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臥龍、鳳雛、冢虎、幼麒麟、鬼才、毒士分別是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演義中臥龍、鳳雛、冢虎、幼麒麟、鬼才、毒.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1]),字孔明,號臥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2], ... 首頁 > 文學三國演義中臥龍、鳳雛、冢虎、幼麒麟、鬼才、毒士分別是誰?作者:由 混世大英雄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1-06-08幼麒冢虎怎麼讀一,青龍臥龍諸葛亮,臥龍,沒有飛在天上的龍,沉睡的龍。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1]),字孔明,號臥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2],三國時期蜀國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

傳統的民間諸葛亮形象,基本由羅貫中《三國演義》塑造,輔以各類民間傳說。

大體上,諸葛亮總是羽扇綸巾,仙風道骨,呼風喚雨,足智多謀,老成持重。

大體上,傳統的諸葛亮,是民間概念裡的智者形象,大有妖道風範。

魯迅先生總結過,羅貫中“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

等這一代人接觸過一些正史,發現諸葛亮並沒有火燒博望、水淹白河、火燒藤甲兵、草船借箭、借東風,發現諸葛亮並沒有《三國演義》那麼翻雲覆雨算陰陽盡在掌握,便不免生逆反情緒。

讀書大略而過的,很容易握住陳壽的兩句話做文章,曰:“然亮才,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

”——噢!原來諸葛亮不擅長奇謀和將略啊!但是,等一下:諸葛亮到底是怎樣的人?陳壽說,諸葛亮身長八尺。

漢尺一尺合23公分,諸葛亮有184公分高,身材偉岸。

三國時,大家並不那麼高,《三國志》裡,連太史慈七尺七寸約合177公分,都要提一句,諸葛亮在當時,“身長八尺,容貌甚偉”,高而且帥,兼且“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

周瑜的相貌之好,天下皆知,然而史書上也不過“瑜長壯有姿貌”。

僅論描述,還未必勝過諸葛亮。

二,朱雀鳳雛龐統,鳳雛,沒有進化的雛鳥,未成形的鳳凰。

龐統(179年-214年),字士元,號鳳雛,漢時荊州襄陽(治今湖北襄陽)人。

東漢末年劉備帳下重要謀士,與諸葛亮同拜為軍師中郎將。

龐統的才智應該是跟孔明齊名的。

有人覺得,跟孔明相比,龐統有些浪得虛名。

其實不然。

龐統這個人還是有才的。

按照司馬徽的說法,孔明是得其主未得天時;那麼龐統則是,得其主,未得地利。

我們不是說龐統死在落鳳坡就說他沒有地利,諸葛亮還死在五丈原了呢。

龐統這個人一生,套用一句流行的話,始終沒有在對的地方遇到對的人。

最早時候,龐統在哪裡謀事呢?大家可能想不到,其實他是周瑜的幕僚。

當時,東吳孫堅孫策時代有許多謀士,著名的張昭、魯肅、張紘、顧雍、諸葛瑾、步騭、闞澤等等。

其中沒有龐統的名字。

可是赤壁之戰最關鍵的連環計就是龐統獻的啊。

這時候的龐統,其實是周瑜的幕僚,也就是說,他只相當於周瑜的門客家臣,那時候他甚至還沒有見過孫權呢。

這個事情被冷眼旁觀的諸葛亮看得非常清楚。

所以周瑜死了之後,諸葛亮就跟劉備說,我要去江東弔孝,順便再招幾個人才過來。

其實他說的人才就是龐統。

在諸葛亮到來之前,魯肅把龐統推薦給了孫權。

孫權一見面,非常不喜。

因為龐統相貌實在是太醜了。

俗話說,相由心生。

這相貌醜陋之人,必定有其心中陰暗的地方。

只不過普通人可能難以察覺罷了。

三,白虎冢虎司馬懿,冢虎,冢為墳,指荒野,沒近人煙的虎。

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1]),字仲達,河內郡溫縣孝敬裡(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

三國時期魏國政治家、軍事謀略家,魏國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

對於司馬懿的本事大家都是知道的,司馬懿的聰明或許超出了大家的想象。

他的生存方式和發展的道路很獨特,無論哪個時代司馬懿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而且他可以隱忍,最重要的就是他可以給人一擊致命。

司馬懿家族很高貴,年輕的時候就已經受到了來自大家的讚揚。

都說他在不久的將來肯定會有一番作為。

在曹操當上了丞相之後被強迫走上了仕途的道路。

他了解曹操是擁有那個統一天下實力的。

但是他覺得曹操是宦官的兒子出生並不是很高貴。

所以就不是很願意屈伸去侍奉曹操。

歷史上的三國時期是一個擁有很多人才的時期。

在三國統一之前每個人都想這要統一全國。

統一全國的是他的司馬家族。

四,麒麟幼麒姜維,幼麒,沒有長大的幼仔,還在成長的麒麟。

姜維(202年-264年),字伯約,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東南)人。

三國時蜀漢名將,官至大將軍。

少年時和母親住在一起,喜歡儒家大師鄭玄的學說。

因為父親姜冏戰死,姜維被郡裡任命為中郎。

姜維被稱為幼麟,可見他是一個實力不俗的人物。

在三國中除了臥龍,鳳雛,冢虎外有這等雅號的姜維可排第四。

在第一次北伐中姜維識破諸葛亮的計謀,以區區一郡之兵居然打退了蜀漢軍隊。

由此可見,不論在軍事指揮,還是武力值上姜維作為諸葛亮的傳人是有基礎條件的。

姜維恰恰用他的行動證明了這一點。

諸葛亮死後,蔣琬,費禕,董允先後掌政,姜維也透過一系列的磨練成為了蜀漢的大將軍,一生七次北伐,甚至比諸葛亮還多兩次,雖然是勝多敗少,但因為蜀漢國弱民貧,終究難有作為,姜維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就是因為懷抱興漢之意,和對蜀漢的忠心之志。

當劉禪寵信宦官之時,他沒有選擇大不敬對皇帝強行逼宮,要知道姜維此時已經是大將軍了。

曹魏的司馬懿逼宮了,東吳的孫綝也逼宮了。

姜維因為對劉禪的忠心,為保住蜀漢江山才避禍沓中。

第一可以免遭殺身之禍,第二可以屯田使得國庫充實,第三可以防備魏國偷襲。

劉禪雖對他猜疑,但姜維卻忠心報主。

在鄧艾偷渡陰平時,姜維劍閣擋住了曹魏的主力,可惜諸葛瞻太弱了,最終劉禪投降。

可即便如此,在蜀漢官員大多都投降曹魏時,姜維還心繫蜀漢,妄圖利用鍾會的反叛之意,讓蜀漢得到翻身的機會。

可惜最終兵敗,姜維臨死前大呼“吾計不成,乃天命也”。

五,鬼才鬼神不測之才,鬼才比起天才來說,更在於使用讓人想不到的、出其不意的招數而達到完美的效果。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

東漢末年曹操帳下著名謀士。

郭嘉原為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

在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

諡曰貞侯。

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

曹操稱讚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

坊間就開始流傳:“郭嘉不死,臥龍不出。

”這句話的流傳多半是為了展示郭嘉的厲害,但是也並沒有貶低諸葛亮的意思,只是說他們出仕的時機而已,多少有點機緣巧合。

六,毒士賈詡,三國的謀士稱號一般較為高雅,我喜歡的賈詡這位謀士稱毒士。

毒士,別摸我,摸則必亡。

賈詡(xǔ,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涼州姑臧(今甘肅武威市涼州區)人。

東漢末年至三國初年著名謀士、軍事戰略家,曹魏開國功臣。

原為董卓部將,董卓死後,獻計李傕、郭汜反攻長安。

李傕等人失敗後,輾轉成為張繡的謀士。

張繡曾用他的計策兩次打敗曹操,官渡之戰前他勸張繡歸降曹操。

小編認為三國裡面最強的謀士,既不是諸葛亮也不是司馬懿,而是賈詡。

要知道賈詡最後也是活到了七十多歲。

他最後的壽命食盒司馬懿一樣長的。

賈詡不像是其他的謀士,賈詡出的所有的計策,全都是在三國這個亂世裡面自爆。

畢竟在三國這樣的裡面,保全性命才是最重要的。

在當時三國亂世賈詡被稱為三國第一毒師,因為賈詡在與人交流的時候他能夠抓住事情的中心點,賈詡在當時出過的策略幾乎全都成功了,這也是賈詡官職越來越高的基礎,他的眼光看得很遠,很有謀略,但是他所出的策略往往都是對別人的傷害很大,但是自己的利益卻能收穫很多,他獻過的計策,從來不考慮百姓的死活,可以說他的計策非常的兇狠,所以他被認為是三國第一毒士。

但是唯一可惜的是賈詡沒有諸葛亮的政治理想,賈詡太不注重自己的才能,把自己的聰明才智才能全都埋沒了,因為賈詡不到最關鍵的時候他不會出謀劃策,就算他自己提出的建議不被別人採用,他也不會和別人去爭論,可能賈詡只想過平淡的生活,不想和別人去爭權,如果他有諸葛亮的政治理想,可能賈詡會有十分精彩的一生。

諸葛亮賈詡龐統姜維三國上一篇:《易經殘卷·遁》上古伏羲時代(草稿)下一篇:初學《周易》:雲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需卦第五相關文章人才資源想來都是治國安邦的重要部分,來看看曹操是怎麼做的!劉備死後,為何諸葛亮就一直吃敗仗,姜維臨死時一語道破諸葛亮出山時,此人說了4個字,幾十年後果然應驗!曹操選擇繼承人,賈詡是否一言定乾坤?背後有什麼隱情?(一)龐統投奔劉備,為何劉備讓龐統做縣令,可見劉備良苦用心搜索猜你喜歡劉備託孤,告訴諸葛亮,實在不行你就取而代之,這是真心話嗎?數數這裡幾隻虎?來韓美林藝術館賞“虎”迎虎年所有作品都是杭州娃的創作哦詩詞才女考入清華:每個橫空出世的孩子,後面都是父母的奮力託舉美的變頻空調有什麼特點?來看看吧!翡翠手鐲a貨應該如何進行鑑定?有哪些靠譜的鑑定方法?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