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橘北枳-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南橘北枳(同淮橘為枳)是記載於《晏子春秋·內篇雜下》的一則故事,現已成為一則成語,表示橘樹栽在淮南就是橘,而栽在淮北卻變成了枳,以此表示同樣的事物會因為環境 ... 南橘北枳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2年3月30日)請協助補充多方面可靠來源以改善這篇條目,無法查證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請搜尋一下條目的標題(來源搜尋:"南橘北枳"—網頁、新聞、書籍、學術、圖像),以檢查網絡上是否存在該主題的更多可靠來源(判定指引)。

橘的果實 枳 南橘北枳(同淮橘為枳)是記載於《晏子春秋·內篇雜下》的一則故事,現已成為一則成語,表示橘樹栽在淮南就是橘,而栽在淮北卻變成了枳,以此表示同樣的事物會因為環境不同而發生改變。

但事實上,橘、枳為不同物種。

出處[編輯] 根據《晏子春秋》記載,齊國的晏嬰出使楚國,楚靈王想要羞辱晏嬰,便在宴會上故意讓人帶着一個盜竊犯來到面前,說這是齊國人。

楚王問晏嬰,是否齊國人生來喜歡偷盜。

晏嬰回答說:「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

今民生於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即齊國人到了楚國就成爲了盜竊犯,以「楚國的水土導致齊國人成爲了盜竊犯」反駁楚王。

演變[編輯] 《晏子春秋》中並無「南橘北枳」四字出現,在《喻世明言》[1]中對這段歷史故事的敘述中則出現了「南橘北枳」這四字,其中情節也有不同,例如被楚國人抓到的盜竊犯正是晏嬰的隨從。

參考文獻[編輯] ^《喻世明言》第二十五卷「晏平仲二桃殺三士」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南橘北枳&oldid=70886882" 分類:​成語寓言隱藏分類:​自2022年3月需補充來源的條目拒絕當選首頁新條目推薦欄目的條目 導覽菜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賬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香港繁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視圖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最近修改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載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語言 新增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