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歸鄉」音樂會鑑賞心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回上一頁. 「藝術歸鄉」音樂會鑑賞心得. 地點:台中市港區藝術中心演藝廳. 演出單位:國立臺灣交響樂團附設管樂團(NTSO). 心得:. 自小,我就很喜歡關於音樂的一切, ...
回上一頁
「藝術歸鄉」音樂會鑑賞心得
地點:台中市港區藝術中心演藝廳
演出單位:國立臺灣交響樂團附設管樂團(NTSO)
心得:
自小,我就很喜歡關於音樂的一切,享受著美好的樂音飄揚。
我之所以對音樂有所眷戀,不只是因為它的旋律迷人,更是因為我認為音樂總在無形之中,與人的情感產生交流;不同的音樂帶給人們不同的體會,無論是喜是悲,我們總習慣來幾首曲子點綴生命的各種時刻。
音樂的最初,或可從勞動歌追溯起來,人們哼哼唱唱,搭配固定的勞動姿勢、迴旋複沓的旋律與歌詞,來放鬆心情、紓解壓力;後來,我們開始見及一些民間歌曲、樂府詩、戲曲,音樂依然是生活中重要的元素;再觀察至近、現代,交響樂、管樂、聲樂、民歌、民謠、流行樂、搖滾樂……諸如此類關於音樂的,從古至今、從東洋到西洋,其實從不曾少過。
小的時候心智是稚嫩而懵懂的,情感畢竟沒有那麼濃烈,所看的、所聽的、所想的,其實都很單純而片面;隨著歲月流逝,年紀增長後的我,生命經驗與歷程已然增加,於是,對於欣賞音樂這一件事,便有著更深層的體悟了,因為我發現自己思索的,其實不只是音樂,更是擴及了生活,而我也更深刻地感受到音樂觸動人心的力量。
相隔十年再走進正式的演藝廳欣賞演奏會,我的心情很是雀躍與興奮,現場座無虛席,觀眾群的年紀由大至小皆有,而舞台上的樂器因為燈光顯得閃閃發亮,更讓我增添了幾分期待。
當舞台的燈亮起、樂團人員就緒,指揮接著登場,見他雙手一揮各種樂器馬上演奏了起來;指揮的雙手在舞動,團員的身子也隨著旋律搖曳生姿,而我,在心裏雀躍的打著節拍應和。
從威爾第的歌劇《納布科》序曲、尼爾森的《阿拉丁》、佐橋俊彥的《大街電子大遊行》與《迪士尼集錦II》,再至史巴爾克的《高原讚歌》組曲及星出尚志的《日本風情畫XII》,一連幾首不同風格的樂曲接續登場,我很享受的聆聽著,並專注地看著不同的演奏者的動作與表情,欣賞而又思考著這迷人的音色來自哪個樂器。
演奏的聲音時大時小、漸強漸弱,或合奏、或獨奏,甚至利用樂器本身的音色,營造不同的聲響與氛圍,讓你彷彿置身在其他國度,我想管樂團的迷人之處正是在於它變化無窮。
關於管樂團的編制、成員組織,比起其他音樂演奏類型,數量算是相當大的,因而要以群體為單位,完美演奏一首曲子並不是件容易事。
在這之中,每一種樂器都有不同的使命且不可缺少,他們除了各司其職也要相互合作,而聽著、看著演奏的同時,我反思的是──班級經營。
因為一個班級的存在其實有如樂團,不同的樂器代表的是不同的生命個體,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特色與優勢正在閃耀;而美好的樂曲呈現正是分工合作的結果,如果班級中的每個成員也能相互協助,那麼整個班級的風氣與情感連結,便將如樂音般和諧悠揚、相處融洽。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發現,每個樂器在單獨演奏的時候,是一種聲音,但當相異的樂器搭配起來演奏樂曲時,效果是更驚人的,這就是合作所帶來的效益,每個人都是一顆小螺絲釘,組合起來便完整而力大無窮。
假若以後有機會,我想我會很鼓勵並且期待孩子去欣賞、聆聽一場音樂會,文藝素養的培養本身是因素之一,因為我們的生活之中,確實不該只充斥著上課用書;放鬆心情也是因素之一,音樂雖有很多種,然而無論何種音樂,都有著同樣的作用,那即是療癒與振奮人心的作用;最後,我更希望孩子看見的是演奏者的「態度」,是他們用什麼樣的態度去呈現表演。
國、高中生的孩子身上有的是滿腔的熱血,但這股熱血有時卻不一定用在合適的地方,且常常是不好控制的,而態度則是可以培養的,好的態度可以引領我們走向更真確的道路。
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有太多的課業壓力需要煩惱,如果說讓他們多聽、多看、多走訪這個世界的每個角落,可以使他們有更開闊的視野去面對人生道路上的許多抉擇,可以幫助他們摸索所喜歡的、所適合的,那麼,何樂而不為呢?多方面的接觸、認識,往往可以帶給人豐碩的收穫、人生體會與發現,就好比這次欣賞音樂會,我身旁坐著的是一個老爺爺,我們互不相識,偶然聊個幾句、分享欣賞音樂會的感想,才發現他原來是「東海樂齡大學」的學生,如果說一個老先生都秉持著「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那我們又怎麼能放棄學習呢?這都是在課堂之外所可能看見的美好風景。
我們永遠無法得知下一秒會遇上怎樣的人、事、物,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每一個人事、物都在試探你的各種可能,培養你的實力,這些終將成為人們向上成長的基石。
續談音樂會帶給我的教育啟示。
我認為這場音樂會相當成功的一點,在於所選的曲目能夠抓住他人的目光,因為就一般人而言,如果看見曲目上盡是些陌生的曲子,想必多是茫然,覺得興趣缺缺,但是在這場音樂會上,無論是《阿拉丁》還是《迪士尼集錦》,都加深了觀眾前去欣賞的意願,而實際上演奏出來的音樂也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旋律呢!若對照教學而言,這便讓我思考到「引起動機」的重要性與必要性,畢竟要讓學生樂於學習,就必須先引起他對學習的興趣、慾望,或許當我們在教授課文的時候,可以試著帶入一些生活常見的音樂、影片或笑話的分享,當所學內容與學生的心不再相隔甚遠,那麼學習就更有希望。
我偶爾會思考,究竟音樂在人的生命中扮演怎樣的角色?如果沒有音樂,人的生活又會是如何?為什麼人無論心理狀態如何,都喜歡聽音樂?音樂本身有開心、有難過嗎?還是因為人的情緒有起伏,所以聽起來的音樂也顯得開心或難過呢?我想這些也是適合和學生討論的問題。
試想,一部影片、表演、戲劇若沒有音樂的輔助搭配,結果會是如何?想必是單調的。
因為音樂可以帶動人的情緒,加深我們對於所見所聞的感觸、幫助我們融入,少了音樂便是少了一味。
而人為什麼無論喜、怒、哀、樂都聆聽音樂呢?或許正因為音樂能以和人產生共鳴,所以才那麼無可取代吧!至於「聲有哀樂」還是「聲無哀樂」,我想便沒有定論,端看「人」怎麼去感覺「它」,畢竟這世界,從來就沒有絕對的對與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