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辰時間@ 有間.格 - 隨意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太陽正中時叫日中、正午、亭午,將近日中時叫隅中,偏西時叫昃、日昳。
日入後是黃昏,黃昏後是人定,人定後是夜半(或叫夜分),夜半後是雞鳴, ...
有間.格☆Welcome☆日誌相簿影音好友名片
201710161818時辰時間?月曆時計知識+2011.09.05"請給我時辰時間表"我只知道我是子時11點07分出生ㄉ~其他不知道~請問申時是幾點?
最佳解答:日出、食时、隅中、、、鸡鸣、平旦、、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日中[][][](丙)日出(戊)食時(甲)隅中,日中,(乙)日昃(辛)晡時(丁)日入[][]夜半[][](己)黃昏(癸)人定,夜半,(庚)雞鳴(壬)平旦中國古代的計時法
1、十二時辰製。
H西周時就已使用。
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
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依次遞推。
2、二十四時辰製。
H宋以後把二十時辰中每個時辰平分為初、正兩部分,這樣,子初、子正、醜初、醜正......依次下去,恰為二十四時辰,同現在一天二十四小時時間一致。
3、十時辰製。
HT出現於先秦。
晝夜各五分。
據《隋書.天文志》,晝為朝、禺、中、晡、夕,夜為甲、乙、丙、丁、戊(後用五更來表示)。
4、五時辰製。
其名稱為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晚)食、隅中、正中、少還、鋪時、大還、高舂、下舂、縣(懸)東、黃昏、定昏。
參閱《淮南子.天文訓》。
5、百刻製。
即把晝夜分成均衡的一百刻。
其產生與漏刻的使用有關。
可能起源於商代。
漢時曾把它改造為百二十刻,南朝樑改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幾經反覆,直至明末歐洲天文學知識傳入才又提出九十六刻製的改革,清初定為正式的制度。
6、古代不一定具備嚴格的時間意義,而又常見常用的有關名稱亦頗不少。
一般地說,日出時可稱旦、早、朝、晨,日入時稱夕、暮、晚。
太陽正中時叫日中、正午、亭午,將近日中時叫隅中,偏西時叫昃、日昳。
日入後是黃昏,黃昏後是人定,人定後是夜半(或叫夜分),夜半後是雞鳴,雞鳴後是昧旦、平明這是天已亮的時間。
古人一天兩餐,上餐在日出後隅中前,這段時間就叫食時或早食;晚餐在日昃後日入前,這段時間叫晡時。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
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
人定也就是人靜子時(23點~1點)丑時(1點~3點)寅時(3點~5點)卯時(5點~7點)辰時(7點~9點)巳時(9點~11點)午時(11點~13點)未時(13點~15點)申時(15點~17點)酉時(17點~19點)戌時(19點~21點)亥時(21點~23點)參考資料:http://tw.info.search.yahoo.com/language/translatedPage?tt=url&.intl=tw&fr=slv1&lp=xx_zt&text=http%3a%2f%2fxh.5156edu.com%2fpage%2f18343.html祥祥·6年前
知識+2005.8.19“時辰”是啥?最佳解答:出生時辰之鑑定個性再收錄一篇不同的文章在命理/哲理裡面.(內文)又到了星期一了.是迷信嗎?不是,而是以前在多倫多每天早上出門前聽收音機和看報紙,都會聽到主持人從星座這類的東西來找話題.莫名之中,聽的人和看的人自己就會去找到一個支撐自己的力量.
出生時辰之鑑定方式(一)從個性上來判斷:
子時:純真踏實,個性急,說話直率,易招致誤解,有點頑固,不易溝通,一經自己定案之見解,很難去改變。
丑時:努力型的人,熱心熱誠,獨立性強,有耐心,但任性,凡事能在自己鍥而不捨的努力下逢凶化吉。
寅時:個性活潑、圓融善交際,對事理的敏感度高,能熟慮眼前所進行之事情,經判斷未來性對自己不利,或所進行之事無法合己意,會毅然決然的中途放棄。
卯時:個性開朗,心地善良,相當熱心且熱誠,常能無怨尤的主動助人,但本性具有見異思遷的特質。
辰時:耳軟、脾氣躁,是位實踐家,努力務實且頑固。
巳時:外表和善,內心強硬,待人親切,常能持盈保泰,將心情保持愉快,缺點是個性多疑。
午時:待人處事圓融,交際手腕好,喜歡外出旅遊,凡事不拘小節,卻不容易得罪人。
未時:個性正直重感情,會自尋煩腦,行事常有半途而廢的現象,外表給人一種正經八百、道貌岸然的感覺。
申時:常能得到長輩的關愛,但本身行事作風穩健度不夠,常會幻想愛慕虛榮,常有機會在成功與失敗之間打滾。
酉時:思維力細膩,交際手腕好,具才華及能力,有點愛管閒事。
戌時:個性正直,行事作風始終如一,專心且專情,常因貴人提拔或部屬擁戴而獲致成功。
亥時:脾氣躁,不喜歡拐彎抹角,主觀意識強,常因固執已見,而多走許多冤枉路,但優點是做事專心。
出生時辰之鑑定方式(二)從頭髮髮旋上來判斷:1.子、午、卯、酉時:髮旋之位置在雙眉中間往上之延長線上,也就是約略在頭頂中央的人。
2.寅、申、巳、亥時:如以雙眉中間往上之延長線為基準,髮旋的位置約略在中央之旁邊的人。
3.辰、戌、丑、未時:如以雙眉中間往上之延長線為基準,髮旋之位置偏離甚遠或有二、三個髮旋的人。
出生時辰之鑑定方式(三)較容易入睡或較喜歡且覺得舒服的睡姿:
仰睡:子、午、卯、酉時側睡:寅、申、巳、亥時趴著睡:辰、戌、丑、未時匿名使用者·12年前
以24小時來分12個時辰最早在商代就有分12個“時辰匿名使用者·12年前
時辰是以前的計時單位,一時辰為兩小時,有十二時辰,分別是子,丑,縯,卯,辰,俟,午,未,申,酉,戌,亥,魔頭I.A·12年前
古人將太陽位處於頭頂的時刻(正中午)到次日正中午的時間間隔,稱之為「一天(一晝夜)」。
但怎麼知道太陽正位處於頭頂的時刻呢?先民們早以應用太陽竿影正北指的時刻,正是太陽位處於頭頂的時刻,定為當地的「正中午」時刻,並且將一晝夜等分成12時辰。
在紀時方面,運用的是「干支紀時法」。
干支紀時法究竟何時代形成的,已經無從查考。
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在宋代以前僅用十二地支紀時,將一天均分為十二時辰,且規定子時的正中為夜半。
我國從宋代(約一千年前)以後,每個時辰又細分為「初」和「正」兩部分,比如,「子初」指的是23:00到午夜0:00之間的一個「小時(較小時辰)」,「子正」指的是午夜0:00到凌晨1:00之間的一個小時。
這個便攜式的赤道日晷就是將正午到次日正午的時間按「初」和「正」分為24個時段,與現今時刻的制度是不謀而合的,「小時」之稱也由此而來。
到了清代,西方的二十四小時制引入了我國,我們才有時分秒的精細紀時法。
換言之,我國古代的時辰指的是「時段」而非精準的「時刻」。
每天十二辰的地支名稱,同於十二月份的地支名稱,也是固定的,在配以天干而成為五日為一周的「干支紀時法」。
其實,干支紀時法中的天干和當天干支紀日法中的天干之間,也有著一個固定的規律,就是日的天干為甲或己時,則子時的天干為甲,依此類推、、、。
匿名使用者·12年前ann12342/Xuite日誌/回應(1)/引用(0)沒有上一則|日誌首頁|沒有下一則回應
加我為好友日誌相簿影音
我的相簿
全部展開|全部收合
黑板公告6/15.最佳瀏覽解析度1366×768像素....內容若有侵權請告知...引用文章不須告知請正確引用否則一律視盜文....謝謝大家!!^-^
連連看
關鍵字
動動手指按我嘛~
延伸文章資訊
- 1中國古代「計時單位」 和「十二時辰」 小常識 - 每日頭條
已時:九時至十一時。已時又稱「隔中」。午時:十一時至十三時,別稱日中,而正午十二時又有平午,平蛋、亭午等別稱。未時:十三時至十五時。此時太陽賺跌 ...
- 2古代的計時單位是什麼?十二時辰分別什麼?何為曆法? - 壹讀
卯時:五時至七時,為古時官署開始辦公的時間,故又稱點卯。 ... 午時:十一時至十三時,別稱日中,而正午十二時又有平午、平晝、亭午等別稱。
- 3時辰_百度百科
這些附會並無實際意義。 時辰亭. 古時. 今時. 時間 ...
- 4時辰時間@ 有間.格 - 隨意窩
太陽正中時叫日中、正午、亭午,將近日中時叫隅中,偏西時叫昃、日昳。日入後是黃昏,黃昏後是人定,人定後是夜半(或叫夜分),夜半後是雞鳴, ...
- 5亭午時間 - 翻黃頁
2011年9月5日- 太陽正中時叫日中、正午、亭午,將近日中時叫隅中,偏西時叫昃、日昳。 ... 夜半(或叫夜分),夜半後是雞鳴,雞鳴後是昧旦、平明這是天已亮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