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代PTT成為學生族最愛的社群Dcard,是由這群當年的大學生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林懷宇認為,最主要的目標,是想為台灣網路、新創產業培育更多人才,像是團隊平均年齡不到26歲的Dcard,有許多核心成員都是從實習生一路留到現在。
為提供良好的使用體驗,本站使用Cookies技術。
若您繼續瀏覽本網站,表示您同意本網站使用Cookies。
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以及如何關閉Cookies設定,請閱讀本站的隱私權政策。
我知道了
關閉
登入
註冊
新聞半導體/電子產業5G/網路AI/大數據電動車/交通加密貨幣/區塊鏈遊戲/電競雲端/資訊安全商業/金融尖端科技3C新品趨勢產品手機/平板行動周邊電信服務手錶/手環筆電桌機印表機顯示器鍵鼠電視投影機耳機/音響相機攝影器材空拍機/無人機處理器主機板顯示卡記憶體/儲存裝置機殼/電源/散熱網通/網路NAS智慧家居家電汽機車電動車車用科技遊戲/電競軟體/APP商業應用手機遊戲/電競評測教學影片活動抽獎/得獎公告體驗試玩活動課程講座討論區課程#NFT防疫上班懶人包職人新價值
關注T客邦最新動態
facebooklinetelegramyoutubeinstagram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隱私權聲明
著作權聲明|
網友投稿
若說1995年誕生的批踢踢實業坊(PTT),讓現在大約25到40多歲的人們能說著共通的網路語言;那對於目前台灣的高中生、大學生等年輕世代來說,共同的社群記憶,或許正逐漸從PTT轉移到「Dcard」上。
2011年,由台灣大學資訊管理系學生林裕欽、簡勤佑所推出的Dcard,一開始的概念很簡單,它是大學生的線上聯誼平台,讓各校學生在午夜12點抽卡配對,並融入一些浪漫元素,只要用戶當天沒有送出邀請、就會擦身而過永遠錯過彼此。
隔年,Dcard加進校園聊天室功能,接著一路演變到現在的綜合性論壇。
2016年底,Dcard更是已經發展成一個每月不重複訪客800萬以上、註冊用戶數超過上百萬人的社群平台,用戶累計抽出超過1.5億張卡、每10秒就有一篇新文章誕生。
(上線五年多,目前Dcard的團隊已經成長到30多人。
吳晴中攝)
Dcard上的文章討論度更是一年比一年熱。
例如,2017年3月,一篇名為「阿嬤這是Lv」的文章,敘述一位阿嬤收到孫子送的名牌包,拿來裝魚還稱讚包包防水的逗趣故事,連英國媒體BBC也轉載,成了另類的國際曝光。
而在更早之前,2015年Dcard上的熱門愛情故事「我吃了那男孩一整年的早餐」、「同學我不是故意看你學生證的」等系列文章更是一發表就獲得廣大迴響,甚至讓出版社、影音平台看上這些IP,接連推出改編漫畫與小說、網路劇集作品。
「我喜歡隱私,所以才會做Dcard。
」Dcard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林裕欽鮮少接受媒體採訪,更不習慣侃侃而述自己的創業經歷,因為對他來說,作風保持低調,其實也是對用戶的一種交代,「一方面是我自己的緣故,一方面也覺得這樣比較容易讓用戶有信賴感。
」他說。
成功關鍵:重視「匿名」與「隱私」
正如同Dcard上線以來一向神秘低調,Dcard產品經理林懷宇認為,就是這樣的「隱私」與「匿名」特性,成為Dcard能一路成長茁壯的核心關鍵。
(Dcard已從一開始的交友配對平台,發展成綜合性論壇。
)
林懷宇表示,現在Dcard對自己的定義是「全台灣最大的匿名社群」,雖然很多人會把Dcard拿來跟PTT比較,但其實使用族群並不相悖。
「我們不覺得跟PTT完全是競爭對手。
」他說,Dcard與PTT有不同的文化與氛圍。
比如說,在PTT上,用戶發文時可能會擔心自己被人肉出來,或是預設會收到比較批判性的回饋、而不敢暢所欲言,但目前這樣的情形在Dcard上比較少看到,平台整體氛圍還是比較偏溫馨、分享性質的,因此用戶自己也會根據性質,選擇發文的平台。
「我們最重視的,是讓使用者可以沒有包袱,當下想要講什麼就講什麼,呈現自己當下想要呈現的樣子。
」
林懷宇說明,Dcard整體的產品發展思維都是建立在匿名原則上,像是Dcard在去年底推出「卡稱」功能,讓用戶在發文時,作者名稱除了可以選擇匿名、或是顯示自己的學校之外,還多了一個自己設定的名稱,讓想被記住發文風格、卻又不希望被認出自己是誰的人,擁有自己專屬的標記。
這樣的風格,或許也是為什麼Dcard上的男女比例,會從2012年的6:4,轉變成2016年的4:6,熱門看板也多是女生感興趣的美妝、穿搭等類別,這對於一個以交友起家的社群平台來說頗為特殊。
但正因為匿名,Dcard同樣得面臨平台管理上的難題。
比方說,「用戶有時還蠻喜歡吵架的。
」林懷宇笑說。
作為一個平台角色,Dcard會有客服定時巡版,處理用戶反應的問題,但除非是涉及違法事項,Dcard多數時間並不會主動介入。
「只有在有人惡意揭露其他人的真實資訊時,會被我們判斷成最嚴重的違規情形。
」而即便平台上的文章虛虛實實,有些更常被人調侃成創作文、幻想文,但也因此保有更多想像空間,「有時候你覺得別人的故事很誇張,但現實生活中,比這更誇張的事其實更多。
」他說。
林懷宇也樂見,未來平台上會湧現更多類型的文章,例如從現階段比較偏心情抒發的文章,發展出更多評論性的文章,帶動更多的討論風潮。
做社群,要搶用戶時間
根據日前資策會FIND一份台灣民眾社群網站行為調查,在12歲至24歲的使用者之中,有48%的人都造訪過Dcard,僅次於社群前輩Facebook、LINE、Youtube、Instagram、PTT。
作為一個極具發展潛力的社群新星,林懷宇僅透露「成績絕對比調查的數字好」。
林懷宇提到,2016年是Dcard成長很快的一年,「整體成長幅度蠻大的,至少有5到10倍。
」像是Dcard去年開放更多學校信箱註冊,目前全台已有169所大學加入。
未來在論壇的經營方向上,下一個看好的趨勢是影音,思考如何在文字的基礎下,增加平台的內容豐富度。
而越來越多的用戶、文章數,也意味著Dcard必須投注更多心力在數據的應用上,例如優化熱門文章的即時排序,以及讓用戶在抽卡時更容易配對到有共同興趣的對象等等。
(Dcard產品經理林懷宇認為,專注使用者的「匿名」與「隱私」需求,是Dcard能持續成長的核心。
)
目前,Dcard的商業模式就是廣告,由於接觸到的是剛開始培養消費習慣的大學生族群,所以成效不錯,未來可能還有更多商業模式,但都會以使用者體驗作爲最優先的考量。
「我們一直有很多project在進行,去看怎麼樣會適合我們的用戶。
」林懷宇說到,Dcard的重心是提升用戶的留存率、停留時間。
「同樣是做社群,我們要搶的是用戶的時間。
」
同樣是搶用戶的時間,意味著Dcard在其他社群平台的行銷策略也要跟著謹慎。
目前,Dcard的Facebook粉絲專頁已有超過86萬人追蹤。
Dcard社群經理羅硯琳透露,Dcard的流量來源主要來自搜尋以及Facebook,從Facebook來的流量「比例很高」,一篇發文的觸及率最多曾達到百萬人。
「但這其實像是雙面刃。
」她說,這也是為什麼Dcard開始做分眾頻道經營,像是Facebook上有Dcard、DcardGirls兩版,把寵物、美妝、美食、攝影放到Instagram上。
未來還要因應趨勢,加強在影音、直播內容的嘗試。
培育網路人才,往國際走是「一定的」
2011年誕生於台大學生宿舍,Dcard也在2015年正式走出學生創業、成立公司狄卡科技,團隊人數更從最初的2人,擴展到30多人。
今年也是Dcard第三年開出實習職缺,祭出月薪35K的優渥薪資,開出產品經理(ProductManager)、資料工程師(DataEngineer)、網頁工程師(WebDeveloper)三項職缺。
林懷宇認為,最主要的目標,是想為台灣網路、新創產業培育更多人才,像是團隊平均年齡不到26歲的Dcard,有許多核心成員都是從實習生一路留到現在。
「網路產業還是比較難找到人才。
有些人很年輕、還沒有工作經驗,需要的是機會。
」也因此,Dcard希望藉由實習機制,進一步找到有技術也有熱情的人。
林裕欽回憶,2015年Dcard要招收實習生時,他與一名有意參與實習的人約在一家咖啡廳,當討論到公司的話題,還在打趣問對方為什麼沒有把Dcard網站加入書籤列時,結果在一旁的咖啡廳老闆聽到,開玩笑的說自己有加入,能不能也來應徵實習職位?當時讓他意識到,Dcard已經成長成一個具有影響力的社群平台。
而對這個去年剛滿5歲的台灣原生網路社群平台來說,未來絕對還有更長的路要走。
「現階段的目標,是讓更多人喜歡Dcard。
當然,未來往國際市場走是一定的。
」林裕欽維持一貫的低調,語氣雖然很輕、但目標說的遠大。
FacebookLINE
關注T客邦
粉絲專頁
官方帳號
官方頻道影音頻道
IG帳號
標籤:新聞
使用Facebook留言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
按此展開留言規則
留言板發文規則: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
請勿一文多貼灌水洗板或發表無意義字串,違者直接刪除留言。
請勿張貼廣告,不允許任何形式的商業廣告行為,包含頭像、簽名檔等。
禁止發表非官方所舉辦的團購性質活動,違者直接刪除留言。
發言時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侮辱、色情或其他有違社會善良風俗之內容,違者直接刪除留言。
嚴禁發表討論破解軟體、註冊碼、音樂、影片、軟體複製等違反智慧財產權之留言。
請尊重他人之文章著作權,轉載者請標明來源。
1
在塑膠上製造晶片,每片成本不到台幣3毛錢
2
曾經夯到連阿公都要戴,千元不到的智慧手環已經沒人想買了?
3
女子到中國共享單車公司打工每天巡查街道車輛擺放,一個月後才發現公司是假的
4
NASA「好奇號」探測車拍下古代火星池塘遺跡,並發表拼湊的全景景觀
5
高通終於穩了?台積電4奈米製程果然勝三星,傳Snapdragon8+Gen1已解決能效問題
6
5.7GHz128核心處理器「Prodigy」橫空出世,功耗逼近1000W
7
被乘客遺忘在飛機座位上的iPhone,默默完成了三次跨洋旅行
8
SteamDeck更新引爭議,拿機器壽命換來打遊戲時的寧靜划算嗎?
9
台積電3奈米製程初期成本驚人,預計需出貨超過3億顆晶片後才開始獲利
10
Mac就是與遊戲無緣,MacBook升級到M2晶片也沒用
延伸文章資訊
- 1Dcard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Dcard ; 中華民國臺北市 · 狄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林裕欽(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 簡勤佑(共同創辦人) · www.dcard.tw · 是.
- 2Dcard _狄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最新徵才職缺 - 104人力銀行
·充沛的學習資源我們相信跟一群優秀的夥伴共事,絕對是最棒的福利! 為了在快速變動、充滿挑戰的環境中取得影響力,我們需要勇於面對未知的挑戰。Dcard 重視夥伴的成長, ...
- 3影音團隊的秘密後花園(@dcard.video) • Instagram photos and ...
149k Followers, 20 Following, 201 Posts - See Instagram photos and videos from Dcard Video|影音團隊的秘...
- 4取代PTT成為學生族最愛的社群Dcard,是由這群當年的大學生 ...
林懷宇認為,最主要的目標,是想為台灣網路、新創產業培育更多人才,像是團隊平均年齡不到26歲的Dcard,有許多核心成員都是從實習生一路留到現在。
- 5Dcard | Facebook | By Dcard -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