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視國高中作文的落差,我選擇加入佩瑜國文 - 台中華薪補習班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歸功於國中以前的小型家教班,當時的老師鼓勵所有學生任意發揮自己想要發揮的題材,讓我從小對國文與寫作一點也不排斥。

然而,這樣快樂無框架的學習方法,到高中後就 ...   學生感言◆◆正視國高中作文的落差,我選擇加入佩瑜國文  歸功於國中以前的小型家教班,當時的老師鼓勵所有學生任意發揮自己想要發揮的題材,讓我從小對國文與寫作一點也不排斥。

然而,這樣快樂無框架的學習方法,到高中後就逐漸行不通了,也讓我下定決心尋找符合學測方向的補習班。

在試聽了三堂課、寫了兩篇作文之後,我認為我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佩瑜老師保留了我所熟習的創意學習法,但又能幫助我清楚掌握大考趨勢。

此外,每週固定的練習更能督促自己的節奏、打磨自己的韌性,當別人還在為了十篇作文的退步灰心喪志時,我已經在補習班練習了五十篇作文了! ​◆◆跟著佩瑜老師走,讓我在學測準備上不會茫然無措  眾所皆知的是,改制後的學測國文測驗方法再也不像過去一樣,可以單純地靠「背多分」搶下分數了。

傳統準備文科的方法,不外乎死背工具書、埋頭刷題目,但這些方法在新制考題的檢驗下,有如照妖鏡一般,將會真確地反映出自己的不足。

新制的考題較注重閱讀理解的能力,而這將是我自己無法掌握、準備的能力。

因此在了解佩瑜老師的課程規劃內容後,我相信,只要緊跟著老師的步伐,熟讀老師精準、主題式的重點整理,勤加練習掌握關鍵字的能力,認真地複習、理解、做題與訂正,要拿到好成績並非難事。

◆◆重視作文批改,針對個人問題打擊盲點  每次拿回作文之後,我都能在上面發現密密麻麻都是紅筆的痕跡,顯示佩瑜老師對於作文批改的重視,上面有評語和更細緻的文句修飾,告訴我該如何讓作文變得更好。

而每次半小時的輔導對我來說也相當有用,畢竟雖然學校老師也能給予幫助,但礙於進度、行政的壓力,無法時常像佩瑜老師一樣一對一輔導作文,也沒有辦法時時督促我;然而在佩瑜老師的規劃下,我養成了週週寫作、定時定量的好習慣。

       而佩瑜老師也不太像是傳統的補習班,強調背誦註釋或是套作文萬用公式,她強調作文裡要有自己的東西,要會運用、去舉例說服他人,這是我認為國文對我的意義,也是相當重要的能力。

  在寫作的訓練上,我認為審題架構、題材累積和語句精煉是最重要的三個部分。

而在佩瑜老師的指導下,我能培養精確的審題能力,每次的解析也能幫我了解文章架構的修正;而隨後附上的佳作能讓我看到優秀文章的辭藻、想法、題材與經歷,這些都是可以讓我學習的東西;最後則是語言的精練,理性文強調的是精簡明瞭,展現自己抓到重點的能力;而感性文則是要求學生分析文章與延伸個人經驗、情感。

這些都涵括在佩瑜老師的課程規劃中,只要跟著進度好好練習,累積起來不容小覷,這樣堅持的態度,也讓我在學測時拿下作文第一題23分、國文15級分的好成績。

◆除了把握學測成績,更多的是帶得走的能力!       從小我便認為,國文的意義在於運用的能力,有些是短期內看不出成效的,但請給自己多一點時間。

就像過去的我因為有閱讀課外書的習慣,長久累積下來,我並不會因為長篇閱讀題組而心生恐懼,可以輕鬆地理解文意,再加上佩瑜老師堅持的圈關鍵字的練習,讓我在閱讀理解上無往不利。

       另外,我其實是一個很害怕與人溝通的人,但佩瑜老師在一對一輔導時所展現的耐心與關懷,讓我能夠勇於表達自己的看法,也學習著虛心接受他人的意見。

雙向的溝通在未來是相當重要的能力,我認為這是大家都應該要去學習的。

而輔導的高度彈性也能夠精確地針對我個人的問題進行修正,也根據個人經驗引導聯想的能力,對我有著莫大的幫助。

◆◆可以給學弟妹們一些建議嗎?  如果是升高二的學弟妹,現在培養閱讀素養能力還不算太晚,但這可能是最後的機會了,因此在超修物化生的同時,請分一點時間給國文;同時也要練習時間規劃與安排,我家住比較遠,通車可能要花上一個小時以上,因此養成定時定量的規律作息對我來說相當重要,以免自己到了高三手忙腳亂。

  而升高三的各位,已經準備要上戰場了,古文三十、國學常識等主題式的重點整理是最基本的,題目的練習也必不可缺,但重點在於訂正,要及時向老師說明你的問題是什麼。

另外,在暑假時要開始記錄每科花的時間,避免自己偏心,能固定時間表最好,並且盡量確保自己能夠在暑假期間把3/4的自然科複習完畢。

最後,自己的心態、情緒要穩定,這點很重要,心靜不下來的話,書也念不進去。

  對我來說,國文從來都不是單純的背誦學科,他是一種運用的能力,以今年的學測考題為例,圖表判讀的部分其實相當簡單,但還是有人無法拿到分數,為什麼?因為一直以來的訓練中,很多人不會運用,缺乏解讀資訊的能力,這在未來會碰到很多問題。

因此我從來不認為國文是一個無用的科目,很多東西看重的是十年、二十年後帶得走的能力,而不是去追求他當下的意義。

同時對我而言,要想知道一件事的意義,絕不是坐著等答案,而是要自己去追尋,去讀更多文章,去體會不同的感覺,去用10年的時間沉澱,最後從一個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少年蛻變成一個通曉義理的大人,不也是一件不錯的事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