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謬的相親 公務人員考選制度 - 報導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他看台灣公部門的人事制度,愈看愈奇妙。

「我們的公務人員高考三級以下是沒有面試的。

世界各國極少不面試的!面試有很多功能,看你是 ... 贊助深度×開放×非營利贊助訂閱深度×開放×非營利贊助訂閱深度×開放×非營利評論專題攝影多媒體議題誰讓台灣公僕變庸才?荒謬的相親──公務人員考選制度文字大小分享已複製加入書籤相關文章前往專題政經.產業9/22/2016文字林韋萱攝影余志偉設計黃禹禛吳政達政府國會政治政策公務員政經.產業9/22/2016文字林韋萱攝影余志偉設計黃禹禛吳政達政府國會政治政策公務員政經.產業9/22/2016文字林韋萱攝影余志偉設計黃禹禛吳政達政府國會政治政策公務員假設你單身,想尋覓另一半,你希望另一半的條件是:溫柔體貼、有雄壯臂膀,最好還要敢打蟑螂⋯⋯但這一切都由不得你,因為國家設計了一套很「公平」的媒婆制度,叫做「筆試、分發」。

這套制度,認為個人的眼光太主觀,而且容易有黑箱作業,所以由考試院統一用「筆試」媒合所有想找另一半的人。

因此,應試者在不知另一半長得是圓是扁的情況下要奮力一搏,反正考得愈好,可以選擇的機會愈多。

而你,同樣也只能祈禱,希望國家配給你的伴侶,不要離自己的期待太遠,也不要看了自己的真面目就快閃。

我國的公務人員考選制度,就是這樣講求「公平」的媒婆,所有應試者跟公家單位,都必須接受這套制度的設定。

第一:只有筆試、沒有口試,等於閉著眼睛在用人;第二,採用「分發制」,合格者由中央強勢配對,忽略用人機關和應試者的契合程度。

台灣公職考試中,有十之八九都只靠筆試來篩選人力。

通過筆試的人,可以填選志願,按照分數高低「分發」到各單位。

如此制度,讓用人機關無法參與考選過程;通過考試的人,也常被迫到不適合自己的職缺。

在這樣「雙盲」的情況下,造就了不少「怨偶」。

公務員只要「筆試力」嗎?「台灣特別的地方,就是不知道自己很特別,」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教授蘇偉業,是個在台灣任教多年的香港人。

他看台灣公部門的人事制度,愈看愈奇妙。

「我們的公務人員高考三級以下是沒有面試的。

世界各國極少不面試的!面試有很多功能,看你是不是書呆子、看基本人際互動有沒有問題,」蘇偉業說。

各國考選,皆有口試考選制度是種工具,目的是挑選最適合的人才。

由於沒有一種考試方式堪稱完美,所以必須組合多種測量方式(像是人格測驗、口試、體能測驗等等),才能充分蒐集應試者的資料,再來判斷該人選是否具備公家機關所需要的特質。

台灣的公職考試,僅用部分特考及高考一、二級有占比很低的口試,其他皆僅有筆試。

由於太強調筆試,導致無法全面了解應試者的特質,有時會發生「所用非人」的遺憾。

根據美國聯邦政府功績制保護委員會的研究指出,人資主管認為「工作經驗」、「雇用口試」是最精確的人才篩選方式;「筆試」和「大學排名」則位居第9和第10名,最難以此判斷人才的能力。

由於口試的「效度」(可以正確判斷人才優劣程度)高,因此各國將口試時間不斷延長。

根據彭錦鵬〈從國際經驗檢視我國公務人員考選流程和方法之改革——分階段考試的規劃〉文中指出,韓國把公職考試分成三階段。

第一階段只考選擇題,可以達到快速篩選的目的;第二階段為申論題;第三階段為口試。

韓國在2003年就開始加考口試,而且還不斷延長口試時間,從本來平均每人7~10分鐘,已增加到50分鐘,包括5分鐘的個人演講。

Fill1資料來源:彭錦鵬,〈二十一世紀文官制度改革的重點〉,香港、新加坡、韓國資訊由記者自行蒐集整理(製圖/吳政達)只依賴筆試選公務員,沒跟上國際趨勢事小,選出來的人只能確保在專業學科上有高水準,但是並沒有辦法判斷工作態度、溝通協調等公務人員最需要的核心能力。

前考選部長董保城曾有過這樣的部屬:考上公務員後上任沒幾天,因為壓力太大沒來上班。

「我分發他到人事部,上班一個禮拜後,突然就都不來了。

打電話去他家,媽媽說兒子壓力太大受不了,還說:『我可以幫我兒子來上班嗎?』我罵那男人渾球王八蛋,你讓爸媽那麼辛苦,虧你還台大的!」如今董保城講起來還是有氣。

但因為這個人會考試,缺乏面試審核的流程,就算淘汰了他,還是可能再度回鍋。

「中華民國的政府是閉著眼睛用人的,」董保城在接受採訪時,拿著一本厚重紅色書皮的法規,用力指著《公務人員考試法》第10條:「公務人員考試,得採筆試、口試、心理測驗、體能測驗、實地測驗、審查著作或發明、審查知能有關學歷經歷證明或其他方式行之。

除單採筆試者外,其他應併採二種以上方式⋯⋯」筆試並非不好,但只能看出部分特質,因此其他國家選擇結合多種考選工具,以求找到適合人選。

比方說,要測驗對具體技能的熟練程度,實地演練絕對比筆試更有效篩選;對知識的認知或抽象概念能力,筆試或許是比較好的方法;如果想要了解心理特質、價值觀,可能就需要心理評量。

不同的測驗方式都於法有據,只是一提出來,大多數人都有很大的疑慮:「口試公平嗎?」「會不會有人走後門?」「肯定有黑箱!」「大家比後台硬就好啦!在「關說文化」未禁絕之前,大眾寧可忍受僅有形式公平的制度。

的確,沒有一種考試方法堪稱完美,口試也會有各種偏誤。

像是主試者自己滔滔不絕,讓應試者插不上話;或是面貌姣好的候選人,印象分數就會比較好,即使外表優劣和職缺沒什麼關聯。

也因此,若公職考試要加入口試,口試委員必須經過嚴謹的訓練避免以上偏誤。

另外,口試題庫和評分方法都要標準化,才不會導致評分標準不一致而難以服眾。

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人事長施能傑,也是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系教授,在之前發表的〈公務人員考選制度的評估〉文章中提到兩階段考試,或許可以讓考選制度,在「公平公開」與「正確篩選」之間得到共同解。

施能傑認為口試和筆試不應併計,因為兩種考試要觀察的特質有很大差異。

受試者應該以筆試篩選過一輪後,剩下少數的人才能進入口試階段,此時典試委員再透過口試決定最後錄取者。

由於筆試已經確保應試者有基本知能,所以第二階段僅透過口試錄取人才,也比較不會有違反公開公平的疑慮。

強迫中獎的分發制度當私人企業利用各種篩選方式、積極搶下優秀人才的同時,台灣公家機關卻因為「分發制度」卡關了。

公家單位缺人時,必須上報中央人事主管機關,等待一年一度的高普考試;再等上幾個月,中央才會將合格者分配到自己的單位。

整個過程不僅冗長,而且用人機關沒辦法參與選才過程。

根據蘇偉業、黎世輝的〈為什麼初任公務員職位配置採用「分發」制度〉文章,描述台灣大規模的分發制度世界罕有,而且可以追溯到古代科舉。

在民國初建時,由於必須加強國家控制,於是對用人機關採取不信任態度,而延續這樣「超然、公平」、卻也忽略用人機關需求的制度。

Fill1(資料來源/參考施能傑〈公務人員考選制度的評估〉所附資料,並根據銓敘部編印銓敘統計年報中「全國公務人員人事異動狀況」更新。

)公務人員的分發制度和大學聯考分發很類似,合格者要填選志願,再依照分數高低來分配志願。

「假設考上了『一般行政』這個職系,在全國有好幾個缺額,有的在台北、有的在花蓮跟屏東。

好,你考到第一名了,想去哪裡都行;但掛車尾的,即使你是台北人,不好意思,請你去屏東!」蘇偉業解釋。

由於政府規定,初任公務人員必須再分發單位待滿3年,不少人因為分發單位並非「真愛」,待滿3年後就急著調職,這也是公務人員很難累積專業的原因。

蘇偉業就聽過這樣的對話:位在屏東某單位的主管,對第一天報到的公務員說:「你應該很快又會走了吧?」這種被強迫結合的關係,後果是怎樣,用人機關也心知肚明。

相對於我國採取「中央集權」,統一考試、分發的「考用合一」(考上了就一定分發任用)制度,不少國家都願意授權給用人機關自行挑選人才。

舉例來說,英、美的中央人事主管機關會制定大方向,用人機關可以在公平、公開的情況下選擇自己要的人力。

日本雖然也有統一考試,但不分發,而是由用人機關自己從合格者中挑選人才。

中國的情況也是如此,蘇偉業的中國學生回到中國應徵警察職缺,申請的時候就已經知道會在哪個地方工作,考試的題目也是針對該職缺設計,這就是所謂的「職位制」(Position-based)。

如果用人機關有權力自己招聘人才,應試者也能針對職缺申請,就比較能確保應試者和用人機關是兩情相悅。

用人機關也可以在考選過中,加入對該部門、該地區、該職位的相關題目,更能評斷應徵者的專業與企圖心。

「如果是台南市政府自己考,就可以加考台南在地文化。

但現在是統一考試,為了公平起見,不能考太在地的題目。

錄取的人被分發到台東、高雄,在面對第一線老百姓時,也常會聽不懂民眾說什麼!一切為了公平公平公平,犧牲了多少人!」前考選部長董保城說。

關說文化不滅,考選制度難改改變考試制度的兩大障礙,一個是台灣的關說文化,另一個則是台灣人把服公職當成一種「權力」。

30多年資歷的老公務員美寶(化名),聽到公職考試要加入口試,立刻反應:「口試就是看你跟上面的關係,看你是誰誰誰的兒子女兒!反正所有制度都是假的!」美寶透漏,她公公曾經要花40萬元,想幫她老公買個公職。

也難怪美寶不相信口試的公平性。

有兩年公職經驗的文卓(化名),也發表了他對考選制度加入面試的看法:「筆試畢竟相對公平,因為不會看到這個人是什麼身家背景,所以會促進階級流動。

如果像是推甄一樣,有足夠資金做精美自傳,或是董事長的小孩有機會去環遊世界,那寫出來的報告自然會有差。

」對許多台灣人來說,公職有著比一般工作更深層且多元的意義。

它除了是穩定的鐵飯碗,同時還要肩負調節國家失業率,甚至還要促進社會流動的功能⋯⋯太多目標要兼顧,這也使的公部門——這個有30多萬名員工的巨型企業,無法像私人企業果斷爭取最適合的人選。

《公門菜鳥飛》的作者魚凱(筆名),當了6年的公務員,也沒有聽過任何同事或主管抱怨過考選制度。

「大家覺得這樣最公平、最簡單,但失去的就是彈性跟效率。

這樣的考選分發制度,對個人來說影響不大,所以沒人會在意;但相對來說,政府的考選單位也太好幹了,完全沒有人資管理的概念,」魚凱說。

考選制度之所以難以改變,除了卡在「公平的迷思」外,也必須從我國《憲法》開始檢討。

「我們憲法18條『人民有應考試服公職之權』是個荒謬的訂定。

它將考試跟服公職視為人權,這是很ridiculous(荒謬)的,」蘇偉業挑戰人們對公職的態度:「服公職應該強調的是服務人民,不是強調你的人權。

我們現在的考生就是把考公職視為一個人權。

香港有陣子沒缺就不辦考試了。

但如果台灣凍結人事、不辦公職考試,台灣就暴動了。

」政府這個大型企業,受限觀念及制度,導致缺人時無法及時補充、該凍結人事時也不能停辦公職考試;用人機關無法選用適合人才,人才也不見得被分配到合適的職位。

前立法委員郭登敖曾說:「『考』出機關需要『用的人』,而非『考』出什麼人就『用什麼人』。

」就是強調考選制度和用人機關須密切配合,以選出優秀人才;而非為了「公平」,讓政府失去了更積極的選才目標,找到那真正有企圖心,能夠處理千變萬化公共事務的人才。

為了形式上的公平,代價太大!政經.產業9/22/2016文字林韋萱攝影余志偉設計黃禹禛吳政達政府國會政治政策公務員用行動支持報導者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

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

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您的支持將有助於《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促進多元進步的社會對話。

請與我們一起前進,共同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贊助我們本文依CC創用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3.0台灣授權條款釋出政經.產業最該整併的政府機關,為何藍綠都改不了?如果有個最瞎政府機關排行榜,你心中有那些名單?2016/7/10政經.產業最該整併的政府機關,為何藍綠都改不了?2016/7/10政經.產業興利之不可能──全球最容易陷入「犯法」疑慮的台灣公務人員「多做多錯,少做少錯。

」是資深公務人員告誡新進者最朗朗上口的話。

這心態並非來自有恃無恐的「鐵飯碗」保證,而是動輒陷入「圖利罪」疑雲的恐懼。

2016/9/22政經.產業興利之不可能──全球最容易陷入「犯法」疑慮的台灣公務人員2016/9/22政經.產業75%公務員的考績都是一樣優秀的甲等,你相信嗎?台灣超過25萬名公務人員,每一年都有高達75%的人拿甲等考績,而要免職的考績丁等,最多也只有4個人而已。

2016/9/22政經.產業75%公務員的考績都是一樣優秀的甲等,你相信嗎?2016/9/22國際.兩岸台灣跟香港差在哪?為何香港政府被公認比台灣有效能?台灣對於香港公務員能展現能幹專業,甚至效率的一面,是很羨慕的。

香港如何晉用公務員?如何選才訓練?無論是制度或是文化仍有諸多值得台灣參考的地方。

2016/9/22國際.兩岸台灣跟香港差在哪?為何香港政府被公認比台灣有效能?2016/9/22政經.產業整併,怎麼不快一點?「整併怎麼不快一點?」是蒙藏委員會同仁的心聲。

藍綠都有共識,內部人員也沒反彈,蒙藏委員會裁撤幾乎無阻力,但十幾年過去了,它為何還存在?2016/7/7政經.產業整併,怎麼不快一點?2016/7/7文化.藝術風起雲湧的行政法人,是救世主還是不歸路?文化圈最近有個火紅的關鍵字:行政法人。

從南到北,以此為漩渦中心,蔓延開了各種討論聲浪。

2016/7/2文化.藝術風起雲湧的行政法人,是救世主還是不歸路?2016/7/2載入更多文章《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與社會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媒體環境。

關於我們New作者群New聯絡我們New加入我們New常見問題New隱私政策New捐款徵信New許可協議New基金會新聞New影響力報告New訂閱電子報NewPodcast節目列表New報導者開放實驗室New品牌設計規範New贊助我們公益勸募許可字號|衛部救字第1101363853號Copyright©2022TheReporter.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