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加拉大瀑布-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尼加拉大瀑布(英語:Niagara Falls,源自印第安語,意為「雷神之水」。

加拿大的華人也稱之為「拉格科瀑布」,亦經常被誤稱為尼加拉瓜大瀑布。

尼加拉大瀑布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此條目的主題是北美最大的瀑布。

關於中美洲的國家尼加拉瓜,請見「尼加拉瓜」。

尼加拉大瀑布NiagaraFalls 美加境內的兩個瀑布 座標 43°04′N79°04′W/43.067°N79.067°W/43.067;-79.067 平均流量 2407m3/s立方公尺/秒 流入 尼加拉河 國家  加拿大、 美國 瀑布高度 167英尺(51公尺)公尺 瀑布寬度 792公尺(2,598英尺)公尺 瀑布邊城鎮  美國紐約州尼加拉瀑布城 加拿大安大略省尼加拉瀑布城 尼加拉大瀑布(英語:NiagaraFalls,源自印第安語,意為「雷神之水」。

加拿大的華人也稱之為「拉格科瀑布」,亦經常被誤稱為尼加拉瓜大瀑布。

)是由三座位於北美洲五大湖區尼加拉河上瀑布的總稱,平均流量為2,407立方公尺/秒,與伊瓜蘇瀑布、維多利亞瀑布並稱為世界三大跨國瀑布。

尼加拉大瀑布以美麗的景色,巨大的水力發電能力和極具挑戰性的環境保護工程而聞名於世,是非常受遊客歡迎的旅遊景點[1]。

整個瀑布跨越加拿大的安大略省和美國的紐約州構成南部的尼加拉峽谷。

三座瀑布按規模從大到小分別為馬蹄瀑布,美國瀑布,布里達爾維爾瀑布。

其中,馬蹄瀑布位於美國和加拿大的邊境,美國瀑布全部位於美國境內並由山羊島(英語:GoatIsland(NewYork))分隔開。

小些的布里達爾維爾瀑布也在美國境內,由月神島(英語:LunaIsland)從美國瀑布隔開。

目次 1形成 2特點 3穿越瀑布 4參見 5參考資料 6外部連結 形成[編輯] 據研究瀑布是在約一萬年前的冰河時期形成,而同時期的北美洲的五大湖也在此時成形。

當時因地形侵蝕關係,河床形成一個大洞,便形成瀑布。

也有科學家認為瀑布的前身是山谷,只是剛好有河流流經而形成瀑布。

從摩天塔眺望尼加拉大瀑布 特點[編輯] 尼加拉河連接伊利湖和安大略湖並分隔美國紐約州和加拿大安大略省,在流經寬約350公尺的美國公羊島(GoatIsland)時跌入斷崖,並一分為二,形成馬蹄瀑布與美國瀑布兩個瀑布。

布里達爾維爾瀑布與其他瀑布由月亮島(LunaIsland)隔開。

馬蹄瀑布(HorseshoeFalls)為大瀑布,也稱加拿大瀑布(CanadianFalls),橫跨美加兩國,占尼加拉河約90%的水量,河水呈青色。

瀑布呈半環型,寬670公尺,落差57公尺。

美國瀑布(AmericanFalls)為中瀑布,在東側美國境內,占尼加拉河約10%的水量,河水呈藍色。

瀑布寬260公尺,落差21-34公尺。

布里達爾維爾瀑布(BridalVeilFalls)也稱新娘面紗瀑布,為小瀑布,在美國境內。

瀑布寬15公尺,落差24-31公尺。

穿越瀑布[編輯] 參見:曾穿越尼加拉大瀑布的人物列表(英語:ListofobjectsthathavegoneoverNiagaraFalls) 安妮·埃德森·泰勒與她所搭乘的木桶 1829年10月,自稱為「洋基飛躍者」[2](YankeeLeaper)的山姆·帕奇(英語:SamPatch)從高塔上一躍而下,跳入尼加拉大瀑布底下的尼加拉河中,並得以倖存下來。

帕奇藉由此次壯舉而獲得了大量的名氣,這也導致許多人嘗試效仿他挑戰瀑布。

1901年10月24日,來自密西根州的63歲女教師安妮·埃德森·泰勒乘坐木桶順流而下,並成為第一位穿越尼加拉大瀑布並成功倖存下來的人。

泰勒除了流血之外,沒有受任何傷。

她從木桶出來後說道:「沒有人該再做一次這樣的事。

」[3]泰勒在親自嘗試乘坐木桶之前,她曾測試過木桶的強韌度,在10月19日將一隻貓放入木桶並推入瀑布當中,而這隻貓幾乎毫髮無傷的完成了挑戰[4]。

在泰勒向瀑布挑戰的數年後,紐約和加拿大兩地都制定了相關法律,以嚇阻他人效法泰勒的大膽行為。

根據這些法律,挑戰者即使在瀑布之旅中倖存下來,也可能會面臨指控及高額罰款[5]。

儘管如此,人們仍前仆後繼地向瀑布發起挑戰。

1911年7月25日,鮑比·里奇成為了第二位乘坐木桶穿越尼加拉大瀑布並得以倖存的人物[6]。

在1901年至1995年間,共有15人挑戰穿越瀑布,有些人毫髮無傷的完成挑戰,而也有數人在瀑布溺水身亡或受了重傷,最終只有10人倖存下來[5]。

1960年7月9日,7歲美國男孩羅傑·伍德沃德(RogerWoodward)成為第一位僅穿救生衣從馬蹄瀑布跌落而倖存的人,被稱為「尼加拉奇蹟」。

當時,他們的船失去了動力,兩名遊客在山羊島上,距離瀑布口僅20英尺(6.1公尺)的地方,從河中救出了17歲的姐姐黛安(Deanne)。

[7]幾分鐘後,在馬蹄瀑布下方翻滾的跌落池中,伍德沃德抓住了「霧中少女」的船員扔給他的救生圈而獲救。

[8][9]船上的第三個人詹姆斯·胡尼庫特(JamesHunicutt)不幸喪生。

[10] 參見[編輯] 五大湖 伊瓜蘇瀑布 參考資料[編輯] ^NiagaraFallsGeologyFactsandFigures.NiagaraParks.[October18,201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02).  ^SamPatch,theYankeeLeaper,jumped….OldFarmer'sAlmanac.YankeePublishing.[2018-12-2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3)(英語).  ^Thompson,Carolyn.SeekingOutDeath--OrDefyingIt:ForNiagaraFalls,It'saBusySeasonforTourism,SuicideandDaredevils.Sun-Sentinel(羅德岱堡).2000-07-02:3A.  ^Parish,CharlesCarlin,QueenoftheMist:TheStoryofAnnieEdsonTaylor,FirstPersonEvertoGoOverNiagaraFallsandSurvive(EmpireStateBooks,InterlakenNY,1987,ISBN 0-932334-89-X),p.55. ^5.05.110SurprisingFactsAboutTheFirstPersonToSurviveGoingOverNiagaraFallsInABarrel.紐約時報.2019-09-03[2019-09-3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03).  ^Stunters&Daredevils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3-01-17.atwww.nfpllibrary.ca ^OvertheFalls[穿過瀑布].[2006-09-24].(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9-27)(英語).  ^AccountofRogerWoodward'sNiagaraFallsincident[羅傑·伍德沃德關於尼加拉大瀑布事故的敘述].[2008-10-03].(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8-14)(英語).  ^PicturesfromtheNiagaraFallsPublicLibrary(Ont.)Includesastampissuedtocommemoratetheevent[(安大略省)尼加拉大瀑布城公共圖書館的照片,包括為紀念該事件而發行的郵票].[2008-10-03](英語). [永久失效連結] ^RogerWoodward[羅傑·伍德沃德].InfoNiagara.2007-07-11[2019-11-0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04)(英語).  外部連結[編輯] 官方網站(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尼加拉大瀑布(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尼加拉大瀑布圖片(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尼加拉大瀑布(分類) 規範控制 WorldCatIdentities BNF:cb11958980s(data) GND:4117863-4 LCCN:sh85091701 NARA:10045898 VIAF:63144814433030518574 座標:43°4′48″N79°4′16″W/43.08000°N79.07111°W/43.08000;-79.07111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尼亚加拉瀑布&oldid=72074693」 分類:​尼加拉大瀑布跨國瀑布紐約州瀑布加拿大瀑布安大略省地理美加邊界紐約州地標伊利湖尼亞加拉河尼加拉斷崖紐約州尼加拉瀑布城尼加拉郡保護區尼加拉郡地形地名並稱隱藏分類:​CS1英語來源(en)Webarchive模板wayback連結自2017年12月帶有失效連結的條目條目有永久失效的外部連結含有英語的條目包含BN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GND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LCC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AR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VIA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維基數據存在坐標數據的頁面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 其他語言 AfrikaansአማርኛAragonésالعربيةمصرىAsturianuAzərbaycancaتۆرکجهБашҡортсаŽemaitėškaBikolCentralБеларускаяБеларуская(тарашкевіца)БългарскиবাংলাBrezhonegBosanskiCatalàCebuanoکوردیČeštinaЧӑвашлаCymraegDanskDeutschދިވެހިބަސް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estiEuskaraفارسیSuomiVõroFøroysktFrançaisNordfriiskFryskGaeilgeGalegoHawaiʻiעבריתहिन्दीHrvatskiHornjoserbsceMagyarՀայերենInterlinguaBahasaIndonesiaÍslenskaItaliano日本語PatoisJawaქართულიKabɩyɛҚазақшаಕನ್ನಡ한국어KurdîКыргызчаLatinaLëtzebuergeschLinguaFrancaNovaລາວLietuviųLatviešuОлыкмарийМакедонскиമലയാളംМонголमराठीBahasaMelayuMirandésမြန်မာဘာသာمازِرونیनेपालीनेपालभाषाNederlandsNorsknynorskNorskbokmålИронਪੰਜਾਬੀPolskiPortuguêsRomânăРусскийSarduSicilianuScotsسنڌي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SimpleEnglishSlovenčinaSlovenščinaShqipСрпски/srpskiSvenskaKiswahiliதமிழ்తెలుగుไทยTagalogTürkçeТатарча/tatarçaУкраїнськаاردوOʻzbekcha/ўзбекчаTiếngViệtWinaray吴语მარგალურიייִדיש文言Bân-lâm-gú粵語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