼亞、芬蘭和冰島;平均嚴格指數最高的國家是阿根廷、印度、智利、哥倫比亞、墨西哥。

進一步分析2020年的平均防疫嚴格指數和GDP成長率的相關性,結果發現兩者間有很顯著的負相關: 嚴格指數越高的國家,經濟成長率越低,經濟衰退越嚴重,如下圖所示。

很可能封城、停止上班、禁止群聚造成了生產的停滯和消費的低迷。

平均防疫嚴格指數越高的國家,經濟成長率越低,經濟衰退越嚴重。

圖/圓神出版 臺灣的防疫嚴格指數平均值雖然最低,但死亡率仍然維持得很好。

圖/圓神出版 ——本文摘自《因果螺旋:跨越時空的探索與思辨》,2022年7月,圓神出版,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發表意見 所有討論 1 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 #1 fierycloud 2022/07/30 回覆 可能包含,相關保單跟遺產、甚或醫療糾紛等訴訟,司法凍結雙邊(包含保險公司、醫院、自然人等的財產)相關?避免脫產?等於一些原本流動在市場的不動產跟動產(包含股票等)停滯? 圓神出版‧書是活的 6篇文章 ・ 1位粉絲 +追蹤 書是活的,他走來溫柔地貼近你,他不在意你在背後談論他,也不在意你劈腿好幾本。

這是一種愛吧。

圓神書活網www.booklife.com.tw TRENDING 熱門討論 即時 熱門 臺灣的空污問題與眾不同,如何使空污預報更精確?先瞭解大氣邊界層和感測物聯網吧! 1 2天前 不用數學就可以解釋——相對論的著名想像實驗「雙胞胎悖論」 5 3天前 鑑識故事系列:對花粉過敏,卻吞桃自盡?! 2 3天前 康普茶是「健康食品」嗎?便利商店都在賣,明星網紅都在喝,它對人體有什麼好處? 1 4天前 使用「藍碳」捕捉二氧化碳的速度比森林快四倍!這個方法可行嗎?——《圖解全球碳年鑑》 3 6天前 燕麥奶為什麼這麼好喝?如牛奶般微甜、絲滑的口感是怎麼來的?——解析燕麥奶的加工原理 2 2022/09/25 宇宙到底從哪來?從量子力學和相對論來看「宇宙起源」,解釋完全不一樣!——《宇宙大哉問》 2 2022/09/28 【2022年搞笑諾貝爾藝術史獎】浣腸也搞儀式感!藥理學家的馬雅考古 2 2022/09/27 RELATED 相關文章 口罩影響幼兒「讀」懂情緒?口罩新生代:幼兒情緒3大關鍵發現 不想染疫,只要吃五種食物就好?沒那麼簡單! 陳建仁接受PanSci泛科學採訪:「我常常看PanSci喔!」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我們該擔心猴痘疫情嗎?——《科學月刊》 確診後為什麼會出現「腦霧」與「嗅覺異常」?新冠肺炎對腦神經的影響以及可能的治療方式 0 1 1 文字 分享 友善列印 0 1 1 讓永續發展這門專業可以永續發展,2022唐獎「永續發展獎」得主——傑佛瑞·薩克斯 PanSci ・2022/06/20 ・3065字 ・閱讀時間約6分鐘 +追蹤 相關標籤: 全球變遷(2) 唐獎(22) 唐獎永續發展獎(1) 永續(27) 永續發展(14) 永續發展目標(2) 永續經營(3) 經濟(35) 聯合國(2) 熱門標籤: 量子力學(47) CT值(8) 後遺症(3) 快篩(7) 時間(38) 宇宙(84) 國小高年級科普文,素養閱讀就從今天就開始!! 18日首先公布唐獎「永續發展獎」得獎人,由曾任三屆聯合國秘書長之特別顧問、現任哥倫比亞大學永續發展中心主任、聯合國永續發展解決方案網路(SDSN)主席,對於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制訂與倡導貢獻良多的國際知名經濟學家—傑佛瑞·薩克斯(JeffreyD.Sachs)獲獎,唐獎肯定他在跨領域永續科學議題上的主導角色,以及其所創可應用於鄉村、國家和全球的多邊行動。

傑佛瑞·薩克斯獲得唐獎肯定他在跨領域永續科學議題上的主導角色,以及其所創可應用於鄉村、國家和全球的多邊行動。

圖/唐獎 當今人類正共同面對環境汙染、極端氣候、能源危機、Covid-19造成的健康、社會經濟衝擊,以及因一些區域衝突所引發的糧食短缺與通貨膨脹等種種嚴峻的考驗,身為國際知名經濟學家,薩克斯教授不僅在債務危機、惡性通膨、計畫經濟過渡到市場經濟、減少貧窮……等專業領域有開創性的研究成果。

針對全球永續發展所面臨的複雜問題,他更結合全球經濟、公共健康、公平正義與永續性等不同面向,提出開創性的跨領域方法,協助永續發展成為一個可被學術研究及評量實踐的整合性領域。

不論在學術領域、對世界領袖的建言、教育創新和全球永續發展推動與具體實踐上,薩克斯教授均顯示其為具備人文關懷、有願景及具影響力的領導者。

集合統整跨領域的開創方法 傑佛瑞·薩克斯曾在2002—2006年,代表聯合國秘書長安南主持聯合國千禧年計劃(MillenniumProject),其主要任務是提出具體可行的行動方案來達成8項千禧年發展目標(MDGs)[註1]。

其顯著的計畫成效表明了MDGs可藉由科學、技術及公共政策的最佳實踐來達成。

而聯合國依據2005年9月特別會議之建議,而後在2006—2015年間針對非洲鄉村問題所制定的千禧年鄉村計劃(MillenniumVillageProject),亦是由薩克斯教授負責,此計劃選定於塞內加爾、奈及利亞、衣索比亞……等10個國家執行,計畫進行的10年期間,不管是增加農業生產、減少幼童發育遲緩及降低嬰幼兒死亡率上都有可觀的成果,影響人數高達50萬人。

其運用整合性鄉村發展來達成MDGs的模式,後續更被不少國家複製應用於減少貧窮的相關計畫中。

千禧年鄉村計劃在多個國家執行,在增加農業生產、減少幼童發育遲緩及降低嬰幼兒死亡率有可觀的成果。

圖/pixabay 促成永續發展目標(SDGs) 基於MDGs的執行經驗,傑佛瑞·薩克斯一開始便參與了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註2]的倡導與推動。

SDGs為發展全球永續未來的藍圖,2012年於巴西里約的第三次地球高峰會(Rio+20)首度被提出,針對全球面臨的貧窮、不平等、氣候變遷、環境惡化等挑戰,制定出包含「終結貧窮」、「健康與社會福利」、「減少不平等」、「氣候行動」、「保育海洋生態」……等17項目標,其下還包含169項細項目標以及232項指標,以協助具體量化與追蹤執行成效。

薩克斯教授在MDGs顯著的執行成果,以及其於幕前與幕後的大力奔走,對於影響各國接納17項SDGs作為MDGs的後續計畫與達成共識方面,均有極大的貢獻。

薩克斯教授為推動永續發展目標(SDGs)制定出17項目標和多232項指標。

圖/pixabay 為了推動永續發展目標(SDGs),同年(2012年)薩克斯教授在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的領導下,建立並主持由大學及智庫組成的全球性組織—聯合國永續發展解決方案網路(SDSN),作為協助各國實施及達成SDGs的全球知識支撐系統與最大智庫,發表許多具影響力的報告及學術研究成果、提供線上課程並每年舉辦數百場和SDGs相關的會議,目前SDSN在全球137個國家有47個網路及1600多個組織成員。

對抗人為導致的氣候變遷 傑佛瑞·薩克斯了解制定氣候治理中長期政策架構的重要性。

針對「深度減碳」議題,他帶領並完成對全球極具影響力的「深度減碳路徑報告書」,針對世界15個主要國家,就能源轉型、產業轉型、科技研發與政府治理等面向,提出具體可執行的深度減碳計畫。

此報告書在2014年9月提交給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表明在到達2050年前的數十年期間,各國能如何找出適合自己國家的減碳途徑,既能維持一定程度的經濟發展,也具備技術可行性。

後續許多國家也依循此研議,制定了相應的深度減碳路徑。

在2015年通過的巴黎氣候協定上,傑佛瑞·薩克斯也有重要的參與。

長期以來,在全球氣候治理的議題上,他一直是協助研議關鍵政策的重量級學者。

在巴黎氣候協定密集協商的階段,在幕後參與了法國、美國和其他一些國家對於協定內容及如何達成協定的討論。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及巴黎氣候協定,被讚許是全球要達成永續發展的兩個重要支柱,薩克斯教授在這兩個重要支柱中扮演獨特且關鍵性的角色。

提供各國重要諮詢 身為國際知名的經濟發展、總體經濟及對抗貧窮的專家,傑佛瑞·薩克斯也曾對多個面對複雜經濟挑戰的國家提出諮詢建議,包括終止通貨膨脹(波利維亞、祕魯、波蘭)、債務減免談判(波利維亞、巴西、波蘭)、導入市場經濟(波蘭、俄羅斯)、國家新貨幣發行(愛沙尼亞、斯洛維尼亞)、區域發展推動(中國)與擴大健康體系規模(衣索比亞、迦納、印度等)。

幾個國家授予薩克斯教授該國最高之榮譽,以感謝他在經濟改革過程中所做的貢獻。

註解 千禧年計劃(MillenniumProject):1.消滅極端貧窮與飢餓。

2.普及初等教育。

3.促進性別平等並賦予婦女權利。

4.降低兒童死亡率。

5.改善產婦保健。

6.防治愛滋病、瘧疾以及其他疾病。

7.確保環境永續。

8.促進全球合作與發展。

永續發展目標(SDGs):1.終結貧窮。

2.消除飢餓。

3.健康與社會福利。

4.優質教育。

5.性別平權。

6.淨水及衛生。

7.可負擔的潔淨能源。

8.有尊嚴的工作及經濟成長。

9.工業化、創新及基礎建設。

10減少不平等。

11.永續城鄉。

12,責任消費及生產。

13.氣候行動。

14.保育海洋生態。

15保育陸域生態。

16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

17.多元夥伴關係。

【關於傑佛瑞·薩克斯】 1954年出生於美國密西根州底特律的薩克斯教授,於哈佛大學完成經濟學的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1980年拿到博士後不到4年時間就成為哈佛大學的正教授。

曾任哥倫比亞大學地球學院主任、三屆聯合國秘書長之特別顧問。

一生獲獎無數,包括法國榮譽軍團騎士勳章(依法國總統令頒授)、印度能源與資源研究所(TERI)永續發展領袖獎、日本旭硝子基金會藍色星球獎等,並於世界各地獲頒38個榮譽博士學位。

他發表了數百篇學術論文及多本書籍,其中三本:「貧窮的終結」、「66億人的共同繁榮:破解擁擠地球的經濟難題」和「文明的代價」還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

一生獲獎無數的傑佛瑞·薩克斯。

圖/唐獎 【關於唐獎】 有感於全球化的進展,人類在享受文明與科技帶來便利的同時,亦面臨氣候變遷、新傳染疫病、貧富差距、社會道德式微..等種種考驗,尹衍樑博士於2012年12月成立唐獎,設立永續發展、生技醫藥、漢學及法治四大獎項,每兩年由專業獨立評選委員會(邀聘國際著名專家學者,含多名諾貝爾獎得主),不分種族、國籍、性別,遴選出對世界具有創新實質貢獻及影響力的得主。

每獎項提供5千萬獎金,其中含1千萬支持相關研究教育計畫,以鼓勵專業人才投入探索21世紀人類所需,以頂尖的創新研究成果及社會實踐引領全人類發展。

發表意見 所有討論 0 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 PanSci 1006篇文章 ・ 1023位粉絲 +追蹤 PanSci的編輯部帳號,會發自產內容跟各種消息喔。

TRENDING 熱門討論 即時 熱門 臺灣的空污問題與眾不同,如何使空污預報更精確?先瞭解大氣邊界層和感測物聯網吧! 1 2天前 不用數學就可以解釋——相對論的著名想像實驗「雙胞胎悖論」 5 3天前 鑑識故事系列:對花粉過敏,卻吞桃自盡?! 2 3天前 康普茶是「健康食品」嗎?便利商店都在賣,明星網紅都在喝,它對人體有什麼好處? 1 4天前 使用「藍碳」捕捉二氧化碳的速度比森林快四倍!這個方法可行嗎?——《圖解全球碳年鑑》 3 6天前 燕麥奶為什麼這麼好喝?如牛奶般微甜、絲滑的口感是怎麼來的?——解析燕麥奶的加工原理 2 2022/09/25 宇宙到底從哪來?從量子力學和相對論來看「宇宙起源」,解釋完全不一樣!——《宇宙大哉問》 2 2022/09/28 【2022年搞笑諾貝爾藝術史獎】浣腸也搞儀式感!藥理學家的馬雅考古 2 2022/09/27 RELATED 相關文章 【水獺媽媽專欄:從日常學永續】什麼!使用環保杯買飲料,竟然能越買越省錢? 【水獺媽媽專欄:從日常學永續】食物浪費了怎麼辦?沒煮完的食物又要壞掉了! 【水獺媽媽專欄:從日常學永續】誰亂丟垃圾?飄進海裡的垃圾讓動物們吃壞肚子了! 【水獺媽媽專欄:從日常學永續】多吃蔬菜水果,難道也會汙染地球嗎? 推動亞太立憲的領航者——唐獎法治獎授予澳學者雪柔.頌德絲 12 3 1 文字 分享 友善列印 12 3 1 少子加高齡,「這代」最不幸? 鄭國威Portnoy ・2022/01/28 ・4563字 ・閱讀時間約9分鐘 +追蹤 相關標籤: 人口(11) 大學(12) 少子化(2) 產業人才(1) 知識長專欄(5) 高齡化(5) 熱門標籤: 量子力學(47) CT值(8) 後遺症(3) 快篩(7) 時間(38) 宇宙(84) YouTuberIku老師這支談論台灣少子化原因的新熱門影片,以及底下清一色支持的留言,你看過了嗎? 在影片裡,Iku老師把台灣少子化的原因歸咎於「房價」,想必是很多人的心聲,起碼在底下留言的人都這麼說。

然而我想趁著這機會,補充一點不討喜的個人意見。

看人口數字是我的興趣。

每個月月中,我總是迫不及待到內政部戶政司,下載上個月的戶籍人口統計速報來閱讀。

這些數據就像預知未來的水晶球,非常準確,有憑有據。

這個興趣,受到台灣越來越多關於少子高齡化的討論(例如IKU老師這則影片、或這類PTT文),以及《真確》作者漢斯・羅斯林(HansRosling)的論述所刺激,而漸漸養成。

例如他在2010年時的這則TED演講中,他以每個IKEA的箱子比喻10億人口,表示若能讓生活條件處於全球最低的25%人口的兒童存活率跟教育水準提升,全球總人口有望控制在90億人,利於永續發展。

他在另一場精彩的2015年演講以及《真確》一書中則是預測全球人口最高峰不會超過110億,而且根據聯合國數據,全球兒童的數量在2000年前便已經達頂。

每年全球新生兒數量最高為2014年的1億4000萬,一段時間後開始下降。

趨勢是亞洲的兒童數量下降,非洲的兒童數量上升,美洲跟歐洲則大致持平;全球人口增長至110億的原因,主要來自於非洲跟亞洲的高齡人口,而非新生兒。

演講還有很多精彩亮點,就留給各位自己觀看了。

引用漢斯羅斯林在演講中說的一段話: 「當非洲最窮困人口依舊看著孩子早夭、村子沒學校、需要小孩幫忙工作,他們就不會用避孕措施。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馬拉拉說她們因為得工作養家沒去上學。

當狀況是這樣,他們就會要多生孩子……」「……有些男人會自豪於有7個、8個、9個小孩,而不是孩子過得好不好…這是陳舊父權思考。

男人應該為自己的孩子過得如何、生活是否開心而自豪。

這就是我引以為傲的。

」 截圖取自Whytheworldpopulationwon’texceed11billion 過去:回歸現象起點——1976-85的回聲嬰兒潮 我今年40歲,根據內政部戶政司的統計,與我一樣在1981年出生的有41.5萬人,作為比較,去年2021年的出生人口只有15.3萬,較40年前少了63%的新生兒。

然而這不是一天造成的,台灣的兒童人口(0-14歲)早在1972年就達到峰值583.3萬人,之後再也沒有超過。

2021年的台灣兒童人口是289萬人,不到峰值的一半,是幾十年前就註定的結果。

就像眾多遊客湧向特定景點,創造了消費,蓋起了旅館跟遊樂園,但也留下大堆垃圾跟難以收拾的環境破壞。

我們這一代(1981上下五年出生,六年級後段跟七年級前段班)的人太多了,有如在時間線上冒出一大批不守規矩的遊客,若照美國的用語,我們這代人就是「回聲嬰兒潮世代(EchoBoomers)」,指的是嬰兒潮世代的孩子,如今是人數最龐大的一個世代。

以下列出這波回聲嬰兒潮的出生人數(根據內政部戶政司)民國65年(1976)年:425,886民國66年(1977)年:395,260民國67年(1978)年:413,270民國68年(1979)年:423,266民國69年(1980)年:413,177民國70年(1981)年:415,808民國71年(1982)年:403,143民國72年(1983)年:382,313民國73年(1984)年:370,078民國74年(1985)年:344,101從人口金字塔也可以看得很清楚,我們這代人就是中間突出的那幾根橫槓。

截圖取自國發會人口推估統計查詢系統 比起我們的上一代,我們這代兒童死亡率更低、受教育時間更長、平均壽命(應該)也會更長。

所以我們這些橫槓會持續往上、老去,壓著下面的世代。

圖/國發會人口推估查詢系統 我們這代人數量之多,成長到了一個年齡段,就在那個時間創造出新的社會問題;但是,我們一離開該年齡段,原本為了解決問題而趕工出來的設施、做法、人力,又突然沒足夠多的人用了,變成另一堆問題。

例如廣設大學就是一個例子。

對我的上一代(1940-1960初出生)來說,念大學是超級窄門,學習壓力非常大,社會階級流動機會少,所以他們決定廣設大學。

到了我這一代,想念大學簡單多了。

但我們這波過了之後,大學就變得太多了,知識更是爆炸到大學無法負荷,多到讓這個體制的存在價值不再明顯,只好透過USR(大學社會責任)來證明自己。

(注意:我不是說知識、教育、或教授失去存在價值,而是傳統的「大學」體制。

) 我們這一代的人太多了,其中很多離開家鄉到都市念大學。

受教育的時間繼續延長、加上離家東南西北漂、大多在高消費的都市工作、娛樂、學習。

由兩、三人組成的核心家庭戶數快速增加,都會住房的需求大增,結婚生育的動機則大減。

同時地方偏鄉逐漸凋敝,也才有了「地方創生」的口號跟需要。

未來:當回聲嬰兒潮變成老人潮——老齡化最嚴重的時期 接下來,由於醫療持續進步,我們這代人(1980年前後出生)不需要特別幸運,都還會活上好幾十年,而現在在談的「未來老齡化最嚴重的時期」,就是我們這一代變老造成的。

以數據來說,根據國發會人口推估查詢系統,到了2050年,也就是我68歲的時候,台灣65歲以上人口將達745萬人,這是台灣有史以來65歲以上人口最高的數字,佔總人口的比例推估是36.6%。

資料來源/國發會人口推估查詢系統 過了2050年,65歲以上人口數就開始下降,但佔總人口的比例將持續增加,最高將在2069年達到41.8%,那時我如果還活著,已是行將就木的87歲。

如果現在我們覺得台灣醫療跟長照的壓力已經很重,到時候更難以想像,因為台灣仰賴的東南亞國家年輕人力也已老去、新生的年輕人力自己國內都不夠用。

那時候的我就是壓力本身。

但只要我們這一代過世,壓力又會迅速減低。

可以想像到時許多醫療跟長照的設施會面臨如現在學校一樣的問題——當然,前提是社會真的願意投入那麼多資源在我們這些老人身上。

現況:正值壯年的回聲嬰兒潮,該為下一代留下適合生存的世界 根據教育部統計處2019年的「大專院校大學1年級學生人數預測分析報告」,今年(2022)年入學的大學生將跌破20萬,約為19.3萬人,其中技職體系佔10.2萬人,一般體系佔9.1萬人。

然後大概起起伏伏到2034年。

按照人口推估,之後大學新生會快速下探到14萬以下。

對非常多新進的大學老師來說,從現在起算的職涯年限會短於15年,更別說許多人根本就沒有辦法取得教職。

跟我同一代念到博士的,極少能在大學卡位取得正式教職,大學生跟教授的年紀差距繼續拉大。

資料來源/教育部統計處 除了大學近乎徒勞無功地往高中搶越來越少的學生、到國外招生(甚至搞出這類情事),產業也往大學搶人才,例如產學合作、預定就職、甚至與產業合辦學院。

然而半導體以外,台灣政府規劃發展的六大核心戰略產業都需要人才,但光是半導體就把大部分的人吸走了,讓其他產業叫苦連天,包括一般服務業。

更何況這六個戰略產業也不只台灣要發展,每個國家都在發展,都在搶人,迎來大招募時代。

再者,已經很嚴重的生態破壞、垃圾污染、能源問題,基本上都是我們這一代人過度消費造成的。

例如過去40年人類產生出的碳排放比1750年工業革命後兩百年加起來還多。

相較於我們這一代,上一代人曾經窮過,沒有那麼浪費資源,而下一代人則沒有那麼多人,也不像我們這代那麼浪費。

綜合上述,我想強調的就是:我們這代人的問題,就是我們自己。

全球平均每月二氧化碳濃度趨勢圖。

資料來源/美國全球變遷研究計畫 而我認為,我們這代人在認清自己就是問題之後,該努力扮演問題以外的角色。

我們如今40歲上下,正式承接臺灣社會骨幹、不管在政治、經濟、文化各領域都開始獲得當家實權,我們必須從「問題」變成「問題解決者」,把自己這代人造成的問題自己解決掉。

少子化,也許是另一種解決方案 我曾在另一篇評論裡寫過,我不把台灣人生育率低看作壞事或好事,而是視為一個機會,這其實也受漢斯羅斯林「可能性主義者」的態度所影響。

我在該文的重點有二: 即使各種讓生育率下降的因素,如房價、工時、養育成本、性別分工都逐漸減少、降低、消失,台灣的生育率不會回漲多少。

全球131個國家的總和生育率在2.1以下,未達世代更替水平,連孟加拉、印尼、越南都已經低於2.1。

我們這代人太多了,消費資源的方式過劇,台灣的環境承載不了。

但我們沒有動用強制且不人道的方式降低人口壓力,如漫威電影裡的薩諾斯、《進擊的巨人》裡的吉克、或是現實世界的中國,而是接近自願的減少生育。

這是我們這代人少有的好抉擇。

我們這代人必須做出更多好抉擇。

2050年的時候,如果台灣的民主制度仍在,還是一人一票,那麼跟我一樣60-70歲的人可以用票數輾壓一切決策。

如果我們不現在就改變認知與態度,不認清台灣所有重大問題的根源就是我們自己,依舊只為了我們這人數過多一代的爆量需求設想、抱怨,那未來的年輕人肯定會恨死我們這些老人,因為「民主」對他們來說將一點意義都沒有,他們將放棄參與,更不抱持任何進步的希望。

我們這一代需要趁現在解決我們造成的問題,不然這些問題就會解決我們。

不用擔心到時的年輕人會把我們老人扛到深山丟棄,他們人手不夠、自顧不暇。

如果我們這一代人想留下什麼Legacy,只剩下10年左右的時間。

若拖到20年,我們就太老了,更何況我們這代因為人數過多,必須要比上一代更早把實權交棒給下一代——起碼我們當中一大部分人得知道這件事有多重要,並且真的這麼做。

我只有一個女兒,她跟我差30歲。

我希望當她這一代人到我現在這個年紀的時候,不會陷入愁雲慘霧,對我跟我這代(老)人充滿無盡怨懟,只因我們以前什麼都沒做。

我認為,我們是幸運的一代,因為我們有機會做出巨大的貢獻。

我們比我們上一代有餘裕思考未來,也比我們下一代有改變未來的迴轉空間。

科學、教育、人才都是泛科學的守備範圍,也是改變未來重要的關鍵。

針對這三大主題,去連結這一代最厲害、最有心的專家夥伴,留下一個更好的台灣給下一代,是我未來10年打算做的事,因為沒有別的更重要的事了。

發表意見 所有討論 12 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 #1 狐禪 2022/02/02 回覆 人口減少,但個人的生產力與社會意識卻沒有增加,這才是造成社會退化的最可怕原因。

#2 blueeyecc 2022/02/03 回覆 朋友貼連結給我,因此初次來泛科學。

只看了兩篇,抱歉留言一下。

eco(依可)怎麼會是回聲,echo(ㄟ摳)才是回聲 eco是生態 下面推薦的另一篇,水熊蟲和量子糾纏,明確說明現在的量子電腦和量子通訊都是基於量子糾纏,完全虎爛文吧。

我完全不意外這是一個對科學有興趣但沒研究理解精神的文組寫的 抱歉這是我回朋友訊息的原文,請見諒 #3 鄭國威Portnoy 2022/02/03 回覆 #2 感謝,eco錯字改成echo了! 水熊那篇的問題是?(要換篇討論嗎?) #4 blueeyecc 2022/02/03 回覆 #3 謝謝。

我的留言也過於簡略了,感謝修改。

量子力學是一連串的學習知識點,就不多說了。

謝謝 #5 江西林老木 2022/02/04 回覆 我覺得此篇我很不認同啥叫要人退給下一代?你退了只會成就別人的下一代,讓自己的子女更辛苦而已。

任何人都只對自己週邊的人負責,只需關注自己愛的人,其他人都是資源爭奪者,你退了,別人就奪取你所愛之人的資源,世界的資源永遠不夠,當你不爭,別人就會侵吞本屬於你的資源。

然後,他們過著好日子,卻指著拮据的你,說是你破壞環境,消耗資源,如同“格蕾塔童貝里”女士一般。

#6 鄭國威Portnoy 2022/02/04 回覆 #5 跟你有一樣想法的人是多數,這也是我為何寫這篇。

#7 江西林老木 2022/02/04 回覆 #6 所以?當你無法解決退讓的資源可以被公正分配,你說的不就是打高空?你說的只在理想的共產主義中有道理,在現實,不過是害人不淺的毒雞湯罷了 #8 Henry 2022/02/08 回覆 這篇文章邏輯混亂… =Quote= 已經很嚴重的生態破壞、垃圾污染、能源問題,基本上都是我們這一代人過度消費造成的。

例如過去40年人類產生出的碳排放比1750年工業革命後兩百年加起來還多。

= 1)其他年齡層的人在這40年間(1980-2020)也同樣存在,環境問題只有0-40歲的人會造成? 2)人口預估用台灣地區,二氧化碳排放量用全球,類比有問題 =Quote= 如果我們這一代人想留下什麼Legacy,只剩下10年左右的時間。

若拖到20年,我們就太老了,更何況我們這代因為人數過多,必須要比上一代更早把實權交棒給下一代 = 3)交棒實權跟解決問題沒直接關係;眼前沒做好,提早交棒只是拋棄責任;與其提早交棒,應該要對自己的健康和生命負責,即便年紀增長,但不可失能,從高壓的工作退休,可繼續做低壓的工作,補足勞動力缺口,也減緩本身老化。

漢斯羅斯林說全球人口不會超過110億,請問邏輯是甚麼?生活空間?食物耕地面積?碳排放量?憑甚麼相信110億或90億是地球人口的上限?文中似乎相信人口持平/負成長是必然的,請問邏輯是甚麼? #9 鄭國威Portnoy 2022/02/09 回覆 #8 Hi簡要回應: 1.環境問題是共同造成的,我想強調的是我們這代人造成的佔比最高。

2.若要只用台灣的碳排放也是可以。

3.同意。

4.建議看文章引用的影片,看是否對你有說服力。

#10 Henry 2022/02/10 回覆 #9 1.所謂的”這代人”(1976-1985約398萬人)在1980-2020的前20年還未成年,後20年也不過佔台灣總人口數約17%(2019年最高峰2360萬人),為何要為這40年間的碳排放量負最大責任? 4.影片當然有看,也讀過[真確];漢斯羅斯林在影片中並沒有描述為何歐美國家人口保持在10億人,他只是理所當然地說先進國家嬰幼兒存活率增加(接近100%)、生育胎數下降,但這不代表總人口數會增加/持平/減少。

理論上,人口數要持平,每婦女生育胎數要略大於2(~2.1),以彌平幼兒存活後在青壯年的死亡人口。

你可以到人口推估系統=>互動式統計圖=>國際比較=>總生育率(人);使用圖表,2010年時,你可以看到美英德法低於2胎(高於1.5)但接近,人口數會下降但較緩;台韓則是在1.0附近掙扎,總人口會快速下降。

照你的邏輯,少子化不是問題,反而是碳排放降低的可能,台韓走在世界環保的尖峰,反而歐美比較不環保? #11 fanfanfan_4 2022/02/14 回覆 #10 1.認同!而且台灣的碳排放大約有一半是工業產生的,而台灣工業為主的產業結構卻絕對不是40歲以下的人能夠決定與改變的! #12 akbin7040 2022/02/14 回覆 結論就是沒有辦法也是一種辦法,然後你自己看著辦,憋著窮。

顯示全部 鄭國威Portnoy 247篇文章 ・ 667位粉絲 +追蹤 是那種小時候很喜歡看科學讀物,以為自己會成為科學家,但是長大之後因為數理太爛,所以早早放棄科學夢的無數人其中之一。

怎知長大後竟然因為諸般因由而重拾科學,與夥伴共同創立泛科學。

現為泛科知識公司的知識長。

TRENDING 熱門討論 即時 熱門 臺灣的空污問題與眾不同,如何使空污預報更精確?先瞭解大氣邊界層和感測物聯網吧! 1 2天前 不用數學就可以解釋——相對論的著名想像實驗「雙胞胎悖論」 5 3天前 鑑識故事系列:對花粉過敏,卻吞桃自盡?! 2 3天前 康普茶是「健康食品」嗎?便利商店都在賣,明星網紅都在喝,它對人體有什麼好處? 1 4天前 使用「藍碳」捕捉二氧化碳的速度比森林快四倍!這個方法可行嗎?——《圖解全球碳年鑑》 3 6天前 燕麥奶為什麼這麼好喝?如牛奶般微甜、絲滑的口感是怎麼來的?——解析燕麥奶的加工原理 2 2022/09/25 宇宙到底從哪來?從量子力學和相對論來看「宇宙起源」,解釋完全不一樣!——《宇宙大哉問》 2 2022/09/28 【2022年搞笑諾貝爾藝術史獎】浣腸也搞儀式感!藥理學家的馬雅考古 2 2022/09/27 RELATED 相關文章 低生育率的主因並非不生孩子?——人口學家鄭雁馨談少子化 備審資料與面試——自以為能騙過教授的高中生,恐怕超級多 學測數學怎麼考?分程度測驗或許是正解——《科學月刊》 像極了義大利!生得少,活得長,我們的老年誰來顧? 交流電發電機的勾勒起點,發明鬼才與他的大學生活——《被消失的科學神人‧特斯拉親筆自傳》 繁 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