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版賈伯斯」詐欺定罪動搖矽谷新創信條「弄假直到成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1月3日美國陪審團裁決,37歲的「女版賈伯斯」生技新創公司Theranos創辦人 ... 知名創投家、Theranos投資人德瑞波(Tim Draper)擔心霍姆斯被判有罪, ...
「女版賈伯斯」詐欺定罪 動搖矽谷新創信條「弄假直到成真」有人擔心「惡血女王」被定罪會使創新經濟出現「寒蟬效應」,但事實上美國司法部早縱放金融詐騙多年。
(圖片來源/Youtube翻攝自ABCNews)金融詐騙ProjectSyndicate2022-01-1810:01小中大有人擔心「惡血女王」被定罪會使創新經濟出現「寒蟬效應」,但事實上美國司法部早縱放金融詐騙多年。
(圖片來源/Youtube翻攝自ABCNews)本文作者為:簡威(WilliamH.Janeway),美國「華平投資集團」(WarburgPincus)特殊有限合夥人(SLP)、英國劍橋大學經濟學兼任講師,著有《在創新經濟執行資本主義》(DoingCapitalismintheInnovationEconomy)。
前情提要:1月3日美國陪審團裁決,37歲的「女版賈伯斯」生技新創公司Theranos創辦人暨執行長霍姆斯(ElizabethHolmes)共謀詐欺投資人、電匯詐欺罪名成立,預計9月宣判刑期,最高恐面臨20年有期徒刑。
霍姆斯19歲輟學成立Therano,聲稱可由血液樣本檢測出上百種疾病,堪稱「醫檢革命」,霍姆斯藉此躍升為成功企業家並吸引全球投資人掏錢,前美國總統柯林頓(BillClinton)、阿里巴巴集團創辦人馬雲和她同台過,前國務卿季辛吉(HenryKissinger)甚至曾是Therano董事。
然而,2015年霍姆斯被爆造假、2018年遭到起訴,矽谷寵兒光環不再,被媒體封為「惡血女王」。
美國生技新創公司Theranos執行長霍姆斯(ElizabethHolmes)被判觸犯詐欺罪,這件事對創新經濟有何意義,引起激烈討論。
是否,霍姆斯只是極端地奉行矽谷信條「弄假直到成真」(fakeituntilyoumakeit),最後卻失控了?知名創投家、Theranos投資人德瑞波(TimDraper)擔心霍姆斯被判有罪,將減少投資者在企業家身上「賭一把的意願」,而正是這些企業家「帶動矽谷成為全球創新引擎」,他的憂慮言之有理嗎?或者情況其實要來得更複雜?事實上,霍姆斯的審判與定罪,解釋了美國政治及金融經濟核心的兩大趨勢。
美國司法部對華爾街從寬處理第一個趨勢是「對金融操縱者提起的刑事訴訟大幅減少」,隨著1998-2000年網路泡沫化,能源公司「安隆」(Enron)及通訊公司「世界通訊」(WorldCom)多名資深主管被判入獄後,這個趨勢變得相當明顯。
想想這兩者之間的差異:1980年代後的儲貸危機以及2008年金融危機。
前者發生時,非營利調查新聞機構ProPublica的記者艾辛格(JesseEisinger)報導,「司法部起訴1000多人,包括最大幾家倒閉銀行多名高層」;反觀後者,「只有一名銀行高層去坐牢」。
艾辛格2017年出版的著作《膽小鬼俱樂部》(TheChickenshitClub)記錄了21世紀頭10年,美國司法部態度是如何出現180度大轉變,尤其是紐約南區地方檢察官辦公室,該機構負責管轄華爾街。
全球「五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安達信(ArthurAndersen)因牽涉安隆案被判妨礙司法後,艾辛格追蹤了安達信2002年清算案的發展:當局並未就鉅額金融損失,以刑事罪名向個別高層究責,而是屢次以罰金──最終是由股東而非高層繳納的罰金──交換和解。
創投資金大爆炸,創3300億美元紀錄第二個趨勢是,過去6年來「大量『非傳統資本』流入創投支持的新創公司」,所謂非傳統資本包括「家族辦公室」(familyoffices)、共同基金、避險基金、主權財富基金以及億萬富翁等等。
2021年,直接投入創投基金的年度資本額終於超過2000年的1000億美元(單位下同),而非創投對新創公司的投資更是超過這個金額,創下總計3300億新高紀錄,幾乎是2020年金額的兩倍。
在如此爆炸性成長推動下,後期階段估值(late-stagevaluations)和公募股權市場一同飆升,而後者很大程度上是由新創公司亟欲效仿的科技大企業推動。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投資者將資金投入私人新創企業,將不得不接受流動性不足這個問題,也就是法律上他們無法出售自己的股份。
此外,以Theranos為首的眾多案例中,無論籌募了多少資金,投資者必須接受賦予創業者幾乎絕對控制權的條款。
2008年後的QE是罪魁禍首吹起這個「泡泡」的各種力量中,主要推手是2008年以來前所未見、廣泛盛行的寬鬆貨幣政策。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和各國央行把無風險利率降到「零底線」(ZLB)甚至超過,並以「量化寬鬆」(QE)之名動員一系列非傳統工具,讓資金充斥金融市場。
150年前,19世紀《經濟學人》(TheEconomist)編輯WalterBagehot早已預見並概述採取上述政策,可能導致什麼後果:「貿易週期的歷史讓我學到,持續一段時間的低投資報酬率,勢必造成不負責任的投資行為。
......人們不會接受2%(利率),也不會承受收入損失。
相反地,他們會把自己謹慎積攢的儲蓄投入某種不可行的投資──通向俄羅斯堪察加半島(Kamchatka)的運河、通往英格蘭沃切特(Watchet)的鐵路、讓死海『起死回生』的計畫等等」。
刺一下指尖,就能進行200種血液檢驗的機器想必夠格列入Bagehot的「空想清單」。
新創公司投資人變冤大頭如今量化寬鬆時代看來已走到盡頭,最有可能發生的長期後果,在於權力從企業家重新轉回金融家手中。
這與我們2020年看到的情況將大不相同,當時超過40%的科技公司首次公開募股時,採用雙重股權結構以鞏固創業者的控制權。
在這種情況下,Pre-IPO投資人既不能賣出自己的股份,也不能解雇執行長。
就像買下Thranos股票的媒體大亨梅鐸(RupertMurdoch)和前美國教育部長戴弗斯(BetsyDeVos),投資人不是企業的夥伴,而是冤大頭(pigeons)。
大約40年前我提出一種雙重避險方式,以避免投資科技或其他新創公司時面臨的高度不確定性風險:「現金和控制」(CashandControl)。
投資者需要足夠現金,好獲得時間了解企業任何不利因素,同時擁有足夠控制權採取行動(通常是從炒執行長魷魚開始)。
大舉投資新創產業的非傳統投資者擁有大量現金,但通常缺乏他們需要的控制權。
叫車平台Uber和共享辦公室業者WeWork的故事顯示,規則改變之前,就連專業的新創企業龍頭可能都得靠打官司解決他們之前接受的「企業家友善」條款。
其他許多新創企業的模式已經失去信譽,例如矽谷媒體《TheInformation》1月初報導,為了減慢燒錢速度,「即時外送新創公司」正在嘗試新策略:「不即時外送」(slowerdelivery)。
「企業家崇拜」連季辛吉也被騙倒Theranos的故事提醒我們,無異於「讓死海起死回生」的新創企業募資之所以能成功,只是因為投資人──尤其是非傳統投資人──絕望地四處尋找能帶來正收益的投資項目。
霍姆斯似乎是拜「企業家崇拜」(CultoftheEntrepreneur)之賜,這種文化讓創業者能與潛在投資者互相競爭,以追求最理想的協議。
若非如此,霍姆斯這名科技業新手,如何能以賦予她百分之百控制權的條款,說服甲骨文董事長兼科技長艾里森(LarryEllison)、知名創投家盧卡斯(DonaldLucas)和德瑞波這些人掏出錢來投資她的新創公司?霍姆斯被定罪或許預示著另一項轉變。
《彭博社》金融專欄作家萊文(MattLevine)經常開玩笑說「一切都是證券詐欺」,因為每有上市公司股票下跌,總有蒙受損失的投資者一狀告上法庭。
然而,一些企業家的行為可是貨真價實的證券詐欺。
在這個大謊言時代,霍姆斯的判決多少為某些人帶來安慰,他們對參與央行帶頭「膨風」的短暫投機泡沫不感興趣。
而那些擔心適當執法將使創新經濟失去活力的人,他們最好記住,數位革命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崛起的。
©ProjectSyndicate註:本文是由《信傳媒》洪培英編譯。
社群評論
延伸文章資訊
- 1創投達人母遭詐5000萬詹益鑑籲別再上當- 社會- 自由時報電子報
檢調搗破靈骨塔詐欺吸金7億元案,發現其中一名被害人的兒子,竟是「之初創投」的前合夥創辦人詹益鑑,他今天也現身說法,表示詐騙集團利用「保密 ...
- 2「女版賈伯斯」詐欺定罪動搖矽谷新創信條「弄假直到成真」
1月3日美國陪審團裁決,37歲的「女版賈伯斯」生技新創公司Theranos創辦人 ... 知名創投家、Theranos投資人德瑞波(Tim Draper)擔心霍姆斯被判有罪, ...
- 3一場投資一場空專家教你如何識破「投資詐騙」話術
- 4投資未上市上櫃股票當心遭騙血本無歸 - 卡優
新北市刑事警察大隊偵七隊破獲非法吸金集團虛設創投公司,違法販售未上市股票,表面上宣稱「輔導公司上市上櫃」,營造股價可望一飛沖天的假象,但實際上並非合法證商, ...
- 5「老闆跑了」創投公司遭控詐騙金額逾2億 - Tvbs新聞
一間名叫「寶仲資訊」的創投公司,被投資人控訴,高姓負責人捲款逃跑,而且事後發現受害不只一人,總計超過2百人被騙,金額超過2億元,其中不乏高學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