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哲學】什麼是意識型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馬克思與恩格斯對黑格爾的批判:「意識型態」指的是什麼? ... 生產方式)發生改變,社會的形式(資本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等)亦會隨之改變。
人訂閱
泛哲學
什麼是意識型態?
馬克思與恩格斯對黑格爾的批判
「意識型態」指的是什麼?拿破崙用這個詞來控訴「意識型態家」將自己的觀念普世化,因而造成許多不必要的苦痛。
在馬克思與恩格斯看來,「意識型態」這種沒有物質基礎的觀念,除了是在資本主義社會中誕生的觀念,...
by:申昀晏,10/11/2021-11:00
您在這裡首頁»專欄»泛哲學
By申昀晏on週一,10/11/2021-11:00
加入書籤,請先登入網站
泛哲學
難度:
3
無論是在電視或是書籍上,我們都時常看到「意識型態」一詞。
這個詞原先由德塔西(AntoineDestuttdeTracy,1754-1836)所創,用來描述他彼時正在發展的學說,希望建立一套觀念的科學,藉此與先前的形上學區分開來。
在此意義下,意識型態(ideology)指稱的是解釋觀念(idea)的學說(logos)。
然而,現在「意識型態」一詞通常被當作偏頗的觀點,例如「那是你的意識型態」、「不要意識型態」等,與上述意涵差異甚大。
不過,「意識型態」一詞究竟是指什麼、批判什麼?這詞又為何會在公共討論中變成一種批評他人觀點的概念?本文分成三部分來釐清這個問題。
第一部分先梳理從「觀念學說」到「意識型態」的演變,第二、三部分則梳理馬克思與恩格斯的批判。
從觀念學說到意識型態
「觀念學說」一詞出現於法國大革命,彼時,創造這個詞的德塔西與一群學者一同建立法蘭西學會(InstitutdeFrance),希冀能藉此將啟蒙的理念變得更為人所知。
1
WikimediaCommons
AntoineDestuttdeTracy,1754-1836
法蘭西學會創建於一七九五年,創立不久後便聲名大噪,拿破崙在一七九七年成為學會的榮譽成員時,甚至還感到「龍心大悅」。
更有甚者,一七九九年發動霧月政變時,拿破崙亦尋求法蘭西學會中這些「觀念學說家」的支持,希望能賦予他取得權力的正當性。
然而,隨著拿破崙的絕對統治傾向越來越鮮明,德塔西等人也開始明白:拿破崙與他們要宣揚的啟蒙學說背道而馳。
他們宣揚的是自由、民主等觀念,希望能以這些理念取代革命後充斥人心的物質盤算。
法蘭西學會先前之所以支持拿破崙,是因為拿破崙的專制至少能(暫時)保住大革命帶來的許多成就(如《人權和公民權宣言》)。
但現在,他們已經看清拿破崙的專制了,而拿破崙也公開「譴責」這些人。
原先拿破崙歌頌這些「觀念學說家」(idéologues),甚至成為他們的一員;現在,拿破崙對他們發起攻擊時,則不再將他們看成宣揚普世觀念的人,而是責怪他們硬把自己的觀念——民主、自由等——強加於眾人,害(拿破崙害)法國陷入窘境。
拿破崙說道:
讓我們美麗的法蘭西陷入愁雲慘霧的,就是idéologie(觀念學說、意識型態)這種晦澀的形上學,他們不斷尋找所謂的第一因,並想以此為根據來建立人民統治的合法性,而非記取歷史教訓,將法律改造得更符合我們對人心的認識。
2
在此,我們已能看到,原先中性的「觀念學說」已變成貶義詞「意識型態」。
原先,觀念學說是德塔西等人宣揚的普世啟蒙價值觀,但現在已不再是具有普世性的觀念,而是將特定群體信奉的觀念與理想普世化,強加於他人之上。
雖然在法文、英文或德文這都還是同一個字(idéologie、ideology、Ideologie),但現在這個詞已經被賦予了非常不同的意義。
也許正是因此,當初這個詞的譯者才採取「意識型態」這個譯名,而非「觀念學說」。
意識型態的「虛假」
WikimediaCommons
馬克思(1867)與恩格斯(約1856-1868)
不過,把「意識型態」一詞發揚光大的人卻並非德塔西或拿破崙,而是馬克思與恩格斯(下簡稱馬恩)。
馬恩曾以「虛假意識」來描述意識型態(ideology),且認為這是特定階級將自己的觀念(idea)普遍化,並藉此維護自身統治正當性的一套學說(-logy;logos)。
對馬恩而言,意識型態之所以「虛假」,在於這種種觀念無法對應到現實生活,不具備物質基礎;之所以需要批判,在於這類觀念具備物質效力,會對現實生活產生影響。
建築隱喻與形質說
在此,我們也許得先探究,對馬恩而言,觀念究竟是什麼、究竟是從哪裡來的。
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曾以建築的隱喻來探討物質現實與觀念之間的關係:
生產關係的總和構成社會的經濟結構,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層建築豎立其上,並有一定的社會意識形式與之相適應的現實基礎。
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
不是人們的意識決定人們的存在,相反,是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
[……]隨著經濟基礎的變更,全部龐大的上層建築也或慢或快地發生變革。
3
上層建築是法律、政治等「意識」,而其根柢則是「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的「現實基礎」。
後人常以「形質說」來理解這個上下層建築的隱喻:上層建築是社會形式,而下層建築則是經濟活動,亦即社會的質地。
從這個角度來理解上下層建築的話,便不難發現馬克思要強調的是,當社會的質地或內容(人與人之間的活動、生產方式)發生改變,社會的形式(資本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等)亦會隨之改變。
舉例來說,如果說在資本主義社會中,資本家是透過剝削勞工的勞動力來累積資本,且資本主義由這種資本積累的方式所鞏固,那麼,當勞工組成工會、甚至與大眾團結一同對抗資方的剝削時,除了是在抵抗剝削式的生產關係(內容),也同時挑戰了資本主義本身(形式)。
黑格爾的形質說
馬克思的批判針對的是黑格爾。
對此,熟悉黑格爾的讀者恐怕會感到很意外。
畢竟,黑格爾不也非常強調形式與內容密不可分嗎?
Wiki
GeorgWilhelmFriedrichHegel,1770-1831
舉例來說,在談論藝術時,黑格爾便強調,若把藝術的形式和內容分開來看,便無法發現藝術的可貴之處,因為「藝術的形式受藝術的內容所限」。
4以畫家陳澄波一系列「嘉義街外」的傑出油畫為例。
如果我們把形式(油彩)與內容(街景)分開來看,也許就會失去這一系列畫作的精髓所在;除此之外,若認為形式與內容能分開的話,可能也會造成「即便形式不同(如換成色鉛筆)或內容不同(如換成描繪農鞋)也不影響畫作」這類看法。
黑格爾曾以花苞、花、果實為例來說明這點:原先的花苞若開花,便會有人說那花苞是假的,花才是真的;若花朵結成果實,又會有人說花是假的,果實才是真的。
然而,在黑格爾看來,這些人沒有意識到萬物皆具備的「流動的本性」(fluidnature),只耽溺於眼前可及的對象,故當原先對象轉變時,這些人便誤以為原先的對象被否定、不復存在了。
5
對黑格爾來說,若要理解這種流動的本性,就要知道當原先的事物遭逢矛盾、也就是看似不復存在時,其實並沒有消失,而是內容的矛盾使得形式一同轉變了。
換句話說,在黑格爾看來,堅持矛盾(A≠非A)的人只片面地看到內容層面的矛盾,無法洞見形式上的同一(A=A)。
黑格爾因此說道:
正是因為形式對於本質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就如同本質對其自身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樣,本質不得被理解並表達為單純的本質[⋯⋯]本質必須被理解為形式,亦即開展出來的形式那完整的豐沛性,只有這樣才能具體地把握並表達本質。
6
馬克思的批判
至此,眼尖的讀者不難發現,黑格爾的說法若要成立,那便必須預先設定(posit)好形式,並讓內容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步回到原先設定的形式。
換句話說,概念的發展既是向前的(progressive)運動,亦是迴圈的(circular)運動。
7黑格爾賦予形式優先性的作法,正是馬克思反對的點。
在馬克思看來,黑格爾體系中推動歷史、觀念或「意識」演進的精神(Geist)其實是形式,亦即觀念。
然而,這樣一來,就變成形式推動形式,反倒忽略了內容(真實的社會與物質條件),進而成為沒有內容的形式,而形式一旦脫離了內容便無法成立。
正是因此,缺乏「內容」的「形式」,亦即缺乏物質基礎的觀念,便成了「虛假」的觀念。
意識型態與階級關係
筆者在前一個部分的開頭曾提及,意識型態對馬恩來說是「特定階級將自己的觀念(idea)普遍化,並藉此維護自身統治正當性的一套學說」,但這類「虛假意識」與階級的關聯究竟在哪呢?馬恩從「歷史」與「生產力」著手說明。
物質先於意識
在馬恩看來,我們不該從「純粹的意識」、「感性確定性」或「精神」等出發來思考人類或歷史。
如前所述,觀念的形成與物質密不可分,即便是所謂「純粹的意識」或「精神」亦打從一開始就無法擺脫物質。
8
與黑格爾相反,馬恩反倒認為,「意識」在人類歷史上是相對晚期才出現的,而非一開始就是「意識」。
人首先為了滿足基本需求而開始生產,而基本需求滿足後,隨著生產力與技術等的改變會再出現新的需求。
只有在基本的生理需求都滿足之後,「意識」才得以出現。
舉例來說,飢餓促使人尋找食物,而人摘了樹上的果子來吃並填飽肚子。
在填飽肚子後,人才會開始產生不同的想法,例如,該怎麼讓食物的來源變得穩定?隨著時間演變,眾人便由此發展出許多不同的生產方式,如農耕、放牧等。
資本主義式的分工
然而,在生產力與生產方式不斷發展和演變之後,開始出現了資本主義式的分工,而這種分工的特點便是「物質勞動與精神勞動分離」。
物質勞動與精神勞動分離簡單來說就是「體力活」與「動頭腦」的分離。
9根據上述討論我們知道,物質是會影響到觀念層面的,而即便是「體力活與動頭腦可以分離」這種觀念亦是有其物質基礎(生產力與生產方式的演變)。
然而,這造成的問題是,一旦這種觀點被宣揚為不證自明且「普遍的」,那便會使某些人誤以為自己僅需「精神勞動」便可過活,無視自己之所以能有這種觀念,也是因為生產力已發展至一定的水準。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唯有在這類情況下,才有可能有「純粹的」(擺脫物質的)觀念、意識等理論出現。
馬恩兩人說道:
分工只是從物質勞動和精神勞動分離的時候起才真正成為分工。
從這時候起意識才能現實地想像:它是和現存實踐的意識不同的某種東西;它不用想像某種現實的東西就能現實地想像某種東西。
從這時候起,意識才能擺脫世界而去構造「純粹的」理論、神學、哲學、道德等等。
10
階級與意識型態
博客來網路書店
德意志意識型態(2016)
至此,我們先回想一下當「觀念學說」轉變到「意識型態」時,「意識型態」指的是什麼:拿破崙用這個詞來控訴「意識型態家」將自己的觀念普世化,因而造成許多不必要的苦痛(僅就這個詞的用途而言,先不論拿破崙的指稱合理與否)。
在馬恩看來,「意識型態」這種沒有物質基礎的觀念,除了是在資本主義社會中誕生的觀念,也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統治階級的觀念。
11而資本主義社會的統治階級顧名思義是資產階級,但資產階級卻將其「意識型態」普世化,進而鞏固自己的統治正當性。
舉例來說,我們能在馬克思與恩格斯的著作中找到許多對「民主」或「平等」的攻擊,但兩人攻擊的「民主」和「平等」實際上便是作為「意識型態」的民主和平等。
也就是說,即便資本主義社會將民主和平等奉為普世價值,但資本主義的現實卻遠非民主和平等。
如果資本主義社會真的民主、平等,那為何資本家握有生產工具並能藉此購買工人的勞動力,而工人工作的越辛苦,獲利越多的是資本家,且資本家獲利越多,便越能脅迫或壓榨工人?12
不過,事實上,馬恩並不反對「民主」或「平等」——實際上,他們反倒相當重視民主!13——他們反對的是這類觀念明明與現實發生嚴重衝突,卻仍然被普世化,被當作維繫統治階級的工具。
以馬恩的話來說,就是「把特殊利益說成是普遍利益」。
14
小結:意識型態的張力
我們現在常看到「意識型態」被當貶義詞使用時,通常指的都是「立場」或「想法」。
然而,由上文可得知,馬恩使用「意識型態」一詞時,指的是脫離物質現實而發展的「純粹」觀念學說,且「意識型態」被用來當統治階級正當化自己統治的工具。
在馬恩的用法中,「意識型態」並非單純地指「立場」或「想法」,也就是說,即便每個人皆持不同立場,也不等同於每個人的立場都是「意識型態」。
在文末,筆者想跟大家分享法國哲學家艾提安・巴禮巴(ÉtienneBalibar)的一個小提醒。
巴禮巴是左派哲學家,但他指出,馬恩清楚點出意識型態是「統治階級」將自己的利益普遍化,然而,在兩人著作的許多地方,我們皆可看到無產階級被普世化,因而使無產階級的利益成為普世的利益。
除此之外,當無產階級成為統治階級後,無產階級的思想是否亦成為統治階級的思想,並進而成為兩人所批判的「意識型態」?15巴禮巴認為,這些是馬恩著作中的「內在矛盾」(contradictioninterne)或「困境」(aporie),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必須得拋棄兩人的著作,反倒是說,馬恩的著作中還有很多有待釐清之處,不該被視為理所當然、奉為聖旨。
1.這個小節參考G.Lichtheim,"TheConceptofIdeology,"HistoryandTheory,1965,Vol.4,No.2(1965),pp.164-195.
2.«C’estàl’idéologie,àcetteténébreusemétaphysiquequi,encherchantavecsubtilitélescausespremières,veutsurcesbasesfonderlalegislationdespeuples,aulieud’approprierlesloisàlaconnaissanceducœurhumainetauxleçonsdel’histoire,qu’ilfautattribuertouteslesmalheursdenotrebelleFrance.»引自"TheConceptofIdeology"頁165,註4。
3.〈《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收於《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頁591-2。
4."Butwhileontheonehandwegivethishighpositiontoart,itisontheotherhandjustasnecessarytorememberthatneitherincontentnorinformisartthehighestandabsolutemodeofbringingtoourmindsthetrueinterestsofthespirit.Forpreciselyonaccountofitsform,artislimitedtoaspecificcontent."G.W.F.Hegel,1988,Aesthetics:LecturesonFineArt,Vol.I,trans.T.N.Knox,OxfordUP,pp.9.
5.G.W.F.Hegel,1807/2018,PhenomenologyofSpirit,trans.T.Pinkard,CambridgeUP,pp.4.
6."Preciselybecausetheformisasessentialtotheessenceastheessenceistoitself,theessencemustnotbegraspedandexpressedasmereessence[...].Rather,itmustlikewisebegraspedasformintheentirerichnessofthedevelopedform,andonlytherebyisitgraspedandexpressedastheactual."ibid.,pp.13.
7.IanHuntandRoySwan,"AComparisonofMarxistandHegelianDialecticalForm",RadicalPhilosophy30(Spring1982),pp.33.
8.「這種意識並非一開始就是『純粹的』意識。
『精神』從一開始就很倒霉,受到物質的『糾纏』。
」馬克思與恩格斯,1845-6/2009,《德意志意識型態》(節選),收於《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頁533。
9.這個例子借自世謙在課堂上的討論。
10.《德意志意識型態》,頁534。
11.也許讀者會好奇,難道只有資本主義社會會出現「意識型態」嗎?對馬恩來說,資本主義社會是意識型態得已出現的條件,在前資本主義時期,生產力尚未發展至體力活/腦力活的分工形式。
在「後資本主義社會」究竟如何,這不是馬恩探究的重點,因為他們主要是針對當前的物質生產環境作出分析與批判,而非構想一套未來的藍圖。
關於「資本主義」以外的社會形式和「意識型態」之間的張力,讀者可參見本文的最後一段。
12.馬克思,2016,《一八四四年經濟學哲學手稿》,李中文譯,暖暖書屋,頁40-2。
13.關於這點,請見萬毓澤,2018,《你不知道的馬克思》,木馬文化。
尤其是書中第七章〈國家與革命〉。
14.《德意志意識型態》,頁570。
15.É.Balibar,2016,DesUniversels.Essaisetconférences.ÉditionGalilée.pp.111-114.
申昀晏
翻譯、閱讀、筆耕,是隻超級大書蟲。
泛哲學
黑格爾
馬克思
恩格斯
德塔西
巴禮巴
社會哲學
政治哲學
馬克思主義
意識
分工
利益
普遍化
意識型態
觀念
法國大革命
虛假意識
形式
內容
精神
申昀晏的專欄
發表回應前,請先登入
加入書籤,請先登入網站
訂閱會員推薦
推薦1人投票。
訂閱哲學新媒體,支持作者持續創作、打造長長久久的哲普推廣與哲學教育平台。
收聽所有PODCAST節目
時事評論
泛哲學
書評
影評
劇評
相關內容
國際編譯
一人一信,救救馬克思!
by:Kuan-WeiWu,02/07/2015-10:30
哲學床邊談,甜甜的
S05E08馬克思的海狸
by:哲學新媒體,03/07/2019-19:00
國際編譯
一週哲學事:2021第14週
布洛克與菲利浦斯共同獲得利波維茲獎
by:哲學新媒體,04/09/2021-12:00
1of22
下一頁›
今日熱門專欄文章
1
影評
在自由與善惡之間:庫柏力克的《發條橘子》
by:夏逸平,09/23/2020-12:00
2
泛哲學
什麼是意識型態?
by:申昀晏,10/11/2021-11:00
3
泛哲學
叔本華:人生的悲觀主義者
by:夏逸平,03/25/2019-18:00
More泛哲學
泛哲學
經濟決定論與多重決定論
阿圖塞對馬克思主義的補充
在阿圖塞看來,雖然許多人把「經濟決定論」與馬恩劃上等號,但其實放到馬恩的文本中,這理論卻完全解釋不通...
by:申昀晏,07/18/2022-14:00
泛哲學
宗教是人民的鴉片,所以⋯⋯?
馬克思的宗教批判
仔細閱讀馬克思的文本便不難發現,「宗教是人民的鴉片」並不是打著無神論口號消除宗教這麼簡單的一件事。
宗...
by:申昀晏,08/10/2021-10:00
泛哲學
透明社會的透明人
現今社會處處要求「透明」,似乎透明能解決一切問題。
旅居德國的韓裔學者韓炳哲在《透明社會》一書中卻主...
by:chaochin.chan,11/18/2020-12:00
相關文獻
哲學經典
TheMarx-Engelsreader
學術專業
KarlMarxandFrederickEngels:SelectedWorks
哲學經典
共產黨宣言
哲學經典
德意志意識型態Ⅰ.費爾巴哈原始手稿
哲學新媒體PhilosophyMedium是由一群哲學人組成的新創團隊,目標是結合哲學專業與網路新媒體,用富有創意的方式在社會上傳播哲學內容和推廣哲學教育。
我們提供哲學課程、服務與產品,以期點燃人們對智識和思辨的熱情,滿足大眾對哲學的需求與想望。
訂閱哲學新媒體
最新內容
利己主義與利他主義
《口袋裡的哲學課》書摘
by:哲學新媒體,08/31/2022-12:00
第二季預告
不經一番超驚嚇,怎得哲學撲鼻香?
第1季第0集
by:哲學新媒體,08/30/2022-12:00
照顧哲學:讓哲學走向實踐
政治大學哲學系推動的實踐之道
by:蔡雋濤,08/29/2022-12:00
在社群媒體上追蹤我們
搜尋表單
搜尋
Copyright©哲學新媒體,2014-2022.AllRightsReserved.◎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延伸文章資訊
- 1靈魂的工程師:習近平主義下的中國
這是我對這種意識型態的第一次觀察:整體而言,這是一種連貫的思想體系。中共的開國者們仍然沉浸在這種「家天下」的系統中。 不可否認的,共產主義和封建帝國 ...
- 2共產主義背後的政治意識形態是什麼? - Also see
共產主義是一種政治意識形態,認為社會可以通過消除私有財產來實現全面的社會平等。 共產主義的概念始於1940年代的卡爾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但最終遍布世界 ...
- 3共產主義社會與教育 - 教育百科- 教育雲
此外,教育中明顯的強調共產主義意識形態,以便從小就培育學生成為「共產主義者」(communist man),以奉行共產主義為榮。連帶的道德教育也被用以符應此種意識形態。
- 4中共意識形態的適應與調適
代各種被稱為意識形態的思想當中,共產主義的意識形態是最高的1。基本上,意識. 形態對中共政治系統的影響是可以肯定的,它不僅包括動態的政治運作,而且涵蓋.
- 5馬克思的烏托邦 他心目中共產主義理想下之新人類與新社會
《德意志意識形態》(1845-46)標誌著馬克思脫出黑格爾唯心主義的. 影響,走向唯物史觀之始,也是阿圖舍所強調馬克思認知論上斷裂的時期,. 從哲學邁向科學的轉捩點。所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