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懺懺悔文原文及解釋 - 人人焦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千手千眼大悲懺法-網友文摘內容-佛教在線 ... 誦持大悲神咒。
墮三惡道者。
我誓不成正覺。
誦持大悲神咒。
若不生諸佛國者。
我誓不成正覺。
誦持大悲神咒。
若 ...
人人焦點
影視
健康
歷史
數碼
遊戲
美食
時尚
旅遊
運動
星座
情感
動漫
科學
寵物
家居
文化
教育
故事
大悲懺懺悔文原文及解釋
2021-02-11極樂世界AAAAA
大悲懺懺悔文原文我及衆生。
無始常爲。
三業六根。
重罪所障。
不見諸佛。
不知出要。
但順生死。
不知妙理。
我今雖知。
猶與衆生。
同爲一切。
衆罪所障。
今對觀音。
十方佛前。
普爲衆生。
歸命懺悔。
唯願加護。
令障消滅。
(末句衆和)(起問訊) 普爲四恩三有。
法界衆生。
悉願斷除三障。
歸命懺悔。
(唱巳五體投地主者唱首句衆默念言)我與衆生。
無始來今。
由愛見故。
內計我人。
外加惡友。
不隨喜他。
一毫之善。
唯遍三業。
廣造衆罪。
事雖不廣。
噁心遍布。
晝夜相續。
無有間斷。
覆諱過失。
不欲人知。
不畏惡道。
無慚無愧。
撥無因果。
故於今日。
深信因果。
生重慚愧。
生大怖畏。
發露懺悔。
斷相續心。
發菩提心。
斷惡修善。
勤策三業。
翻昔重過。
隨喜凡聖。
一毫之善。
念十方佛。
有大福慧。
能救拔我。
及諸衆生。
從二死海。
置三德岸。
從無始來。
不知諸法。
本性空寂。
廣造衆惡。
今知空寂。
爲求菩提。
爲衆生故。
廣修諸善。
遍斷衆惡。
惟願觀音。
慈悲攝受。
(末句衆和)(起問訊長跪引磬一字一擊)至心懺悔。
弟子(某甲)等。
與法界一切衆生。
現前一心。
本具千法。
皆有神力。
及以智明。
上等佛心。
下同含識。
無始闇動。
障此靜明。
觸事昏迷。
舉心縛著。
平等法中。
起自他想。
愛見爲本。
身口爲緣。
於諸有中。
無罪不造。
十惡五逆。
謗法謗人。
破戒破齋。
毀塔壞寺。
偷僧祇物。
汙淨梵行。
侵損常住。
飲食財物。
千佛出世。
不通懺悔。
如是等罪。
無量無邊。
舍玆形命。
合墮三塗。
備嬰萬苦。
復於現世。
衆惱交煎。
或惡疾縈纏。
他緣逼迫。
障於道法。
不得熏修。
今遇大悲圓滿神咒。
速能滅除。
如是罪障。
故於今日。
至心誦持。
歸向觀世音菩薩。
及十方大師。
發菩提心。
修真言行。
與諸衆生。
發露衆罪。
求乞懺悔。
畢竟消除。
惟願大悲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千手護持。
千眼照見。
令我等。
內外障緣。
寂滅自他。
行願圓成。
開本見知。
制諸魔外。
三業精進。
修淨土因。
至舍此身。
更無他趣。
決定得生。
阿彌陀佛。
極樂世界。
親承供養。
大悲觀音。
具諸總持。
廣度羣品。
皆出苦輪。
同到智地。
(起立主者舉) 懺悔發願己。
歸命禮三寶。
梁公隼講經:《大悲懺》懺悔文講解大悲懺懺悔文內容非常精簡,相對於其他的大懺,大悲懺的行文長度已相對較短,十分適合現代人每日早晚各念誦一次,以適應忙碌的生活。
長久念誦可令業障化解,身心隨之安穩健康。
大悲懺懺悔文中做記錄的佛學詞彙深淺不一,但只要我們懂得中文,理解並不困難。
現在我們一起來學習。
第一句我及衆生、無始常爲、三業六根,重罪所障、不見諸佛、不知出要。
我們先做停頓,進行理解。
我及衆生就是指念誦者及法界的一切衆生。
學佛要有大願力、大悲心。
並非只是自己學習,只著眼於自己的福德和利益。
所以所謂的大乘佛法的乘就是大車的意思,警惕我們要時刻有包容性和大悲心,這就是開頭那四個字所代表的。
我及衆生並非僅僅要求自己去學習,實踐道德,要顧及十方苦海無邊的衆生,一起學佛、學道理。
亦包括我們宿世以來的冤親債主,我們曾經有過善緣和惡緣的一切衆生,希望彼此能夠一起共同學習,以此學佛者不會以法和術來擊潰冤親債主,而是希望他們也能一起被普渡,一起得到智慧,而願意舍離糾纏,不再執著於成爲我們的冤親債主,願以立志登上佛位,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就是解脫三界六道輪迴,達到最根本的解決之道。
無始常爲就是指無始以來恆常發生和所做過的的種種行爲,包括人道以外的衆生所做過的一切事情。
爲是動詞,我們恆常以、常樂我淨、作爲根基,因而在無限世之前開始,逐漸開始積累的種種作爲,透過什麼來積累呢?就是第三句,三業六根,重罪所障,三業就是由身口意,身就是行爲,口就是說話,意就是意念,所謂三業就是指這三項,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上述六根接觸到六境便會產生六界,相加起來就是十八界,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接觸到六境、色聲香味觸法,就產生六界,眼識界,耳識界,鼻識界,舌識界,身識界,意識界,如果我們不能超脫十八界,便無法超脫六道輪迴苦海,因此,以上所謂自無始以來,透過衆生和我們自己三業六根,我們猶如滾雪球一般的積累了種種惡業,因而有重罪所障,我們有時候並不能察覺到這些重罪,很多人患病、遭受解僱,不順心、被挑釁、分離、事業低落、無故生起失落感、常感沮喪、生命猶如達到谷底,卻不明白這是由於宿世業障所致,只有禪定功夫了得的人才能明白,猶如佛菩薩,佛菩薩的經典教導我們說,人由於有宿世的業障,才陷入半善半惡的人道狀態,因此我們要明白懺罪的重要性,因爲宿世的業障避障了我們,因爲三業六根令我們有所偏執,無始以來的雜染實在是太深,所以我們遭受遮蔽,難以覓見諸佛如來的大智慧,因此不見諸佛,不知出要,不知道脫離輪迴的要妙之門,當中的要字,意思是要妙,所以下一句,就是但順生死,不知妙理,唯有怎樣呢,就只能在生死苦海里順應輪迴因果報應的體系,而沒完沒了的生存。
例如某輩子做過好人,就上升天上一段時間,經過幾百年福報享盡後,又會墮落人間,之後又做了有錢人、做過善事、又積累惡業後,又不知下一輩子做什麼,沒完沒了。
善業惡業的種子及其影響就在輪迴中延續,只能在六道輪迴中打滾,故但順生死不知妙理,不知道超脫輪迴因果報應的佛法妙理,最無上的妙理就是教給我們要斷絕三業六根的大乘佛法,我今雖知,猶與衆生,同爲一切,重罪所障,這四句所要講的就好比我們現在得知到有夙世業障後,亦聽聞過佛法,明白到、打坐、念佛、修行的要妙,但是還有所謂夙業糾纏,這就比較麻煩,令我們依然有所蔽障,在學佛時生起驕慢,憤怒、貪念,亦受俗事妄心所動搖,所以這些妄心依然障蔽著我們,更嚴重者,有一部分人有重病在身,又或者有宿世的冤親債主的靈界纏繞,這就是重罪所障。
大悲懺懺悔文是跪對觀世音菩薩所懺罪。
所以下一句說,今對觀音,十方佛前,普爲衆生,歸命懺悔,惟願加護,令障消滅。
就是向觀世音菩薩及十方諸佛祈求,觀世音菩薩和十方諸佛是同一個境界,所以觀世音不會單獨存在,也可以說觀世音菩薩是諸佛菩薩的大悲心,所以求觀世音菩薩即是求十方諸佛,而我們要先發一個大願,希望普爲衆生,時常要警戒自己,也不是只爲自己一個人去懺悔修行.如果懺悔只求消除自己一個人的業障,那麼按照世界中教公平的原則,你的冤親債主便不會隨便放過你,爲甚麼呢,如果你願意與十方衆生一同修行、一同懺罪,即使有很大的業力和冤親債主,也有受感化的一日,否則若只有你一個人,可以離開迷宮,超脫輪迴,便會令人更不服氣,業障更難消,障蔽更深,所以發起一大願心,可謂十分重要,歸命懺悔就是把、心口意三念統攝起來,歸向佛菩薩的懷抱之中,不再相信邪法,而相信因果報應,諸佛經典的義理,希望他們能加護我們,令我們的業障能有所減少,或者消除,而此跳出六道輪迴。
如此種種皆由懺悔開始。
下一段則說到,普爲四恩三有,法界衆生,悉願斷除三障,以上斷句方法乃在下所傾向,四恩三有,在佛教而言有兩種說法,分別出自,釋氏要覽,及佛學詞典,其一是以國王恩、父母恩、師友恩,檀越恩、爲四恩,四恩乃切合大悲懺的解釋,包括統治者,父母、老師朋友,捐贈大悲懺及歷代於佛門做出布施的人,以上則爲釋氏要覽所描述的四恩,此外佛門亦以父母恩、衆生恩、國土恩、三寶恩爲四恩,但是剛才所提及的國王、父母、師友、施主較爲切合大悲懺的解釋,爲何父母恩深重,爲何中國文化如此著重孝道,因爲跟我們有宿世大因緣的人,才會做父母、子女,所以有些人怪責父母苛薄,他們不明白苛薄及麻煩的父母其實跟他有甚深的因緣,要慢慢地去化解,可能我們在某一世或得罪過或有恩與他們,這些人便會成爲我們的父母或者子女,也有些子女特別不孝順是向父母討債的,如果我們不明白這種道理,便會心生嗔恨,由而遠離父母子女,忘了酬還宿債,這實在是不恰當的,我們便隨即明白,百善以孝爲先。
天地之間的道理亦是百行孝爲先,如果沒有國土,我們也不可能弘揚正理正法,因此也要希望天下太平,希望統治者明達開放,讓正理得以宣揚,上述就是佛教的四恩。
道教也有四恩,分別是,天地、君王、父母、師長,總而言之都不離開關於父母、師長、國土等等,爲何師長也這麼重要呢,因爲我們先天是無知的,是靠師長教導傳授知識、解惑,現代的師長大多只傳授知識,而沒有傳授品德修養,這實在是非常可惜。
我們學佛的人士,是以佛菩薩爲老師,故又有聖賢老師和凡夫老師之別,凡夫老師就是我們學校里的老師,但也十分重要。
如果沒有凡夫老師,我們就無法學習到知識道理,古聖賢的說話也不明白,何況在這個年代已經越來越少懂得教授道德正理的師長,因此我們對他們要更爲尊重,更要扶持這類做品德教育的人,接下來說說三有,道教以有情、有識、有緣爲三有,佛教以色有、無色有、欲有爲三有,統歸三界的衆生,總而言之,三有就代表一切的衆生,所謂四恩三有就是指與我們有關係及法界的一切衆生,包括鬼神、山神、河神、樹神、土神、等等,動物飛禽走獸、帝皇、將相、飯夫、酒卒、等等皆包括於其中。
皈命懺悔。
我與衆生,無始來今,由愛見故,內計我人,外加惡友,這五句就是我們作爲懺悔者,與一一法界衆生自無始無終而來,很長時間裡面,佛教所講的時間都很長,動輒就用劫,億萬年作爲單位,這也符合科學的研究。
執著於塵染從何而來,是由個人的成見心,錯誤的見解,無明妄念開始,此之謂愛見,我們有好惡之感,區分出彼此我人之別,把自我和他者以畫圈的方式劃分開來,圈以外的就是他人,圈以內的就是自己,圈以內與我有關而也是個人所好的就喜歡,這就是分別心的思維方式,就產生了愛,這個愛取佛學用語,並非現代浪漫的異性關係或關懷別人的意思,這種機制導致出獨立、卓然不羣的見解,非常有成見,由而形成了善惡的分別,形成了種種的概念後,執著於這種愛見,便會產生我--人之別,把自己和他人割裂開來,因而有自我及他人,佛家中最高的境界就是無我,無相、無形、是萬法皆空、諸法無我的,諸法無我的境界正跟上述內計我人的境界相反,內計我人者,時時計較那個是我哪個是他,喜歡與不喜歡,因而令自己的意念備受汙染,加上外界的妄緣,惡友做出的誘惑,使人產生邪惡的念頭和行爲,影響我們心靈的一些壞的念頭不易察覺,所以有時候國與國、人與人之間的仇恨,很多時候是由於這些難以測斷的空間衆生所產生的影響,爲什麼紛爭日益增加,越來越仇恨,其中所牽涉到的宿世的因素實在是太多了,若要化解,便要通過懺悔來滅罪,有時候懺悔需要很長的時間才有效果,考驗人的耐性。
下一句,不隨喜他、一毫之善、唯遍三業、廣造衆罪,事雖不廣、噁心遍布、晝夜相續、無有間斷,隨喜就是捐獻布施,既然已有你我之別,已有了我與他人的區別,便漠視了布施的意義,只願爲自己積累資源,貪念心就是由於我執而開始,因此佛家常說,要無我、無形、無相。
凡是不願意隨喜不願意布施他人的人,他們就算生起了小小的立善的念頭,當中也有利己的因素。
純粹爲求建立自己個人的名聲,所以唯遍三業,全部都是身口意貪嗔癡的業障,當中的麻煩將會透過宿世的時間性而廣造衆罪,就算是事雖不廣、也會因爲錯誤的念頭而導致噁心遍布。
有關人的念頭,佛經當中說以每彈指(四分之一秒)就有兆個念頭,可謂極多,所以我們知道一切法由心想生,所以大悲懺用四個字、晝夜相續,就算人在睡覺,念頭也不會停止,這個也可預期在未來的科學中得到印證。
人的念頭是一念接一念的產生,並非在記憶思考判斷中才會產生,佛家所說的念頭,並非是僅指我們日常溝通所產生的腦筋運動,而是廣泛包括心所有作動的意思,大悲懺講的無有間斷,念頭是無有一時一刻可以停止的,所以、到故於今日當深信因果,在大悲懺中有三段四字真言是極其重要的,其中一段就是深信因果,如果我們不深信因果,即使念大悲懺一萬遍、念其他經典一萬遍,都沒有什麼作用,爲什麼,因爲因果是佛教的根基,因果報應導引著六道輪迴。
導引著一切時間、事物、過去、未來、現在的產生。
所以因果是諸法之根基,所謂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如若你有留意早前的分享,就會明白到因果律涉及到物質層面、人事層面、業力層面。
大悲懺所注重的就是業力層面的因果,是身口意所產生的,湧動在未來產生反噬力的因果力量,儘管也有好的業力,但也依舊不能離開六道輪迴,因此我們便知道因果報應是實實在在的存在的,不是假的,因而要產生生重慚愧的心,不感到慚愧的人,其懺悔多數是假的。
一定要真正的愧感悔意,知道自己做過錯事,才能產生大懺悔心,此外大悲懺的另一個重點在於生大怖畏,怖畏什麼呢,怖畏自己受罪得報應,怖畏跟自己有關係的人受罪,怖畏自己的業力影響未來,往後每一輩子的生命,比如謊話可能會被傳媒廣泛流傳,影響後代。
做一首歌、歌詞的內容可以改變人的心,往後每一輩子的人都會受到影響,此之爲大怖畏產生怖畏心,不怖畏不慚愧的人,其所作的懺悔道歉皆是假的,念懺的人務必要明白這一點。
發露懺悔,懺悔的其中一點就是要發露,把自己做過的事,在心意上、言語上向佛菩薩表白出來,猶如天主教向神父懺罪告解一樣。
斷相續心,第三個重點在於要斷相續心,在佛教的義理下,心乃心心相續的,如果心並不停下來,那麼因果就會繼續蔓延,所以如果我們願意停頓下來,要讓念頭有所止息,透過斷除相續心,壞的果報才會中斷,這時福報才可以現前。
因此懺悔務必要由心想停頓做功夫,正所謂罪從心起將心滅,滅的就是相續心,斷除此心後,要以那種心來替代他呢,要以菩提心,所以說要發菩提心而斷惡修善,發菩提心之後可斷除惡念,令我們可以向善的方面行進,修善只是修行方面的初級階段,一般人認爲修善就是修行,非也,直到最後善、惡皆有所泯滅,方才可以成道成佛。
或許有人問,何爲菩提心,這有很多的解釋,若打開佛學詞典,化繁爲簡的理解,就可以用四無量心來代替菩提心,如果我們學佛法時發動菩提心,便會冒起四種念頭。
第一,衆生無邊誓願度,如同開始的時候所說的希望自己跟法界的衆生一起懺渡,希望可以度一切的衆生,無邊誓願度。
第二是煩惱無盡誓願斷,就算有無量的煩惱,也要誓願斷除。
第三法門無量誓願學,就算是佛說的正法有多廣大,衆多高深,也要願意全部學習,渴望得到大智慧。
第四,佛道無上誓願成,雖然成佛是極困難高遠,但是我們也要以此爲目標,由此可見,上述皆是極大的願力,此之謂發菩提心,佛教認爲衆生皆可成佛,煩惱皆可斷盡。
我們務必要令自己有這個信心,繼而實踐修行,勤策三業就是要鞭策自己,勤健的檢查自己的身口意三業,樂於行善事,積福修善,達到福慧雙修。
翻昔重過是指要求我們把過往所做的種種罪過揭露並正視,不要把它忘掉,猶如我們感冒時如果不把細菌消除,讓感冒菌潛藏於筋脈內,或身體內,病終究不會好。
所以便要發露懺悔,翻昔重過。
下一句隨喜凡聖、一毫之善,念十方佛有大福慧,能救拔我。
何謂隨喜凡聖,是指布施捐獻,凡是指未來的佛菩薩,即個個出家在家修行的人,聖就是指佛菩薩,凡亦可以指出家的僧尼、居士、有志學道的人,我們要扶持他們,如果我們有財力可以布施給正信的寺院,而不是布施給貪圖名利的寺院,要給確實有出家人,會講經說法的寺院或者道場,我們應該多加支持。
也有一些居士他們沒有出家,但能夠扶持佛法,宣揚古聖先賢的經意,也能弘揚老子、孟子等先哲的思想,以上就是隨喜、布施、讓他們生活穩定,所以我們儘量希望有像楊仁山居士一類的善長人翁,能扶持佛法的弘揚,廣播正道。
聖人屬於出世間的,所以大悲懺把凡字放的比較優先,扶持了凡,才可以扶持聖,因爲佛菩薩已經得道,我們隨喜布施給他們,他們很歡喜,無礙不動,他們依然會不動念,因爲他們已經得道了。
布施給未曾得道的人才重要,所以對於新人的經濟資助和教育我們要格外重視一毫之善,我們做過小小的善事後也要念及十方佛,因爲十方佛有大福慧,能夠救拔我們出苦海及衆生的業障能消除,從二死海、置三德岸,二死海是指生死之中的輪迴苦海,所謂生死無邊盪無際,我們便知道,要以離開生死海作爲我們的大願心,(佛所行贊)是由古代禪師寫的贊文,當中提到,當乘智慧舟,渡出生死海,佛家常講度出生死海,就是以人的生死輪迴作爲苦海,無邊無際。
有些人對此並無所知,認爲自己生活十分的安妥,其實這個處境就像是抱擁海中的浮木一樣,又像是在小小的孤島之上,只是暫時的安穩生存。
最終也是待於苦海之中,求出無期。
三德是指什麼,是法身德,般若德,解脫德,法身德就是我們本來能彰顯佛性真如本來就有的恩德,佛菩薩成就之後就有法身德。
解脫德,是解脫煩惱的束縛,功德圓滿、無所障蔽,所謂斷德。
般若德就是大智慧圓滿周遍的知曉法界的一切大道理,可稱智德,所以總合起來便有三德岸,故此成爲三德的出家人或素食店都知道此名相的大意,從無始來、不知諸法、本性空寂、廣造衆惡、今知空寂、爲求菩提、爲衆生故、廣修諸善、遍斷衆惡,唯願觀音、慈悲攝受。
念到這裡便可以向觀世音菩薩聖像,或者心存觀世音菩薩,向其躬身跪拜。
這可應自己身處環境大小而變化,環境小的可以心想躬身,環境大的可以跪拜,上述懺文提到的,自無始以來我們不明白諸法的道理,不知道萬法本質上都是空寂的,萬法皆空。
我們產生出惡念,貪嗔癡及一切無明妄想,做出種種塵垢的行爲,因而有因果有報應,現在我們明白到諸法本性皆空後,便應要菩提本身具足之事物,返回原初的佛性境地,我們亦要爲沉迷的衆生而廣修諸善,做遍所有佛經、經教的事業,遍斷衆惡,這就是真正的修行者。
所以原來我們稱呼自己做佛教徒,或者居士,其實並不簡單,並不是通曉術數,會燒香念佛便可以自稱爲居士,我們對自己的言行要嚴格一點。
接著大悲懺的中段,至心懺悔弟子 等,於法界一切衆生,現前一心,本具千法、皆有神力、及已智明、上等佛心、下同含識,這裡提到人心本具佛性,與諸佛菩薩一樣,本具一切萬法,我們本身有無邊的神力,如天眼通天耳通等等,所有的法力本已具備,與觀世音菩薩並無差異,其實並不需要刻意學習、密法、密咒等等,我們本身與無始以來,便已經擁有這些神通,只是被無始的妄動所障蔽,故此,我們並不需要跟師傅去學習神通,只需要把心中的妄想、執著、煩惱破除,讓本身具足的千法神力重新顯現即可。
此外,我們成佛後聰明四達的智慧顯現,所以大悲懺說上等佛心,下同含識,就是指一切有意念的衆生,跟我們一樣,都是有佛性的。
無始闇動,無始以來的無明妄動,錯誤念頭,把心中的佛性隱藏著,由而障此靜明,靜明就是佛性真如。
處事昏迷就是指遭遇一些事後便有被迷執,失去了智慧,所以稱之謂觸事昏迷,舉心縛著,縛可讀作付,就是被繩子捆綁的意思,舉心就是意念心一動,就產生舉動,隨即被繩索捆綁,舉心縛著,被誰索綁呢,是被自己的三業六根所束縛,受困於十八界中,看不見真如自性,事物的真面目。
在平等法中,法性平等,萬法皆空的境地里,起自他想,愛見爲本、身口爲緣,以自己的觀念標準詮釋、籍著身口意作爲中介,於諸有中、無罪不造,透過億萬世一次又一次的輪迴,六道、苦趣來演現出惡念,所以稱之謂諸有,在我們遇到的事物當中,無罪不造。
十惡五逆、謗法謗人,破戒破齋,毀塔壞寺,偷僧祈物,汙淨梵行、侵損常住、飲食財物、千佛出世、不通懺悔,以上懺悔文訴說什麼,就是我們以十惡五逆,做的惡行,十惡罪五逆罪,就是最大的罪行十惡罪是指,慳貪嗔恚邪見,殺盜淫妄語、岐語、兩舌、惡口。
五逆就是五種壞的行爲,包括殺害父母、誹謗佛法、破和合僧、出佛身血。
以上種種的大罪行,或許我們曾經在宿世中犯過,謗法即認爲佛教所說的道理是虛假的,比若說教人不要相信因果報應,認爲是迷信,教人拒絕佛法正理,我們也許曾經在某一世,引導人去鄙視佛法,這些種下無量的惡根,令人飽受苦果,凡是破壞佛法,造作五逆十惡的人,大多數會墮入畜生道、地獄道。
因爲我們令人愚昧無知,否定了真相,就相當於令人信邪教一樣,大多會成爲畜生。
比如導人迷信的邪術師會成爲狐狸之類深山野獸,面臨以上情況,難以擺脫種種的苦報。
破戒破齋,毀塔壞寺,爲什麼要反對侵損寺院,因爲寺院是佛菩薩的道場,是教育家宣傳經教的地點,在古代直至宋朝爲止,衆人都前往佛寺聽經。
宋朝以後,佛寺被禁止聚衆,講經的佛寺便因此而少,後來隨著印刷術的興起,經書印製便取代僧人講經說教,當然現代亦有僧人講經,但不比古代時多,我們也要明白,佛菩薩有一法相,是聖賢的形象,佛像是以像教的形式教人思慈悲,如果我們毀壞此形象,便終止了衆人受教的途徑,這就是毀塔壞寺。
侵損常住,常住就是佛寺之物,其所構成的業障實在深重,懺悔文里說,千佛出世不通懺悔,千佛會在賢劫當中出生,假如我們依然不明白懺悔的道理,就會如是等罪,無量無邊,舍茲形命,合墮三途,備嬰萬苦,茲就是這個形命之後會墮入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業障的累積足以讓人墮入地獄、餓鬼、畜生三途。
備嬰萬苦,嬰是動詞,意爲懷胎一樣,指業障對於我們來說,就像孕婦懷胎一樣,我們無法擺脫業障,所以我們由此而知,墮胎是極爲惡劣的行爲。
復於現世,在這個年頭,這一刻,衆惱交煎,或惡疾縈纏、他緣逼迫、障於道法、不得熏修。
這就是五種不同的果報。
除了備嬰萬苦外還有四種,包括在今世里深感煩惱,有些人非常的辛苦,有著極多的妄想煩惱執著,爲了貪嗔癡、錢財、名利、又或者產生憂鬱、自閉、自殺傾向等,這就是衆惱交煎。
又有些人需要面對肉體上的痛苦,就是大悲懺所講的或惡疾縈纏,有些人得了無法根治的病,就是因爲冤親債主纏繞而產生。
有道行、有修行的人會知道,而常人則未必能察覺,就算以法術把冤親債主今生驅散,而他們也會在未來世再來纏擾,業障也會更加的深重。
業障只有懺悔才能消除,所以一定要以懺度的方式來化解冤親債主,一方面要自己念經懺悔,每天都要念誦大悲懺懺悔,另一方面可以請出家人幫我們一起念經,這才是化解業障的正道。
他緣逼迫就是指受著業障的影響,有些人的事業無故垮台,或者突然之間名譽掃地,或者面對家庭、工作、社會、環境的沉重壓力,難以喘息。
這就是他緣逼迫。
障於道法就是指無法得到大道理,或連小道理也無法學習,執著於俗世的法則之中。
相信世間潮流所講的是真的,那就更加的危險了,所以稱爲不得熏修學不到道,因此我們更要明白業障是極其嚴重的,大悲懺是透過大悲咒作爲骨幹去懺罪的,大悲咒在大悲懺當中就像人參湯中的人參,有了大悲咒大悲懺就可以發揮極大的力量,沒有大悲懺的懺悔文,就好像參湯裡面沒有水一樣,如果想把大悲咒的力量發揮出去,就要靠大悲懺的文理,就像是人參精華的力量透過水傳遞出去,所以大悲懺和懺悔文,就像人參湯中的人參和水一樣,能夠互相扶持。
假如我們只念大悲咒而沒有領悟到大悲懺中懺悔文的內容,就會事倍功半,就算念誦大悲咒很多,能夠獲得特殊的能力或者感應,雖然也能把一些業障消去了,但是心裡還是對於佛法或者觀世音菩薩的願力不太相通。
因此我們必須透過通達經典義理的懺悔,令大悲懺充實的發揮善導人生的作用,就好像水分把人參湯的力量化解出來,才能令人吸收。
速能滅除、如是罪障,念誦大悲懺、大悲咒、是能夠化解業障的,故於今日,至心誦持,至心就是立一個堅定的心意意願,矢志於懺悔,懺度自己,懺度冤親債主、一切衆生的業障,與他們一同修行。
皈向觀世音菩薩及十方大師,到這裡一般的經懺是要求念誦著跪拜,我們可以因自己所處的空間環境而定,空間大就跪拜,空間小就鞠躬合掌。
發菩提心、修真言行,就像之前所講的,顯現法性需要有菩提心,修真言行就是要念誦大悲咒。
大悲懺是可以只念懺悔文的,如果同念大悲咒就更好。
一般我們念大悲咒念一到五遍,因時間而定,如果我們先念一到五遍大悲咒,繼續再念大悲懺,這個效果就會更好。
又或者念一遍大悲咒,繼續再念大悲懺的懺悔文,早晚如是,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而定,如果生活非常忙碌的人,就可以把懺悔文縮印成一小張,只念大悲懺懺悔文不念大悲咒亦可,這個已經可以產生極大的效果,修真言行,與諸衆生,發露衆罪。
這裡說到要揭發自己的罪行,正視罪孽,求乞懺悔、畢竟消除,希望在觀世音菩薩和十方諸佛的面前,祈求他們懺度我們,祈求他們消滅我們的罪過,因此求乞懺悔。
我們求乞的對象,是超越出輪迴苦海的聖者,他們才可以接受我們的懺悔,因此如果我們胡亂向一些小神或邪魔外道懺悔,就相當於找錯了途徑,就像身處苦海想要離開,先要登上大輪船,找到救生服才能得救。
如果只是抱著小小的浮木或者留在小荒島上,那就難以脫離六道輪迴苦海。
惟願大悲觀世音菩薩摩訶薩,這個時候就跪拜,也要因環境而定,千手護持,千眼照見,以觀世音菩薩的大悲願力,千手千眼來感悟我們,令我們能真心誠摯的懺悔。
令我等內外障緣寂滅,令我們及所有的衆生,所有的業障得以慢慢消除,這個需要極大的耐性,不是只念一兩次就可以消除業障,令我等內外障緣寂滅,令我們及一切的衆生,內外就是內心和心外的障緣消滅。
如心中的煩惱、妄想、蔽障,和宿世打滾累積成的心障、魔障、以及一切外緣,如社會環境,朋友家人等所帶來的惡緣,希望他們能一一全部寂滅,自他行願圓成,自己和他人的行爲和願望,都能夠圓滿成就,這是一種普施的精神,而非自私的心態,所以學佛要有大無畏,大布施。
開本見知,重新開啓我們本有的佛性知見,重新運用當中的智慧,無邊的神力和神通,接下來就要制諸魔外,克制我們的心魔、五蘊魔和外魔,五蘊魔就是心魔,心魔比真正的外魔更加恐怖,所以要靠懺悔,學習經教開始,三業精進,修淨土因,明白了身口意三業要勇猛向前,時時觀照,勤於改過,在身口意中不要讓自己產生懈怠的念頭,惰性止息的時候。
至於修淨土因,西方極樂世界淨土,原來很多的佛教派別,除了淨土宗以外,還有天台宗、密宗、華嚴宗、都祈願往生淨土,最高的祕法也是在淨土達到的,因爲淨土法門是極其高明,所以我們念誦大悲懺的其中一個目的,除了滅除業障之外,便是要發大願心,求生於西方極樂世界。
至舍此身,更無他趣,當我們死亡之後,捨棄肉身之後,希望不要像我們生前一樣的存在,滅除肉身之後,希望不再投胎,不要再次落入六道輪迴當中,決定得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希望自己能夠投身於極樂世界當中。
親承供養大悲觀音,希望能夠親自遇到觀世音菩薩的法身,而非其化身。
不需要觀世音菩薩透過神力,長途跋涉的拯救我們,希望親自去供養觀世音菩薩,以真心如法修行供養。
具諸總持、廣度羣品,那個時候就萬事俱備,所有的經咒神通和道理大智慧都通達了,處身在西方極樂淨土時,就好像上網一樣什麼都會知道,不需要學習小法小道,亦無需迷戀世間的煩惱妄想、名聞利養。
廣度羣品,皆出苦輪、同到智地。
那個時候就可以在西方極樂世界裡面學習成菩薩成爲聖者,得到超脫成爲初地、二地、乃至八地、十地菩薩,也可以與一些同念大悲懺懺文的衆生,一起出離輪迴的苦海。
那個時候達到佛的境地,同到智地,在最高的境界是一塵不染,清淨無垢,稱爲智地,脫離一切的煩惱妄想沒有苦障,這就是皆出苦輪同到智地。
所以在念誦大悲懺的懺悔文的時候,如果我們對其內容義理多加了解,便會幫助我們學習佛經,幫助念誦大悲懺懺悔文和其他的懺悔文,對修身處世百利而無一害,希望大家福慧雙修,同登智地!南無觀世音菩薩! (轉自九品蓮花生博客)
相關焦點
大悲懺儀軌_佛教頻道_鳳凰網
大悲懺(圖片來源:資料圖)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唯禮觀音時云:爲求滅障接足禮,因爲觀世音是懺悔主的緣故。
觀本號畢,維那引磬一聲,衆起,下同。
)一心頂禮觀音所說諸陀羅尼及十方三世一切尊法一心頂禮千手千眼大慈大悲觀世音自在菩薩摩訶薩(三稱三拜,想云:能禮所禮性空寂,感應道交難思議,我此道場如帝珠,大悲菩薩現其中,我身影現大悲前,爲求滅障接足禮。
)
占察懺法門:犯戒要懺悔,並不是犯戒就沒辦法了挽回了!
持戒與懺悔:老和尚開示犯戒要懺悔,並不是犯戒就沒辦法了?犯了殺戒還不要犯淫戒,犯了淫戒還不要犯妄語戒、偷盜戒,但犯一戒,其它戒還保持住,還可以恢復,不能一敗塗地,還要鎮定住。
如此就要懺悔。
有作法懺,按照戒律作法,好比誦戒前懺悔,叫作法懺,在戒律上一同懺悔。
取相懺,拜四十八拜、拜一佛,也能消無量無邊的罪,拜一尊佛、拜阿彌陀佛、拜觀音菩薩,都可以。
再就拜八十八佛。
還有拜千佛的懺、拜三千佛的懺、萬佛懺,都是祖師方便、佛給我們留的,都可以懺。
另外有大悲懺,很有靈感!
延續拜懺法會時的功德,牢記這7點,讓〈大悲懺〉加持到日常生活
《大悲懺》法會結束後,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延續拜懺法會時的感應,作爲修行的助力呢?以下7點可供參考:一、信心:必須對《大悲懺》有誠摯信心,參加懺會才能收到滅惡除障的功效。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對佛菩薩所教導的佛法要有完全的信心,依法修持,依教奉行。
千手千眼大悲懺法-網友文摘內容-佛教在線
誦持大悲神咒。
墮三惡道者。
我誓不成正覺。
誦持大悲神咒。
若不生諸佛國者。
我誓不成正覺。
誦持大悲神咒。
若不得無量三昧辯才者。
我誓不成正覺。
誦持大悲神咒於現在生中。
一切所求若不果遂者。
不得爲大悲心陀羅尼也。
乃至說是語已。
於衆會前。
合掌正住。
於諸衆生。
起大悲心開顏含笑。
即說如是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大陀羅尼。
神妙章句。
陀羅尼曰。
什麼是懺悔?懺悔有什麼意義?
無論佛教、道家,還是基督教,幾乎所有的宗教,都非常注重懺悔這一項,都希望它的信徒經常懺悔。
在佛教中,懺悔更是一種不可缺少的修行功課,比如《梁皇寶懺》、《三昧水懺》、《藥師懺》、《淨土懺》、《大悲懺》、《法華懺》等等,都是著名的懺悔方法。
。
深入經藏:聖嚴法師——懺悔在生命內容中發生的根本意義
懺悔在生命內容中發生根本的意義(圖片來源:資料圖)經懺,種類繁多,以觀音爲主的《大悲懺》僅是其中之一。
是與觀世音菩薩的甚深因緣罷,整個飄搖,動盪的青春,我日日所拜、所持的,即是《大悲懺》。
《大悲懺》相傳爲世尊幼子「羅睺羅」化身的宋代知禮和尚,根據這部《大悲心陀羅尼經》爲主體,所發展,編寫、制定出的儀軌。
它包含了《大悲咒》,以及經典的核心思想,同時,也涵蓋了安置道場,結界、供養、入懺、啓懺,以及懺悔、觀行的種種程序和儀式。
誦一個《大悲咒》僅需幾分鐘的時間,拜一部《大悲懺》則往往需要兩個鐘頭左右。
《大悲懺》--法照法師領唱
唯禮觀音時云:爲求滅障接足禮,因爲觀世音是懺悔主的緣故。
觀本號畢,維那引磬一聲,衆起,下同。
),墮三惡道者,我誓不成正覺,誦持大悲神咒,若不生諸佛國者,我誓不成正覺,誦持大悲神咒,若不得無量三昧辯才者,我誓不成正覺,誦持大悲神咒,於現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果遂者,不得爲大悲心陀羅尼也。
淨界法師:《懺悔法門》講記
將述此義,大分爲四:我們所要解釋的懺悔法門,它的修習內容,總共有四大科:甲一、解釋名義首先,從佛教的角度來解釋懺悔的名稱和意義。
當然我們一般人認爲,我做錯了事,只要去懺悔就沒事了。
但是這樣的懺悔還是屬於非常膚淺的階段,佛法的懺悔有比較深入的意義存在。
梁皇寶懺
此懺能夠災消吉至,罪滅福生。
蒙彌勒菩薩夢中賜名爲慈悲道場。
此懺法因始於梁武帝,故稱爲《梁皇寶懺》。
拜懺時,由法師帶領大衆按照皈依、斷疑、懺悔、解冤、禮佛、報恩、回向等懺儀形式,藉由共修,以提起大衆虔誠懺悔的正念,並時時返觀自照,讓身心在懺悔中破除心礙,獲得清涼。
如何懺悔、懺悔的意義和懺悔的重要性
因爲這些數不清的身語意三惡業,阻止了純淨的菩提心從心底生起,我們要求得解脫的道路就會障礙重重,懺悔是此時此刻唯一的辦法。
懺悔有理懺與事懺,佛教講「一切唯心造」,一念善則善,一念惡即惡。
理懺的道理就是「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亡時罪亦空,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爲真懺悔」。
心空則罪消,但此理過於高妙,沒有特別的佛教修養功夫和深厚的慧根及善根不能得。
《懺悔法門》學習(一)
最後一段,我們把前面講到的懺悔方法做一個總結。
梵雲懺摩,此翻悔往。
有言懺悔,梵華雙舉。
准《業疏》云:取其意義謂不造新,懺謂止斷未來非,悔謂恥心於往犯。
有將懺字訓首訓鑒,義雖通得,華梵須分。
解釋名義分成兩科:先解釋名稱,再說明它的義理。
先看懺悔名稱的由來,懺悔在佛教界的名稱是如何成立的?
《梁皇寶懺》
《梁皇寶懺》就是《梁皇懺法》亦即是《慈悲道場懺法》,爲篤信佛教的梁武帝請寶志禪師與高僧等十人所集,故俗稱《梁皇寶懺》。
梁武帝建寺設法會,一生精研佛教教理,固持戒律,所以有「皇帝菩薩」之稱。
《梁皇寶懺》,凡十卷。
又作《梁武懺》、《慈悲道場懺法》。
《梁皇懺》的名稱開始出現於唐代。
《懺悔法門》學習(二)
上品罪取相懺:若二七、三七乃至一年,以見好相爲期,此須至誠懇切,外假壇儀,內資理觀,凡法華、方等、大悲、占察、八十八佛等一切行法,皆屬於取相懺攝。
能滅根本重罪,令淨戒復生,亦能消七逆罪,使重報輕受。
前面的作法懺只能夠針對某一個罪業來懺悔。
懺悔文(淨空法師認可)
正法閱讀推薦淨空法師微信號:jkfs777中國佛緣微信號:zgfy777大悲禪寺微信號:dbcs777
懺悔的意義和功能
在佛教中,懺悔更是一種不可缺少的修行功課,比如《梁皇寶懺》、《三昧水懺》、《藥師懺》、《淨土懺》、《大悲懺》、《法華懺》等等,都是著名的懺悔方法。
那懺悔有什麼意義呢?懺悔分爲:「責心懺悔」;「對人懺悔」;「當衆懺悔」。
第一種「責心懺悔」。
就是沒有妨礙人,沒有讓人家受傷害,可是對於自己的修行,有過錯,或者是一種過失,需要去懺悔。
淨界法師:《懺悔法門》02
其次,生起一種堅定不移的懺悔心,當你這兩個資糧都準備好之後,你就有資格開始修懺了。
乙三、正修懺法(分二:丙一、懺悔種類。
丙二、具足五緣。
) 丙一、懺悔種類 第三段正修懺法,首先我們講到懺悔的種類有兩種:一個是事懺,一個是理懺。
事懺有三種懺法:責心懺、作法懺、取相懺。
三昧水懺的來歷
如果您對本平台發表的任何文章心生歡喜,請點擊文章標題下方藍色字體
《現世因果教育》恭請文開示文懺悔文
發願文 【提示:括號中的發願文因人而異,能行持者,請您認真發願,不可放逸、怠慢,不可隨便念念。
要有真心切願!】 弟子XXX(稱法號),願斷無始劫迄於今生的一切塵緣;願斷一切惡行,行持一切善法;願出六道凡塵,不被五欲六塵所染;生生世世不離佛的教誨,菩提心不退,常與佛菩薩在一起,弘揚佛法。
禮拜《梁皇寶懺》的功德和意義
向諸佛懺悔時,我們一邊拜與唱、誦。
在漢傳的佛教里,這是最大的一部懺法、懺儀;而且,歷代有很多的感應事跡。
衆生都非常的愚癡,常常在不知不覺之中,犯了錯誤,傷害了人、傷害了衆生。
業力讓他們找上我們。
因此就有種種的災難和病痛,分別的來阻礙自己。
拜懺,有個人對自己內心行懺悔,有對被我們得罪的人當面懺悔,或我們犯了過失對團體大衆懺悔。
而我們更需要在諸佛菩薩面前懺悔,由諸佛菩薩幫我們證明懺悔。
十一月助印經書《慈悲梁皇寶懺》
乃至到了文字一字不識之境,沒有了文字相,如上文維摩居士對須菩提說;「智者不著文字……文字性離,無有文字,是則解脫。
」對目犍連說;「法無名字,言語斷故。
」十一月助印《慈悲梁皇寶懺》共200套(上下兩冊),75元/套用於法寶結緣及梁皇法會期間誦念
延伸文章資訊
- 1大悲懺懺悔文@ 前世今生,改造命運 - 伽藍能量中心
大悲懺懺悔文 · 《大悲咒‧大悲懺懺悔文》 ·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 · (念觀音菩薩放光照自己) ·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南無大悲 ...
- 2大家來拜大悲懺!(圖解版)>內容連載 - 博客來
因此,可以說《大悲懺》是根據觀世音菩薩修證的根本咒──「大悲咒」,而作的一個懺悔修行法門,內容是希望藉由誦念觀音菩薩的悲願,以及持誦「大悲咒」的 ...
- 3大悲懺儀合節(懺文)
主要是以持「大悲咒」為內容,此咒有八十四句,是許多佛教徒經常誦持的咒語之一。其儀軌主要的內容在於持誦「大悲咒」,透過一心不亂的持誦,虔誠祈求加被 ...
- 4大悲懺懺悔文原文及解釋 - 人人焦點
千手千眼大悲懺法-網友文摘內容-佛教在線 ... 誦持大悲神咒。墮三惡道者。我誓不成正覺。誦持大悲神咒。若不生諸佛國者。我誓不成正覺。誦持大悲神咒。若 ...
- 5大悲懺法會| 關於修行- 法會儀軌| 法鼓山紐約東初禪寺
大悲懺的意思是拜觀世音菩薩及念大悲咒,同時拜跟觀世音菩薩相連帶關系的諸佛菩薩 ... 《大悲懺》雖屬於懺門,它的內容,並不僅僅於消極的懺悔,也不僅止於個人的消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