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要做podcast 的3 個原因:《馬力歐陪你喝一杯》的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卓越新聞電子報》希望透過本期6 篇文章,帶領讀者更深入了解聲音的美妙世界! 楊士範(Mario Yang)|The News Lens 內容總監 ...
楊士範|為什麼我們要做podcast的3個原因:《馬力歐陪你喝一杯》的發想、製作和演進2020年07月15日|卓越新聞電子報,新媒體
⚜編輯前言⚜
美國新聞界的最高榮譽——普立茲獎(PulitzerPrize)今年最受注目的獎項之一是 103年來第一次設獎的「音頻報導獎」(AudioReporting)。
而我們卓越新聞獎(TheExcellentJournalismAward19th)有鑑於podcast為聲音類媒體新趨勢,國內已有不少媒體投入製作podcast節目,也在上(6)月30日正式公佈新增「Podcast新聞節目獎」。
因此,繼5月中首度推出「聽新聞」專題後,《卓越新聞電子報》信守承諾再接再厲推出第2期「聽新聞」:
從《鳴人放送》、《鬼島之音》到《馬力歐陪你喝一杯》,我們看到台灣年輕世代對於聲音充滿活力的想像與創新大膽的實驗。
我們也呈現了傳統廣播《快樂聯播網Happyradio》如何因應數位浪潮的努力嘗試。
編譯報導的部分,我們選擇了介紹「延展性音頻新聞」如何替閱聽眾拿回主導權,以及今年6月初ApplePodcast的排行榜上音頻網路節目中收聽率排行第一名的節目《CodeSwitch》。
《卓越新聞電子報》希望透過本期6篇文章,帶領讀者更深入了解聲音的美妙世界!
楊士範(MarioYang)|TheNewsLens內容總監暨共同創辦人
“
你看就像現在一樣,好像跟朋友一起在一間酒吧,你幫他挑一杯酒,然後聊聊天,《馬力歐陪你喝一杯》你覺得怎麽樣?
”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第四季上線前,過往播放次數已經超過250萬次時。
圖:關鍵評論網提供
我在之前一篇文章說我想要做podcast的起因是一個節目《政問》,嚴格說來其實並不完全準確,因為認真說起來應該有三個原因。
為什麼我們要做podcast的三個原因
採用影像直播但主持人和來賓全然冷靜對談政策的《政問》,的確是一個非常適合用聽的節目。
但除了《政問》,當時還有兩個因素讓我繼續研究,並最終自己跳下去研究並製作了podcast。
首先是我其實在國中有段時間非常迷戀聽廣播。
起因是我國三時候發現班上有同學在討論一些廣播節目,好強的我並沒有特別去問他們在聽什麼節目,倒是某天放學回家後,在晚上要睡覺前打開了音響,從音質較好的FM調頻廣播尾端108MHz往回轉起,一轉,就轉到了當時剛剛開台沒多久的台北之音,聽到了一個非常特別的節目,由黎明柔主持的《台北非常DJ》。
現在看來,當時主持《台北非常DJ》的黎明柔才28歲,或許也是因為年輕,她在節目上所討論接callin的話題無一不麻辣,也讓彼時還是青少年的我,幾乎每天晚上都鎖定台北之音,後來也就根本不在乎我同學每天討論的廣播節目倒底是哪一個。
而對我最大的影響,則是曾經想過,或許有一天我也可以去當DJ。
這是影響我想要做podcast的一個原因。
另外一個原因,則是在我2016年初開始研究podcast,自己也開始慢慢聽podcast之後,我逐漸意識到一件事。
在2016年時,整個智慧手機加上4G網路的興盛,已經讓我們幾乎隨時都有新東西可以看,不管是YouTube、Netflix、Facebook、IG、LINE或其他社群平台或網路媒體等等,只要有手機,我們在每個時候注意力幾乎都有可能被打擾。
但當我在跑步、運動、走路、開車或坐捷運時,如果我在聽podcast,我不太容易被其他的手機或其他視覺類的東西打擾我的注意力。
也就是說在一個我們視覺注意力幾乎很難長時間維持專注的時代,有一種媒介卻可以相對長時間抓住我們的(聽覺)注意力,想一想,這真的是非常難得的事情。
後來不管是根據我們自己做的問卷調查或是國外一些分析調查也都顯示,聽眾的完聽率或是黏著度,以現今智慧手機世代來說都是不可思議的高。
我們自己的調查是有50%的聽眾是每一集都會聽完、31%的人會聽完75%;美國EdisonResearch2019的調查(調查2018年的情況)也是有類似的數據:52%的人會聽完整集,41%的人會聽完一集的多數。
這三點就是促使我下定決心要在《關鍵評論網》開始實驗podcast的原因。
聽眾的完聽率以現今智慧手機世代來說是不可思議的高。
圖:關鍵評論網提供
美國EdisonResearch2019的調查顯示52%的人會聽完整集。
圖:關鍵評論網提供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是怎麼開始的
當然,想做跟開始做還是有段落差。
在我要開始做podcast的時候,中文資源並沒有像現在越來越豐富,也沒有像我們後來成立的PodcastClub臉書社團可以交流。
當時除了上網看英文文章還有影片之外,我做的另外一件事情就是找我認識做廣播的朋友聊天,就像2019年許多想做podcast或剛開始做podcast的網友們來敲我一樣。
當時我認識比較熟一點,有豐富廣播節目經驗的,只有一個人,就是曾經做過10幾年廣播節目《愛你22小時》的王文華(Tom)。
說熟好像也有點自抬身價,因為我也不過就是因為2015年我們辦了第一次的未來大人物活動,他耳聞之後覺得這是個很有意義的活動,邀請我去了他的廣播節目。
後來我們留了聯絡方式,偶而問候幾句,因為他知道我喜歡小酌,也曾跟幾個共同認識的朋友一起去喝過幾杯,所以也就當作是認識了。
於是我傳了簡訊給他,跟他說有些問題想要請教他,後來我們相約去了一間很知名的威士忌酒吧「後院」。
我跟他說了我想要做podcast,問了他一些關於廣播的事情。
他很熱情的跟我分享了很多廣播上的經驗和故事,最後給了一個建議,認為我可以先從做「人物訪談」類型開始。
一來可以不用一人每集都單口相聲要一直找題材弄變化很辛苦,也不用搞雙主持還要跟人磨合配合,但每一集都可以有點不同變化,對聽眾來說也新鮮(當然我當時不知道原來要做好人物訪談這麼難),最後還說了一句:
「你看就像現在一樣,好像跟朋友一起在一間酒吧,你幫他挑一杯酒,然後聊聊天,《馬力歐陪你喝一杯》你覺得怎麽樣?」
我覺得太好了,因為他連節目名稱都幫我想好了。
不過後來我在訪問他的時候提到這一段,他倒是一點都不記得了⋯⋯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S3E28知名作家|王文華:真實人生不會有起承轉合,不會到年底就有個漂亮ending
就這樣,我決定開始做一個人物訪談的podcast節目,節目名稱就叫做《馬力歐陪你喝一杯》,英文叫做《DrinkwithMario》。
我在那一季的董事會上也報告提到說我要嘗試做podcast,名字叫做《DrinkwithMario》,而從一開始就投資我們到現在好幾年,也知道我愛喝威士忌的外國投資人,則是忍不住一臉笑意告訴我這個名字取得不錯。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的架構
有了節目大致的想法,有了節目名稱,接下來要想的就是架構。
前陣子在PRX以及Google一起合作的Podcasting101系列影片的第一集,就談到如果你要做podcast,一定要思考為什麼,以及你要做給誰聽。
簡單來說就是要填空以下三個問題:
我的節目是關於_____
在這裡你會聽到_____
你應該要聽我的節目,如果你_____
要是我當時有看到這個系列的話應該可以省下很多功夫(不過當然不可能,因為這是2019年11月才上線的影片)。
當時的我想得很單純,就是試著約自己認識的朋友當中,有知名度的人,跟他們聊各自的人生故事。
我以為因為認識,他們比較好約;因為認識,我們會比較好聊和有內容。
我還寫了現在聽來尷尬的台呼,以及對於沒有一定幾分幾秒就要進廣告的podcast來說幫助不大的節目流程。
總之,沒有任何經驗的我,就是照著我想像中和去上過的廣播節目樣貌,設計和規劃了第一季開始的前幾集。
我想的一部分對了,因為認識,他們的確(幾乎)都沒有拒絕我。
但一個成功的訪談跟你是否認識受訪者並沒有絕對的關聯;跟你的經驗、做了多少功課,和你有多少好奇心以及多認真去學習這門技藝比較有關。
如果這樣講比較抽象難想像的話,你可以回去聽聽我第一季的前幾集,然後再聽第三季後面隨便挑你有興趣的幾集,你大概就可以感受我的意思了。
比如說下面這兩個對比: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S1E3設計師|馮宇:設計師無時無刻要想的第一件事情,是你要跟誰溝通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S3EP99文化部長|鄭麗君:文化部的存在是時刻提醒「人」才是國家的主體
現在回到上面的三個問題,我應該會比較清楚的可以回答了,我會說: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是關於各種各樣領域名人深入的訪談節目
在這裡你會聽到至少60分鐘以上各個領域專家、名人、知識份子、創作者的精彩故事和觀點
如果你想要拓展你的舒適圈、利用60-80分鐘就能探索不同領域各種名人達人的想法和故事,那你應該聽我的節目
而當時不知道這些的我,則是一邊思考、一邊研究、一邊摸索。
研究了該用哪些器材錄音、研究用什麼軟體做剪接(我當時是用Audacity,後來製作人是用AdobeAudition),用什麼podcasthost託管服務(我們用SoundCloud,單純只是因為覺得品牌名稱比較熟悉),並且開始上傳檔案並送交RSSfeed給ApplePodcast。
大約剪接並上傳了3-4集,我終於比較清楚整個podcast製作流程和工作時間,才覺得我們應該可以找一位同事加入一起來讓這個節目更好更精緻。
這整段經歷,如果從我起心動念想要嘗試做podcast,到製作了幾集並開始到尋找製作人加入,應該是花了我超過一年的時間。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的演進:一二三四還有迷你季,到底為什麼要分這麼多季?
從2017年1月5日《馬力歐陪你喝一杯》上傳第一季第一集節目,來賓是我的前同事好友大A,到現在也已經過了3年半。
我們已經上傳了186集節目,總共有四季節目和兩個迷你季節目,可能有些聽眾或讀者會好奇或疑惑:為什麼要分這麼多季?分季的理由是什麼?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S1E1作家|大A:現在個性對我來說,比帥跟聰明更重要
簡單來說,分季主要是種類上的不同而做分割,而並非用集數來做分野。
比如說第一季一開始是人物訪談,到了有製作人加入後,除了提了不同來賓的建議,她還提了一個企劃,希望能夠做餐酒搭配的主題,所以邀請了美食家、品酒師、廚師等等,最後收在美食家葉怡蘭。
因為我們想要做另外一個類型的嘗試:設計一個主題說故事。
第二季的主題很明確,我們想要說一個台灣酒吧文化的故事。
於是我們從高雄七賢三路開始,介紹50、60年代美軍在高雄時候的酒吧故事,然後到台北條通、台北音樂酒吧的興起、現代調酒在台灣盛行、美國禁酒令的故事、台灣頂尖調酒師的採訪,最後還有台北10幾家有趣酒吧的介紹。
老實說,第二季我們花了幾乎是第一季人物訪談兩倍的時間(5個月做了12集),但以聽眾播放次數來看卻比第一季差上許多。
雖然後來有聽眾、有網友甚至還有調酒師跟我們說他們很喜歡第二季這個系列,但以市場反應來說並不算成功,勉強可算是叫好不叫座。
第二季結尾後,我們繼續發想新的實驗,製作人提議第三季還是來繼續作人物訪談,但這一次她覺得既然我們前幾個月去了那麼多酒吧,而且節目又名為《馬力歐陪你喝一杯》,不如乾脆就拉到酒吧去,讓大家真實的體會酒吧現場,一邊喝一杯一邊聊天的感受。
於是就這樣,我們再次邀約PChome董事長詹宏志先生,來到第二季介紹特色酒吧時認識的Nick新開的店「BarMood」,錄了第三季的第一集。
我們戰戰兢兢的開始了第三季的嘗試,結果比我們預期的好。
或許是這個形式奏效、或許是我們的技術和訪談能力也變好了,總之從2018年1月開始的第三季,不管是哪一個領域的專業人士,我們看得到聽眾慢慢的增加,終於2018年7月的時候,ApplePodcast突然推薦了我們,自然也帶起了另外一波聽眾的加入。
而也因為我們去了非常多的酒吧,最後我們甚至還在網站上做了一個馬力歐酒吧地圖的頁面。
時間快轉到2019年春夏之交,我們已經做了60幾集在各個酒吧人物訪談的節目,我們又想要做點新的嘗試,但又不想要停掉集數持續累積的第三季,所以決定嘗試看看「素人」類型的訪談。
最一開始我本來想要是的是找一些會接觸很多陌生人的從業人員,像是便利商店店員、計程車/Uber司機、護理師等等,但後來決定增加更多和讀者的互動,所以就寫了貼文,在我們的臉書頁面上跟聽眾徵求故事。
結果頗出意料,短短幾週我們收到了超過50個讀者願意跟我們分享他們的故事,我們最後從中找了8位聽眾到我們的辦公室,有徒步環島、有在國外當物理治療師、異國當兵等等,推出了這個實驗:夏日迷你季。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的夏日迷你祭。
圖:關鍵評論網提供
夏日迷你季結束之後我們就繼續回歸第三季名人訪談,也在夏日迷你季的尾聲我們有了新的製作人加入,於是又慢慢開始了有個不同的變化。
在2020年開始,我們也繼續在思考該做什麼新的調整或嘗試。
在某一次討論中,我們決定要來製作新的一季,而第四季最重要的改變,就是拉進我們第一季第一集的來賓大A,以雙主持人的方式展開全新的一季⋯⋯。
3年半了,《馬力歐陪你喝一杯》持續演進,我們依然在路上,如果你想要更瞭解這個節目,請訂閱我們的節目,可以到我們的官網,加入我們的臉書粉絲頁、追蹤我們的IG,或是直接聽聽下面這兩集: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訪綱怎麼寫、來賓怎麼挑、為何馬力歐聲音這麼小:假聽眾留言回覆、真內幕大公開!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番外篇|馬力歐跟你聊「Podcast」,聲音媒體的魅力
一段我沒想過的旅程,但精彩到令人難以置信
我從2017年年底開始在各種公開演講邀約中談podcast,當時我剛要做滿一年的podcast,台灣中文podcast還是一個頗為小眾的環境。
即便我因為美國的案例、報導和自己的觀察而信心滿滿覺得這是一個被忽略的說故事媒介,總有一天會跟美國一樣掀起浪潮,但市場是否真的會如此,也沒人敢拍胸脯掛保證。
但隨著每一集節目的上線,每一則臉書貼文下面慢慢增加的聽眾/臉友留言互動,ApplePodcast上逐漸累積超過1,200則評分,以及越來越多廠商和潛在合作伙伴寫信、私訊來,最後當那天我在第四季上線前,整理過往播放次數,發現竟然已經超過250萬次時,我才感覺到我們好像真的做出了一點成績。
我其實也沒想過我真的會去做podcast,但開始做了之後我真的像是傳教士一樣,逢有興趣(或只是客套一問?)的人我就大力鼓吹、遊說、解釋podcast到底是怎麼樣的東西,為什麼很值得嘗試,以及這有多大的潛力。
我之前的文章寫過,2019年的夏天開始,我注意到整個台灣podcast市場好像真的慢慢要起飛和復興。
我非常開心這個我覺得好像被忽略的說故事媒介有越來越多人加入,也有越來越多聽眾,相信這會對於整個市場和產業會有很正面的影響。
而我最開心的部分,或許是我聽了一百多位各行各業各種專長和想法的人的故事,是我好像打磨出了一些問問題的技藝,是我好像可以理解NPR長青節目FreshAir的知名主持人TerryGross的書名:《AllIDidWasAsk》所為何來。
(本文經關鍵評論網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
關鍵字:App,Broadcast,Podcast,Radio,SoundCloud,播客,普立茲獎,楊士範,聽新聞,關鍵評論網,音頻報導獎,馬力歐陪你喝一杯
《卓越新聞電子報》為讀者報導新聞媒體最前線,我們追蹤所有重大新聞演講活動現場、探索新聞媒體浮動的疆界!
許伯崧|《鳴人放送》:從幕後到現身,文字專欄的Podcast嘗試
鬼島之音|百變的鬼島:「聽新聞」媒體實驗
嚴玉霜|以廣播為例:淺談網路直播現象及發展趨勢
接下戰帖!看延展性音頻新聞如何替閱聽眾拿回主導權
CodeSwitch:一個關心種族且無所不談的播客節目
張正|放馬過來!央廣Podcast簡史
林齊晧|《轉角國際》的媒體實驗:創造自己的Podcast傳統
「聽新聞」嶄露頭角,為各家媒體獲得新的忠實閱聽眾
「HeySiri!你是男生還是女生?」:聲音的偏好與偏見
實習編輯: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系|陳郁翔主編:鄭凱榕
我們需要瞭解媒體。
媒體就是環境、就是文化!歡迎訂閱「卓越新聞電子報」!
確定訂閱
歡迎您訂閱"卓越新聞電子報"! | 接下來系統會發送一封「確認訂閱"卓越新聞電子報"信函」至您留的E-mail信箱中,於信函中會提供一組確認訂閱的連結,按下連結後,您訂閱的電子報即會自下一期開始寄送。
Share:
Previous鬼島之音|百變的鬼島:「聽新聞」媒體實驗
Next嚴玉霜|以廣播為例:淺談網路直播現象及發展趨勢
搜尋
搜尋關鍵字:
Hereweare…
近期文章
2022亞洲新聞專業論壇-新加坡場|在數位轉型下堅守新聞倫理 缺乏「事實查核」是新聞業的危機
2022年06月22日|卓越新聞電子報,新聞倫理,新聞專業
重大災害報導精神受創、網路騷擾霸凌 加拿大過半記者有心理健康問題
2022年06月20日|卓越新聞電子報,新聞勞動,新聞專業
請媒體停止麻木無感地使用殘酷影片製作新聞
2022年06月20日|卓越新聞電子報,新聞倫理,新聞專業
2022數位敘事創新小論壇|開始報名…
2022年06月17日|卓新其他活動,最新消息
2022亞洲新聞專業論壇-中港場|在極權的巨大陰影中 找尋新聞的一絲明光
2022年06月17日|亞洲新聞專業論壇,卓越新聞電子報,活動紀實
傳媒一週:2022/06/10~2022/06/16
2022年06月17日|媒大事
國際傳媒:2022/06/10~2022/06/16
2022年06月17日|媒大事
2022卓新沙龍紀實No.2|太魯閣號事故報導的速度、準度與深度 林瑋鈞:以最少人力做最多的事
2022年06月16日|卓新沙龍,卓越新聞電子報,活動紀實
Podcast談同性戀遭打壓!「驕傲月」在印尼淪為「反同月」?
2022年06月14日|卓越新聞電子報,國際傳媒專欄
2022卓越新聞獎獎勵辦法|新聞稿
2022年06月13日|卓新獎,卓越新聞電子報,新聞獎,最新消息
2022卓越新聞獎|獎勵辦法Q&A
2022年06月13日|卓新獎,新聞獎
2022卓越新聞獎|獎勵辦法
2022年06月13日|卓新獎,新聞獎
2022亞洲新聞專業論壇-台灣場|網路時代與中國政治緊縮下 台灣的兩岸及國際新聞面臨何種困境、挑戰與機會?
2022年06月10日|亞洲新聞專業論壇,卓越新聞電子報,活動紀實
由公民決定支持什麼媒體 看公民新聞券如何振興美國新聞業
2022年06月10日|卓越新聞電子報
傳媒一週:2022/06/03~2022/06/09
2022年06月10日|媒大事
延伸文章資訊
- 1品牌介紹@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
這是一個「人物專訪」的網路廣播節目,主持人為楊士範(馬力歐),專訪對象從高階經理人,企業CEO,到各領域的專業者。「在這裡,我們喝的不是酒也不是水, ...
- 2馬力歐陪你喝一杯 - Facebook
這是「關鍵評論網」所製作的Podcast節目,我們希望可以在網路環境中營造輕鬆的酒吧氛圍,主持人為楊士範(馬力歐),節目每週一集,希望帶給大家一個有深度的內容,也 ...
- 3Mario Yang | Facebook
楊士範/Mario Yang。讀過幾本書、寫過一些字、喝過不少酒,最喜愛的應該是棒球。 有事找我歡迎寄信:[email protected]. Favorite quotes.
- 4Mario Yang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s (@marioyang) Instagram ...
4156 Followers, 877 Following, 457 Posts - See Instagram photos and videos from Mario Yang 馬力歐陪你喝...
- 5mbft-190816-02楊士範| Mercedes-Benz - 台灣賓士
楊士範,又名瑪利歐/Mario,擁有長達15年媒體經驗,是個離不開網路的讀書人,擅長的內容議題為科技和社會之間互動的人文觀察,熱愛城市中的各種不同生活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