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立昆-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杨立昆(法語:Yann Le Cun,英語:Yann LeCun,原中文譯名扬·勒丘恩,1960年7月8日-),法国籍计算机科学家,2018年图灵奖得主,他在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移动 ...
杨立昆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杨立昆出生(1960-07-08)1960年7月8日(61歲) 法國巴黎母校巴黎高等电子与电气工程师学校(法语:ESIEEParis)皮埃尔和玛丽·居里大学知名于深度学习网站yann.lecun.com科学生涯机构纽约大学Facebook人工智能研究院论文Modelesconnexionnistesdel'apprentissage(connectionistlearningmodels)(1987)博士導師MauriceMilgram
杨立昆(法語:YannLeCun,英語:YannLeCun,原中文譯名扬·勒丘恩,1960年7月8日-),法国籍计算机科学家,2018年图灵奖得主,他在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移动机器人(英语:Mobilerobot)和計算神經科學等领域都有很多贡献。
他最著名的工作是在光学字符识别和计算机视觉上使用卷积神经网络(CNN),他也被称为卷积网络之父。
[1][2]他同LéonBottou和PatrickHaffner等人创建了DjVu图像压缩技术。
他同LéonBottou开发了Lush语言。
2019年他同YoshuaBengio以及GeoffreyHinton共同获得计算机学界最高奖项图灵奖PrixTuring2019(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目录
1生平
2姓名
3参考
4外部链接
生平[编辑]
杨立昆于1960年生于法国巴黎附近。
1983年他在巴黎高等电子与电气工程师学校(法语:ESIEEParis)获得了一个工程师学位(Diplômed'Ingénieur),1987年从巴黎第六大学获得了一个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
博士在学期间,他提出了神经网络的反向传播算法学习算法的原型。
[3]他随后到多伦多大学在杰弗里·辛顿的指导下完成了博士后工作。
1988年,他加入了贝尔实验室的自适应系统研究部门,位于美国新泽西州的霍姆德爾鎮區。
实验室的领导是LawrenceD.Jackel,在此,他开发了很多新的机器学习方法,比如图像识别的模型称为卷积神经网络,[4]"OptimalBrainDamage"regularizationmethods,[5]以及GraphTransformerNetworks方法(类似于條件隨機域),他将其应用到手写识别和OCR中。
[6]
他协助开发的银行支票识别系统被NCR和其他的公司广泛使用,该系统读取了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全美国超过10%的支票。
1996年,他加入了AT&T实验室(英语:AT&TLabs),成为图像处理研究部门的领导,这个部门是LawrenceRabiner领导的语音和图像处理研究实验室的一部分,主要工作是DjVu图像压缩技术,[7]被以互联网档案馆为首的网站使用,用来发布扫描的文档。
他的AT&T同事包括LéonBottou和弗拉基米尔·瓦普尼克。
已隱藏部分未翻譯内容,歡迎參與翻譯。
AfterabrieftenureasaFellowoftheNECResearchInstitute(nowNEC-LabsAmerica)in普林斯顿,hejoined纽约大学(NYU)in2003,whereheisSilverProfessorofComputerScienceNeuralScienceatthe科朗数学研究所andtheCenterforNeuralScience.Heisalsoaprofessoratthe纽约大学坦登工程学院.[8][9]AtNYU,hehasworkedprimarilyonEnergy-BasedModelsforsupervisedandunsupervisedlearning,[10]featurelearningforobjectrecognitionin计算机视觉,[11]andmobilerobotics.[12]
2012年,他成为了纽约大学数据科学中心的创建主任。
[13] 2013年12月9日,杨立昆成为位于纽约的Facebook人工智能研究院的第一任主任,[14]2014年初期逐步退出了NYU-CDS的领导层。
杨立昆获得了2014IEEENeuralNetworkPioneerAward和2015PAMIDistinguishedResearcherAward。
已隱藏部分未翻譯内容,歡迎參與翻譯。
在2013年,他和约书亚·本希奥一起创建了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LearningRepresentations,whichadoptedapost-publicationopenreviewprocesshepreviouslyadvocatedonhiswebsite.Hewasthechairandorganizerofthe"LearningWorkshop"heldeveryyearbetween1986and2012inSnowbird,Utah.HeisamemberoftheScienceAdvisoryBoardoftheInstituteforPureandAppliedMathematics[15]at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andhasbeenontheadvisoryboardofanumberofcompanies,includingMuseAmi,KXENInc.,andVidientSystems.[16]HeistheCo-DirectoroftheNeuralComputation&AdaptivePerceptionresearchprogramofCIFAR[17]
在2016年,他在巴黎法兰西公学院的"ChaireAnnuelleInformatiqueetSciencesNumériques"做访问教授。
His"leçoninaugurale"(inaugurallecture)hasbeenanimportanteventin2016Parisintellectuallife.
姓名[编辑]
杨立昆的原來中文譯名為:扬·勒丘恩,2017年他在中國的演講提供了正式的中文姓名[18]。
他法文的姓是(LeCun),到美国之后,很多人都误认为Le是中间名,所以他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把自己的名的拼法改成了LeCun。
[19][20]
参考[编辑]
^ConvolutionalNetsandCIFAR-10:AnInterviewwithYannLeCun..[2016-08-31].(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22).
^LeCun,Yann;YoshuaBengio;PatrickHaffner.Gradient-basedlearningappliedtodocumentrecognition(PDF).ProceedingsoftheIEEE.1998,86(11):2278–2324[16November2013].doi:10.1109/5.726791.(原始内容存档(PDF)于2021-07-03). Authorslist列表缺少|last2=(帮助)
^Y.LeCun:Uneprocédured'apprentissagepourréseauaseuilasymmetrique(aLearningSchemeforAsymmetricThresholdNetworks),ProceedingsofCognitiva85,599–604,Paris,France,1985.
^Y.LeCun,B.Boser,J.S.Denker,D.Henderson,R.E.Howard,W.HubbardandL.D.Jackel:BackpropagationAppliedtoHandwrittenZipCodeRecognition,NeuralComputation,1(4):541-551,Winter1989.
^YannLeCun,J.S.Denker,S.Solla,R.E.HowardandL.D.Jackel:OptimalBrainDamage,inTouretzky,David(Eds),AdvancesinNeuralInformationProcessingSystems2(NIPS*89),MorganKaufmann,Denver,CO,1990.
^YannLeCun,LéonBottou,YoshuaBengioandPatrickHaffner:GradientBasedLearningAppliedtoDocumentRecognition,ProceedingsofIEEE,86(11):2278–2324,1998.
^LéonBottou,PatrickHaffner,PaulG.Howard,PatriceSimard,YoshuaBengioandYannLeCun:HighQualityDocumentImageCompressionwithDjVu,JournalofElectronicImaging,7(3):410–425,1998.
^People-ElectricalandComputerEngineering.PolytechnicInstituteofNewYorkUniversity.[13March2013].(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05).
^存档副本.[2016-08-31].(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01).
^YannLeCun,SumitChopra,RaiaHadsell,RanzatoMarc'AurelioandFu-JieHuang:ATutorialonEnergy-BasedLearning,inBakir,G.andHofman,T.andSchölkopf,B.andSmola,A.andTaskar,B.(Eds),PredictingStructuredData,MITPress,2006.
^KevinJarrett,KorayKavukcuoglu,Marc'AurelioRanzatoandYannLeCun:WhatistheBestMulti-StageArchitectureforObjectRecognition?,Proc.
^RaiaHadsell,PierreSermanet,MarcoScoffier,AyseErkan,KorayKavackuoglu,UrsMullerandYannLeCun:LearningLong-RangeVisionforAutonomousOff-RoadDriving,JournalofFieldRobotics,26(2):120–144,February2009.
^存档副本.[2021-12-29].(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11).
^存档副本.[2016-08-31].(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4).
^http://www.ipam.ucla.edu/programs/gss201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InstituteforPureandAppliedMathematics
^VidientSystem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NeuralComputation&AdaptivePerceptionAdvisoryCommitteeYannLeCun.CIFAR.[16December2013].(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08).
^YannLeCun清华演讲.36kr.36氪.2017-03-23[2021-05-31].(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2)(中文).
^No,YourNamecan'tpossiblybepronouncedthatway(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Laleçond’unmaîtredel’intelligenceartificielleauCollègedeFrance.LeMonde.fr(世界报).2016-02-04[2021-05-31].(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3)(法语).
外部链接[编辑]
杨立昆的个人网页(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杨立昆在NYU的实验室网页(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杨立昆在CollégedeFrance的网页(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杨立昆的博士学生名单[永久失效連結]
杨立昆发表的文章(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onvolutionalNeuralNetwork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jVuLibrewebsit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Lushwebsit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MA:YannLeCun(self.MachineLearning)(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www.reddit.comAskMeAnything :YannLeCun
IEEESpectrumArticl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echnologyReviewarticl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查论编图灵奖获得者1960年代
1966年:艾伦·佩利
1967年:莫里斯·威尔克斯
1968年:理查德·衛斯里·漢明
1969年:马文·闵斯基
1970年代
1970年:詹姆斯·哈迪·威尔金森
1971年:約翰·麥卡錫
1972年:艾兹赫尔·戴克斯特拉
1973年:查尔斯·巴赫曼
1974年:高德纳
1975年:艾伦·纽厄尔
司马贺
1976年:迈克尔·拉宾
达纳·斯科特
1977年:約翰·巴科斯
1978年:罗伯特·弗洛伊德
1979年:肯尼斯·艾佛森
1980年代
1980年:東尼·霍爾
1981年:埃德加·科德
1982年:史提芬·古克
1983年:肯·湯普遜
丹尼斯·里奇
1984年:尼克劳斯·维尔特
1985年:理查德·卡普
1986年:约翰·霍普克罗夫特
罗伯特·塔扬
1987年:约翰·科克
1988年:伊凡·苏泽兰
1989年:威廉·卡亨
1990年代
1990年:费尔南多·考巴托
1991年:羅賓·米爾納
1992年:巴特勒·兰普森
1993年:尤里斯·哈特马尼斯
理查德·斯特恩斯
1994年:爱德华·费根鲍姆
拉吉·瑞迪
1995年:曼纽尔·布卢姆
1996年:阿米尔·伯努利
1997年: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
1998年:詹姆斯·尼古拉·格雷
1999年:弗雷德里克·布鲁克斯
2000年代
2000年:姚期智
2001年:奥利-约翰·达尔
克利斯登·奈加特
2002年:罗纳德·李维斯特
阿迪·萨莫尔
伦纳德·阿德曼
2003年:艾伦·凯
2004年:文頓·瑟夫
罗伯特·卡恩
2005年:彼得·诺尔
2006年:法兰·艾伦
2007年:爱德蒙·克拉克
艾伦·爱默生
约瑟夫·斯发基斯
2008年:芭芭拉·利斯科夫
2009年:查尔斯·萨克尔
2010年代
2010年:莱斯利·瓦利安特
2011年:朱迪亚·珀尔
2012年:莎菲·戈德瓦塞尔
希爾維奧·米卡利
2013年:莱斯利·兰波特
2014年:迈克尔·斯通布雷克
2015年:惠特菲爾德·迪菲
馬丁·赫爾曼
2016年:蒂姆·伯纳斯-李
2017年:約翰·軒尼詩
大衛·帕特森
2018年:杰弗里·辛顿
杨立昆
约书亚·本希奥
2019年:帕特里克·汉拉恩
艾德文·卡特姆
2020年代
2020年:阿尔佛雷德·艾侯
杰弗瑞·乌尔曼
2021年:杰克·唐加拉
Category:图灵奖获得者
规范控制
WorldCatIdentities
ACMDL:81350597740
BNF:cb12379001x(data)
DBLP:l/YannLeCun
ISNI:0000000007827909
LCCN:no2002032333
MGP:216864
ORCID:0000-0002-1992-2684
Scopus:55666793600
SUDOC:032837909
VIAF:46841749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杨立昆&oldid=70498537”
分类:1960年出生在世人物图灵奖获得者美国计算机科学家法國裔美國人人工智能研究者自由软件程序员巴黎第六大學校友貝爾實驗室科學家巴黎人隐藏分类:引文格式1错误:缺少作者或编者CS1法语来源(fr)含有hCards的条目本地相关图片与维基数据不同含有法語的條目含有英語的條目正在翻譯的條目自2017年12月带有失效链接的条目条目有永久失效的外部链接包含ACM-DL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BNF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DBLP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ISNI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LCCN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MGP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ORCID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Scopus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SUDOC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VIAF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没有登录讨论贡献创建账号登录
命名空间
条目讨论
不转换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阅读编辑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分类索引特色内容新闻动态最近更改随机条目资助维基百科
帮助
帮助维基社群方针与指引互助客栈知识问答字词转换IRC即时聊天联络我们关于维基百科
工具
链入页面相关更改上传文件特殊页面固定链接页面信息引用本页维基数据项目
打印/导出
下载为PDF打印页面
在其他项目中
维基共享资源
其他语言
العربيةAzərbaycancaCatalàDeutschEnglishEsperantoEspañolفارسیFrançaisहिन्दीItaliano日本語MalagasyNorskbokmålPortuguêsРусскийSvenskaTürkçeУкраїнська
编辑链接
延伸文章資訊
- 1與楊立昆博士和張智威博士探討AI
與楊立昆(Yann LeCun)博士和張智威(Edward Chang)博士探討AI ... 幾個星期前,我們獲邀見證了兩位全球最具影響力的意見領袖對AI的開放式討論。透過傳統座談會的形式, ...
- 2研究被笑「頑固的蠢貨」,深度學習巨頭楊立昆非常規的成功之路
深度學習三巨頭之一的楊立昆,出生於1960 年,不像其他兩位巨頭進入名校 ... 後來他進入到當時的巴黎第六大學(現今的索邦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並且 ...
- 3杨立昆-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杨立昆(法語:Yann Le Cun,英語:Yann LeCun,原中文譯名扬·勒丘恩,1960年7月8日-),法国籍计算机科学家,2018年图灵奖得主,他在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移动 ...
- 4獨家專訪“CNN之父”Yann LeCun:從未有國家像中國這樣
近日,談及中國粉絲對於自己的喜愛,楊立昆(Yann LeCun)在 ... “雙劍” 很快“合璧”,博士畢業的楊立昆受辛頓之邀前往加拿大多倫多,共同研究神經網路 ...
- 5楊立昆 - Clementmagliocco
com 杨立昆(法语:Yann Le Cun,英语:Yann LeCun,1960年7月8日-)是一位 ... 因为在深度学习方面的贡献,杨立昆博士获得了2018年的图灵奖——相当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