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統治主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1896年(明治29年)公布的「六三法」,賦予臺灣總督強大的委任立法權,可以相對自由地制定臺灣法令,初步形成了殖民地特別統治的基調。
1898年總督兒玉源太郎與民政長官後藤 ...
特殊統治主義日治前期的殖民統治政策。
是將殖民地視為異法域,制定與日本不同的制度來適應臺灣的特殊情況。
這是與英國殖民主義類似的殖民統治模式。
日本領有臺灣之後,經歷初期的摸索與論辯,最後形成了以特殊統治主義為基調的政策。
1896年(明治29年)公布的「六三法」,賦予臺灣總督強大的委任立法權,可以相對自由地制定臺灣法令,初步形成了殖民地特別統治的基調。
1898年總督兒玉源太郎與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就任後,特殊統治主義更進一步確立。
後藤新平就任前呈遞給內務大臣的〈臺灣統治救急策〉,即清楚地表明了以「舊慣溫存」為中心的特殊統治理念,指出如果把內地的制度直接移植臺灣,就像把鯛魚的眼睛移植到比目魚身上一樣不合宜,科學的殖民政策必須以生物學為基礎,也就是尊重舊慣,依照殖民地的風俗、習慣為原則。
在「經營臺灣必須調查舊慣之意見」一席談話中,後藤新平更進一步主張,必須對臺灣的舊慣加以完整深入的調查,並經過專家的研究分析、系統分明、綜合比較,才能奠定臺灣統治的基礎。
在特殊統治主義之下,僅有少數的內地法(例如攸關殖民地社會秩序的刑法)被實施於臺灣,而臺灣總督則以其相對強大的律令權,制定殖民地特別法。
同時,總督府也積極進行臺灣舊慣調查,於1901年成立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一方面提供統治者有關殖民地的知識,另方面作為舊慣立法的基礎。
依據舊慣調查的結果,總督府於1909年起陸續完成以臺灣舊慣為基礎、並參酌各國法律與內地法律所草擬的臺灣民法典草案,這部草案在總督府與法制局之間折衝延宕數年,但最終未獲通過。
舊慣立法的失敗,也象徵殖民統治政策由特殊統治主義朝向內地延長主義的轉向。
撰稿者:陳昭如最後修訂日期:98年09月24日參考資料:1鶴見佑輔。
1943。
《後藤新平傳(二)》。
東京:太平洋協會。
2後籐新平。
1901。
〈臺灣經營上舊慣制度の調查を必要とする意見〉。
《臺灣慣習記事》,1(5):24-38;1(6):25-35。
3王泰升。
1999。
《臺灣日治時期的法律改革》。
臺北:聯經。
4山根幸夫著,吳密察譯。
1982。
〈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的成果〉。
《臺灣風物》,32(1):23-58。
延伸文章資訊
- 1背景知識 - 臺灣法實證日治時期資料庫
1985年(明治28年)日本開始統治台灣之後,經歷了初期的摸索與論辯,在1898年(明治31年)兒玉源太郎總督與其民政長官後籐新平就任之後,確立了殖民統治前期特殊統治主義的 ...
- 2殖民主義- 教育百科| 教育雲線上字典
特別統治主義
- 3特別統治主義 - 中文百科知識
特別統治主義於殖民地歷史是指將新附領土視為真正的殖民地,不對該地區人採取任何同化政策。該主義主張,對殖民地人民統治需實施與本國不同的法律,並採取獨立特殊方式統治 ...
- 4特別統治主義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特别统治主义- Wikiwand特别统治主义为殖民主义中关于殖民地统治方针的一种理论,其内容是指将新附领土(即殖民地)视为一个不同于本国的特殊地区,落实于实际政策上即表现 ...
- 5在日治時期下的台灣
日本對台灣的統治政策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始政(無方針主義)時期(1895年-1915年): 從1896年到1918年,擔任民政長官的後藤新平所持的特別統治主義主導了台灣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