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吟遊詩人到「大聲樂隊」,「市立管樂團」們的前世今生 向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回歸歷史文化,珍惜自己的過往,尊重、學習然後再造──在台灣,今天有機會不用出國、就能親耳聆聽歐洲對歷史文化保存的永續經營方式之餘,我們是否將更 ...
換日線Crossing-最貼近你的國際新視野
主打
編輯部原創
策展專區
CrossingCampus
時事現場
海外職場
專欄作者
訂閱季刊
頻道
人物故事
People
國際趨勢
Trends
文史藝術
Humanities
生活風格
Lifestyle
觀點評論
Perspectives
編輯嚴選
Editors'Picks
換日線X施羅德
上架,夢想人生
關於我們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搜尋
投書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註冊
登入
首頁
文史藝術
藝術
從吟遊詩人到「大聲樂隊」,「市立管樂團」們的前世今生──向歐洲「古樂復興」學文化保存與再造(下)
MartinChiang/美學.獵影.樂遊文藝復興
2018/10/26
5738
PhotoCredit:
文藝復興「城市管樂隊」的由來
在系列上一篇文章中,我們討論了台灣對歷史文化的相對不重視,以及歐洲如何用「硬體」的古蹟維護,配合「軟體」的古樂復興等,讓城市能夠傳統與創新並重。
在這一篇中,將繼續為大家介紹歐洲古樂器、以及歐洲歷史悠久的「城市樂隊」們的由來:
追本溯源,現代樂器的「祖先們」
從十四世紀左右開始,我們如今所看到的「現代小喇叭」(《延禧攻略》用的那一把⋯⋯)和「現代雙簧管」的曾曾曾曾曾曾曾祖父母,就已誕生、逐漸成形:比如說伸縮古長號,和雙簧管的祖先──蕭姆管(Shawm)、波莫管(Pommer)、文藝復興角號(Cornetto);和晚期初現的「現代低音管」或「巴松管」的祖先──文藝復興低音管(Dulcian)等等。
當年各個樂器的長相均非常特別,木製質感和簡單卻精美的外型,反而更接近今天的極簡風格。
這些管樂器的出現和發展,也把歐洲帶領到一個管樂的時代。
其中尤其有趣的是,很多文藝復興時期的樂器如蕭姆管,和中國的嗩吶非常相似──那是因為其實兩者的淵源,都是來自於「西域」的阿拉伯國家:
從中世紀的十字軍東征開始,雖然造成了無數的傷亡(到最後「西方」也沒有成功拿回耶路撒冷),但卻在無意間造成了一場文化交流:如許多阿拉伯的撥弦樂器像是烏特琴(Oud)傳到了歐洲,演變為王宮貴族都愛在畫裡拿來「擺拍」的魯特琴(Lute);來自埃及地區的傳統雙簧樂器(Salamiya)也跨過地中海來到歐洲,成為了文藝復興雙簧管(Shawm)──我們可以說,阿拉伯世界幾乎就是各歐亞樂器的發源地!
歐洲的「大聲樂隊」
而當時歐洲的管樂隊,被人們稱為AltaCapella──發音聽起來很美,但直接翻譯就是「大聲樂隊」的意思。
為什麼叫做大聲樂隊呢?
很簡單,因為他們很大聲⋯⋯如果你聽過台灣廟會的嗩吶就知道,在敲鑼打鼓,鞭炮沿著整條街炸的情況下,還是可以聽到清清楚楚的嗩吶聲──文藝復興雙簧管也有一樣的效果;大家也可想像一下在高塔和城牆上為整座城市報時的樣子,若樂器不夠大聲,可是會讓市民錯過晚餐時間的。
另外一提,文藝復興雙簧管也有一個外號叫做Bombard,也就是古代的「大砲」,能想像應該是擁有優美音色的樂器被暱稱為大炮嗎?其音量和音色的「震撼力」可想而知。
(想要親耳印證的,可以利用國家音樂廳這場演奏,讓高塔古樂團的現場為你演出一番!)
很有趣的是,我們知道提琴和薩克斯風有「大、中、小」;「高、中、低」的組合,如今這好像已是常識──但你知道其實在歷史上,每一個樂器都有屬於自己的「家族組合」嗎?
在當年只要是樂器,無論是文藝復興低音管、古長號或文藝復興雙簧管,都擁有著自己的「家族」:「老媽」為高音蕭姆管(Soprano);「大姐」為中音管蕭姆管(Alto);「哥哥」為次中音蕭姆管(Tenor);而沉著粗重的老爸,則是為有著幾乎跟一個成人高度一樣高的「哥吉拉size級」的超大樂器──低音蕭姆管!(帶上台甚至還不用吹奏,台下就會響起一片驚呼聲⋯⋯)
至於樂團演出時,樂器也是從由高到低、從小到大整組排列──整個家族組合起來擺出陣仗時,更有如希臘神殿的列柱一樣,非常壯觀。
文藝復興時期的「大聲管樂隊」因為其作用與機動性,在歐洲各地的新興城鎮裡百花齊放──除了像是台灣婚喪喜慶出現的西索米一樣在廣場上吹奏舞曲帶給市民娛樂;甚至在王公貴族的宮廷趴裡也愛用管樂隊來炒熱氣氛。
到了十六世紀中葉,管樂隊更開始從民間,步入當年「自視甚高」的教堂與修道院。
在高塔上吹奏。
圖/MartinChiang提供
再往前看:文藝復興「城市管樂隊」的由來
在西元1400年之前,中世紀的專業音樂家:「吟遊詩人」漫遊於歐洲各地。
就好像嬉皮或浪人一樣,背著一把魯特琴遊走各國──雖然現在聽起來好像很浪漫,但其實許多「吟遊詩人」同時也是無家可歸的流浪者。
直到前面講的文藝復興時期來臨,許多才華洋溢的優秀吟遊詩人們,才開始逐漸有機會能在一個地方安定下來,不用再「北漂」找工作⋯⋯。
而當他們終於成為貴族世家和一般市民的常客時,更開始組織成公會;而這些「收留」他們的城鎮,也開始發展由城市居民組成的合奏樂隊。
但起初,樂隊的目的並不是單為了音樂本身:
玩過《世紀帝國》的朋友可以想像一下──當時中世紀任何一座有點規模的城鎮,都有許多的大門和瞭望塔;而這些設施的作用,正是要保護市民們免受強盜入侵、戰爭侵襲,和提醒火災的發生。
比如說,米蘭在十三世紀末,總共有16個門和120個塔──在大白天下,有鮮豔的旗幟和其他的視覺信號,能直接讓城裡的居民接收訊息;但在烏漆嗎黑的晚上它們便無用武之地──此時來自號角或其他「大聲管樂器」的聲音,就剛好補足了這個缺陷。
因此,這些管樂家不但能演奏音樂,同時也是一座城市的看守者或守衛。
用今日的角度來看:他們就好比在白天擔綱婚喪育樂的背景配樂;晚上則要當個大樓管理員⋯⋯。
這些「多功能音樂家」的模式,在歐洲的英格蘭、義大利、荷比盧地區與德國逐漸開始盛行:在1310年,布魯日就聘請了一群「管樂守望者」。
這些守望者除了履行他們守城的職責外,還要定期負責城市公民的娛樂活動。
文藝復興大低音雙簧管的驚人高度。
圖/MartinChiang提供
終於,來到市立管樂團的誕生
當年,雖然像布魯日這樣的幾個著名城市,都開始有了自己的管樂隊;但直到十四世紀末,大約在西元1370年,更多的城市才開始花錢資助自家的管樂隊,管樂隊文化也在此時的歐洲各城,正式遍地開花。
但一個城市只在特殊場合僱用自由業的音樂家是一回事;穩定長久的雇用專業音樂家,又是另一回事了。
(好像和現在沒兩樣⋯⋯?)
終於,在1384年後,這些「自由業」(有一餐沒一餐)的音樂家逐漸被各大城市重視,並成為了官方穩定聘用的“Stadtpfeiffer”──我們也可稱為「市立管樂家」。
這股給予音樂家穩定收入的「市立管樂家」風潮,盛行在義大利的佛羅倫斯(這座當時超有錢的城市,一口氣聘請了10位管樂家!)、西耶納和盧卡等古城;甚至傳到了德國的城鎮裡,比如紐倫堡與奧古斯堡等等。
(下次有機會到這些古城一遊或舊地重遊時,別忘了聽一首文藝復興管樂隊的歌曲,幻想一下這裡曾經的風光!)
當時,總共有20多個講德語的城市有管樂隊的存在,城鎮樂隊的數量有著爆炸性增長,也讓這些城市在突然之間音樂風氣大盛,從寥寥可數的幾位「半吊子文藝復興雙簧管業餘演奏家」,突然增加一大群「專業的管樂家」。
當時甚至還有文獻記錄,說這些專業的文藝復興雙簧管演奏家突然暴增,「像一山的豆子一樣多⋯⋯」(!)
從低到高的文藝復興雙簧管。
圖/MartinChiang提供
結語:
回顧完這整段歷史,我們回到今天:歐洲的「古樂復興運動」,如今竟然把沉寂百年的音樂再度搬上檯面,重新在古城之中、甚至遠渡重洋來到台北的國家音樂廳裡演出──但或許這並不是「台灣的第一次」,因為這些管樂器在荷西時期的大航海時代,可能已經比我們還早踏足台灣了!
回歸歷史文化,珍惜自己的過往,尊重、學習然後再造──在台灣,今天有機會不用出國、就能親耳聆聽歐洲對歷史文化保存的永續經營方式之餘,我們是否將更珍惜這塊土地本身的歷史資源?並且讓其承襲著現有文化,繼續地傳承下去,並且發揚光大呢?
備註:關於「高塔古樂團」的演出資訊請參考連結。
文藝復興管樂隊的搖滾實況。
巴塞爾古樂學院的文藝復興管樂隊課程,學期末在中世紀教堂演出,並帶領觀眾跳文藝復興舞曲。
執行編輯:張詠晴
核稿編輯:張翔一
PhotoCredit:MartinChiang 提供
瑞士
藝術
古樂復興
文化保存
再造
關聯閱讀
城市盡是失根的「大雜燴」美學,我們只好出國去找歷史感──向歐洲「古樂復興」學文化保存與再造(上)
關於「美學」這件事,還有人在乎嗎?——我的莫斯科美感體驗
作品推薦
探索文藝復興如何「從復古中創新」,不可不知當年的「真文青俱樂部」:佛羅倫斯小廳集
從《延禧攻略》的設定大烏龍,看西方音樂傳入東方的真歷史
參考資料
TOP
MartinChiang/美學.獵影.樂遊文藝復興
古低音管演奏家/人文,肖像攝影師/文化旅行者/作家/永遠瘦不下來的世界傳統美食吃貨。
從小愛就反其道而行,熱愛鑽研冷門的領域,偶像為在瑞士巴塞爾認識的文藝復興人文主義思想家與歐陸旅行者-伊拉斯謨斯ErasmusvonRotterdam,熱愛音樂,歷史,攝影,與各國傳統文化,尤其是演奏歐洲文藝復興至巴洛克時期的音樂歷史,與拍攝中東西亞的人文風情,崇拜一切平凡真實的自然美。
為了想及早沈浸於音樂之中,於16歲時提著一隻皮箱隻身赴奧地利與瑞士留學,於奧地利格拉茲國立音樂大學與瑞士國立巴塞爾古樂學院學習巴洛克管風琴與古低音管。
畢業於巴塞爾古樂學院古低音管學士與雙碩士文憑,旅歐至今共12年,於2014年起不時回台灣推廣巴洛克音樂,曾於愛樂電台,謝哲青飛碟晚餐談論旅歐音樂生活,並曾在光仁中學,台灣大學、成功大學、文藻外語大學擔任藝文講座講師。
在歐洲期間用古低音管於音樂廳,古教堂或宮廷參與不同國家的古樂團演出,也因為學習巴洛克管風琴,而有機會能突破大教堂裡阻擋觀光客的門欄,近距離接觸並彈奏歐洲各國大教堂的原始巴洛克管風琴,比如凡爾賽宮皇家禮拜堂,瑞士西昂世界最古老的管風琴,與威尼斯聖馬可大教堂的管風琴等等。
除了音樂以外,對美感的追求是沒有限制的,在奧地利進修時,在每個週末流連於維也納的藝術史博物館KunsthistorischesMuseumWien參觀文藝復興晚期至巴洛克時期的古畫,研究早期繪畫大師如林布蘭、維梅爾等描繪光影之美。
在幾年後於巴塞爾自學攝影,因為對於古藝術的熱愛,而使用文藝復興繪畫的用光與構圖方式幫人拍攝肖像,並開設個人攝影工作室,拍攝歐洲各方的表演藝術者與其專輯,2016年與以色列經濟文化辦事處合作拍攝猶太大屠殺紀念,其攝影作品刊登於德意志留聲機公司的專輯,兩廳院,華航機上專刊,與以色列Ynet媒體。
從2010年起開始安排每年的個人旅行,拍攝傳統和品嚐各國音樂與美食,所赴的國家有西歐各國、冰島、巴爾幹半島,中東的約旦、以色列、埃及與北非的摩洛哥,及中國、日本等亞洲國家。
目前擔任微光古樂集團長。
個人 IG
攝影專頁:MartinChiangTheObserver蔣皓任.獵影的觀察者
與MartinChiang_theobserver攝影工作室攝影師合作網站
看更多
上一篇
卡斯楚「對抗資本主義、凝聚國家認同」的祕密武器──看壁畫,遊古巴(下)
下一篇
藝術不設限,無懼碰觸敏感議題——首屆曼谷藝術雙年展現場,亮點遠不只「圓點女王」而已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歷史History
從《延禧攻略》的設定大烏龍,看西方音樂傳入東方的真歷史
影劇Film
歷史劇掀「復古風」,那些關於古樂的誤會與傳說:誰的「羊腸弦」,讓莎翁也為之沉醉?
藝術Art
【Crossing海外通信】今年夏天,在紐約奮鬥的台灣人
藝術Art
從幕後躍身幕前有情門與金馬58共創雙贏
廣編企劃|【中國信託銀行理財會客室】超前部署,創造跨世代理財新價值
熱門文章
1
拜登和習近平終於「見面」了!開場友好,在台灣問題上展現分歧──雙方的底線在哪裡?(BBCNews中文)
2
為什麼加拿大政府即將調漲時薪,仍然換來民眾怨聲連連?
3
疫苗護照+復甦福利金,為何仍難拯救加國餐飲業、甚至造成「地下經濟」盛行?
4
哈利波特電影20週年:一個書迷的觀察與反思,從「消失的J.K.羅琳」說起
5
通行多國的「求救手勢」不可不知:美國16歲女孩遭歹徒綁票,正是靠它幸運獲救
6
不說英文的德國人,究竟是不會,還是不肯?我的現場觀察,與一些出乎意料的答案
合作推薦
合作推薦
換日線Crossing-最貼近你的國際新視野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Copyright©2021天下雜誌.Allrightsreserved.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隱私權政策 著作權聲明
延伸文章資訊
- 1從吟遊詩人到「大聲樂隊」,「市立管樂團」們的前世今生 向 ...
回歸歷史文化,珍惜自己的過往,尊重、學習然後再造──在台灣,今天有機會不用出國、就能親耳聆聽歐洲對歷史文化保存的永續經營方式之餘,我們是否將更 ...
- 2管樂團的源來
「管樂團」是指由一群的銅管樂器、木管樂器與打擊樂器所組成的器樂合奏團體。 在管樂團的定義當中,可以由二個字 ... 管樂團的歷史發展. 管樂團的由來是從以前的軍樂隊 ...
- 3管樂團的英文WB全名是什麼? | Yahoo奇摩知識+ - 你不知道的 ...
所有分類健康商業與財經娛樂與音樂家居與園藝家庭與人際關... | 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
- 4管樂隊_百度百科
管樂團主要演奏改變版的交響樂作品,為管樂團寫的作品以及流行音樂。 ... 管樂隊形成的歷史很長,與軍隊的關係十分密切。17世紀前,歐洲帝王在戰場上用號聲傳達號令, ...
- 5管樂團-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