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列尼娜》:背叛婚姻的代价有多大?看看安娜的结局 - 搜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这句话是《安娜·卡列尼娜》的第一句话,奠定了整部小说的基调。

很多看过这部小说的人,都会对女主人公“安娜”的结局耿耿于怀,作者列夫·托尔斯泰从未 ... 原创 《安娜·卡列尼娜》:背叛婚姻的代价有多大?看看安娜的结局 2021-03-0315:12 来源:仲念念。

原标题:《安娜·卡列尼娜》:背叛婚姻的代价有多大?看看安娜的结局 插图:电影《安娜·卡列尼娜》剧照 你可能没有看过列夫·托尔斯泰所著的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但你应该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幸福的家庭大抵只有一种样子,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

” 这句话是《安娜·卡列尼娜》的第一句话,奠定了整部小说的基调。

很多看过这部小说的人,都会对女主人公“安娜”的结局耿耿于怀,作者列夫·托尔斯泰从未吝啬过自己的笔墨,赋予她所有美好的性格,却又同时给了她最凄惨的结局——卧轨自杀。

那条铁轨,是安娜和伏伦斯基第一次见面的地方,是她的爱情萌芽的地方,也是她逐步迷失的开始。

如果没有那次相遇,可能安娜会过着跟以往一样死气沉沉的日子,可能她无法反抗既定的命运,可能她根本不知道“爱情”是什么滋味。

当然,她也不会在选择爱情,背叛世俗伦理以后,走向万劫不复。

世间万物,皆有定数,冥冥之中似乎早已注定,安娜的反抗是无用的。

仅凭她一人的力量,不足以挑战整个世俗,从她因为爱情而沦陷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输了。

展开全文 社会的变革,刺激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 《安娜·卡列尼娜》创作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当时的俄国正处于历史大变革时期,古老的封建地主,受到西欧资本主义的入侵,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

社会制度、经济结构、风俗习惯、思想意识等,全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安娜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心世界,她的思想意识很快就觉醒了,她不甘心屈服于封建婚姻,所以在遇到爱情以后勇敢去追求。

她的丈夫卡列宁比她大了整整二十岁,他们之间没有任何感情,纯粹只是利益交换。

以前,她无力反抗这样的封建婚姻,意识觉醒后,她第一次觉得应该为自己而活。

安娜是一个美丽善良,生机勃勃的人,但是在那段不幸的婚姻里,她的生机完全被压抑了。

他的丈夫卡列宁自私自利、利欲熏心,他的虚伪和安娜的美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安娜在这段婚姻里,只有隐忍,没有幸福。

然而即便如此,安娜的反抗还是失败了,她的力量终究是薄弱的,而历史变革需要漫长的时间。

她是变革的先锋者,同时也是牺牲者。

勇于挑战封建教条值得肯定,但违背伦理道德注定被谴责 上流社会自私虚伪,他们往往表面一套,背后一套,不计其数的人在结婚以后又背叛婚姻,而且不止拥有一个“情人”,他们彼此知道,但又彼此袒护,渐渐形成一种“看透不说透”的默契。

安娜受够了这样的社会环境,所以勇敢地发起了挑战,同时也揭开了上流社会最后一块“遮羞布”,她公然和伏伦斯基在一起,让自己的丈夫颜面扫地,同时也让那些上流社会的人看看,他们敢做不敢当的勾当,有多么虚伪。

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看,安娜无疑是勇敢的,有担当的,值得被肯定、甚至是被赞扬的。

然而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来看,她又的确为世人所不容,因为背叛婚姻是事实,她身为妻子,没有安于本分,身为母亲没有为孩子做好榜样。

所以,与其说作者列夫·托尔斯泰是在谴责她,不如说是在同情她。

安娜的死,很多人不能释怀,这预示着挑战封建枷锁的失败;但同时也说明,变革需要漫长的过程,安娜的牺牲是命中注定。

她本身也是矛盾的,挣扎的,无力的,她不甘心屈服于封建婚姻,想忠于自我追寻真正的爱情。

可是这样一来,她就将全部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情人伏伦斯基身上,一旦他稍微让自己觉得没有安全感,她的信念也就全部崩塌了。

付出越多,期待也就越大,安娜始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她太相信爱情了,也就没有自我了,这样的她终究是立不住脚的。

另外,伏伦斯基即便真的爱她,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彻底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作为上流社会的花花公子,他免不了要和上流社会的人有所接触,免不了要去参加聚会、骑马等一些特有的活动。

而这些在安娜看来,都是无法接受的,她想得到他全部的爱和关注,但凡他分出一点时间去做自己的事,安娜也会觉得真心错付了,坚持不下去了。

她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已经为她上了一层沉重的枷锁,她的悲剧几乎是注定的。

伸冤在我,我必报应,背叛婚姻的代价太大了 这部小说的卷首语有八个字,暗示了安娜的结局:伸冤在我,我必报应。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间的罪孽只有上帝可以裁判,世人是无权评论的。

人们做的错事必然会导致痛苦的后果,因果报应,谁也躲不过。

安娜勇于挑战封建教条,这是一种勇敢;但她背叛婚姻也是赤裸裸地事实。

作者列夫·托尔斯泰认为:从宗教和伦理道德出发,安娜是有罪的,她没有克制自己的感情,一味追求自由和爱情,却违背了在婚姻里的“妇德”,从而一步步身败名裂,走向灭亡。

文学作品里的爱情和婚姻向来都是加上一层滤镜的,无论男女主人公之间存在多大的差距,无论遭遇多大的坎坷,最终都能突破重重阻碍,走向圆满的结局。

然而即便如此,列夫·托尔斯泰还是残忍地把“安娜”塑造成一个悲剧,这就说明某些原则是不能被违背的,背叛婚姻的代价本就比我们想象中更大,哪怕安娜如此美好,也不可能成为被上帝偏爱的例外。

伦理道德是人内心深处的一道坎儿,迈过去了,就没有做人的底线了。

安娜的悲剧足以令世人警醒,不管你对现实生活存有多少的不满,都应该忠于自己内心的底线。

做错了事,一定会付出代价,迎来报应,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

幸福的家庭只有一种样子,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

列夫·托尔斯泰所著的《安娜·卡列尼娜》作为世界十大名著之一,所带给我们的启示不止是婚姻和家庭这么简单,还有社会变革下复杂的人性和世间百态。

细品它,你能穿越时空,摸到那个时代的动脉。

END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推荐阅读 仲念念。

文章 总阅读 免费获取 今日搜狐热点 6秒后 进入搜狐首页 今日推荐 进入搜狐首页 意见反馈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