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之死,誰之過? - 小熊問答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演義》中塑造的關羽形象是非常偉光正的,忠勇有謀,能征善戰,不過最終卻敗走麥城,死於東吳大將呂蒙之手。
龐統死後,益州的局勢惡化,諸葛亮遂率領 ...
選單首頁娛樂體育汽車科技育兒歷史美食數碼時尚寵物收藏教育財經社會國際關羽劉備荊州孫權諸葛亮關羽之死,誰之過?由 慈航普度828 發表于 寵物2021-07-08慈航普度8282017-06-1008:14:11怪中路安琪拉不支援,怪下路亞瑟不抗一下,要不然不可能一級團就掛楊帆老師2018-02-1602:53:18關羽之死,有自己的原因,更有劉備和諸葛亮的原因。
雖說《三國演義》和《三國志》中都記載了關於剛愎自用,自恃天下無敵的傲慢性格,但是關羽丟失荊州僅僅用大意失荊州就解釋一切是不切實際的。
《三國演義》中的關羽,用程昱的話來描述就是“傲上而不侮下,欺強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譽最著”。
的確,不管是老版本的三國,還是某版的《新三國》,都對關羽的性格特點刻畫的比較詳細。
關羽藐視權貴,對地方的豪強並不客氣,但是並不欺辱下層民眾和士兵,恩怨分明,大義泯然。
關羽武功高強,自呂布被殺之後,依仗赤兔馬與青龍偃月刀,自恃天下無敵。
自以為熟讀《春秋》,熟知兵法韜略,特別是對水軍強大,馬步兵相對較弱的江東諸將向來藐視,開口閉口都是江東鼠輩,這些也是關羽的弱點。
有的弱點和優點結合在一起,加上當時的環境成為了關羽大意失荊州,最後兵敗被殺的致命因素。
首先,劉備在取得漢中之後,沒有按照隆中對中的計劃行事,是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
漢中大戰之前,劉備為了與安住孫權,將自己掌握的荊州六郡分了一半給孫權,換取了與東吳的繼續合作,劉備領兵攻擊漢中,孫權領兵攻擊合肥。
雖然孫權攻擊合肥最終失敗,但是曹魏也沒能南下江南,而劉備則襲取漢中。
漢中大戰之後,劉備擁有半個荊州,漢中與益州,以及上庸。
按照隆中對中的計劃,這個時候應該東和孫權,南撫蠻夷,休養生息,積蓄力量,一旦天下有變,則讓上將(關羽)提荊州兵北伐洛陽,而劉備率軍翻越秦嶺北伐長安,如此漢室可興。
需要注意的是按照隆中對中所說,是要等天下有變才可以主動攻擊曹魏。
並沒有說佔據了益州和漢中之後,馬上開始北伐。
然而令人捉摸不透的是,劉備在勢力達到頂峰時,沒有選擇休養生息,而是立刻就選擇了繼續攻擊。
雖說襄樊戰役的爆發是因為曹操在司馬懿的建議下有意聯合孫權夾擊荊州,劉備在諸葛亮的建議下,命令關羽率先攻擊襄陽和樊城,曹魏膽寒之後,孫權就不敢輕易出兵。
這樣的計劃雖說也不無道理,但是劉備完全可以選擇好言安撫孫權,繼續維持孫劉聯盟。
既然要率先討伐曹魏,就應該為關羽的北伐做好支援。
要麼派兵從蜀中北伐長安,牽制曹魏主力,要麼派兵支援荊州,確保關羽兵力充足,萬無一失。
但是令人奇怪的是,劉備在自己下命讓關羽發動襄陽和樊城戰役的情況下,也明知東吳時刻在覬覦荊州的情況下,既沒有派兵牽制曹軍,也沒有派兵支援荊州,坐視關羽面臨著一挑二的困境。
由此可知,劉備和諸葛亮奇怪的決定,造成了關羽兩面受敵的威脅,是大意失荊州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關羽沒有按照諸葛亮臨走時留下的計策行事,是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
諸葛亮入川之前,留給關羽八個字——東和孫權,北拒曹操。
關羽雖然表面上記在了心裡,但是實際上並沒有真正的按照這個策略執行。
特別是東和孫權在關羽眼中完全沒有必要,不僅沒有必要,甚至鄙視江東諸將。
實際上,孫權雖然一直很想得到荊州,但是並沒有一開始就打算武力解決荊州,撕破孫劉聯盟。
直到曹操有意聯合孫權夾擊荊州之時,孫權再三權衡,依舊希望聯合劉備共同對付北方的曹操,並且有意與關羽聯姻。
但是關羽不但沒有答應聯姻,甚至還侮辱了使者,這一舉措對孫權的傷害是非常大的,促使著孫權最終下定決心與曹操一起聯手拿下荊州。
呂蒙在陸遜的建議下,偽裝生病隱退,麻痺了關羽,然後白衣渡江,襲擊了荊州。
如果關羽能夠盡力聯合孫權,或許情況未必會像後來那麼糟糕,因為沒有做到諸葛亮留下的八個字,所以造成了兩面受敵,背後遭到偷襲的困境,致使大意失荊州。
最後,關羽的性格是他戰死的重要原因。
關羽丟失荊州是因為劉備和諸葛亮的錯誤指揮以及關羽的大意造成的,但是關羽最後戰死,就是他自身的性格決定的。
關羽雖然和劉備是異性兄弟,但是畢竟還是異性兄弟,疏不間親,在劉備收劉封為義子的問題上,關羽多管閒事,而在劉備立嗣時,關羽又過多的干預了劉備的家事,雖然沒有激怒劉備,但是卻惹惱了劉封。
在關羽兵敗之時,近在咫尺的劉封與孟達卻最終沒有發兵救援關羽,致使荊州最終丟失,是荊州丟失的罪人之一,但是如果不是因為記恨關羽,也許未必會袖手旁觀,畢竟劉封是劉備的義子,再怎麼昏聵也不至於眼睜睜的看著劉備辛苦創下的基業丟失。
丟失荊州之後,關羽完全有機會向西退入蜀中,等待劉備的援軍,然後在收復荊州。
但是關羽卻執意要死守麥城,等待援軍,錯過了撤退的最好機會。
最終在麥城城外,關羽兵敗被俘,義重如山的關羽最終拒絕投降,被孫權下令斬首。
綜上所述,關羽丟失荊州,有自己的原因,也有劉備和諸葛亮指揮不力的原因,但是最終戰死,則更多的是自身的原因。
(相關圖片來源於網路,耗盡繁華頭條號,熱衷於歷史地理與人文教育,社會百態與地方發展,喜歡小編文章的朋友歡迎點贊與關注!)林文泉2017-06-0916:35:41一般情況下,絕大多數馬的壽命在20~35歲,但馬在5—15歲期間才適合作為戰馬使用,過了這個年齡速度和爆發力都會開始衰退。
青年史學家2018-03-1318:49:48《三國演義》中塑造的關羽形象是非常偉光正的,忠勇有謀,能征善戰,不過最終卻敗走麥城,死於東吳大將呂蒙之手。
龐統死後,益州的局勢惡化,諸葛亮遂率領張飛、趙雲回到益州,而此後荊州實際上只剩下關羽一個人,而關羽與曾經劉表屬下的傅士仁等人矛盾激化,後來的歷史也證明,關羽做一個將軍可以,做統帥不行。
關羽被東吳殺害的過程是這樣的:關羽在得知自己的根據地南郡被東吳攻佔之後,遂派使節前往東吳統帥呂蒙處進行說服,而呂蒙帶著使節在全城進行了遊歷,發現城中百姓安居樂業,生活的很好,所以使節就把這個訊息給帶了回去。
訊息傳出後,關羽軍中人心大亂,所以無奈之下,關羽只得西撤,最後到了麥城,孫權派人去勸降關羽,但是關羽假裝投降,離開麥城後繼續西撤,最終關羽和其子關平被東吳的潘璋所殺。
關羽之死,劉備當然要負些責任,實際上劉備和關羽並非像《三國演義》裡面描述的那樣是鐵桿的兄弟。
在水淹七軍,降於禁,斬龐德後,關羽已經變得十分不可一世,而關羽對於劉備重要馬超、黃忠也是非常的不滿,所以二人的矛盾是不斷激化的,因此有一種說法是劉備為了去除關羽的勢力,不惜放棄荊州的土地,而任憑關羽與東吳交惡,最終借孫權的手除掉了關羽。
關羽本人實際上也並非像書裡面所描述的那樣是一個有勇有謀的大將,實際上關羽是一個缺乏足夠智慧的莽夫,關羽實際上也沒有指揮過大兵團作戰。
關羽之死以及荊州之失,使得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所設計的兼跨荊、益的方案徹底破產,最終也使得整個蜀漢的發展處於一種受限制的狀態。
美國高娓娓2018-03-1323:39:12關羽是中國人心目中的武聖,特別是在《三國演義》裡,更是集忠義、武功卓絕於一身。
關羽的死,是三國中濃墨重彩的一筆,讓很多人都為之嘆息、扼腕。
那麼,關羽的死是誰之過呢?最流行的一種說法,說兇手是東吳的呂蒙,呂蒙白衣過江,偷襲成功,導致了關羽戰敗,《三國演義》就主要採納了這種說法。
有人說,要怪東吳大將潘璋手下的馬忠,是他擒殺了關羽,的確,他是命令的執行者。
還有人說,真兇是劉封,就是他不發兵相助關羽,不過他之過在於不作為,算不得真兇。
今天,要提出另一個“真兇”,那就是東吳一個叫吳範的官員。
吳範這個名字一般人聽著很陌生,在歷史上不顯,不過在《三國志》中有記載,“權與呂蒙謀襲關羽,議之近臣,多曰不可。
權以問範,範曰:‘得之。
’”孫權隨之力排眾議,就讓呂蒙去偷襲了。
是不是覺得有點滑稽,孫權就因為吳範的兩個字,就拍板了大事,是不是過於相信這個吳範了?《三國志·吳範傳》還有記載:“後羽在麥城,使使請降。
權問範曰:‘競當降否?’範曰:‘彼有走氣,言降詐話耳。
’權使潘璋邀其徑路,覘候者還,自羽已去。
範曰:‘雖去不免。
’問其期,曰:‘明日日中。
’權立表下漏以待之。
及中不至,權問其故,範曰:‘時尚未正中也。
’頃之,有風動帷,範拊手曰:‘羽至矣。
’須臾,外稱萬歲,傳言得羽。
”關羽的詐降,因為吳範被一語道破,還被算準了關羽被擒的準確時間。
是不是很神?因為吳範的話,孫權就力排眾議攻打荊州;因為吳範的話,關羽逃生無望,這個吳範,可以說是關羽之死的“真兇”,也是真“神”。
吳範預測未來的能力實在令人驚歎。
後來有記載,他還料準過劉備拿下益州的時間,還料中了孫權稱帝的時間,更驚歎的是,他甚至還算出了自己的死亡時間。
裴松之在為《三國志》作注的時候,曾說道:“神仙之術,詎可測量,臣之臆斷,以為惑眾,所謂夏蟲不知冷冰耳。
”寒江閣一道人2018-03-1413:16:50有過這樣一個故事,真實性待考,不過蠻有意味——關羽死後,其鬼魂不散,一直為麥城之敗耿耿於懷,並要殺自己的人償命。
結果一個道士聽到後反駁道——“那顏良文丑該怎麼辦?”是啊,顏良文丑被關羽斬殺該怎麼辦?五關的六將又該怎麼辦?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不過這裡有一個問題,關羽的死,誰該負責呢?筆者認為,首先,關羽的死與他個人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
處在一個四戰之地的荊州,北面是抗擊曹魏的前沿,東邊是東吳,南部是河,只有西部溝通著蜀漢的核心地域。
既然在這樣一個地區?集中實力,利用好這一地區錯綜複雜的矛盾以為自己服務才是必要的。
所以跟其中一方搞好關係至關重要,這個物件不是別人,正是東吳。
但關羽怎麼做的呢?不僅嚴詞拒絕東吳示好,還對孫權等有侮辱之詞。
這便讓雙方的關係變得緊張起來,而諸葛亮的警告也被拋到腦後,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而關羽,顯然不注重搞好跟鄰居的關係,這是對自己大大不利的。
除了個人的原因外,劉備集團也有很大的問題。
荊州本易攻不易守,而關羽又偏偏率一支孤軍在此地,這無異於是把肉往老虎嘴裡送,所以劉備加強兩地間的聯絡也是必要的,可是此時劉備遠在蜀漢,對此處之攻守關注不夠。
這也讓關羽的處境更加不利,因此,關羽的死,既有他個人的原因,也有外界因素的作用。
參考文獻:陳壽《三國志》中華書局知常容2017-12-3021:25:46我對關羽怎麼樣死的?失去荊州有詳細的描述,我寫的神奇的建安24年,你們有興趣可以去看一下。
我相信你看完我寫的是一章節你應該很清楚。
關羽到底是為什死的?錦翼2018-05-1910:49:47怪二爺太驕傲了,情商太低了。
謙虛使人進步,驕傲讓人落後啊同志們。
二爺當然有驕傲的資本,他誅文丑斬顏良,水淹七軍……每一件事都是響噹噹的。
老大讓他守荊州,身為一城之主,且又地處要衝,南有孫權,北有曹操。
身處夾縫之中,二爺一把刀,竟然讓兩家不敢輕易妄動,這就證明了實力。
武力自然是堅強的後盾,但是呢,光靠武力是不行的,正所謂雙拳難敵四手,猛虎也怕一群狼。
這就需要外交的智慧了。
正所謂當力量不等時,力量就是外交,當力量對等時,外交就是力量。
而顯然當時以劉備的實力,根本不足以碾壓孫、曹任何一方。
所以必須要靠外交智慧。
但二爺只有個人英雄主義,在外交上缺乏手段。
例如諸葛瑾來為孫權的兒子說媒,想討二爺的女兒做老婆,結果二爺一句話就把人傷了:“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這話就算說給我這樣的無名小卒都夠傷人的,何況對人家孫權這樣的老大。
你讓人家顏面何在。
本來能交朋友的事,結果多了一個仇人。
當然有人說了,這是孫權的計謀啊,這是要挑撥二爺和劉備的關係啊。
就算這是真的,拒絕也應該有拒絕方法把。
明清之際的毛宗崗讀三國演義讀到這裡都說二爺這話太傷人了,他替二爺想了一套說辭:兩家之和不和,不在婚與不婚也。
漢中王嘗受室於東吳矣,吳侯能惠顧前好,則有孫夫人在,何必又重以某之婚姻。
苟其不能,雖婚無益。
這樣說就顯得情商高多了啊。
對對手這樣子,對手下的文臣也是這樣,他看不起手下的糜芳和傅士仁,導致二人背叛了他。
因為他的驕傲導致了他輕視敵人,導致他失去了荊州。
二爺的諡號是“壯繆侯”,武而不遂曰壯,名與實爽曰繆。
武而不遂可以理解為有本領沒有發揮出來,名與實不同則是繆——這就有點意味深長了。
我們的關二爺也只能是這樣的關二爺,倘若八面玲瓏也就不是他了。
錦翼系悟空問答簽約作者飄雪樓主的歷史課2020-03-1322:52:04提起三國的猛將,關羽這個名字不可不提。
關羽不但有勇有謀,而且忠誠正直,被後人尊稱為“武聖”,成為後人心目中一個神話般的牛人。
當然,關羽是神人也是凡人,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被擒殺便把他打回了“原形”。
關羽的悲慘結局,當然是因為他身上的致命弱點所至,4個字,驕傲自滿。
關羽的成名之戰是於萬軍之中取敵之首級——斬殺驍將顏良。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劉備被曹操打敗,關羽和劉備失散後,無奈之下“暫投”到了曹操麾下。
為了讓關羽真心降服,曹操任命他為偏將軍,厚禮待之。
然而,關羽對劉備忠心無二,伺機報了曹操的恩情後,再投劉備。
不久,袁紹對曹操發動大攻勢,打得曹操丟盔棄甲,軍心動盪。
特別是袁紹派出的河北名將顏良更是威不可擋,打得曹軍將領無人敢應戰。
關鍵時刻,關羽站出來了,他單人匹馬衝進敵軍陣營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斬殺了坐在帥旗下的顏良。
顏良被斬殺後,袁軍火速退軍,曹操之困得已緩解。
而關羽也因此壯舉而天下聞名。
這裡把關羽的勇猛和忠誠體現得淋漓盡致。
赤壁之戰後,關羽被委在重任,成了鎮守軍事重鎮荊州的將帥。
在守荊州這段時間裡,關羽最大的業績就是和曹軍作戰。
諸葛亮在隆中對,規劃的是以荊州為“跳板”,派遣上將北伐。
而關羽也嚴格執行這一戰略方針。
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關羽率軍北伐,目標直指與荊州接壤的襄陽與樊城這兩個軍事要地。
結果關羽大獲全勝,上演水淹于禁七軍的經典一幕,因此而威震華夏。
當時關羽大敗曹軍後,曹操派大將軍于禁率七路大軍火速救援,結果聰明的關羽利用連日下大雨,透過圍洪洩洪的舉措,成功地淹死了于禁的七路3萬多大軍,就連於禁本人被活捉。
事後,曹操嚇得一度產生了遷都的念頭。
之後,曹操麾下的謀士們發揮作用,提起了修書東吳,挑撥東吳進軍荊州。
事實證明,此計果然得逞。
因為關羽幾次大勝後飄飄然,目空一切,以孫權的主動聯姻,他竟然毫不留情面地拒絕了,孫權因此對關羽恨之入骨。
因此,他接到曹操的信後,馬上就行動起來。
最後,孫權利用關羽大勝之後的麻木思想,派遣呂蒙以白衣渡江的方式,成功偷襲了荊州。
失去了荊往上的關羽腹背受敵,很快慘敗被東吳生擒。
也正是因為這樣,孫權得已如願地拿下長江以南的荊州,表面看賺大了,實際上卻得不償失,因為他從此兩面樹敵,既要對抗曹魏,又面防備劉蜀。
箇中利害關係,孫權當然是知道的,為此,他一再強調不殺關羽,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前方將領呂蒙地還是直接取下關羽的首級,這又是為何呢?原來呂蒙最開始是周瑜部將,周瑜對他十分器重,不但悉心教導,而且還一手把他提拔上來了,呂蒙對感恩於心。
赤壁之戰後,周瑜在攻打荊州時劍傷復發而命喪於荊州城下,之後,荊州一直被劉備佔著。
對此,呂蒙十分窩火,偷襲荊州,一方面他是奉命行事,另一方面也有替周瑜報仇雪恨之意。
因此,呂蒙生擒關羽後,以快刀斬亂麻這勢斬殺了關羽。
呂蒙不會料到,禍害也來了。
他的舉動使得孫曹的結盟徹底決裂了。
最終,導致了劉備和東吳的勢不兩立。
果然,關羽的慘死引發軒然大波,劉備為了給關羽報仇,親率大軍進攻東吳,引發了夷陵之戰,雖然劉備在此戰中敗給了東吳後起之秀陸遜的火攻之計中,但東吳顯然也損兵折將,大傷元氣,更重要的是,從此東吳失去了蜀國這個好夥伴,也就失去了反擊原本就一直強大魏國的機會,只能困守一方,被動防守。
最終導致了蜀國和東吳的相繼滅亡。
使用者575910212017-06-1012:47:44關羽之死的確是個謎團,他從發動襄樊之戰到敗走麥城,再到被東吳所擒歷時6個多月,而西川方面居然毫無動靜。
不派兵支援也不出兵側應,這實在讓人難以理解。
我提出一個可能性,大家參考一下,就是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根本就沒有透過劉備和諸葛亮,就是說西川根本就不知道這場大戰,關羽因為有假節鉞的權力,名義上是可以不需要得到劉備的同意,第二關羽可能有了不臣之心,大家不要急著噴,關羽雖然有假節鉞的權力,但至少應該上書告知劉備呀,但沒有史料證明關羽通知了劉備,關羽在劉備在漢中大勝之後立馬發動襄樊之戰很可能是對劉備的勝利有不服或忌妒之心,認為自己一樣可以達到劉備的功業,劉備稱漢中王,他如果打下襄樊至少也可以讓劉備給個荊王了。
還有就是諸葛亮曾定下東和孫權,北拒曹魏的方針,但關羽卻從沒放心上,不僅拒絕了東吳的和親,甚至還私開東吳糧庫,在聽說呂蒙病了陸遜代之就完全把東吳不放在心上。
在失敗之後他寧願去上庸也不回西川,估計他也知道就是回去劉備也沒法寬恕他,失去荊州對劉備集團是至命打擊,西川上下其實對關羽都極其不滿,這點對關羽死後的溢號上可以看出來。
我認為關羽之死是他本人的錯真名被盜了2018-02-1207:29:21二哥威武,既然能流芳百世就有他的道理,正史,野史,自撰的比比皆是我不瞭解,就不能如同一些專家學者一樣好像親臨其境一樣,把關二哥瞭解的如此清楚。
權當看書吧,也不錯的感覺,不論怎樣說,他將代代相傳,永不磨滅付遵毅2017-06-0916:33:32關羽之死,是關羽自大,也有諸葛亮的原因!金秋紅葉52017-10-0406:24:38阿滿兵敗走華容,正遇關羽狹路逢。
曹敘往日恩情重,放開金鎖走蛟龍。
這是關羽一大錯,為了義氣不惜丟棄大哥的江山成為千古遺恨!……關羽死於陸遜之手,純粹是居功自傲目中無人,往往的失敗全在於輕敵呦。
東籬吟2018-01-0522:18:48關羽之死實是咎由自取!大家都把關羽提的很高!事實上關羽就是匹夫之勇!號稱熟讀春秋!什麼叫熟讀?讀而不解其意如沒有讀!孔明臨別時再三叮囑,北拒曹操,南和孫權!關羽竟視同兒戲!可見其謀略實在不足一論!玄德這個組織就是個幫會!諸葛亮實是投錯了胎!在重大問題上沒有話語權!張飛,趙雲,都可以守荊州,唯獨關羽不能!可怎麼辦?人家是老總的2弟!老總也是這個意思!守地盤還能讓外人?關羽玩那個水淹七軍只是火好,碰到了于禁,龐德2個2貨軟柿子!真正對手來了,2爺就傻逼一個了!關羽其傲慢無理的個性,毀了自己,也毀了他大哥的江山!好香的花2018-05-3017:24:14今天我既不談養花也不談養生,而是要和大家談談三國。
聽到這兒,可能會有朋友質疑,聊三國,你行嗎?行不行的咱們都別太認真,咱們在這兒聊三國,就是閒聊天。
今天我打算跟大家聊聊關羽之死誰之過的問題。
對於關羽的陣亡,有人說怪孫權,因為畢竟是孫權捉住了關羽並殺了關羽。
有人說是怪劉備,因為在關羽處境危險的時候,劉備沒能及時派兵增援,造成關羽陣亡。
但是在我看來,關羽之死的根本原因還是在於他自己,他死在了自己傲慢自負的性格上。
下面咱們就進行詳細的分析。
首先說,關羽的死因是因為攻打了樊城,如果關羽不去攻打樊城,就不會造成這次慘敗,也不會丟掉性命。
讀到這兒,可能會有朋友提出質疑,關羽攻打樊城應該是在得到了劉備的受命之後才進行的,即便發起這次戰役是一個錯誤,那錯誤也不在關羽,而應該由劉備承擔。
在這一點上,易中天教授曾這樣說,到目前為止,我們還不能從任何歷史文獻中找到劉備下令讓關羽攻打樊城的記載。
於是,易中天教授就根據這一點,然後結合關羽的性格特點得出了這樣一種結論,那就是攻打樊城很可能是關羽的自作主張,而劉備只是默許而已。
對於易中天的這種觀點我是比較贊同的。
咱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論述。
從劉備和諸葛亮的觀點上來說,攻打樊城,時機並未成熟。
諸葛亮早在隆中對的時候就明確提出,劉備要想成其霸業,必須要佔領荊州和益州,等荊州和益州局勢穩定後,如果曹魏政權內部出現重大變故,可以在安撫好孫權之後,分別從甘肅和荊州兩路出兵攻打曹魏,這樣,很可能會攻下曹魏而一統天下。
對於諸葛亮,劉備是非常信任的,劉備對於諸葛亮的這個戰略方針應該是在堅定不移的執行。
劉備在取得益州之後,益州局勢其實並沒有穩定,劉璋的殘部還在作亂,周邊的少數民族也蠢蠢欲動,儘管劉備一舉攻下了甘肅南部的大片地域,但曹魏在軍事和經濟上還是佔有著明顯優勢。
而且此時的曹魏政權並沒有發生內亂,還有,東面的孫權還為劉備賴著荊州不還而懷恨在心,總想著以武力搶回荊州。
聰明絕頂的諸葛亮肯定能料到,自己如果去攻打曹魏,那孫權肯定會趁機發兵搶回荊州。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劉備是不會輕易讓關羽出兵樊城攻打曹魏的。
再者說了,如果劉備想讓關羽進攻樊城,那麼,劉備一定會考慮到關羽在與樊城的曹仁處於僵持階段時孫權會出兵奪取荊州,這個問題即便劉備考慮不到,諸葛亮也會考慮到。
也就是說,劉備要是讓關羽進攻樊城,肯定會給關羽曾兵的。
因為在劉備看來,關羽的性命遠遠要比樊城那個地盤重要得多。
而且諸葛亮一生謹慎也不會讓關羽去冒這個險。
也就是說,關羽攻打樊城很可能是在沒有得到劉備命令的情況下自作主張而進行的。
下面咱們再從關羽的性格層面分析一下,關羽自作主張攻打樊城的機率有多大。
從關羽本身的性格和特有的傲氣上來說,如果不是考慮到劉備和諸葛亮的反對,關羽早就出兵樊城攻打曹魏了。
在三國演義所有的人物中,關羽的武藝與韜略都是一流的,如果從文武兩個方面綜合評價,幾乎沒有幾個人能與關羽相比。
然而,正是因為關老爺的綜合能力強,才使得關老爺有了瞧不起人的資本。
在劉備集團中,關羽就是僅次於諸葛亮的三號人物。
也就是說,關羽除了服氣他大哥和諸葛亮之外,其他的人他全都瞧不起。
劉備在佔領益州之後封了五虎上將,雖然將關羽排在了首位,但關羽也因為自己和馬超,黃忠這樣的低等級人物在一起排名而感到非常不滿。
而且還向諸葛亮表示,要親自去益州和馬超比試比試,以證明他馬超沒有資格與自己在一起排名。
從這一點足矣證明了關羽的傲氣。
在三國演義中,關羽在執行軍事任務時,如果沒有特殊情況,他一般都不帶太多兵馬,經常是五百削刀手,從這一點也證明關老爺比較傲氣。
還有,孫權為了防止關羽攻打自己,便主動提出與關羽結親。
但遭到關羽的堅決拒絕,理由是虎女不嫁犬子。
這也足以說明關羽為人非常傲氣。
所以對於東面的孫權和北面的曹仁,關羽都是非常瞧不起的,在關羽看來,自己只要出兵,無論曹仁還是孫權,都會被自己殺的得望風而逃。
也就是說,在關羽看來,只要自己進攻樊城,肯定能夠取下樊城。
在劉備攻打益州的時候,劉備將張飛,趙雲,黃忠全都帶走了。
這些將軍,包括後來收降的馬超,在攻取益州以及甘肅南部地區的過程中都立下了非常大的功勞。
而關羽在荊州沒有任何戰事,可以說是寸功為利。
這就使得張飛,趙雲,黃忠,馬超這些將軍的地位在不斷的提高,甚至有些撼動他在蜀國集團三號人物位置的趨勢,為了讓劉備諸葛亮,以及那四位五虎上將見識一下自己的本領,關羽很可能會把出兵樊城配合劉備在西路進兵,最終滅掉曹魏做為了展示自己能力的一次機會。
而關羽又深知,對於自己這個有些冒險的戰略方針,他大哥很可能會不同意,如果自己先請示大哥,很肯能就會因為大哥不同意而讓自己展示自己能力的計劃落空。
所以,關羽很可能會自作主張的出兵樊城。
看到這兒,也許有朋友會提出質疑,那就是,關羽有那麼大的膽量敢私自出兵攻打樊城嗎?我認為關羽還是有這個膽量的。
理由是:一,關羽的地位在蜀國集團應該是穩居第三位的,他的一些決定在劉備面前還是很有分量的。
第二,劉備攻取益州,特別是在佔領了甘肅南部地區之後,曹魏肯定會反攻報復的,這樣會使得甘肅南部地區戰事不斷。
此時如果關羽出兵樊城,就能起到一定牽制曹操兵力,緩解西部地區壓力,穩固西部地區局勢的作用。
所以關羽出兵樊城對於西部的穩定是有意義的,大哥劉備不會堅決反對的。
既然關羽看出劉備對自己出兵樊城不會堅決反對,那麼,關羽很可能就會私自決定出兵樊城,以把握住自己在所有人面前展示自己在蜀國第三的位置不會被任何人撼動的這次機會。
當然了,關羽出兵樊城也一定會跟劉備請示的,只不過請示的方法也許會有些特殊,很可能是關羽這面部隊出發,那面再派人去給劉備送信。
因為關羽深知,憑藉自己和大哥的這種特殊關係,大哥是不會對自己的這種自作主張而嚴厲責罰自己的。
再有,關羽肯定會很自信的認為,自己這次出兵樊城,一定能趕走曹仁攻佔樊城。
既然自己能夠取勝,那大哥怎麼還會責罰自己呢。
然而,關羽畢竟是人而不是神。
儘管關羽在攻打樊城的前期非常順利,打得曹仁閉門不出,還水淹了嶽進的精銳增援部隊收降了嶽進。
但後來的形式卻讓關羽無法掌控。
曹操不但在不斷的向樊城曾兵,而且也鼓動孫權在關羽身後偷襲荊州。
對於屢次討要荊州不成的孫權來說,的確看到了關羽攻打樊城的這次機會,於是就讓呂蒙藉機收付荊州。
呂蒙也不負眾望,抓住了關羽傲氣的弱點,向關羽示弱,稱關羽是老前輩,自己是一屆書生不會作戰,而且身體不好還要回家養病。
這些假象使得關羽對江東失去了防範,最大限度的調取兵力攻打樊城。
而後,呂蒙便採取白衣渡江快速偷襲的方式奪回了荊州。
並且在這次戰役中捉住了關羽。
至此,一位蜀國中的天王巨星就此隕落了。
我在這兒口吐蓮花口乾舌燥的白活的半天,也不知道歷史究竟是怎麼個情況,當然了,正是因為歷史上沒有關於這一段的詳細記錄,才給我留出了一個口無遮攔盡情發揮的機會。
如果歷史的真實情況是劉備沒有受命關羽攻打樊城,而是關羽自作主張的出兵進攻,那就足以證明了關羽是死於自己傲氣的性格上。
如果歷史的真實情況是劉備正式受命關羽攻打樊城的話,那麼,劉備考慮不周,救援不及時也是導致關羽死亡的原因之一。
但即便是這樣,關羽過於傲氣,進兵過於冒進,缺乏政治頭腦也應該為自己的失敗負責任的。
土豆1490227432018-01-0310:24:05不是歷史在評價諸葛亮老祖宗嗎!司馬。
關羽,曹操!本身這一批老前輩一個比一個聰明。
一個比一個力害!諸葛亮保了劉備。
有句古言一人不能保二主!他忠心保了劉備去了西川。
可是?劉備半信!劉黃哭泣??!)他也看出來了,只保西川。
不去關中!一個文化人連一個刀拿不起來,他手下的人都是力害人!他如何應對。
對方也很力害用什麼辦對付?他用的什麼辦法保了漢朝!也沒有得罪人!他的平價二千多年了還是很高的歷史呢?溫2374657142018-03-1410:20:16個人覺得關羽之死不能歸因於某個人或魏蜀吳任何一方的過錯,我在此簡略的談一下我的觀點。
首先,關羽之死起源於荊州,《三國志》說“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荊州被三家瓜分自然爭端也不少,而關羽作為蜀國的五虎上將之首鎮守荊州,其責任之大不言而喻,其本人的實力也不容小覷,但是非之地是非多,一個人應對三方的壓力讓他也首尾不能兼顧,所以說關羽在荊州出事有地理環境的一部分原因,換作任何一個人也不能確保在這麼一個複雜的環境下淡然自若。
其次,略析三國對於關羽的看法,蜀國劉備雖然和關羽是結義,但是利益大於天,劉備也無時無刻的在防備關羽的權勢超過自己,不會把權力放心的交到他手中,這也是關羽死後劉備沒有那麼痛苦的原因。
再看魏國,曹操知道收復關羽為己用不可能,對於他的死也樂見其成,這麼一個強大的對手死了對自己來說只會是好事。
而元兇吳國,雖然直接導致關羽之死,但也考慮到另外兩國對此事的袖手旁觀所以才有關羽之死。
最後,關羽本人性格而言,其人自傲自大,從丟失麥城一事便可以看出來,再次他和諸葛亮也政見不和,因此對諸葛亮並不太信任,他在荊州被擒殺也有自身原因。
這是我的一些觀點,不足之處還請多多指教。
以史陶然2018-03-1423:44:02關羽驕矜剛愎,蔑視文人,不善於團結人,不聽屬下諫言,也不得荊州世族之心。
當然,劉備集團的戰略方針也有問題,佔據益州後,因為益州和荊州地理位置相距甚遠,而且交通不便,荊州和益州很難有效連線,達到相互支援的目的。
第三,荊州在赤壁戰後,民生凋敝,實力大減,而劉備佔據的荊南四郡勢力本就薄弱,關羽不顧現實,硬要出兵,也是敗亡原因之一。
優己2018-05-3102:44:48關羽之死其實諸葛亮應該負主要責任!這是諸葛亮的戰略失誤所致。
雖然這裡面有關羽剛愎自用的成分在裡面,可是從史實角度來看,就算關羽沒有大意,那麼荊州同樣守不住,因為曹魏與孫吳結盟攻打荊州,關羽必敗無疑。
這就是劉備決策層自己出現在的失誤了。
作為政治家,諸葛亮本應該知道孫權會跟曹操同時來進攻的,因為荊州對吳國很重要!荊州佔據長江上游,擁有烏林渡口可以從北岸向南岸進攻,而南岸卻有幾百裡邊境無險可守!這使得孫吳將時刻面臨蜀漢軍隊的威脅。
這也是關羽輕視吳軍的主因,總覺得自己可以分分鐘攻入吳國。
這恰恰就是一種很危險的思想,因為沒有人願意被威脅著!諸葛亮在當時就不應該讓劉備下指令給關羽去進攻襄樊,而且還應該派兵去增援關羽!這樣才能有機會守住荊州。
至少不給孫吳跟曹魏聯手的機會。
LevinIVli2017-12-3018:45:19從這張地圖可以看出,放眼整個三國,關羽的壓力是最大的,北有曹魏的曹仁徐晃擋任襄陽,東有孫權呂蒙等,而洽洽在漢中之戰時將長沙和桂陽交給了孫權,本來南邊也就蒼梧太守吳巨和交州的一些小勢力,現在長沙桂陽是孫權的,關羽等於三面處於敵對勢力,而張飛剛在宕渠和張郃大戰了一場,還沒緩過神,不能援兵,劉備正陶醉在漢中之戰的勝利中,關羽等於是在一個最錯誤的時間發動了襄陽之戰。
不能把錯誤歸於劉備和張飛身上,事實上,並沒有桃園結義,從這張地圖可以看出,劉備的勢力主要就是劉關張,能救關羽的,也只有劉備和張飛,偏偏定兩個都…………沒時間老許侃電影2019-09-2114:29:51關羽敗走麥城是整個三國演義的重要轉折點。
那麼,關羽之敗,究竟是何原因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下面三個方面考究:1、寫檢討首先要檢討自己,關羽兵敗敗在心高氣傲。
自從跟了大哥混江湖,關羽南征北戰東討西伐,在己方隊友諸葛孔明的指引下,幾乎沒啥大的敗績,三英戰呂布,杯酒斬華雄,一次的成功也許說明不了什麼,但屢戰屢勝就不能歸結於對手太弱,關二哥用超高的勝率驗證了自己的心裡判斷“原來真的不是對手太弱,是TM自己太強啊”。
放眼整個三國的江湖,恐怕除了已經先走一步的呂布,二哥論武力值還真不把誰放在眼裡。
年紀上來了心氣神也跟著上來了,在蜀國這個如日中天的小集團裡,靠著和劉備拜把子的關係,自封個二把手是沒啥問題的。
面對吳國攻訐,回想當年單刀赴會,何等英雄豪傑,又怎會把這些圍城鼠輩放在眼中?有種衝進城來打我啊~~~2、其次要吐槽的是敵方不要臉。
二哥原本是在荊州呆的悶了想出來透口氣順帶打打秋風撈個城池回去的,北取襄樊斬龐德收于禁,一切都和計劃之中設想一致的順風順水,沒曾想這流氓魏國還能打不過叫幫手的,一拳難敵四手,魏吳聯手,斬斷退路,英雄哀歌起,最終還是兵敗麥城令後人惋惜不已。
3、最後要diss的是隊友不給力沒有助攻個輸出啥的,就算不給輸出好歹奶一口啊。
二哥跑路駐紮在距離益州二十里臨沮,死活等不來援軍,雖說當時沒有手機通訊啥的,但20裡地的戰事近在咫尺,作為地方官不可能完全不知情,而且這戰也不是打了一時片刻。
但凡上庸劉封、孟達,以及在不遠處溜達著的馬超大哥,傾盡全力出擊救援,不說一定能救下二哥,至少這個氣勢上也能嚇嚇對手,給個空子別把城圍這麼死也就溜走了。
可怕的是沉默,整個蜀國集團居然眼睜睜看著自家二哥被拿於門口。
這種豬隊友各種心機婊的算盤,是忠勇著稱的二哥始料未及的。
民族大義面前,就算平時有個啥恩怨情仇,也該暫時放在一邊吧!!緣分天空96282018-03-1219:48:10關羽之死,我認為最大的過錯是他自己。
他本人武力和統兵的能力都是一流的,可他的為人處事,待人接物卻是一踏糊塗。
他自己性格孤傲除了大哥劉備誰也瞧不上。
他鎮守荊州本該與東吳和睦相處,共同抗敵,可是孫權派人來求親,表示永接秦晉之好,這本是雙贏的好事,可他卻語言傷了東吳,說什麼虎女不配犬子,你就是不答應也可以好言拒絕,也不必出言傷人家,這下可把東吳傷透了。
是他自己破壞了聯吳抗曹的國策。
把自己也送到了危險的境地,這就是性格決定命運。
當他被困,派人出去求援時,因為他平時得罪人太多,附近統兵的武將都不願意去救他,這一下關老爺慘了,你再有武藝也沒辦法了,最後只好素手就擒,被人家結果了性命,可惜啊,一代名將就此謝幕清白之年15282018-03-1416:58:09劉備集團的發展方向諸葛亮早在《隆中對》中已有明確的規劃,其後蜀漢的發展也基本是按這個方向進行的。
諸葛亮認為,劉備應該從劉表手中奪取荊州,劉璋手中奪取益州,並聯合孫權與曹操抗衡,一句話就是“聯吳抗曹”。
它分為兩步,“跨有荊益”即是劉備霸業的第一步,第二步則是待“天下有變”,劉備從荊益兩路出兵夾擊曹操,如此,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
這是諸葛亮為劉備設計的藍圖,而“跨有荊益”則是這個藍圖的關鍵點,而關羽卻由於自身的性格悲劇破壞了諸葛亮《隆中對》的策劃,導致荊州易手,孫劉交兵,蜀漢一撅不振直至先亡,可以說,蜀國的滅亡,關羽罪莫大焉。
東漢時,中國劃分為十四州,即司、豫、冀、充、徐、青、雍、涼、並、幽、荊、揚、交、益十四州,建安十三年(公元213年)詔書“並十四州為九州”,曹操重劃天下為九州,當時的荊州管轄著襄陽、南陽、南郡、江夏、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八郡,大致包括今河南南部,湖南、湖北兩省全部地區,首府襄陽,州牧劉表。
赤壁戰後,魏蜀吳瓜分荊州,“遂分荊州長沙、江夏、桂陽以東屬權,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屬備”、“曹公遂北還,留曹仁、徐晃於江陵,使樂進守襄陽。
”至此,曹孫劉三家瓜分荊州一事暫告一段落。
建安十三年秋,曹操起兵五十萬南征,意欲蕩平江南,一統中國,此時劉表已死,劉表次子劉瓊降曹。
孫劉聯軍赤壁大敗曹操後,劉表長子劉琦為名義上的荊州牧,“琦病死,群下推先主為荊州牧,治公安”,及至劉琦病死,劉備為荊州牧,他與原劉表手下荊州水軍、臣僚之間的矛盾便漸漸顯現。
等到龐統死於落鳳坡,益州情勢緊張,諸葛亮率張飛趙雲人蜀,關羽成為荊州唯一的統帥,此時荊州內部關羽與糜芳、傅士仁以及原劉表手下荊州僚屬之間的矛盾漸漸凸顯。
除上述內部矛盾外,荊州還面臨著嚴峻的外部矛盾,曹孫劉三家各佔荊州的一部分,可以說,此時的荊州恰是魏蜀吳三國政治、軍事鬥爭的一個焦點和縮影。
“外結好孫權”是《隆中對》中極為重要的策略,而對於從荊益兩路夾擊曹操的重要前提則是待“天下有變”,所謂“天下有變”即是指曹操之死或是魏國內部發生大的動亂。
按照這個策劃,劉備當時正在攻取益州,而此時的關羽應該做的就是“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從而達到“跨有荊益”的戰略目的。
這個策劃立足現在,展望未來,守攻結合,無疑是非常英明的,而事態的發展卻不盡如人意,最終劉備雖然佔有了益州,而關羽卻失掉了荊州,使《隆中對》中的第一步“跨有荊益”走向流產,自此,蜀漢便難有大的發展,直至滅亡。
《三國志·蜀書·關張馬黃趙傳》說:“先是,權遣使為子索羽女,羽辱罵其使,不許婚,權大怒”。
關羽圍攻樊城之際,派人向孫權求助,孫權表面答應,卻暗中命令“莫速進”,因而關羽“忿其淹遲”,並大罵“胳子敢爾,如使樊城拔,吾不能滅汝邪!”,“胳子”是中原人對江東人的蔑稱,即狐貉之類。
關羽還表示,攻取樊城之後,將發動對吳作戰,最終導致孫權與曹操的聯合。
關於樊城之戰,戰前劉備、諸葛亮是否知曉目前我們也不得而知,極有可能是關羽未經劉備許可而進行的一次軍事行動,及至水淹七軍,降於禁,斬龐德,關羽更是不可一世,而司馬郭獻計曹操使結好孫權。
此時孫權念念不忘的是“劉備借荊州”,一心要取回荊州,再加上關羽不顧“外結好孫權”的策略,辱孫權,甚至揚言攻拔樊城之後便移軍東吳,所以司馬郭的獻計便輕易成功了。
《三國志·蜀書·關張馬黃趙傳》中描述劉備與關張二人的關係說:“先主與(關張)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
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隨先主周旋,不避艱險。
”由此可見,劉備與關羽的密切程度的確非同一般,但當關羽違反《隆中對》中的“北拒曹操,東和孫權”的既定國策,在荊州發動戰爭的時候,劉備方面卻未加阻止,亦不派兵救援,章太炎認為:“(關羽)功多而無罪狀,除之則不足以厭人心,不除則易世所不能御……故不惜以荊州之全土假手於吳,以隕關羽之命”。
把荊州之失、關羽之死歸罪於劉備的故意為之。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馬超歸劉備,“羽聞馬超來降,舊非故人,羽書與諸葛亮,問超人才可誰比類,亮知羽護前,乃答之日:`孟起(馬超)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默(布)、彭(越)之徒。
當與益德(張飛)並驅爭先,猶未及髯(關羽)之絕倫逸群也’……羽省書大悅,以示賓客”。
可見關羽對劉備重用馬超已經多少表露出不滿,只是由於諸葛亮的協調,這種不滿情緒暫時得到緩解。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進漢中王,以關羽為前將軍,張飛為右將軍,馬超為左將軍,黃忠為後將軍。
“諸葛亮說先主日:`忠之名望,素非關、馬之倫也,而今便令同列。
馬、張在近,親見其功,尚可喻指,關遙聞之,恐必不悅,得無不可乎!”’(《三國志·蜀書·黃忠傳》)諸葛亮斷定重用黃忠會激起關羽更大的不滿,果然,羽聞黃忠進後將軍,與自己地位相當,大怒日:“大丈夫終不與老革同列!”老革,即老兵也,是誰將這個“老革”與自己同列,劉備也,顯然關羽對黃忠的斥罵即是對劉備不滿情緒的充分流露。
關於對劉備的不滿以及時時表現出來的目中無人,再加上關於手握重兵備考慮易代之後的難以駕馭。
上文說過,關羽鎮守荊州,糜芳、傅士仁分別屯駐江陵、公安,這當然是劉備的任命,考慮到這二人與劉備的密切關係,不能不令人聯想芳、仁二人屯駐如此軍事重地是為了監視關羽。
由於劉備與關羽的矛盾,以及考慮到“易世所不能御”,他一方面縱容關羽的驕氣日盛,另一方面又任憑關羽失和孫吳進攻曹魏,破壞《隆中對》,繼而“不惜以荊州之全土假手於吳人,以隕關羽之命”。
非我不可112017-12-2922:53:10我覺得應該怪劉備!有人可能會問,他倆是親兄弟啊,難道劉備會忍心害關羽,就算他忍心,難道他忍心丟失荊州嗎?我認為,,在關羽威震華夏,水淹七軍之時,劉備應該派馬超或趙雲引一支軍隊去鎮守荊州,這樣一來,荊州就很有可能不會丟。
而劉備沒有這樣做,真的不明白是為什麼!王的火山8572018-03-1419:11:01有關關羽之死,史家觀點不一,眾說紛紜,一說是劉封孟達不去救援,一說是劉備諸葛亮借東吳之手故意為之。
但無論如何,關羽就是這麼比較委屈地死了。
對於這一問題我認為最重要的原因還是關羽自己,在《三國志》中對關羽的描述記載“雲長素日傲上而不忍下”,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關羽是一個較為自負的人。
在水淹七軍威震華夏之際,這種情緒更影響到他的決斷,他曾嚴詞拒絕了東吳的和親,還侮辱了孫權一番。
在諸葛亮看來,他也未必聽話,因此,無論是何種原因,他的這種高傲自大的特點導致了走麥城的悲慘結局。
樹聽月夜12018-03-1413:09:21關羽之死有很多因素綜合作用,不能簡單地光說某個人或者某件事導致的,而是在必然事件和偶然因素,主觀與客觀共同作用下發生的。
內因是主導,關羽個人剛愎自用,自視甚高,缺乏戰略視野,所以主政荊州後,對孫吳團結不夠甚至破壞孫劉聯盟,導致其後來的背信棄義。
再者,驕傲自滿,關羽於水淹于禁七軍後,在陸遜的吹捧下,忘乎所以,撤掉荊州大部分守軍來前線,導致荊州防守力量,才會輕易地為呂蒙所襲取。
另外關羽關心士卒,卻不能善待手下將領,導致其最後投降東吳,輕易讓出荊州。
劉封與孟達也拒絕在最後關頭出兵援救。
外因也起著重要作用,當劉備攻打劉璋時,主要軍師龐統陣亡,導致諸葛亮從荊州赴援,而不能再製約關羽。
另外,關羽北伐時,劉備忙於安蜀,而不能同時進軍,導致關羽獨自面對實力強大的曹軍,力有不逮。
總而言之,關羽是一個悲劇英雄,他的死既是必然也有偶然,性格的缺陷再加上“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讀史至此,良可嘆也。
UFO星際特別旅行者2018-03-2316:09:44關羽之死己之過!三國演義中關公被賦予了高大威猛神勇忠義等等優秀的品格,一代武聖正義化身。
其死亡也是出人意料之外但在情理之中,英雄都有英雄的自傲,關公太過剛愎自用了,也是!水淹七軍是多麼的無敵,難免有點小得意,然後到了麥城了,就悲劇了……。
。
雖說是馬忠取了關羽的首級,馬忠本身為吳國人,曹操收了關羽的首級,劉備依然把仇恨歸於吳國身上。
但這不是三國中任何一個人或者一國的錯,成也三國敗也三國,亂世之中明哲保身當然是最好的,可誰深受儒家影響可以耐得住寂寞,處於江湖之中,就要受江湖規矩的約束,關羽正是死於這種規則之下。
上一篇在石家莊生活,你覺得幸福嗎?下一篇長的黑的女孩該怎麼辦?猜你喜歡孫權的兒子誰繼承了帝位什麼什麼得水成語從來,就沒有傻白甜的領導搜索隨便看看2021-11-22誰能給我搞笑欠扁簡訊越多越好!~《巴啦啦小魔仙》給我們的啟示2021-01-03考會計證難考嗎?最主要把什麼弄懂2021-11-19中國第一塊奧運會金牌獲得者是誰2021-11-21首頁娛樂體育汽車科技育兒歷史美食數碼時尚寵物收藏教育財經社會國際Copyright©2021小熊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
- 1關羽之死,誰之過? - 小熊問答
《三國演義》中塑造的關羽形象是非常偉光正的,忠勇有謀,能征善戰,不過最終卻敗走麥城,死於東吳大將呂蒙之手。龐統死後,益州的局勢惡化,諸葛亮遂率領 ...
- 2論《三國演義》關羽之死- 月旦知識庫
陳政華,《三國演義》,關羽,死亡敘事,失荊州,作為《三國演義》中之英雄人物,關羽在羅貫中筆下被塑造成忠肝義膽,武藝超群的一位武將,其廣為稱道的是其「忠義」之心。
- 3看《三國演義》時,看到關羽死了之後,你的感受是什麼?
历史 · 1 華學志6699 2. 關羽之死,是關羽自己找死,不作死就不會死。 · 2 鄺生24. 一,關羽死得怨。 · 3 一樹立風雪. 關羽一死,劉送張只餘其二,急兄仇張飛 ...
- 4關羽之死真相大白內容歷史學者為什麼說太慘難怪正史不敢記載?
每次讀《三國演義》,都為關羽的死感到惋惜和痛心!很多人認為關羽是死在他的驕傲上,這只是表面的。其實,關羽的死並不那麼簡單,他是死於一個精心 ...
- 5關羽的死,其實都是「劉備一手策劃」的...沒想到最要好的結 ...
所以,整個《三國演義》,其實核心就在關羽之死。 所以結論是:關羽死於謀殺。 那麼,是誰謀殺了關羽? 為什麼關羽必死 首先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