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的誕生】全球資訊網之父:Tim Berners-Lee 何許人也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你知道誰發明了web(全球資訊網)嗎?」 · 「嗯... · 「我當時想把超文字、TCP/IP 協定、域名系統三個串起來,於是碰的一聲! · 註一:請注意,網際網路( ...
集團資訊
關於我們
集團介紹
我們的團隊
旗下媒體
關鍵評論網
everylittled.
INSIDE
運動視界
Cool3c
電影神搜
未來大人物
歐搜哇
商益
旗下節目
多元服務
Ad2
Taketla拿票趣
關鍵議題研究中心
Cr.ED
ShareParty
達思智能科技
士奇傳播
與我們合作
內容行銷與廣告業務
異業合作
原創內容暨內容媒體業者合作
加入我們
新聞中心
趨勢
【WWW的誕生】全球資訊網之父:TimBerners-Lee何許人也?他現在擔心什麼?
2020/12/25
Chris
TimBerners-Lee
、WWW
你之前不認識他倒沒關係,WWW之父TimBerners-Lee也很欣慰自己不是全球家喻戶曉的人物。
評論
PhotoCredit:Reuters/達志影像
評論
「你知道誰發明了web(全球資訊網)嗎?」「嗯...不知道,CIA裡某個人?」「史蒂夫?」「比爾蓋茲?」「可惡,我該知道的...虧我是資工系學生...太丟人了...」
別慌,如果你跟這段紀錄片的受訪者一樣,不知道是誰發明全球資訊網,那很正常。
但在影片中,WWW之父TimBerners-Lee也很開心自己不是全球家喻戶曉的人物。
TimBerners-Lee在1989年3月12號提出《資訊化管理的建議》(InformationManagement:AProposal)一文,在這篇文章中,Berners為他所任職的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提供了一套基於分散式超文字系統的資料查閱系統,讓CERN高達一萬多名員工的不同團隊們可以透過不同的終端機硬體、軟體,瀏覽與共享彼此的資料。
沒錯,這個系統就是日後全球資訊網的原型。
我們今天能隨時隨到在YouTube上看影片、用網路買東西,滑滑臉書看看大家在幹嘛...這一切的一切都從這裡出發。
現在全球網路架構極其複雜,也很難讓人相信它居然只出現了30年。
懷抱開放精神的鬼才如果從他的背景來看,TimBerners-Lee能發明出全球資訊網似乎不會太意外:他出身英國倫敦,父母均參與過全球第一台商業電腦FerrantiMark1的研發工作,而且是個學霸,畢業於牛津大學女王學院物理系。
酷的是,他自己還因為太皮被禁用系上電腦,自己乾脆就用一顆摩托羅拉MC6800處理器、一台電視組成一台電腦。
1976年畢業後,他陸續在英國電信設備製造商PlesseyTelecommunications、科技公司D.G.Nash工作,負責開發分佈式交易系統以及印表機的排版軟體。
而事實上在TimBerners-Lee的職涯裡,他曾兩進兩出過讓他發光發熱的CERN,1980年Berners第一次以獨立承包商的身份加入CERN時,研發出了搜尋資料庫「ENQUIRE」;雖然ENQUIRE從未公開,但基於超文字連結的概念,卻為全球資訊網的未來奠定了基礎。
1980年底到1984年之間他則是在ImageComputerSystems工作負責開發即時遠端程序呼叫協定,後來1984年又以研究員身份重回CERN。
這時的他已經熟悉超文字協定、即時遠端程序呼叫等技術,似乎一切都到位了。
到了1989年,CERN已經是歐洲Internet最大的節點(註一),Berners此時有了將超文字協定跟Internet融合的想法,依他的自述:「我當時想把超文字、TCP/IP協定、域名系統三個串起來,於是碰的一聲!WWW的想法就出現了。
」於是他向CERN申請計畫書,建議用超文字把CERN內部各個實驗室的電腦、資料都連接起來;而這本計畫書,正是《InformationManagement:AProposal》。
隨後在1990年Berners陸續開發出史上第一個網頁瀏覽器WorldWideWeb、第一個網頁伺服器CERNHTTPd,並隔年對外公開WWW。
同時,他下了一個決定:「WWW應該完全無私開放給大眾!」所以並未為WWW申請任何商業專利。
網路中立性、資料自主的守護者到了1994年,Berners到了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創辦全球資訊網協會(W3C),並再次重申全球資訊網完全免費、不申請專利權、不收專利費,讓人人都能輕易使用全球資訊網。
寫到這裡你應該很清楚了:身為全球資訊網生父,TimBerners-Lee本人就是網路民主、資訊自由精神的先驅。
他雖然陸續在1999年入選時代雜誌20世紀最重要的100個人,2004年獲得英國爵士司令勳章、2017年獲得圖靈獎,但實際上,他更醉心致力於資料開放、反對資料壟斷的工作。
PhotoCredit:Reuters/達志影像2012年TimBerners-Lee在倫敦奧運上與大家致意。
首先在2009年,Berners擔任英國政府顧問,推動「data.gov.uk」,公開英國政府大部分的官方數位資料(講更直白一點就是「開放政府」運動啦!)。
隨後又成立開放數據研究所(ODI),在全球倡導開放數據運動。
不只如此,他也成立非營利組織全球資訊網基金會(WorldWideWebFoundation),力求實現網路中立性(註二)與網路人權的理想。
但他近年最擔憂的,則是網路巨頭逐漸讓個人資料更加失控。
目前大多數網站的商業模式都是以個人資料作為交換來獲得免費內容,而在註冊時並未留意的冗長且晦澀難懂的服務條款;但這讓大眾往往無法控制自己的資訊什麼時候被分享出去、以及被分享給誰。
PhotoCredit:AP/達志影像近年各界針對科技鉅子所發動的反壟斷風潮,源自個人資訊大規模收集的弊端
個人資訊的大規模收集也導致個人毫無隱私可言,極端一點,在嚴密的網路監視下,更讓人們不敢自由的在網路上發聲而出現寒蟬效應。
這顯然與他當初的理想背道而馳;除此之外,假新聞橫行、國家政治性操弄網路,也是他現在擔憂的問題。
為此他提出了六個解決方案(詳情可以看此文),呼籲革新網路業的商業模式,並把個人資料的控制權交還給大眾手裡。
在2018年,甚至以富含唐吉訶德精神,創立了基於Solid平台的新創公司「Inrupt」,試圖透過把使用者個資跟服務各自分開的作法,一方面保護個資,一方面又能讓網路企業提供服務時,解決過去科技巨頭壟斷資料的問題。
“Thefutureisstillsomuchbiggerthanthepast.”(未來永遠都比現在大),這是他在發表Inrupt時文章的最後一句話,雖然他的理想面對著眾多科技巨頭高牆;但在世人逐漸越來越重視資料壟斷的惡果時,說不定TimBerners-Lee能再一次伸張開放精神的理想,就跟30年前一樣。
註一:請注意,網際網路(Internet)並不等同全球資訊網(WWW)。
註二:網路中立性原則是指要求網路服務供應商及政府應平等處理所有網路上的資料,不差別對待或依不同用戶、內容、網站、平台、應用、接取裝置類型或通訊模式而差別收費。
核稿編輯:李柏鋒
分享文章或觀看評論
評論
Chris
「堅強起來,才不會失去溫柔」念社會學的高雄美濃人,認為網路與科技同時具有顛覆世界與穩固資本主義結構的二元性質。
喜歡握著PS5手把,邊聽著サカナクション。
人物專訪
GARAOTUS首席策略長張祐誠:扭轉高速運算(High-PerformanceComputing,HPC)基因,讓「算力」成為產業轉型的新能源
2022/06/06
廣編企劃
商業模式
、HPC
、資訊科技
、GARAOTUS
、產業數位轉型
、數據科技
、高效能運算
、科技發展
、超級運算力
高速運算是數位轉型的最重要能源,未來所有的數據都會轉化成企業營運的決策判定,企業既然有高速運算需求,為何不能成為一種產業與商業模式?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思維。
「高速運算絕對能幫助台灣走出半導體、生技以外的第三條路。
」
評論
SPONSORED
GARAOTUS
評論
HPC(high-performancecomputing)指的是高效能運算。
對一般人而言,只是科技發展的專有名詞,對GARAOTUS首席策略長張祐誠博士來說,HPC卻像無限寶石手套,只要一個串連彈指,就可能為台灣打造另一座護國神山。
當理解他的思維,就知道這不是空談。
張祐誠博士早期在牛津大學研讀的是醫學工程,從求學階段,產業發展與數據運用就整合在一個腦袋。
他很早就意識到,產業升級不能自己做自己的,沒有數據與運算力,產業絕對無法前進。
高速運算技術,協助各產業加速轉型從傳統生產流程、電腦跑圖、3D列印、虛擬世界物件運作、人臉辨識、自動駕駛、元宇宙系統等,若沒有具備「超級運算力」HPC元素,所有的科技發展都可能只是紙上談兵。
張祐誠博士畢業於英國牛津大學,早期在工研院、資策會和台灣大型教學醫院從事生醫資訊的相關研究,主持過多項大型跨國研發專案,並擔任政府多個部會的專家委員;之後選擇進入產業端服務,不僅在全球前百大科技製造業擔任要角,也在國際投資機構擔任專家顧問,在產、官、學、研各領域均累積了豐厚經歷。
他認為,台灣的半導體、電子及生醫科技領域,在國際上交出了傲人的成績單;然而,台灣長年在各行各業所累積的豐富數據資料,卻由於沒有具規模的國際軟體廠商能夠落地運用,以致現階段這些數據尚未能轉化為真正的產業價值,非常可惜。
因此,如何讓GARAOTUS扮演帶動產業數位轉型的角色,透過深厚的HPC技術功底延展出更多的產業應用,將是他帶領GARAOTUS的重點。
思維改變加上產官學研高度整合,將成為邁向國際的碁石資策會曾提出高速運算是台灣半導體未來成長的主要驅動力,他更進一步解釋,各產業不論是國際或是中小企業,都必須透過數據科技才能帶來更大的成長。
張祐誠博士認為,高速運算是數位轉型的最重要能源,未來所有的數據都會轉化成企業營運的決策判定,企業既然有高速運算需求,為何不能成為一種產業與商業模式?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思維。
「高速運算絕對能幫助台灣走出半導體、生技以外的第三條路。
」他說明:政府及產業在提升產業發展同時,需更關注「商業模式」的重要性。
「就像水車系統,當有水(經費)注入就可以轉動,但不能沒有水就停擺。
」他在這幾年帶新創團隊的經驗中,不斷灌輸團隊這樣的思維,如果沒有源頭,就要自己創造電力。
高速運算技術力就是這樣的「電力」,也就是所有產業轉動起來的關鍵。
「從IT(資訊科技)到DT(數據科技),不論各行業、商業行為、生活模式都與這股浪潮息息相關。
」他點出,理解這股浪潮的人,就知道透過數據科技的搜集與分析運算,才是改善商業模式與生活的最關鍵動力。
從IT到DT,關鍵在於「運算力能無痛交付到終端使用者手上」早期高速運算考量的是硬體、軟體如何達到最佳效能以及平行化,但這些技術發展已純熟,「若要繼續往終端使用者推進,就必須要把運算力無痛交付到使用者。
」
就技術發展進程來說,高速運算已推進到使各產業在不同工作流程中都能夠運作順暢的容器法(Container)、容器編排(ContainerOrchestration)。
張祐誠博士指出,這仍不是企業產業升級或改善流程的最佳解決方案。
目前產業升級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如何在軟硬體架構健全下,在應用層的服務能夠為各領域產業,所需的應用做客製化的發展。
高速運算存在的重要價值,應該是要把運算力技術與終端使用者需求做連結。
以醫療影像AI判讀來說,如果醫生希望分析病人的病理圖像資料來優化醫療方向,以目前實務上的狀況來說,必須先要有一個完整的資訊團隊來處理高速運算所需的軟硬體問題,但並不是每位醫生都能有這樣的團隊支援,也就是說HPC的運算力並沒有真正傳遞到想要使用的人手上。
「高速運算技術的應用若無法運用到終端使用者身上,改善醫療品質、數位轉型這些狀況會較難達成。
」高速運算技術也必須與時俱進。
張祐誠博士說明,以AI運用來說,純數字的運算相當簡單,但隨需求演進,現在不僅有更多圖像,還有「聯邦式學習」(FederatedLearning)的趨勢演變。
舉例來說,以前若需集結多家醫療院所資料,必須由各別院將資料繳出,上傳到「中心」運算。
但醫療領域的影像判讀需求越來越大,如果以傳統方式讓大量的影像直接上傳到所謂的中心電腦,經常會因為網路頻寬問題而造成上傳失敗。
未來HPC的發展會走向去中心化,由許多中型的HPC在local端形成的協作運算網路取代中心化的超大型HPC,協助local端蒐整自有資料做成模型,再去上傳到中心做整合,以醫院的例子就是把自身院所的數據拋到內部伺服器運算,當做出屬於自己院所的數據小模型,之後再上傳公有雲端成為一個大的模組。
而金融領域的區塊鏈也是這樣的概念,虛擬貨幣是運用多個中型運算的核心做為節點,再依各節點的協作形成驗證共識,以張祐誠博士的觀察「未來在各產業中,所謂的『去中心化』發展會越來越明顯。
」帶領全球HPC技術領先團隊,準備扭轉台灣產業而GARAOTUS這個2021年獲頒亞洲企業組織的IIA國際創新獎、也是首家以HPC技術獲得肯定的企業,身為首席策略長的張祐誠博士,要如何帶領團隊?靠著深厚的AI雲端服務和HPC專業技術,GARAOTUS不論是在硬體技術與軟體服務均游刃有餘,前幾年在基因醫療領域,新的次世代定序標準製程,讓基因醫療能更快驗證預測結果,香港中文大學的生命科學發展領域也導入研究;此外,2020年更打進印度地區,為全球首屈一指的大型醫療實驗室,提供重大疾病的解決方案。
除了在醫療領域以外,GARAOTUS的解決方案也在大氣模型預測以及及災害防治等方面,都有著顯著發展。
GARAOTUS在發展之初,就已經打破傳統思維,注入HPCasaService的概念,已經創新的模式,除此之外,身為首席戰略官,張祐誠博士將帶領GARAOTUS前進的重要任務之一,即是主動連結客戶(夥伴)的需求,並共同建置生態系統。
因此,GARAOTUS接下來的重點發展是與七大產業別共同協作,除了原來的醫療基因領域,還包括環境(石油探勘、氣候)、傳統製造商、半導體、能源、金融、零售。
張祐誠博士解釋,GARAOTUS會以既有的IaaS、PaaS硬體與軟體服務基礎,向上發展SaaS層來銜接各產業領域,提供各領域專業模組解決方案。
連結七大產業領域,打造全新商業模式身為引領產業潮流的先驅,GARAOTUS希望提供企業長期解決方案,不只是在技術面,更希望提供各產業別的工作流程解決方案,並以co-develop方式創造出生態系統。
「GARAOTUS未來也會成為一個平台角色,提供不同的解決方案模組,平台會開放與合作夥伴共同擁有。
」這七大領域合作對象都是戰略夥伴,一起共享商業模式。
「透過GARAOTUS既有的運算力基礎,在與這些領域的整合當中找出生態系統的商業模式,就能協助產業的真正轉型。
」就像水車系統一般,找到模式就能夠自動運轉。
張祐誠博士認為,數位轉型是一個持續性的過程,最初HPC是研究單位的小眾在使用;但當DT時代來臨,運算力已經躍升為重要指標。
HPC不侷限於學術單位研究,而是深入至各行各業在思考商業模式上,同時必須落實到對終端使用者才有意義。
「這股浪潮才正興起,未來十幾年絕對還有很大的市場發展空間。
」在創新團隊首要具備平台思維與國際觀,未來會持續網羅各產業領域專家,技術面持續深化在SaaS在前端以較彈性的架構來銜接各產業端需求的夥伴,期許成為客戶拓展亞太地區市場的最佳後盾。
張祐誠博士強調,未來的世界充滿智慧、運算;產業要轉型升級,已無法埋頭自己做自己的。
他期望HPC在未來的發展不是封閉式,而以平台概念共享讓產業、企業都能有效運用資源;在技術面上能夠簡化像瀏覽網頁一樣簡單,不用IT人員也能快速處理。
「在這個被數位空間包圍的生活,運算力是最重要的『能源』。
張祐誠博士期望產業在升級發展的同時,都能夠找到最好的方式將運算力發揮到百分之百。
」相信這不僅帶動企業發展,也是讓台灣邁向具備國際競爭力的重要發展方向。
本文章內容由「GARAOTUS」提供,經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廣編企劃編審。
分享文章或觀看評論
評論
廣編企劃
由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業務團隊》製作,由各品牌單位贊助。
業務與行銷相關合作,歡迎與我們聯繫。
延伸文章資訊
- 1網際網路的誕生與發展 - 國內學術電子期刊系統
ARPANET網路使用的是一種稱為分封交換的技術,把較大的資料切割成較小的封. 包,並且將每個封包給予各自的目的地位址。封包可以用不同的順序及路徑到達相同. 的目的地。
- 2【WWW的誕生】全球資訊網之父:Tim Berners-Lee 何許人也 ...
「你知道誰發明了web(全球資訊網)嗎?」 · 「嗯... · 「我當時想把超文字、TCP/IP 協定、域名系統三個串起來,於是碰的一聲! · 註一:請注意,網際網路( ...
- 3網際網路的誕生 - Godspeed 的教學網站
網際網路的誕生 ... 六○年代末,美國各政府研發單位與主要大學已擁有當時最尖端的電腦設備。為了分享研發資料,美國國防部便將現有的電腦設備連接成一個網路。到了七○年代 ...
- 4「網路」歡慶30歲生日!原始發明者卻警告世人要關注黑暗面
1989年,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工作的英國科學家伯納李(Tim Berners-Lee),成功傳出第一則透過網路發送的訊息,第一個網站info.cern.ch. 就架在 ...
- 5互联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網際網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60年代美國聯邦政府委託進行的一項研究,目的是建立容錯與電腦網路的通信。網際網路的前身ARPANET最初在1980年代作為區域學術和軍事網路連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