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老時間過得愈快科學證實有道理 - 台灣醒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小時候存在大量需要學習消化的新事物,一天很長;但對世面大風大浪都經歷的成年人,時間的感受就會愈來愈快。

鐘錶時間與心智時間. 成語「光陰似箭,歲月 ... 愈老時間過得愈快科學證實有道理 邱慕天 2019/01/1617:23 點閱27094次 對世面大風大浪都經歷的成年人,時間的感受會愈來愈快。

(photobypixabay) 【台灣醒報記者邱慕天綜合報導】小時候是否總覺得一天的時光很長,而現在年紀大了,卻感覺一轉眼又要過年了?「愈老時間過更快」原來是有科學道理的。

學者研究發現,心理上接收到「新刺激」的多寡和強度,決定人的體感時間快慢。

小時候存在大量需要學習消化的新事物,一天很長;但對世面大風大浪都經歷的成年人,時間的感受就會愈來愈快。

鐘錶時間與心智時間 成語「光陰似箭,歲月如梭」用來形容時間飛快的消逝,但飢餓時等待泡麵煮熟、趕路時被紅燈擋下時有彷彿「度秒如年」。

雖然大家都知道時間是固定且很有效率地在運行著,可每個人對時間的感覺卻有極大的差異。

這是因為有一種統一所有地球生物時間流,以日月運行為基準的「鐘錶時間」,還有一種主觀感受的「心智時間」。

在按照「鐘錶時間」定義心智時間的練習中,年齡的變數影響不大。

2015年發表在《劍橋實用感知研究手冊》的研究發現,在100名參與「按碼表」的測試時,20多歲年輕人與60多歲長者族群間並沒有差異。

反而以性別為分組時,多項研究都重複發現,男性傾向早停錶,女性則會晚停錶且較不准,不知道實際上一分鐘已經過了很久。

年齡比例論 德國佛萊堡心理學與心理衛生跨領域研究所(IGPP)學者韋特曼與雷恩霍夫2006年論文針對500位年齡14到94歲受測者調查,發現對於「過去十年」,50歲以上者感受到的過程更快。

19世紀心理學者詹內特提出「年齡比例論」來解釋「10年」之於20歲和80歲者的比例差異,來說明為何後者認為同樣的時間過得更快,然而對背後的實際心裡機制仍然解釋不足。

疲勞影響時間感 杜克大學機械工程學教授阿德里安•貝詹在《歐洲評論》發表、通過同儕審定的論文解釋,用「大腦遭遇到的的心理圖像」數量,最能說明人對時間長短主觀的感覺。

兒時大量接觸新穎事物,大腦填入許多不同的心理圖像,這讓一天的感覺比較長;但隨著年紀的「歷練」,一天的事項多數只要膝反射下意識就能應對,缺乏「刺激」和記憶點的光陰不知不覺流逝。

「刺激處理和時間感的加速之間,剛好是反比關係。

」貝詹表示,這也意味著疲勞會影響我們的時間感,「當疲憊的大腦同時試圖看到並理解視覺信息時,它無法有效地傳遞信息,無法看到或迅速應對新情況。

」隨著大腦處理視覺信息的時間變長,這意味著動態視力退化的老人,或疲勞休息不足的人,也會感覺時間流逝變快——其實是他們的反應變慢。

時間不夠用就覺得快 貝詹的理論與2010年心理學家威廉.弗利德曼與史迪夫.詹森的論文可作為對照。

他們在兩個國家1865名跨年齡受測者身上發現,若非回顧「10年」這個長時間,「心智時間」並不直接對應年齡,反而對應於「時間壓力」;人們會在感覺「時間不夠用時」認為時間過得比較快。

弗利德曼與詹森研究發現,最近「數週、數月」間忙不過來的人,都不約而同表示時間過得彷如飛快。

《科學人》在引用論文的科普文章中延伸結論,指成人在職涯中忙碌地進行未來規劃和展望,才導致時間流加速。

成人的人生「記憶點」要靠達成重大階段工作目標來製造,等於是要花上比年輕時更久的鐘錶時間才能創造「精華」。

讓心靈保持年輕 但反過來說,只要能夠創造很多的新奇和第一次,年輕的時間感覺就能回來。

貝詹研究時間心理學數十載,他向《石英》的專訪透露,瞭解時間的心理運作機制不代表人只能成為時間的囚徒。

他堅持乾淨的生活習慣,每日睡足,讓心靈永保年輕。

相關新聞 美得過火 早自習禁考試教育部:新學年實施 〈有鳳來影〉文學朱家紀錄片—《願未央》與《... 推特分享 臉書分享 LINE分享 台灣醒報 最新熱門 疫情猛爆傷勞工時力:輕症照護應給付 朝野猛攻華視出包李永得:力求改善 弱勢勞工陷染疫風險立委籲政府關注 熱門新聞 德國通膨創新高未制裁俄國有隱情 大咖聚首宜蘭賴:台南、宜蘭信念相通 風能、太陽已佔10%惡意謠言恐添堵 科技部防災展成果紀錄片陳淑芳代言 森林儲碳又降溫研究:平均可降半度 熱門副刊文章 邂逅在雲端 安安的無價高跟鞋與三個男人 〈社論〉國家基礎設施陷窘境政府應徹底改革 〈唯美隨筆〉建中男校長徐健國將領導衛理女中前行 小說、電影與傳記《今日靈修》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