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學方法論-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美國社會學家哈羅德·加芬克爾(Harold Garfinkel)是其鼻祖。

... 這種方法論中,社會成員組織社會活動、並使活動具有共同的意義的規則和程序來被稱作民族方法或本土方法,該 ... 民族學方法論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9年1月19日)維基百科所有的內容都應該可供查證。

請協助補充可靠來源以改善這篇條目。

無法查證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移除。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0年3月19日)請協助改善這篇條目,更進一步的訊息可能會在討論頁或擴充請求中找到。

請在擴充條目後將此模板移除。

民族學方法論(英語:Ethnomethodology),也叫「常人方法論」「民俗學方法論」、「本土方法論」、「俗民方法論(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是對一定社區社會成員在社會互動中所遵循之規則的社會學研究。

美國社會學家哈羅德·加芬克爾(HaroldGarfinkel)是其鼻祖。

加芬克爾的理論在喬治·赫伯特·米德(GeorgeHerbertMead)角色理論、胡塞爾(EdmundHusserl)現象學、阿爾弗雷德·舒茨(AlfredSchutz)為代表的現象學社會學、英國日常語言哲學基礎上發展而來,假定社會具體而非抽象,社會僅在其成員覺察到它存在時才存在,重視對社會成員在建構、解釋他們所處社會時所使用之方法進行考察。

這種方法論中,社會成員組織社會活動、並使活動具有共同的意義的規則和程序來被稱作民族方法或本土方法,該方法被視作社會的基石。

它看重人們行為的微觀面,反對實證主義學派。

該方法論的主要概念有:考慮——指社會成員解釋社會的過程;指示性——指一切行為對應於社會情境;省略原則——人類對交往中不清晰原則的忽視;文件方式——探尋隱意以相互理解;自然語言——語言的連續性。

民族學方法論注意經驗研究,發展了馬克斯·韋伯的理解的社會學。

規範控制 NDL:01103089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民族学方法论&oldid=61612728」 分類:社會學方法論社會學典範隱藏分類:自2019年1月缺少來源的條目自2010年3月擴充中的條目包含NDL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語言 العربيةCatalàČeštinaCymraegDeutschEnglishEspañolEuskaraSuomiFrançaisעבריתՀայերենÍslenskaItaliano日本語Қазақша한국어КыргызчаМакедонскиNederlandsNorskbokmålPolskiPortuguêsРусскийSlovenčinaСрпски/srpskiSvenskaTürkçeئۇيغۇرچە/UyghurcheУкраїнська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