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形成 - 阿山的地科研究室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夾在地核和地殼之間的地函,厚度約2800公里,因為它比地核輕,因此浮在地核上面。
... 板塊中有大陸地殼和海洋地殼,又稱為「大陸板塊」與「海洋板塊」。
46億年前太陽系形成之初,地球與其他行星一樣,地表上充滿了火山以及隕石撞擊所致噴發的火紅炙熱岩漿。
由於地球在形成之時含有較多的水,因此使得地球內部的岩漿活動特別活躍。
46億年以來,地球內部一直持續不停止地在活動,所以地表時常伴隨發生火山噴發與地震。
延伸文章資訊
- 1組成地球的物質
(e) 岩石圈是指【軟流圈】以上的固體地球部分,分裂成一些大小不等的【板塊】(包括歐亞板塊、印澳板塊、太平洋板塊、北美洲板塊、南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南極板塊等,共七 ...
- 2板塊運動是什麼?
岩石圈是由冷而剛硬的岩石所構成,包括了地殼及一部份的上地函(如上圖),其厚度約為100公里。岩石圈可再細分為許多獨立的單元,每個單元有它自己的運動方向及速度,這每個 ...
- 3板塊運動與地震起源
一、什麼是板塊?(Plate). 地球的組成由地表向下,就組成物質而言,概分為三大部分:地殼、地函、地心。但是就物質的強度及行為表現而言,卻可分為岩石圈、軟流圈、 ...
- 4板塊構造運動學說 - 市立北一女中
海底的地磁異常記錄有一個很顯著的特徵,那就是它們常沿著垂直中洋脊軸線方向的破裂帶錯開一段很長的距離,從數百公里到上千公里不等(參見圖3.2),表示海底地殼沿著中洋 ...
- 5板塊構造論-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在聚合板塊邊緣會有隱沒帶,會將板塊沉降至地函,使岩石圈質量減少,而分離板塊邊緣因海底擴張形成的新地殼,這種對板塊的預測稱為輸送帶原理。較早期的理論認為地球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