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累托图-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柏拉圖(Pareto Chart)又稱排列圖法、主次因素分析法,是一種条形图和折線圖的組合,為品質管理上經常使用的一種圖表方法。

1930年由約瑟夫·朱蘭首次應用於品管當中。

柏拉圖 語言 監視 編輯   「柏拉圖(圖表)」重新導向至此。

關於其他名稱為柏拉圖的條目,請見「柏拉圖(消歧義)」。

柏拉圖(ParetoChart)又稱排列圖法、主次因素分析法,是一種條形圖和折線圖的組合,為品質管理上經常使用的一種圖表方法。

1930年由約瑟夫·朱蘭首次應用於品管當中。

按照發生的頻度排序,顯示了多少結果是由每一個識別出來的原因產生。

概念上與柏拉圖法則有關,是品質控制的一個工具。

也是品管七大手法的工具之一[1][2]。

柏拉圖 品管七大手法之一目的 依分類找到最常出現的問題†一柏拉圖之範例,由圖可知shrink與porosity即佔80%之累積頻率,為主要之因素,一旦這些因素得到糾正,大部分問題即可消除。

簡介編輯 柏拉圖根據「關鍵的少數和次要的多數」的原理而製作,其結構為兩個縱坐標和一個橫坐標,合併長條圖及折線圖所構成。

左側縱坐標表示頻率,右側縱坐標則表示累計頻率(以百分比表示),橫坐標表示影響質量的各種因素之名稱,按影響大小順序排列,直方形高度表示相應的因素的影響程度(即出現頻率為多少),上方之折線則表示累計頻率線(又稱柏拉圖曲線)。

柏拉圖一般用以在大量的事項中找到最常出現的事項。

在品質管理中,多半是代表最常出現缺陷的來源、最常出的缺陷種類,或是最常見的客戶抱怨原因等。

若可以改善最常出現的前幾個項目,就可以大幅降低缺陷的累積頻率,這也是柏拉圖的目的。

相關條目編輯 品管七大手法 管制圖 直方圖 帕累托分析法 帕累托法則(80/20法則) 統計製程分析(英語:Statisticalprocesscontrol)資料來源編輯 ^NancyR.Tague.SevenBasicQualityTools.TheQualityToolbox.Milwaukee,Wisconsin:AmericanSocietyforQuality:15.2004[2010-02-0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31).  ^WhatisaParetoChart?Analysis&Diagram|ASQ.asq.org.[2019-05-10].(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1).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帕累托图&oldid=67918265」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